【熱】教師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教學教案1
一.教學目的及要求
1.本課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詩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中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詩詞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學習和繼承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并在此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2.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及思想狀況
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學習,學生對古代詩詞的學習和聯(lián)想、想象的運用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只要注意引導,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普通中學的學生,知識積累少,而且涉獵面窄,在分析理解、語言表達能力上有限,在思想上,當代中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需要教師的指導。
二.教學目標及其確立依據(jù)
知識目標:根據(jù)古代詩詞在教學中的地位及目前寫作形式的要求,現(xiàn)確立如下目標:
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
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確立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要符合我校學生能力水平的實際,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和聯(lián)想、想象能力。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敢說會說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針對目前學生思想水平的現(xiàn)狀確立的德育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三.教材處理
1.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確立依據(jù)
教學重點:根據(jù)我校學生目前學習的現(xiàn)狀和目前寫作形勢的需要,現(xiàn)確立的重點是: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教學難點:由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限,因此把聯(lián)想和想象在實際中的運用確立為難點。
2.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
圍繞聯(lián)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分析所學內容。通過教師設疑、組織學生討論、設計學生活動等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3.教材的取舍、創(chuàng)新
本節(jié)課我沒把生字、詞語理解及詩詞大意、主題探討作為重點,而是讓學生在課前通過預習自學來完成,重點放在朗讀、聯(lián)想和想象上,突破傳統(tǒng)模式,切實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四.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教法主要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引導啟發(fā)法等多種方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自主學習,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引導、點拔、討論等多種形式,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作用,使學生從內心需求出發(fā)忘我地參與到教學進程中來,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在師生交互過程中,獨立獲取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學模式
、僬n前指導學生預習,查詢有關作者及理解詩詞的資料,充分發(fā)揮自學潛能。
②課堂展開多邊活動,師生互動,學生討論,師生協(xié)同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③讓音樂、繪畫走入語文課堂,培美學生的美感。
3.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現(xiàn)代化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師能熟練的使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已成為當今信息社會衡量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條件之一。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使我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充滿生機。本課從Flash動畫、圖片、古典音樂、MTV插入、知識結構展示到文字呈現(xiàn)的展示,增強了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增大了課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具體思路:
由學生述說自已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引出古人過中秋的方式,然后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描寫中秋月亮的詩句引出蘇軾的.這首詞,明確這首詞在中秋描寫月亮詞中的地位,并通過音樂進一步來證實。
設計意圖:
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②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③通過音樂把學生帶入詩詞描寫的意境中。
2.新課傳授
、偾楦畜w味:
具體思路:
引導學生理解情感是詩人寫詩的動力,讓學生列舉好的名詩佳句體現(xiàn)作者豐富情感的例子,過渡到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一種情感,然后再現(xiàn)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寫作此詞的背景,更好地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設計意圖:
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是將學生引入意境的窗口,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中,能使學生直接受到詩人感情的熏陶與感染,并學會賞析領悟其深蘊。分析其背景以幫助了解詩中感情的基調,而情感又是詩人寫詩的動力,抓住詩人感情的脈搏,便能更好地進行朗讀。
、诶首x
具體思路:教師進行配樂范讀,學生個別讀,讀后評價,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在詩詞教學中占重要地位,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領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評價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積極參與意識。教師要教會學生朗讀詩詞的方法。
、墼O疑導思:
具體思路:①讀后請學生說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原因,感悟詩人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積極的、樂觀的心態(tài)。并過渡到聯(lián)想和想象的講解。
、诨仡櫼郧皩W過的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詩歌,概括什么是聯(lián)想和想象,并且通過學生間舉例來考查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然后結合這首詞指出聯(lián)想和想象的運用。
設計意圖:聯(lián)想和想象是寫作的雙翼,聯(lián)想和想象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再現(xiàn)作品的藝術形象,所以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智力,提高寫作水平,就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通過學生相互間的提問訓練學生動腦、動口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處理好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
3.能力訓練
這是強化所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動腦、動口的能力,檢測課上大家合作研究成果的階段。我設計了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兩大類型題,有根據(jù)圖形進行聯(lián)想的、有美文欣賞中聯(lián)想的運用、還有學生感興趣的最新材料:根據(jù)漫畫進行合理的、大膽的想象。這里滲透著重難點知識,符合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分組積分制,男女競賽的方式,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4.總結:讓學生說出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從整體上系統(tǒng)地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5.音樂欣賞
師生隨音樂共同吟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美的享受中結束此課。
教師教學教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fā)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shù)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A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3)關于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shù)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
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征
教師:既然大家對圓柱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呢?
。▽W生舉例,再讓學生自己判斷。當有一個學生說粉筆是圓柱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討論。)
5、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
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
6、 制作圓柱
三、練習
1、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
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
教師教學教案3
單手側向實心球隸屬于田徑項目當中的投擲類項目,對于小學段的學生來講,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練習,該項目主要是發(fā)展學生力量素質,鍛煉學生爆發(fā)力的練習課程。但是考慮到這節(jié)課面對的學生是小學學段的,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說,因為其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對新事物產(chǎn)生興趣,因此,教師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要注意創(chuàng)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當中,構造出學中玩玩中學的學習氛圍,杜絕過分單一和傾向性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由于投擲項目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學生練習前要一定進行安全教育。
建議:教師能夠思考更多的游戲教學,在課中多創(chuàng)設一些場景,在游戲場景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案:
一、課題:單手側向推實心球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徒手做出單手側向投擲實心球的動作。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思維理解性的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團結合作意識,面對困難百曲不撓,勇往直前的心理,勇于向新的目標發(fā)出挑戰(zhàn)的決心。
三、重點:完整連貫的做出投擲動作。
四、難點:投擲過程中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力。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guī):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2.師生問好;3.教師宣布本節(jié)課的內容,同時說明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課堂的紀律問題;4.檢查著裝;5.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單手橘子接龍游戲,游戲規(guī)則:
2.熱身操:
1.窗前明月光(頭部運動);2.兔子擺尾(全身運動);3.老鷹翱翔(肩繞環(huán));4.魔幻呼啦圈(腰繞環(huán)和膝繞環(huán));5.活動手腕腳踝
教師教學教案4
邱龍濤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chǎn)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lw/Index.html>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 “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lw/Index.html>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 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盀椤,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保~用如動詞,“游泳”!敖^”是會意字,從“***”,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白ρ馈痹诒疚闹惺莾蓚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皬姟弊x***,堅硬的意思!吧稀、“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包S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耙弧,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xiàn)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
教師教學教案5
一、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2、欣賞《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3、補充欣賞歌曲:翁倩玉《愛的奉獻》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學唱及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讓學生深入感受“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情感。
2、能夠以柔和、統(tǒng)一、真摯的情感及滿懷深情的聲音學唱《讓世界充滿愛》的`第二部分。并通過分析、實踐,處理歌曲;加深對音樂情感的感受和體驗。
3、了解《讓世界充滿愛》《我們同屬一個世界》兩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三、教學重點
用真摯的情感及滿懷深情的聲音學唱《讓世界充滿愛》第二部分
四、教學思路
本課以“愛”為線索,通過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在學唱歌曲的過程通過分析,討論,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各音樂要素在表現(xiàn)歌曲內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對音樂要素能自己進行分析,合理地處理歌曲。
五、教材簡析
1、《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 形成對比,最后四個樂句完全再現(xiàn)。
2、《同屬一個世界》1984年,為非洲難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遜和里奇共同創(chuàng)作。 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曲調流暢,是典型的搖滾樂的演唱風格。
3、micheal jackson是20世紀這1xx年間極具代表意義的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國印地安那州。
4、[組歌]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包括齊唱、對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誦等形式,常用樂隊伴奏。注重充分發(fā)揮各樂章的特點,因此各段更具有獨立的意義。
六、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感受愛,發(fā)現(xiàn)愛——導入(情感激發(fā))
1、 導入 :地震,海嘯讓我們一次次見證著生離死別,而比天災更讓人恐懼的是人禍,恐怖襲擊、戰(zhàn)爭無時無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并不太平,于是善良的人走到一起吶喊著《讓世界充滿愛》
2、 出示課題:讓世界充滿愛
二:歌唱愛,抒發(fā)愛——《讓世界充滿愛》
1、欣賞flash《讓世界充滿愛》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部分?
2、介紹作者及相關知識
組歌: 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包括齊唱、對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誦等形式,常用樂隊伴奏。
3、學生跟隨鋼琴輕聲用“l(fā)u”哼唱a段,用“l(fā)a”哼唱b段 ,
要求:輕聲,但積極的狀態(tài),有氣息支持
教師教學教案6
前不久,我們有幸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老師的數(shù)節(jié)公開課,我們盡情地欣賞并真切地悟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支老師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老師們的啟示很多。
一、活與實的統(tǒng)一
支老師的課非常的活。體現(xiàn)在學生思維的活躍、情緒的活躍、語言的活躍,甚至動作的活躍上。課堂上不時會發(fā)出陣陣笑聲(笑聲不僅來自學生,也來自眾多的聽課教師)。在這陣陣笑聲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是在愉悅之中,在支老師的巧妙點撥下,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并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看不出他們的學習有什么負擔,而看到的是他們在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學習。
以支老師經(jīng)典的《第一場雪》教學中的片段為例,在學習雪后一段時,支老師用鼓動性的語言引導:雪景這么美,誰能美美地讀一讀?用你的朗讀把大家?guī)У綇V闊的雪野中去游覽一番!一名學生讀得尚可,支老師以他獨具特點的語言風趣地說:讀得不錯,但他剛剛把大家?guī)У窖┮暗倪吷希l能再把大家往里邊帶一帶?下一個學生讀得反而不如前一個,支老師又風趣地說:剛才那位同學好不容易把我們帶到雪地邊兒上了,你又把我們帶出來了。同學們開懷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爭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師和同學們帶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有的同學甚至超水平發(fā)揮,表現(xiàn)出的朗讀效果令聽課老師們嘆服。
仔細體會,支老師在一個簡單的朗讀訓練環(huán)節(jié)中,不僅靈活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課文情景之中,讓自己與作者做心靈的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體會、想象、思考。活生生地顯出語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讀出語言文字的昧,而且將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對文中優(yōu)美意境的體會融為一體,將各種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切實地落實在每一位學生身上。
再以《飛奪瀘定橋》為例,看支老師是怎樣進行詞語訓練的。
師:誰能講一下浩浩蕩蕩?
生:浩浩蕩蕩就是氣勢浩大。形容人數(shù)多,氣勢浩大。
師:人數(shù)眾多,氣勢浩大。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比如今天老師們來聽課,人數(shù)很多,氣勢也挺大。浩浩蕩蕩地坐了滿屋子的老師。行不行?
生: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這不是人數(shù)多,氣勢很大嗎?(對剛才發(fā)言的同學)你的錯出在哪兒自己糾正吧!
生:浩浩蕩蕩還得是行動著的。
師:還得是行動著的。這點補充得對不對?
生:對。
師:對是對了,不太準確。我再舉個例子:自由市場上人多不多?
生:多。
師:自由市場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浩浩蕩蕩。行不行?
生:不行。
師:錯誤出在哪兒了?
生:還得是行走著的。
師:自由市場上的人也沒有躺下呀?
。ㄐβ暎
生:還得是整齊的。
師:不一定是整齊的。
生:還得是形成隊伍的。
師:有點道理了。
生:還得是向同一目標去的。
師:對,有方向性。大家行動一致向一個方向,這才叫浩浩蕩蕩呢。那么我再舉個例子,長江之水,浩浩蕩蕩流向東海。這回可沒有人了啊,行不行?
生:行。
師:誰說行?你說為什么行?
生:因為長江是向東海流去的,是有一定目標的。
師:對,有一定目標。規(guī)模大不大?
生:大。
師:沒人行不行?
生:行。
師:其實這個詞原來就是形容水的!你看浩字有沒有三點水?
生:有。
師:蕩字有沒有三點水?
生:有。
師:對了,原來就是形容水勢浩大的,后來把它借用來形容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呀,行走的隊伍呀,等等。
支老師連續(xù)運用反詰、歸謬的方法,將學生的思維導向活躍不可謂不活;使學生不僅體會出詞語理解中的細微差別,而且通過提供的背景和例子,為學生準確地運用詞語打下堅實基礎不可謂不實。
在課堂上讓學生活躍并不難,可往往活躍之后是亂而不實。難得的是活而有序,更難得的是活與實的統(tǒng)一。筆者以為支老師的高明之處恰恰在于此。他可以將學生的情緒調動到空前活躍的程度卻并不失控。學生的活躍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內容與范圍之內的活躍,不是無目的、無秩序、無方向的亂活?倳性捰终f回來了的時候,總會在盡情地發(fā)散之后,又巧妙地收回到教學內容與目的上來,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都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之中盡情地、極大程度地得到發(fā)揮。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活躍的氣氛下,支老師可以從容地、不留痕跡地將一項項語文基本功的綜合訓練,扎扎實實地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
二、智與趣的諧和
支老師的課總會是很有趣。這種趣不是低級、搞笑的趣味,而是充滿了機智的情趣?梢宰屓嗽谛β曋欣斫馀c頓悟,在笑聲中感受到機智的魅力。這不僅與支老師風趣、幽默的個性語言有關,更多地與支老師對教學不斷地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充滿教學機智有關。是支老師用教學機智與創(chuàng)新?lián)]灑出的充滿智慧的情趣。
試舉支老師講的'《晏子使楚》為例。
師:今天這么多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不緊張?好,那誰敢到黑板上寫幾個字?
(學生無人舉手)
師:你們不是說不緊張嗎?
(有一個學生舉起手)
師:好,你過來。我就喜歡勇敢的孩子。▽W生走上來)請你把今天要學的課題寫在黑板上。(學生寫字,但晏子使楚四個字寫得大小不勻,臺下學生哄堂大笑)
師:你們別笑,也許他這樣寫是有所考慮的。我們今天學的這一課里主人公是誰?(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兩個字寫得很大。ū娦Γ┠阌憛挷挥憛挸踹@個人?(生答:討厭)所以他把楚字寫得最。。ū娦Γ
這一段對話,不可能是備課時設計好的,是一種即興之作。但是,它卻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1)鼓勵了學生積極參與表現(xiàn)自我的勇敢精神,表現(xiàn)了師之愿;
。2)巧妙地撫平了哄堂大笑給這個寫字的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損害,表現(xiàn)了師之愛;
。3)幽默地把一種偶然現(xiàn)象(該生寫字大小不勻)轉換為寫字與情感的內在聯(lián)系(雖然該生并無此意),啟示了一種心理付之行為的必然,這是師之趣;
。4)機智地滲透,甚至點明了對課文人物的認識,這是師之情;
(5)所有這些都是在一瞬間即興發(fā)揮,表現(xiàn)了師之智。
聽支老師的課你無法推測出他的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誰也始料不及的設計或場面。也就是說,每次聽支老師的課都會有新意,同一篇課文支老師每一次講都會有不同的教法,從無固定的模式,似乎無法無天。篇篇不同,次次出新,語出難料,機智疊出,詼諧幽默,笑中感悟,這恐怕就是支老師的教學充滿著誘人魅力的原因了。
教師教學教案7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把說理、舉例、設喻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說明事理的方法。
二、重點掌握實詞表中“上”、“法”等10個實詞和“而”、“所以”等虛詞的用法。
三、使學生認識客觀事物不斷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懂得人的認識也應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道理。
教學設想
一、充分利用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二、在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的,設計相關討論題,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爭論熱情,以啟迪學生的思維。
三、“法”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28次之多,詞性和詞義隨文意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應作為實詞中的難點處理。
教學時數(shù):
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檢查預習情況;疏通難句。
教學過程
一、講評《夢溪筆談》作業(yè),強調認真預習、積極思考對學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
二、解題(作品介紹)
1、指名朗讀課文注釋①和“預習提示”第二段。
2、教師補充講解:從課文注釋及“預習提示”的說明,我們可知,《呂氏春秋》是一部由秦相呂不韋集合其門客集體編撰的秦代以前各派學說的論著匯編。全書由12紀、8覽、6論三個部分組成,共26卷,約20萬字。當時秦國行將統(tǒng)一中國,百家爭鳴的局面漸告結束,思想界也需要總結百家爭鳴的成果。《呂氏春秋》便是適應這一時代需要,為秦統(tǒng)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思想武器而產(chǎn)生的。
《呂氏春秋》作為諸子散文,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各篇往往以議論發(fā)端,然后舉例說理,設喻為證,最后回復到原來的.立論,首尾呼應,條理分明,語言簡練,富于形象,有較強的說服力。這是我們學習課文時應細加品味的。
三、檢查預習情況
1、通假字
“脟”通“臠”釋義:切成塊狀的肉。
“益”通“溢”釋義:漲水。
“有”通“又”釋義:用于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虧”通“詭”釋義:差異,不適應。
“契”通“鍥”釋義:刻。
2、指名口述三則故事。(故事內容見課文3、5、6段)要求講述之后,口譯作者議論的句子。(請三位同學分別講述,教師補正。)
四、詞句講解:
1、第1、2段中,“法”出現(xiàn)15次之多,其義項有:A動詞,取法,沿用;B名詞,法令、制度;C動詞,照舊沿用。
將兩節(jié)中15個“法”字標上序號,答案由學生選擇,教師明確:
A⑴⑿ B⑵⑷⑺⑻⑼⑾⒀⒁⒂ C⑶⑸⑹⑽
2、教師講解“所以”等詞句
“所以”是由代詞“所”和介詞“以”組成。通常情況下,我們把“以”后面的詞、詞組(短語)、句子看作介詞賓語,那么,其結構就是“代詞‘所’+介賓詞組(短語)”,介詞“以”可以表示原因、憑借、目的、方式等內容。譯為現(xiàn)代漢語,可以理解為:“……的原因(緣故、根據(jù)、憑借、方法等)”;“用來……的”等等。
“雖……猶若……”為轉折復句,意為“即使……也還是……”。
“……者……也”判斷句式。
五、請三名同學口譯1、2、4段,師生共同補正。
六、討論“預習思考題”④,引起學生對本文“中心論點”的爭辯。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當點撥。
在學生充分討論、爭辯的基礎上,教師談自己的觀點:
關于本文的中心論點,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同學們談了各自的觀點,擺出了充足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這里,我不強求統(tǒng)一,允許有不同的意見。我的看法是:“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其理由是:前面三小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說理、設喻、舉例,論述了法令制度都是適應時代需要的這一論點。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觀點。這是課文的基本觀點,也是課文的中心論點。
七、集體朗讀1─4段。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思考和練習”三、四
2、思考:全文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結合“思考和練習”一、二考慮。
3、熟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檢查上一課作業(yè);賞析寫作特色;總結并布置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檢查訂正“思考和練習”三、四。
二、討論課文的論證結構。
1、提問:請大家先畫出文中表明“論點”的語句,再看看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些論點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可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推選代表發(fā)言)
教師歸納:
本文提出的“論點”共三個:論點一,“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為論證這一論點,作者擺出了兩點理由:其一,“先王之法,經(jīng)乎上世而來者也”。年代久遠,“人或益之,人或損之”,幾經(jīng)增刪,已非古“法”原貌,所以“不可得而法”;其二,“先王之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
論點二,應“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對此,作者的理由雄辯有力:“先王之所以為法”為什么呢?是“人也”!肮沤褚灰玻伺c我同耳!币蚨安旒簞t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接著,作者列舉了“審堂下之陰”、“見瓶水之冰”、“嘗一脟肉”這三件生活常事為喻,說明“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今人之法,應該“法其所以為法”。也就是說,先王制訂法令制度主要是從當時的人出發(fā),為當時人著想的;當今制訂法令制度的人,應效法先王的做法,從當今人出發(fā),為當今人著想。不必法古,而應“察今”。接著,作者在前面正面論述的基礎上,又從反面講述了“荊人襲宋”(“循表夜涉”)的故事,進一步說明,辦任何事情,特別是制訂國家法令制度,都需要從當前的實際出發(f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論點三,“世易時移,變法宜矣”。作者先從反面說明死守成法不變則悖,而“悖亂不可以持國”,點出“適時的法制”的重要,由此引出“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論點。為進一步論證這一論點,作者以“良醫(yī)”“良劍”“良馬”為喻,說明法令制度必須隨著“世易時移”而改變;又以“刻舟求劍”為例,諷喻不顧條件變化而機械法古之人;最后以“引嬰投江”為證,嘲諷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可笑。進一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
。ㄒ陨先齻論點的分析,也可分而論之。)
關于論證方法:由上可知,本文主要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
2、提問:從以上討論分析中,斷定哪一個論點為本文的中心論點貼切些呢?
學生討論,兩種意見各執(zhí)一端。
教師概括:我個人看法,還是“論點三”作為本文的中心論點貼切些(不同的意見允許存在)!罢擖c三”是在“論點一、二”論述的基礎上推論出來的。這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是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寫作特色賞析:
1、指名學生朗讀“預習提示”第三段。
2、提問:請說出課文中有關說理、舉例、設喻的段落,并談談這三者較完美地結合的好處?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第一部分(1─3段),重在說理,兼有設喻、舉例;第二部分(4─6段),重在設喻、舉例。這三者很好地結合,使文章的論據(jù)充足有力,深刻透徹。特別是文中的精譬設喻和寓言故事,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加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量。這種寫作方法是值得學習的。
四、教師總結:
本文的基本觀點“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寓含著這樣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人們的認識也應隨著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而不斷更新。這種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在秦國行將統(tǒng)一中國的時代,有積極的進步意義。在今天,這種思想,對于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加快四化建設步伐,仍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五、集體朗讀課文,要求流利、準確、有節(jié)奏,有感情。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2、補充練習
(1)填空:
①《察今》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安臁钡囊馑际牵鞑欤敖瘛笔侵福ó斀竦膶嶋H情況)。
②闡述先王之法不可法的原因,課文中的原句是:
A(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
B(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
、廴恼撌龅闹髦际牵ㄊ酪讜r移,變法宜矣)。為了說明這一點,文章列舉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劍)、(引嬰投江)等三個故事,還運用了(良醫(yī))、(良劍)、(良馬)等三個比喻。
、堋秴问洗呵铩芬喾Q《呂覽》,該書成于(秦統(tǒng)一天下之前或戰(zhàn)國末)。全書共26卷,分為(12)紀、(8)覽、(6)論三個部分。
(2)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說明其用法和意義,并簡述活用的理由。
、偕虾环ㄏ韧踔ā
。ù鸢福呵耙粋“法”,名詞用如動詞,效法、取法。名詞“法”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并帶賓語“先王之法”,故活用為動詞。)
、跒槠洳豢傻枚。
(“法”,名詞用如動詞,效法、取法。因為連詞“而”的后面一般不能連接名詞,而是連接動詞或動詞短語,故活用為動詞。)
、郦q若不可法。
。ā胺ā保~用如動詞,效法、取法。因為名詞“法”受助動詞“可”的修飾,故活用為動詞。)
、苡械乐,貴以近知遠。
。ā百F”,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貴。因為后面帶了賓語“以近知遠”,不起修飾作用,故活用為動詞。)
⑤使人先表澭水。
(“表”,名詞用如動詞,設立標志。名詞“表”帶省略了介詞“于”的補語“澭水”,并作“人”的謂語,故活用為動詞。)
⑥軍驚而壞都舍。
。ā皦摹,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壞,崩塌。形容詞是表示事物性質或狀態(tài)的詞,本來不帶賓語。這里“壞”后面帶了賓語“都舍”,使賓語“都舍”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故活用為動詞。)
(3)預習《訓儉示康》
教師教學教案8
精選教師教學教案:生命的起源
教學目的:
通過人類起源的教學,達到對學生的無神論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xiàn)在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繽紛、種類繁多。最早的生物從哪兒來呢?生命又是怎樣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呢?
二、介紹中國古代的女媧造人傳說和神創(chuàng)論的有關內容。(講女媧造人傳說和補創(chuàng)論的故事)
引出問題,女媧、上帝是誰創(chuàng)造的呢?若不接受傳說和“神創(chuàng)論”,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哪里來的?
三、大多數(shù)科學家對生命起源的看法。
盡管假說很多,但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地球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jīng)過漫長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來。
放原始地球狀況投影片。
師:大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地球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溢,天空中電閃雷鳴,形成原始大氣層,水蒸氣升入高空冷卻變成雨水降落,地球上水越來越多,形成地球上原始海洋。師: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生命起源是化學進化的結果。在原始地球上,無機物能通過化學變化形成小分子有機物。
小分子有機物隨著雨水,最后匯聚在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小分子有機物經(jīng)過長期積累和相互作用自然合成了較大分子的有機物出蛋白質、核酸。原始海洋中的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經(jīng)過濃縮和相互作用,凝聚成具有原始界膜的 獨立體系 。 獨立體系 在原始海洋中又經(jīng)歷了漫長、復雜的化學進化,最終形成原始生命。
從無生命的有機物進化到簡單的小分子有機物再進化到大分子有機物再進化到原始生命,即生命的誕生,發(fā)生了非常復雜的化學變化?所以,我們說生命是通過化學進化誕生的。這過程雖然只是科學家的猜測,但通過實驗證明這個猜測有可能是對的。
另外,科學家認為原始地球產(chǎn)生于 46 億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 38 億年前,而原始生命發(fā)生在 35 年前。
四、學生談學習收獲。
2、我從哪里來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感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珍愛生命的情感。 活動準備:
把“我從哪里來”作為研究課題,采用多種形式,搜集整理資料。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胄抡n
最近,同學們以《我從哪里來》為題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寫出了比較詳實的調查報告。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我從哪里來”這個課題。
。ǘ┱故举Y料,感受生命來之不易
1、 教師:誰愿意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分享給大家?
2、 學生展示資料,教師播放課件補充學生資料。(胎兒的形成、試管嬰兒、雙胞胎)
3、 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研討,你有什么想說的?
4、 總結過渡:
同學們,老師很高興,你們在以《我從哪里來》為題調查的過程中,懂得了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因此我們要珍愛自己、欣賞自己。不過在我們成長的同時,不能忘記我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今天,就讓我們來做一個體驗游戲,(出示課件)“我做5分鐘的媽媽”。
(三)游戲體驗 感受母親的辛苦
1. 教師:同學們的書包大約十幾斤,和媽媽懷孕時增加的體重差不多,我們就把書包當作媽媽懷孕時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師來做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注意體會做動作時的感受,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
2.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動作。(坐著吃飯、伸手夠東西、低頭看腳尖、抬腿上樓梯、彎腰撿東西、彎腰穿鞋系鞋帶)
3. 學生根據(jù)感受談體會。
4. 教師: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的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會經(jīng)常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媽媽毫無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給媽媽聽吧!那就大聲地說出來吧。úシ耪n件音樂)
5. 學生說心聲
。ㄋ模┛偨Y 升華情感
同學們,我們要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同時我們更要珍愛我們的生命,就
讓我們把你最真摯的話語寫在卡片上,在爸爸媽媽生日那天送給你的父母,作為禮物吧!
3、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主動了解世界上的各種生命,從而感受到生命為世界帶來的生機、活力,初步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可曾想象,世界如果沒有了生命,會是什么樣?(同學們盡情想象后回答。)
同學們想象力非常豐富,雖然回答各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的地球將變得非常的死寂與可怕。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據(jù)科學家研究,在地球上生存著3000萬~5000萬生命,人類只是這眾多生命中的一種。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生命,認識生命。
二、探究生命
1、為了解多彩的生命,讓我們先從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開始。同學們知道在我們的校園內,都有哪些生命嗎?(同學回答)
成立合作探究小組:專門對我們校園里的生命進行了收集整理。20分鐘后,展示大家觀察記錄的資料。
教師小結:看來,咱們校園里的生命還真不少。要是走進廣袤的大自然,那生命就更加豐富多彩了。
2、播放《動物世界》,感受生命之精彩。
然后請同學們展開討論:我們?yōu)槭裁匆P愛其他的生命,與他們和諧相處呢?請舉例說明(正反例均可)。
從同學們舉的例子來看,各種生命之間息息相關,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果隨意毀滅某種生命,就會使這個緊密聯(lián)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就會受到破壞,最終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因此,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我們一定要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
3、學生講故事,體會生命需要關愛。
同學們,你能給大家講一個人類與其他生命相互關愛的故事嗎?
(學生講故事。)
同學們講得非常好,老師也給大家講個故事,好嗎?
(播放一位教師救助猛禽小紅隼的錄像。)
同學們,同樣是救助,動物救人與人救助動物有什么不同?(同學回答。) 動物救人是一種本能,而人救助動物是人在認識到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更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活動。也只有認識到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為了人類長遠的利益必須關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才能做到這一點。為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們有責任關愛生命,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三、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既了解了生命的豐富性,又認識了人的生命的獨特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了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為了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了我們的地球,我們應該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悅納生命,珍愛生命。
4、生命的獨特性
教學目標 :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幫助學生認識人類是具有智慧與思維的生命,激發(fā)學生內心對生命獨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熱愛與珍惜豐富多樣的生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熱愛各種生命,思考和設計自己獨特的生命之路。
教學準備:
1、學生4人為一組,采集植物的相同葉子標本;收集本組同學的大拇指的指紋。
2、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學的個性、品質、習慣、興趣愛好、特長優(yōu)點等等。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指紋產(chǎn)品廣泛運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問題:同學們家里有沒有用指紋鎖?這里學生有兩種情況:一是有,老師就要問:難道你不擔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紋鎖進去嗎?二是沒有,老師就要問:如果你家裝了這種鎖你擔不擔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紋鎖進去?絕大多數(shù)學生回答不擔心。老師進而追問:難道指紋真有這么神奇嗎?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這一主題。
二、觀察與探究
1、首先讓學生分4人一組收集指紋,運用各種手段觀察探究指紋的情況;要學生用準備的印泥、白紙收集;并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形形色色的指紋。然后讓學生來說說各組觀察到的情況:指紋的大小、形狀;螺紋的形狀、螺紋的疏密、螺紋的彎曲度等等方面的差異。
最后讓學生在深入探究以上兩個活動的基礎上就觀察與分析的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偨Y出:“世界上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小結:各種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差異,每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類有自己的獨特性;動物有動物的獨特性;微生物有其獨特性┄┄。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異常精彩。
2、人類與其它生命體相比,具有哪些獨特之處?人類獨特的本領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學生討論發(fā)言)
3、 人類與其它生命體相比具有獨特之處。那么,人與人之間有沒有差異呢?游戲“克隆老師的粉筆字”
老師在黑板上隨便寫一個字,然后請學生上來模仿老師的這個字。通過克隆,學生感受到每個人所寫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風格,盡管極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帶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寫的不一樣外,人與人之間還有哪些不同?(性格,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等內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
3、體驗與成長:
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品質,就會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方式和途徑也不同。就像大家從出生到現(xiàn)在,每個人走過的道路是不同的,對不對?那么,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今后與眾不同的成長道路?請根據(jù)你的特點、個性、興趣、愛好、特長、成長環(huán)境等等為自己設計一棵未來的生命之樹。教師給每個同學發(fā)一張紅色空白卡片,讓學生把內容寫在上面。
三、教師送上真誠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和能力,開拓美好的未來,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
5、讓生命之花綻放
教學目標:
1、懂得生命的珍貴,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應急電話。
2、學會判斷緊急情況的能力;提高緊急情況下自我保護的能力
3、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評判,永不放棄生的希望,鍛造堅強的意志品質;具有團結合作和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1、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存在給哪些人帶來怎樣的快樂和幸福(可讓同學們在課前采訪一些相關人士。如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等),也可說說哪些人為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同時說一件你給他人、社會帶來益處的事或他人給你幫助的事。通過多種角度的回顧,幫助學生做個有心人,學會感受幸福,認識到每個人(包括自己)都在為幸福的生活增色。
2、延伸生命的價值
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榜樣或身邊的人身上學習他們怎樣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的。最后通過思考寫出自己的生命箴言,與同學交流,解釋其含義,感悟“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
交流課前各自收集的—位名人、一位平凡者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們?yōu)樯鐣龀龅呢暥牛惺苊總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與尊重,若能盡自己所能努力為他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這樣的生命更有價值,更值得敬重。
教師講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的故事。
3、保護自己的生命。
師:在生活中,我們時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和傷害,學會保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課堂練習:
1.[填一填] 急救電話是( ) 報警電話是( ) 火警電話是( ) 。
2.[選一選] 如果你單身在家,遇到陌生人來敲門,你的正確做法是(ABD)
A.不開門 B.打電話給父母 C.有禮貌地請他進門 D.告訴他父母馬上就開門
教師教學教案9
教材簡介:
《夢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17課。這是一篇讀來令人心靈震撼和感動不已的課文。課文通過記敘6歲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為了實現(xiàn)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并感染和帶動了周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終使夢想成真的經(jīng)過,體現(xiàn)了瑞恩一顆善良、堅定執(zhí)著、金子般的美好童心。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應該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閱讀中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教學中著力體現(xiàn)一個悟字,讀中蘊情,說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人文內涵,指導學生深入細致的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瑞恩的夢想和他為實現(xiàn)夢想而做出的努力,體會瑞恩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
2、教育學生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3、領悟作者怎樣把事情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共鳴
1、(出示課題)交流各自的夢想。
師:夢想是人類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很多奇跡都源自于它。每個人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同學們,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夢想嗎?
2、了解非洲缺水情況。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個年僅6歲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個夢想,是什么?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個短片,我們一起走進非洲,看看那兒的孩子,那里的生活。(師邊播放課件邊敘述)
非洲的安格魯?shù)貐^(qū)長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處池塘。這里常年有1/4學生患有霍亂、傷寒和其他嚴重的水生寄生蟲疾病。3。1萬多居民,卻沒有一名醫(yī)生,1/5的孩子在5歲前就死掉了。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共有11億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農(nóng)村和1/4的城鎮(zhèn)近3。3億人口缺水,整個非洲缺水人口達4億,占非洲總人口的66%。近年來,非洲旱災頻發(fā),因飲用不清潔水引發(fā)的各種疾病,每年都要奪走數(shù)以百萬計非洲人的生命。有關專家估計,非洲缺水問題還有可能繼續(xù)惡化和蔓延。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交流各自的夢想后,播放非洲缺水的短片。在非洲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到處可以看到在干旱邊緣掙扎的動物和人,多媒體手段的呈現(xiàn)讓學生沉浸在非洲人民嚴重缺水的悲慘中。突破課堂地域和時間的局限,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打動人心的音樂激發(fā)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鳴,再現(xiàn)一個他們無法想像的世界。強烈的視覺沖擊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下一步學習的情感體驗場,成功地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此時,他們的'內心已經(jīng)激起了情感的波瀾和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自主學文,感知課文內容。
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這個真實的故事,感受來自夢想的力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不錯字,不漏字,不多字,不結巴)。
2、學生邊快速默讀課文邊思考問題。(課件出示):(1)課文寫了誰的什么夢想?(2)這個夢想是怎么實現(xiàn)的?(3)這個夢想力量究竟有多大?(4)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設計意圖: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新課標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指導下,著重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全班交流反饋。
三、研讀感悟,升華情感
1、了解怎樣的夢想。學生自由快速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誰的什么夢想,劃出有關句子。
。1)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又干凈的水喝。
。2)他們不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
。3)那我攢錢買鉆井機吧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瑞恩的夢想在不斷地變大,從挖一口井到要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2、感悟夢想的力量,明晰夢想之路
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要為遙遠的非洲孩子們挖一口井,還要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聽起來,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小孩子的夢,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那么,瑞恩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生回答)
瑞恩的井終于成為現(xiàn)實,這將意味著更多的人不再流離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親人不再失去生命。此情此景,不禁讓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出示句子:是呀,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時有誰不流淚呢?默讀課文,深入思考:夢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設計意圖:圍繞重點句讓學生深入課文探究理解夢想的力量,從而明晰瑞恩是怎樣實現(xiàn)夢想的。
3、學生自由交流、匯報
。1)夢想讓瑞恩為攢夠70塊錢,做了很多額外的家務活。
出示句子:瑞恩的第一項工作是為地毯吸塵瑞恩把得到的錢,都放進了那個餅干盒里。
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思考。這些額外的家務活對小瑞恩來說太不容易了!讓我們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他費力地挪動著笨重的吸塵器,認真地干著,每個角落也不落下。十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他的手磨出了血泡,腳累得再也抬不起來。同學們,想一想,假如是你,可能會怎樣?讓我們設想一下,在干每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可能遇到過什么困難?
挖掘夢想內涵,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瑞恩如此堅持不懈,只源于心中一個夢想。當他看到一名兒童正從干涸的洼地中取水解渴時,瑞恩心里想的是這句話──(一生讀);當他看到許多兒童因脫水和營養(yǎng)不良而在生命線上徘徊時,他想的是這句話──(一生讀);當瑞恩堅持不懈地做著每一件事時,他的心里想的還是這句話,讓我們一起讀出瑞恩的心聲。ㄈ帻R讀)
設計意圖:引讀的方式讓學生在一嘆三詠的朗讀中,體會到瑞恩的夢想是那樣的偉大。教學中,通過多層次、多方式、循序漸進的讀,學生被無聲的語言文字帶給學生又一次情感的激蕩,使學生走進文本,明白瑞恩如此堅持不懈的動力來源與這個夢想所產(chǎn)生的無窮的力量。
。2)夢想感動許多人,讓瑞恩得到了同學、老師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師:是啊,這一個夢想看是簡單,其實要耗費多少心血啊!從70元錢的一個水泵到20xx元潔凈的水募捐項目到再增加鉆井機。這對一位六歲的孩子來說談何容易。假使僅僅靠瑞恩一個人的力量這個夢想永遠無法實現(xiàn)。
、僮x課文,在瑞恩行為的感動下人們都為幫助瑞恩實現(xiàn)這個夢想作了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a媽媽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執(zhí)著感動了,她決定幫這個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寫成文章,登在當?shù)氐膱蠹埳稀?/p>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張25元的支票瑞恩籌齊了大一口井的錢。
c瑞恩的老師沒想到使瑞恩和同學們跟非洲的孩子們通上了信。
、诖藭r你最想說什么?
、塾懈星榈乩首x這三段話。
4、出示資料,感受瑞恩的貢獻。
5、總結,指導朗讀最后四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和句子的理解讓學生明白瑞恩的這個夢想,不但是他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難,不懈努力,還得到了社會上許許多多像瑞恩一樣的具有善良、熱情的人的幫助,他更是挽救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給人以生存的希望!正是因為這種善良,這份愛心,這種堅持不懈,才會使所有的人感動和流淚!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四、暢談感受,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學生暢談自己的體會或收獲,可以聯(lián)系課文內容來談,還可以擴展開去,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談,從而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
老師知道同學們心中都揣著美好的夢想。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你創(chuàng)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吧!向瑞恩一樣帶著你的夢想揚帆起程吧!
設計意圖:此時學生心中的夢想比較課前的交流都有了變化,深化夢想的內涵。讓學生明白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六、作業(yè):
如果你就是媽媽的朋友,你會在文章中寫些什么呢?請結合上下文,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一段話。參考題目:《執(zhí)著的瑞恩》、《瑞恩的夢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題。
設計意圖:課外延伸,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七、板書設計:
17
夢想的力量
挖井
堅持不懈
共同的夢
感動
設計意圖:
利用簡單明了的線條和文字1、概括夢想的力量巨大,讓瑞恩堅持不懈和感染、帶動了周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從而讓瑞恩給非洲的孩子挖井,好讓他們都有干凈的水喝這一夢想,變成大家的共同夢想;2、體現(xiàn)了瑞恩堅持不懈、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品質。
教師教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李時珍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而學醫(yī)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問:你知道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嗎?
2.簡介李時珍。誰能向大家介紹李時珍這個人物?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層次
投影出示思考題。(學生自學)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勾畫出不懂的問題。
2.課文主要講了李時珍的哪兩件事,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講的?
三、檢查預習
1.出示幻燈片認讀生字詞。談自己對生詞的理解。說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詞方法?
重點:
、偻晟疲和昝馈
、诳趪L:仔細辨別,嘗嘗味道。
、垡呻y病癥:指原因不明、很難醫(yī)治的疾病。
、車篮崾睿悍浅:涞腵冬天,非常炎熱的夏天。
、萘鱾鳎簜飨氯,傳開去。
2.指讀課文。
3.課文主要講了李時珍立志學醫(yī)和編寫《本草綱目》兩件事。
板書:立志學醫(yī)(2-3自然段)
編寫藥書(4-6自然段)
四、質疑、歸納問題
提出不懂的問題。有些問題可由學生解決,有些難題由師生共同歸納。
五、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熟記生字詞,思考討論課上歸納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李時珍》這篇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理清了層次,了解了文章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更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問:
。1)讀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稱為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什么樣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能被稱為偉大的呢?
2.齊讀。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輕聲讀2、3自然段。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李時珍的父親為什么不愿意讓兒子當醫(yī)生,后來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時珍為什么要立志學醫(yī)?
。3)李時珍為什么能說出一張對癥古方?想像一下李時珍是怎樣處處留心、暗自記下藥方的。
。4)李時珍的父親是不是僅僅因為李時珍說出了一張古方而同意他學醫(yī)的呢?(父親被他堅定的決心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
(5)從這兩自然段中你體會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2.齊讀2至3自然段。
四、學習第4自然段(重點、難點)
1.默讀第4自然段。
學生自學、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題:(l)這一自然段每句話說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幾層?分層的依據(jù)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關系?(因果)
。4)李時珍決心重新編書的`原因是什么?(舊藥物書不全、不詳、不對。)
2.指導朗讀。(要讀出舊藥物書缺陷將給病人帶來的危險語氣)學生練讀。范讀。指名讀。
五、學習5、6、7自然段
1.學法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前4自然段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學得特別好,老師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學習中,大家會表現(xiàn)得更好。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圍繞這個問題(出示幻燈片),先認真地、輕聲地讀課文,注意要邊讀、邊勾、邊想,然后小組討論。
幻燈片
2.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學習交流第5自然段。(重點、難點)
、倮顣r珍為編書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李時珍從積累經(jīng)驗和到各地采藥兩方面做準備。)
②哪句話概括了這個自然段的內容?(第一句)
、劾顣r珍親自采藥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做的?讀后你有何體會?
學生應回答出:①不怕勞苦、饑餓、寒冷、積累經(jīng)驗,具有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谡埥提t(yī)生、農(nóng)民、漁民、獵人,表現(xiàn)了虛心的態(tài)度,嚴謹?shù)木瘛?/p>
③親口品嘗藥材,他不顧危險,表明了他為編書有獻身的精神。
。2)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練讀。范讀。指名讀。
(3)交流學習第6、7自然段。
、倌阍鯓永斫饨K于一詞?(說明結果得來極不容易,可結合上文回答。)
、跒槭裁凑f《本草綱目》一書是中藥書籍中的一部偉大的著作?(規(guī)模大,中外流傳。)
六、總結
1.課文7個自然段,分別敘述了李時珍立志學醫(yī)、編書等內容。你喜歡哪部分內容?為什么?
2.李時珍是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從課文內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貴品質?
3.指讀全文。
教師教學教案11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與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學習過程:
一熟讀感悟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三背誦默寫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齊背
2.點名背誦
3.說說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熟讀
1.齊讀
2.點名讀
3.請學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討論.
三比較異同
1.教師指導比較的角度.如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景的角度與方法等.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語文本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名回答,談談自己的想法.
2.師生討論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作好點拔總結工作.
3.讓學生再次修改補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
教師教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排列與組合第二課時內容(教材113頁)。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運用學過的知識有規(guī)律地排列事物,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思考。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數(shù)字卡片。
學具準備:
學具袋、每生準備3張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引出問題:你們想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嗎?
2、出示手機號碼前8個數(shù)字,剩余3個數(shù)字需要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才能獲得。
3、提出數(shù)學問題:
、儆脭(shù)字1和8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谀銈儾虏履膫兩位數(shù)是老師手機號碼前兩個數(shù)字?
、劢o出學生手機號碼中間5個數(shù)字后,再給學生3個數(shù)字3、7、9,并告訴學生手機號碼后三個數(shù)是這3個數(shù)組成的所有數(shù)當中從小到大第四個數(shù)字。提問:數(shù)字7、3、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
4、學生猜測回答。
。ㄒ龑W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ǘ┨剿鹘涣,解決問題
1、提出學習要求:
、倌贸鰯(shù)字卡片,2人一組合作。
、谝粋同學負責擺數(shù)字卡片,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數(shù)字。
、墼跀[的過程中思考要怎樣擺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學生合作交流擺數(shù)字,教師巡視。
3、小組板書展示本組結果,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4、全班觀察交流討論,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擺法及原因。
5、師生一起總結得論:
、儆3個不同數(shù)字可以組成6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
、诳梢杂孟却_定個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數(shù)字,再按順序排列組成三位數(shù),可以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③也可以按照數(shù)字的大小,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順序來排列,也可以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6、提出問題:用數(shù)字7、0、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請學生用剛剛學習到的方法說出結果。
7、學生匯報結果。
8、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在有0的情況下,3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只組成4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因為0不能放在數(shù)的最高位。
。ㄗ寣W生經(jīng)歷合作交流探索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排列順序的過程。)
。ㄈ╈柟虘茫瑑然瘑栴}。
1、拍一拍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寺廟,3個徒弟想要拍照留念。提出問題:他們可以拍多少張不同位置的照片?請3個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一個同
學扮演唐僧給三個徒弟擺站的位置,其他同學是攝影師負責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們能拍出多少張位置不同的照片?(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理解加深,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
數(shù)學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體會。
2、老師小結。
。ㄗ寣W生主動體驗學習,從中獲得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數(shù)學廣角·簡單的排列不重復
不遺漏
百十個位位位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個)
教師教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鍛煉、枯萎、插秧”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閱讀,體會文中“不確定”等含義,理解種樹人隔三差五澆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所要闡釋的:只有經(jīng)歷磨練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對于我們成長的作用。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所要闡釋的道理,并能夠將這些道理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討論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關于桃花新木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師展示關于桃花心木的圖片
導入語:同學們,大屏幕上展示出這樣一棵樹,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繪一下這棵樹的外形特點。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嗎?
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課題——桃花心木
過渡語:大家對于這棵樹的外形特點總結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學在課前已經(jīng)做了充分的預習工作。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聽聽發(fā)生在這棵樹上的故事。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師強調易錯字:“鍛、萎”。
2.學生簡要概述文中講了怎樣的一件事——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
過渡語,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以及剛才我們這兩位同學的簡要概述,大家知道種樹人是如何種樹的嗎?他與別的種樹人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板書:隔三差五、不規(guī)律)
(三)研讀詞句,深入體會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在剛看到種樹人總是隔三差五的來澆水時,“我”是怎么想的?
2.當“我”了解到種樹人如此種樹的`原因之后,“我”為什么會感動?(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3.文中的“不確定”是什么意思?(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師總結)。
4.請同學自由討論“桃花心木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請代表發(fā)言。(師總結:因為它已經(jīng)學會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了)。
(四)有感情朗讀,談感受
過渡語,現(xiàn)在文中“我”的疑惑終于解開了,種樹人如此種樹的目的是為讓樹木更健康、更堅強的成長。那么,同學們,你們通過種樹人種樹這個故事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師引導,分小組討論,組內代表發(fā)言。
預設:⑴我們要正確看待生活學習中的坎坷;⑵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⑶我們要向桃花心木一樣,在磨練中養(yǎng)成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存活的堅強品質。
(五)遷移拓展
說說這篇文章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業(yè)小結
寫一篇有關植物文章,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不限字數(shù)。
教師教學教案14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旦布置寫作文,學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臉地說“寫什么”。老師們抱怨學生“一寫作文就滿腦子都是空白,半天寫不出一篇象樣的作文來”。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聯(lián)系實際,在生活中尋找素材
現(xiàn)實狀況是很多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夸大事實。其實,作文教學應該“以小見大”“細微之處見真情”,好的作文只需要能寫出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寫出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感受。過去的作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想象,認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實際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真情實感,這樣的做法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在春天來臨之際,為了讓學生寫好《春天來了》,我?guī)ьI學生到小溪邊、田野里、果園里等去“找春天”,讓學生去觀察、體會。并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社會,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實地觀察、體驗生活,才能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二、創(chuàng)設自由表達的氛圍
首先,要讓學生的表達有心靈的自由。我們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展示豐富多彩的`個性,允許學生表達他們各自幼稚甚至離奇的經(jīng)歷和想法,給予他們心靈自由的空間。只有這樣,學生作文時才能感受到無拘無束。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一部五彩斑斕的童話。他們與同伴、與親人的交往中,總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變化,這些心理變化實際上就是他們心靈體驗的過程。“親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說到這兩個宇,每個人心頭涌起的總是溫暖和感動。課上,我首先采用的是圖片激情——鳥媽媽哺育幼鳥;寒冬里的一對父子;一對母女的笑顏;大手和小手的緊緊相牽。這四張圖片是開啟學生素材積累之門的鑰匙,教師導語中滲透了觀看圖的方法,看圖與看書一樣要學會讀懂圖片的意思,感受到身邊親人的愛。然后針對不同的圖片讓學生觀之圖片中的細節(jié),包括當時圖中的動作,結合想象。讓學生感受到親人的愛在細微處,親人的情無處不在。
學生從四幅感人至深的圖中讀到了深深的愛,讀到了濃濃的情。接著我以情激情,引發(fā)學生對親情的理解——親情是在我饑腸轆轆時媽媽端上的一碗蛋炒飯;親情是在我犯錯時爸爸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的手掌。學生有感而發(fā)——親情是媽媽的一句鼓勵;親情是爸爸給我的勇氣……在這個板塊中,我較好地運用圖片的視覺效應啟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理解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親情。在這里如何用好用足圖片。在操作上還可以思考改進。譬如:引導學生讀懂圖片;讀出圖片中的“親情”后,讓學生用“親情是( )”來說圖意;再聯(lián)系生活說“親情還是( )”。讓學生的表達有一個從具象到意象的過程。另一方面。這樣的表達還是一種積累,創(chuàng)設了自由表達的氛圍。
三、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語文教學論文 )如果將作文局限于課堂,顯然是不夠的。課堂作文多半為命題作文,學生不管有無作文的動機、需要、材料,都必須完成,這就容易使學生失去作文的興趣,甚至會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作文訓練注重做到課內閱讀典型引路,課外閱讀增加積累。葉圣陶老先生也曾形象地把閱讀和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因此,教師參與指導學生開展多種讀書活動,并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所得。
四、作文教學的內涵感召要有震撼的作用
小學作文訓練雖然只是最初步的應用語言表達見聞感受的訓練,但它畢竟是小學生表達自己生活認識的活動,應當把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與語言文字應用的目的性教育結合起來。一篇好的作品往往是用盡量少的文字傳達給讀者盡量多的內容。中、小學生作文篇幅更短,所以作文的切入角度就顯得格外重要。在寫作指導的設計中,首先應該使學生樹立“為用而學”的意識,使作文訓練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表達出來。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欲望、表達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fā)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wěn)定的內部動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單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到的一點兒一點地積聚起來。積聚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切!眮碜詭熒撵`深處的真切感受和體驗,往往是語文教學富有生命色彩,閃耀人文光輝,迸發(fā)思想火花,產(chǎn)生難得的情感和智慧的不竭之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只能導致學生作文無病呻吟、胡編濫造和“鸚鵡學舌”,使學生失去真實的自我。只有讓學生在生活的海洋里,敞開心靈之窗,讓童心放飛,自由快樂地尋覓和積累習作中五彩斑斕的珠貝,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學會快樂而有意義地生活,學會快樂而有收獲地表達。
教師教學教案15
-一、基本情況分析:
基本情況分析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講述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幼兒“想說、敢說”勇氣。同時,注意引導其他幼兒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述。
二、教學目的:
1、在拼音教學方面:學會復韻母,前、后鼻韻母,會讀、會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樂意與人交談,講話要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
3注意傾聽對方講話。
4能理解日常用語的意思。
5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情。
6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7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8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綜合性開發(fā)。
三、教材分析
1、學前班語言教材主要是有仿編、續(xù)編和擴編的趣味故事、詩歌和圖畫,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而清楚表達自己的預期目標,可以使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2、幼兒進入學習傾聽、理解和使用規(guī)范性語音表達時期。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在講述活動中,讓幼兒學生怎樣地在集體面前大膽而清楚地敘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感受書面語言。
3、通過活動延伸和活動建議來豐富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往,讓幼兒有更多機會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以操練和擴展自己的語言經(jīng)驗。
入學教育(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堂
師: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成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老師非常歡迎你們。
二.教師向同學們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按時到校上課
2.學習用具準備齊全
3.課上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三.教學生正確的拿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1.教師示范拿筆方法,糾正個別錯誤學生。并進行正誤比較。
2.根據(jù)兒歌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
頭要正,身要直,眼睛離紙約一尺,
背不駝,腰不彎,胸口離桌近一拳,
食指摁,中指托,紙尖筆尖一寸遠,
寫字養(yǎng)成好習慣,身體健康字好看。
3.要求學生養(yǎng)成講究寫字衛(wèi)生的習慣,寫出的字要求干凈。
四.養(yǎng)成愛學習的習慣
1.課下認真閱讀課外書。認真聽廣播。
2.大膽地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第二課時
一.教師介紹學好語文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愛學語文。
師:同學們,語文學科是你學習其它學科的工具,掌握好這門工具,你就可以很好地學習其它學科。
例如:學了語文,我們可以認很多的字,那我們就可以讀很多有趣的故事了。學了語文,知道了每一句話的意思,我們就能很準確地解答數(shù)學中的應用題??學語文的好處多不多啊?!
二.學好語文的方法
認真地聽說(說得熟練)
仔細地讀寫(寫得具體)
所以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
三.認識班內的新同學
1、請同學們自報姓名、年齡、家庭住址。
2、同學自由發(fā)言,說說同學們在一間教室內聽老師講課,應該怎樣做。
四.練習認田字格,為學習新字做準備占格方法:
田字格間臨漢字,
充分利用橫豎線。
上下左右四個格,
看準位置照著練。
大小要寫八分滿,
起筆位置是關鍵。
學拼音
教學目標:
1、學會漢語拼音,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教學重點:教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
教學難點:o、e的發(fā)音。
第一課aoe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字母的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4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3、認識書寫漢語拼音的四線格,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3個單韻母。
教學重點:讀準a、o、e三個單韻母的音及韻母帶調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掌握“o”的發(fā)音及a、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兒歌: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教我說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2、看圖講故事: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陽公公還沒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邊唱起了a字歌aaaa,aaaa大公雞聽到了歌聲也跟著唱起來oooo,oooo,它們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伴隨著優(yōu)美的歌聲,大白鵝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著跳著,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溪水中的美麗的倒影,便不由主地哼起歌來。幾只剛學會游水的小鴨子聽到歌聲也都往這邊趕來,它們也來參加這場清晨音樂會呢!
二、新授
1:板書課題a、o、e
2:學習字母a
。1)問:圖上畫著什么?(畫面表現(xiàn)的是鄉(xiāng)村的清晨,一個小女孩正在河邊練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頭部和辮子構成的圖形a的形)。
。2)發(fā)音方法:把嘴張大,讀的聲音要響亮。
。3)掌握a的發(fā)聲調
üáǎà
(4)學習字母標調歌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借助圖畫學習:汽車平走üüü,汽車上坡ááá,汽車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車下坡ààà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讀a及a的四聲調
二:新授
。ㄒ唬┙虒W單音韻母o
。1)教師:“圖上畫著什么?”
學生:“圖上畫著(公雞正在喔喔叫)。
教師:“喔喔叫”的“喔”和“o”的'讀音很像。一只大公雞正在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喔”o的音。
(2)發(fā)音方法:嘴半開半閉,嘴唇攏圓。
(3)掌握“o”的四個聲調
ō?ǒ?
。ǘ┙虒W單韻母e
。1)觀圖學音
教師:圖上畫的是什么?(一只大白鵝正在欣賞自己美麗的倒影,“鵝”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2)指導發(fā)音
。3)學習四聲拼讀。y?ta
。ㄈ⿲W習a、o、e字形兒歌
a、小姑娘圓臉蛋一根小辮右邊扎她的名字就叫a
o、清早起太陽照大公雞喔喔叫
e、一只鵝水中倒影像個e
。ㄋ模┲笇鴮。
先讓學生認識四線格,觀察a、o、e在四線格中所占的位置。
a占中格,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兩筆寫成。
o占中格,從左上起筆,一筆寫成。
e占中格,從里面起筆,一筆寫成。
(五)擴展活動
1、圓圓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
2、跟著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ü阿姨好!
á!你說什么?
ǎ?這是怎么回事?
à啊,多么可愛的小鳥!
ō噢,原來是他。
?哦,她也會游泳
?哦!我明白了
?飛蛾額頭
t惡心
a餓了,兇惡
。┳鳂I(yè)
每個字母寫一行
第二課iu?
教學目標:
1、學會i、u、?三個單韻母和y、w兩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yu
3、掌握i、u、?、yi、wu、yu的4四聲,能直接讀出它們帶調的音。
教學重點:iu?yw及yi、wu、yu的發(fā)音和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帶調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讀準i、u、?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韻母a、o、e
二、新授
。ㄒ唬┳灾鲗W習單韻母i、u、?
看圖說話,學習i、u、?的發(fā)音,認識形。
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i、u、?的形,讓學生仔細觀察
1、學習i的讀音
。1)指導讀音i
教師示范發(fā)音,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fā)音要領。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
【教師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教師教學教案11-09
教師教學教案【薦】01-19
教師教學教案【推薦】01-19
教師教學教案【熱門】01-19
教師教學教案【熱】01-19
【薦】教師教學教案01-19
教師教學教案【精】01-22
【推薦】教師教學教案01-22
【精】教師教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