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語言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前班語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前班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能按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朗誦,體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fā)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古詩掛圖,小朋友的書。
活動過程
一、分組引導幼兒討論
白米飯從哪里來的?是怎么來的`?容易嗎?
二、教師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鋤禾日當午”中的“鋤”是鋤草的意思;“禾”是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
2、“汗滴禾下土”是農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盤”指碗,“餐”指糧食,“皆”是都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三、指導幼兒朗誦:
1、韻律節(jié)奏為:每一句的前兩字相連,后三字相連,中間略停頓。
2、重音字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結合學古詩,帶幼兒去田間觀察農民勞動的情景,從而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習得古詩。
五、教育幼兒從小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學前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體驗作品的語言美和樂趣。
2、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創(chuàng)編,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吹泡工具、兒歌圖譜。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吹泡泡,觀察發(fā)現,吹出的泡泡象什么?。
2、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樂趣。
(1)完整欣賞、了解詩歌主要內容。
。2)出示圖畫,加深對兒歌的印象。
。3)再次完整欣賞,有表情地朗誦。
3、幼兒仿編兒歌。
(1)出示四幅圖畫(母雞——雞蛋;寶寶——肥皂泡;土地——西瓜;青蛙——蝌蚪),幼兒按兒歌結構仿編。
。2)討論:我們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東西是什么吹出的泡泡?
。3)幼兒以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兒歌。
。4)交流幼兒創(chuàng)編的兒歌。
活動反思:
此節(jié)活動,讓我感悟到語言教學中的提問一般比較多,不同的提問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提問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思維的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擴展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fā)展,還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引發(fā)幼兒產生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老師的提問往往流于表面化、模式化,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語言活動失去了興趣,不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我在此活動中注意到了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和有效性,努力創(chuàng)設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會說的應答環(huán)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學前班語言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2、會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的仿編詩歌3、理解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多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扮荷花姐姐,幼兒扮演小青蛙。
導語:
1)"下雨了,青蛙們快到我的綠傘下躲雨吧!"2)"青蛙們,雨停了,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二、談話導入主題提問: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當作傘送給了小青蛙?
三、引導理解詩歌內容1、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才畫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氣是怎樣的?"2)小雨點落在地上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樣?用什么詞來形容歡快的心情?
四、欣賞詩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聲好像在說什么?
2)小雨點的"滴嗒嘀嗒"好聽的伴奏聲是送給誰的?
3)為什么要送給荷花姐姐?
五、學習詩歌1、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次朗誦,討論:"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為什么?"3、分組朗誦,啟發(fā)幼兒用動作表演。
六、編詩歌1、提問:下雨時荷花姐姐還會把綠傘借誰?
2、出示動物圖片及背景,引導幼兒仿編。
3、分組仿編,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交流。
4、討論:"平日生活中你幫助過誰,心情怎樣?"七、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將創(chuàng)編的詩歌畫下來,在區(qū)角活動時,說一說,演一演。
學前班語言教案4
設計背景
在滲透式領域課程“秋天”的話題活動開展的同時,我?guī)ьI幼兒去幼兒園旁邊的農村秋游。一路上幼兒對街道旁的向日葵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說向日葵像太陽,有的幼兒干脆把向日葵摘下來,興奮地說:“你們看,向日葵像雨傘!薄瓉,向日葵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想象,而散文詩“向日葵”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又不乏優(yōu)美的意境,動態(tài)感很強。幼兒散文是以幼兒為欣賞對象的一種文學形式。一篇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一節(jié)優(yōu)秀的散文欣賞活動對幼兒來說無疑是一次完美的藝術享受,它能培養(yǎng)幼兒感受美、欣賞。散文欣賞能給大班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激發(fā)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通過活動,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復,也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感受故事中優(yōu)美的語言。
2、鼓勵幼兒大膽復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欣賞名畫《向日葵》和表演故事情節(jié),幫助幼兒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完整的復述故事《戴草帽的向日葵》。
活動準備
名畫《向日葵》、漂亮的帽子、故事圖片、搜集關于向日葵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激情引趣)
1、請幼兒看課件,名畫《向日葵》,說說看到了什么?
2、你覺得這些向日葵花在說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它們到底在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ǚ殴适落浺簦
2、現在你們知道它們到底在說什么了吧!
3、小朋友剛才你聽到都有誰戴著帽子跑來了呢?(小兔、小鹿、小猴)
4、小向日葵花在炎熱的夏天最想要什么?它得到了嗎?結果怎么樣?
5、農民伯伯怎么說?
6、情景表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讓我們來扮演故事中的向日葵和小動物好嗎?
7、剛才小朋友分組進行了表演,你們都是小演員了,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
8、請幼兒和同桌小朋友看畫冊講述故事。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我太佩服你們了,下課后,到活動區(qū)把我們今天學會的故事畫下來,或表演出來,好嗎?(區(qū)域內學習)
學前班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彎路、直路的用處。
2、初步了解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的作用。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將彎路和直路聯(lián)系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活動難點:彎路和直路的聯(lián)系和用處,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
活動準備:故事磁帶、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31——34頁。
活動過程:
一、我們走過的路。
1、 老師問,你們都走過怎么樣的路?有彎路,也有直路你們覺的彎的好還是直的好?
2、 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路,并說出理由。
3、 剛才有的小朋友說直路好有的說彎路好,現在,我這里有兩個專門修路的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
1、 幼兒邊看活動材料邊聽老師講故事1—12段。
2、 聽了故事后你現在喜歡彎路還是直路?為什么?讓幼兒充分考慮。
3、 汽車從山腳到山頂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4、 彎彎來到城里修了一條怎樣的路?這次人們是怎樣說的?為什么?
三、討論。
1、 直直修的`直山路不受歡迎,彎彎修的城里的彎路也不受歡迎,這可怎么辦啊?
2、 讓幼兒討論,并回答。
3、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4、 后來直直和彎彎一起修路,直的地方修上直直的路,到了路口和山腳就修上彎彎的路,直直和彎彎一起合作修出來的路,汽車就在也不會出危險了。
最后老師講述直路有直路的好處,彎路有彎路的好處,要看他們是否按照人們的需要來修了。
學前班語言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征對目前小孩子們都是獨生子兒的現況,為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以及懂得助人為樂的優(yōu)秀品質,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做一個與別人友好相處的人
2.懂得助人為樂的優(yōu)秀品質。
3.培養(yǎng)孩子們動腦動口和動手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們通過豐富的想象力,講給大家聽。并體會到助人為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難點:如何懂得與別人友好相處。如何尊重他們,并能為他們給予怎樣的幫助。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教學圖片,錄音機,帽子,各種動物的頭像等。
活動過程
1.開場點題。拿著帽子,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的活動內容跟帽子有關。
2. 基本環(huán)節(jié)。請小朋友們說說這頂帽子,你可以把它拿來做什么呢?(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孩子們各抒己見。老師設難。假如小熊,小狗,他們遇到困難啦,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幫助他們呢?(可以在小組內討論)然后請小朋友們說,老師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
3. 結束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可以把以上所說的所見的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孩子們在輕音樂聲中去認真傾聽故事并體會。
4. 延伸環(huán)節(jié)。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身邊同樣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如果有,你們會怎么做呢?懂得要助人為樂和與人相好相處。
教學反思
反思:通過上這堂活動課,讓孩子們在動腦的同時又動手和動口,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懂得如何與人友好地相處;在活動中,及時與孩子們互動,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我也感覺到有些平常不太喜歡發(fā)言的孩子也躍躍欲試,爭著舉手來說,這讓我覺得很欣慰,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足,比如說,在讓他們小組內發(fā)言的時候,有些小組的孩子顯得很松散;在聽別人上臺講故事的時候,有些孩子不太認真,所以我會很努力地在這些方面改進,爭取以后有更大的進步。
學前班語言教案7
學習目標
1. 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流利地朗讀兒歌并背誦。
2. 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3. 認識本課三個生字。
教學準備
1. 圖片
2. 生字卡片
3. 錄制的水流聲音,下雨的聲音,小雞的叫聲,小鴨子的叫聲,小狗的`聲音,小青蛙的叫聲等等。
活動過程
一, 通過交流導入話題和課文
。ㄒ唬┩ㄟ^交流導入話題。
1. 小朋友們,你們聽,這是誰在說話?(依次出示水流的聲音,下雨的聲音,小雞的聲音,小鴨子的聲音,小黃狗的聲音,小青蛙和小寶寶的聲音。)
2. 他們都是怎么說話的?你能模仿模仿嗎?(讓幼兒選擇以上聲音中最熟悉的聲音進行模仿。)
(二)由話題進入課文。
1.現在,就讓我們再聽一聽這些好聽的聲音,看看課本上的圖畫。
2.圖畫中有什么?(有小河,小雨點,小雞,小鴨子,小黃狗。小青蛙,小寶寶的聲音。)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兒歌就和這些東西有關,讓我們趕緊來看吧。
二,朗讀并理解兒歌
。ㄒ唬┦煜焊琛
1.今天我們學習兒歌的名字叫做《說話》,作者是樊發(fā)稼爺爺。下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這首兒歌。小朋友們要認真聽,想一想,兒歌里都提到誰在說話?(教師范讀,幼兒傾聽,聽完后交流內容。)
2.教師帶讀,幼兒跟讀。
3.下面,放開你的喉嚨,大聲地讀一讀這首有趣的兒歌吧。ㄓ變鹤杂衫首x,教師巡回指導。)
4.朗讀展示,指名讀。
5.分角色朗讀。
(二)爭取背誦兒歌。
1.指導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并用標準的普通話背誦。
2.這首兒歌雖然篇幅較長,但節(jié)奏明快,韻律感強,幼兒應該很快進行背誦。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多糾正,多鼓勵。
三,看圖說話練習
看圖說一說,它們是怎樣說話的?(樹葉說話沙沙,沙沙。風兒說話呼呼呼呼,羊兒說話咩咩。咩咩,牛兒說話哞哞,哞哞,貓兒說話喵喵。喵喵。)
二, 學認生字
1.又到我們學認生字的時間,今天那位小朋友先來認?(出示生字卡片“河”“雨”“說”讓幼兒猜。)
活動反思:《說話》是一首有趣的兒歌。在活動中,我使用了聆聽聲音導入新課,分角色,圖片教學的方法,讓幼兒更易于理解詩歌。而且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說話、表達的機會,達到語言的落腳點,仿編環(huán)節(jié),幼兒大膽想象,敢于表達。正因為如此,孩子們的表現更為主動了,并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學前班語言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結局。
2、能大膽地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和表達。懂得運動能使身體暖和,冬天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經驗。
2、故事圖片,小兔子頭飾。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1、 老師:“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請小朋友先猜一猜,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樣的大衣呢?”請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2、 老師:“你們想得都很棒!讓我們聽一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們想得一樣不一樣!
(二)、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情節(jié)。
1、 教師邊出示圖邊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在故事結尾時提出:“猜猜姥姥會說什么?”請小朋友根據故事情節(jié)大膽地猜想,并請幼兒說一說理由。教師講述故事結尾:姥姥對陶陶說:“你渾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嗎?陶陶拍了拍腦袋說:哦,我明白了,原來媽媽說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讓我多做運動啊!”。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奶奶、媽媽說運動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請幼兒說說自己運動后的感受,使其理解運動能使身體出汗,變暖和,感受奶奶、媽媽想法的有趣獨特。
4、老師:“小朋友們,剛開始時你們想到是這樣的結局嗎?這個結尾真有意思,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
(三)、看圖分段講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老師生動講述前兩幅圖后提問:“小兔子為什么不肯起床?媽媽對他說了什么?”
2、講第3幅圖:“小伙伴們?yōu)槭裁葱Π?”
3、講第4幅圖:“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會兒雪后,感覺怎么樣?他做什么了?”
4、講第5幅圖。
(四)、集體講述故事。
1、 教師和幼兒一起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們講得真好!我給你們帶來一本書,書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們可以邊看圖邊講,也可以給好朋友講一講!
3、幼兒自由講述。
反思:
勇敢,既是一種精神力量,又存在于一系列具體的行為表現中。4--5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常常會有害怕黑暗,害怕疼痛,害怕寒冷與困難等表現。主題“勇敢的我”當中有一活動內容《不怕冷的大衣》其活動目標:1. 理解兒歌內容,知道運動能讓自己暖和起來。 2. 初步運用不同的語氣表現兒歌內容。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拋給了孩子一個問題“天氣冷嗎?這么冷的天氣里你會做什么事?那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自己暖和起來?”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但是他們想的辦法基本上是借助現代技術產物了來保暖。之后我又拋給孩子們一個問題:“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請幼兒之間可以共同的討論,并隨著小兔子的想得到不怕冷的大衣而跑去奶奶那里去過程發(fā)現到底什么才是不怕冷的大衣。這期間引導孩觀察小兔子的身體變化。從而使孩子知道運動能使自己的身體暖和起來。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加體驗運動的好處,活動后我?guī)∨笥岩黄鸬綉敉饣顒印9膭钣變涸诤涞募竟?jié)里要勇敢的戰(zhàn)勝寒冷。
學前班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嘗試講述圖片中的主要內容。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白云會變成什么風箏。
2.豐富象聲詞:呼啦、吧嗒、咩咩咩、昂昂昂和噠噠噠。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動重點:
學習觀察圖片并大膽講述圖片的主要內容。
活動難點:
能大膽想象并講述小白云還會變成什么風箏。
要掌握的內容: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講述。
小兔放的是什么風箏?是怎么放的`?(豐富象聲詞:呼啦)
小貓放的是什么風箏?
誰空著手來啦?小豬是怎么走來的?(豐富象聲詞:吧嗒)。
它沒有風箏,心里會怎么想?誰做了它的風箏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小白云會變成哪些風箏?
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白云還可以變成什么風箏?
學前班語言教案10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每一幅畫面,理解圖畫內容,引導孩子用對比的方法講述小牛和小猴種瓜的不同態(tài)度。
2、發(fā)展孩子的講述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懂得做事要認真,不要馬虎貪玩的道理。
3,認讀生字瓜,并能進行組詞和造句。
教學準備:
1,掛圖4幅,猴子,小牛圖片各一張。
2,幼兒用書及生字本人手一本
3,帶有瓜字的西瓜圖片
4,詞語:辛辛苦苦,馬虎,勤勞,又大又圓,貪玩
教學重點:
學會觀察圖畫講故事,掌握瓜字的基本筆順和組詞
教學難點:
能大膽想象,并作較完整,流暢的講述。
教學過程:
一、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
導語:
1,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聽說小牛和小猴中間還發(fā)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呢?
2,出示小猴和小牛的圖片,引出課題《種瓜》的故事。
二、引導幼兒自主觀察,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1)師:畫面上是什么季節(jié)?小牛和小猴他們在干什么?它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將你觀察到的告訴我好嗎?
(2)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
(3)剛剛你們說到了一個很好的詞語“馬虎”我記下來了,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教師從圖片中拉出馬虎的詞語,認讀完畢后將它貼到猴子圖片的位置上。
(4)教師展示畫面,引導幼兒閱讀畫面,感知理解故事內容。在第二,三,四幅圖看圖說話后依次引出詞語“辛辛苦苦,勤快,貪玩,又大又圓,認讀完畢將它貼到猴子或者小牛的圖片位置上,錯空一次加深孩子的印象
(5)幼兒自由發(fā)表完畢,教師在復述并提出問題讓孩子集體作答。
(6)以此類推,講四幅圖講述完畢后。
三,教師用一兩句對比性句子作為小結,也作為故事內容的鋪墊。
例如:
(1)小牛和小猴都在河邊選了一塊最好的地種西瓜,小牛把種子整整齊齊播種得整整齊齊,小猴呢直接把種子撒在草地上。
(2)小牛每天給西瓜地澆水,施肥,可勤快了。貪玩的小猴在樹林里蕩秋千,從不理會它的西瓜苗。
(3)小牛辛辛苦苦地在西瓜地里拔草。小猴在樹上睡懶覺。
(4)小牛收獲了一車子又大又圓的西瓜。小猴只收獲了兩個小西瓜。
四,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師:聽完你們講了那么多,我要是把這幾幅圖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請聽故事《種瓜》教師聲情并茂講故事。先講出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播種,施肥,除草,收獲),重點描繪當時的人物的心情,語言,和做法等。在講述的過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導幼兒跟述。
2,教師組織討論:小牛和小猴分別是怎樣種瓜的?他們的收獲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就要像小牛一樣努力認真,不怕辛苦,就一定會有收獲。不要像小猴一樣貪玩,馬虎,最終會一事無成,你們明白了嗎?
五、教學生字,瓜,的筆順,拼音組詞
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想吃西瓜嗎?教師出示一張西瓜的圖片,請幼兒一起切切切,引出圖片后面的瓜字。
1,教認瓜的拼音,重點講解三拼音節(jié)g-u-ā-guā,幼兒跟讀,教師用上下樓梯,大小聲對比等方法引出拼讀的興趣。
2,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瓜的,并寫出它的筆順。孩子書空一次。
3,提問寫瓜自需要注意和提醒的地方,再請孩子拿出練習本書寫一行,請個別孩子上黑板書寫,同時進行。
4,給瓜字來組詞,自由舉手回答,再用其中一個詞語進行造句。
學前班語言教案11
活動準備
課前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小雨點都落在哪里。
課件、音樂、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操作圖片。
活動目標
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帶來的快樂。
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并加上適當的動作。(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知道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fā)(了芽)。(重點)
活動過程
一、播放"下雨"的錄音,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
提問:小雨點落下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小雨點都會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fā)(了芽)。
提問:
1.小雨點落在了哪里?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誰?
2.花朵、魚兒、種子喝到雨水會怎樣?它們的心情怎樣?學習動詞并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動詞。
教師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并以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三、利用操作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的心情怎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句進行回答)同時教師利用圖片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2.師幼完整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邊朗誦邊加動作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
四、幼兒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學前班語言教案12
教案目標:
1、讓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去想象、思考,并理解的內容,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大膽表達;
2、讓幼兒明白要有愛心,懂得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
教案準備:
1、有下雨聲音的磁帶,錄音機;
2、媽媽和雞寶寶的胸飾;
3、布置小雞的'家,對面的小山坡,小河、(藍布),圖片,地毯。
教案過程:
請幼兒和教師一起參加表演。(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雞寶寶)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雞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表演。第二天,正當小雞一家準備出門時,發(fā)現昨晚的雨水匯成了小河。
(1)啟發(fā)“小雞”討論過河的辦法;
。2)經過啟發(fā)討論,準備用自己的辦法過河時,發(fā)現已經有了一座小橋。
(3)音樂聲中,雞媽媽帶小雞們高興的過河,到達小山坡。雞媽媽召集小雞圍坐在一起,猜一猜,橋會是誰搭的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2、聽了解內容
(1)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聽。
a、圓圓的“石頭”組成了什么?它們是真的石頭嗎?
b、到山坡以后,發(fā)現了什么?
c、橋為什么不見了?又是誰幫了小雞一家?
(2)根據圖片內容給圖片排序。
3、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一說,生活中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應該怎樣做?幫助過別人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去幫助他,你也會得到快樂。
5、音樂聲中雞媽媽帶小雞去烏龜家作客。
學前班語言教案13
教學目標:
1、教小朋友理解詩歌中“春天是什么”的含義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啟發(fā)幼兒仿編詩歌,掌握有關的詞語,豐富幼兒的'想像力,提高語言能力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
教學準備:
1、春天的圖片
2、字卡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利用媒體教學(課前熱身)
二、板書課題——老師解說課題
三、老師初讀《詩歌》
1、指導小朋友理解《幼兒用書》上的內容,知道本詩中有什么事物。
2、教師再次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提問:
。1)詩歌的名字是什么?
。2)詩歌中的事物各說了什么話?(詩歌中都有誰?)
例:小燕子說了什么?讓小朋友用詩歌的語言來回答?
1、指導書空及組詞:
xiāng
香:香甜、香氣、香水、花兒真香!
筆順:丿(9筆)
tián
甜:甜蜜、香甜、糖好甜。
筆順:(11筆)
4、布置作業(yè):
(1)書寫“香”、“甜”兩字。
學前班語言教案14
設計思路:
《開滿玫瑰花的院子》故事講述的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一起種植玫瑰花,最后感受勞動過后的成功帶來的喜悅。因此我將故事中小動物們如何種植、照顧玫瑰花這個過程放大,讓孩子們理解澆水、松土、施肥、鋤草、捉蟲等動詞的含義,了解照顧植物的各種方法及互幫互助的快樂。
在預設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我注重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和問題的小結,使得過程自然,幫助孩子經驗提升。
目標:
1.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照顧,樂于照顧植物。
2.體驗和朋友一起互幫互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照料植物所需的`圖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看禾烀啦幻滥?美在哪里呢?
2、在美麗的春天,我們小朋友能做些什么呢?
小結:春天很美,我們能在一起郊游、釣魚、放風箏,也可以種樹,春天里有趣的事情可真多!
二、理解故事
1、春天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只小熊也被吸引來了呢,我們來看看他在干什么呢?
2、小熊為什么要挖土呢?
經驗提升:松松土,能讓種子更好的成長。
過渡:春天到了,小熊決定在自己的院子里種下美麗的玫瑰花,所以他松了松土地,播下了種子。等待著玫瑰花的長大。
3、(幻燈片二)咦?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熊為什么會哭呢?
4、小熊傷心極了,玫瑰花為什么會枯萎的?
小結:澆水可以讓玫瑰花長大,但是水澆的太多或是太少,玫瑰花都會枯萎,我們要適當的給它澆水。
5、讓玫瑰花長的漂亮,只要澆水就行了嗎?(我們還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讓玫瑰花長的又大又漂亮呢?)
6、出示圖片,幼兒說到一種方法,老師出示一種方法。用簡單的語言總結幼兒的方法。幼兒沒說到的,不用說明。
小結:你們的本領真大,知道這些種植的方法。
三、完整欣賞故事
過渡:是啊,小熊也有許多好朋友來幫助他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小熊的玫瑰花長大了嗎?(長大了)
小結:在好朋友的幫助下小熊的玫瑰花張的又大又漂亮,有朋友的幫助真好!
2、你聽到朋友們是怎么幫助小熊的呢?
小結:種植植物有那么多的好方法,我們要澆水、松土、施肥、鋤草、捉蟲、陽光(老師一邊用手指出,幼兒回答)每一種方法都很重要哦!只要我們認認真真的做好種花的每一件事,花朵就會開的很美了!
四、延伸活動
在我們的自然角里,也有許多植物需要我們認真的照顧,讓我們一起關心它們吧!
學前班語言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知“d”的正確發(fā)音并正確認讀。
2、運用語音盒中的物品與字卡對應游戲,感知漢字與拼音。
3、練習組詞造句、創(chuàng)編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活動準備
1、d音實物:袋子、帶子、電池、墊子、釘子、訂書機、燈籠、豆、刀、蛋。
2、與實物對應的四段卡(圖卡、圖文卡、字卡及拼音卡)。
3、神秘袋一個,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將四段卡打亂順序散放于周圍。將d音的實物放于神秘袋中。
2、出示神秘袋,提問:袋子中都是發(fā)d音的物品,猜一猜有什么?
3、猜測后請幼兒依次從神秘袋中摸出一件實物,正確說出實物的名稱,教師提醒幼兒正確發(fā)音。
4、請幼兒依據自己取到的實物從四段卡中取出與實物相對應的圖卡、圖文卡、字卡及拼音卡,并依次對應擺放于實物下方,正確認讀四段卡上的'文字及拼音。
5、幼兒分成三組,第一組每人持圖卡一張,第二組每人持文字卡片一張,第三組每人持拼音卡一張。
6、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聽音樂自由走動,音樂停止時,圖卡、文字卡、拼音卡為同一實物的幼兒手拉手坐下,用該詞匯每人說一句完整的話,然后交換卡片繼續(xù)游戲。
7、將四段卡打亂順序圖案向下分散排列,每三名幼兒為一組,每人每次任意翻開一張卡片,認一認與圖片對應的實物或用這三種實物創(chuàng)編簡短的小故事。當幼兒熟悉后,可將圖卡改換成文字卡或拼音卡進行。
【學前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學前班語言教案01-12
學前班語言課教案大全07-21
學前班語言教案反思03-15
學前班拼音教案02-07
語言的魅力教案《語言的魅力》教案01-10
學前班小豬剪紙教案03-25
學前班紙船折紙教案03-27
學前班信封折紙教案03-26
學前班《鯉魚》折紙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