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水教案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初步體驗植物的身體里有水。
2、嘗試續(xù)編詩歌詩歌《滴答,滴答,下雨了》,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水意識.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家長帶幼兒到附近或電腦上看看江水和湖水,水中行船、游魚、引水灌田等。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人們生活中離不開水以及動物在水里游泳、喝水的圖片或照片。
教師準備:把幼兒收集的圖片布置成兩面主題墻:一面墻的主題是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一面墻的主題是動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磁帶:詩歌《滴答,滴答,下雨了》,錄音機。快要干枯的花兒圖片一張,植物圖片若干。水果若干,小碗若干,小塊木板若干,玩具小刀,榨汁機等。課件制作:有關旱災或地球上水在減少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的重要性,引導幼兒節(jié)約用水。
1、導入:以猜謎《水》的方式引出課題。
2、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說說哪里有水。
3、水的用處。
(1)請幼兒觀看人離不開水的主題墻上的圖片,看圖說一說水有什么用途?(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請幼兒觀看動物在水里游、喝水等動物離不開水的主題墻上的圖片,看圖說一說水有什么用途?(動物離不開水)
(3)提問:你還知道水有什么用途?
4、演示有關旱災的課件,讓幼兒明白久旱會造成缺水。
5、演示有關水資源在減少的課件,讓幼兒明白如果不節(jié)約用水,水會用完。
6、和幼兒一起想出節(jié)水措施。
二、知道植物也需要水,嘗試續(xù)編詩歌。
1、出示快要干枯的花兒圖片,讓幼兒說說花兒怎么會這樣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2、讓幼兒想想還有哪些植物需要喝水的,老師同時出示植物的圖片。
3、老師示范朗誦詩歌一段:“滴答,滴答,下雨了小草說:下吧,下吧,我要長高”
4、幼兒模仿續(xù)編詩歌。
5、把幼兒編的句子整理成一首完整的詩歌,大家一起念。
6、小結(jié):植物離不開水。
三、在動手操作中了解植物的身體里有水。
1、玩水的游戲。
2、“水很好玩吧,那你們猜猜哪些東西身體里有水呢?”讓幼兒自由說說。
3、幼兒操作,嘗試用各種辦法擠出蔬菜和水果里的水,親身體會植物里有水。
幼兒自由操作,比如用手擠,木板壓,放在碗里搗碎,榨汁機等等。
4、可以初步的感受有的植物里的水分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5、小結(jié):植物的身體里有水。
6、留給幼兒一個疑問:其他的事物身體里有水嗎?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延伸:
1、家長和幼兒一起種植植物,每天適當?shù)貪菜?/p>
2、在一個透明的瓶子里裝上水,插入一棵草,然后觀察每天瓶子里水的變化。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充滿了興趣,積極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動性,使他們自主的參加到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動手能力及運用已有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此次活動由于環(huán)節(jié)過多,可以分成幾個活動來開展。通過這一次的活動,幼兒對水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是還遠遠不夠,對水的節(jié)約意識的教育還要貫穿于一日生活中。
水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有限的資源。
2.引導學生關注家鄉(xiāng)水的現(xiàn)狀。
3.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活動準備
1.教師制作風景對照課件。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水的資料。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觀看反映九寨溝風光的錄像或照片以及戈壁的大漠風沙的錄像或照片。
2.學生暢談感受。
3.教師小結(jié):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們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水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多么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
二、水知識大比拼
1.教師:同學們在課前查找了有關水的資料,現(xiàn)在把你了解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
三、假如沒有了水
1.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的停水后的情景,設想停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人們的生活會受到的影響。
2.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親身體會到了,我們是離不開水的。據(jù)有關資料表明,如果人不喝水,最多一周就會失去寶貴的生命。
四、夸夸家鄉(xiāng)水
1.教師:在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小河、湖泊、溪流、井,都在無私地為家鄉(xiāng)的人們提供著生命之水。水給我們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貢獻?
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見,說說水為人們做出的貢獻。(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陳述,出示相應的照片,可參照教科書第36頁的圖片)
3.教師小結(jié):清清家鄉(xiāng)水,哺育了美麗的生命。可是今天,她正在發(fā)生著驚人的變化。
五、舞水河的故事
1.呈現(xiàn)舞水河(此河是湖南省的一條河,教師可查找當?shù)睾恿鞯恼掌┑匿浵窕驁D片?梢愿鶕(jù)上游、中游、下游的順序,分別出示三張照片或三段錄像,讓學生感知舞水河流經(jīng)不同地區(qū)后發(fā)生的變化。
教師:同學們請看,這條河叫舞水河。它的源頭是清清的山泉。山溪匯成小河,流向遠方,它還能保持這份清澈嗎?讓我們隨著鏡頭看看河流中游和下游的模樣。
2.在此過程中將教科書第37頁的學生日記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向往與現(xiàn)實形成
反差,引發(fā)學生對舞水河變化的感慨。教師提問: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著,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感想?
3.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剛才觀看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4.教師小結(jié):是呀!從同學們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學們也在關注著家鄉(xiāng)的每一條溪流,每一條小河,在關注著家鄉(xiāng)人們賴以生存的水!讓我們帶著對家鄉(xiāng)水的關愛,去調(diào)查、研究,去了解家鄉(xiāng)的水環(huán)境吧!
六、課外拓展活動
調(diào)查家庭廁所、廚房、洗衣機等生活污水的去向。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教師:舞水河發(fā)生的觸目驚心的變化震撼了我們的心靈,使同學們產(chǎn)生了太多的疑問:我們家鄉(xiāng)的水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去想辦法走近家鄉(xiāng)水,去調(diào)查、去研究。
二、關注家鄉(xiāng)水
1.教師:同學們最想了解關于家鄉(xiāng)水環(huán)境的哪些問題?可以將自己關注的有關問題記錄下來,在小組內(nèi)交流。
2.教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關于家鄉(xiāng)水的問題,怎么才能解決呢?
3.學生交流:
可以到河邊觀察,可以去找長輩了解家鄉(xiāng)河流的過去,可以查閱有關水污染的資料,等等。
三、我們的考察計劃
1.指導學生根據(jù)共同感興趣的問題自由結(jié)組,小組討論考察的內(nèi)容和方法。
2.交流匯報各組的考察內(nèi)容和方法。
。1)有的小組去訪問環(huán)保局的專業(yè)人士,了解有關河水污染的數(shù)據(jù)。
。2)有的小組去實地考察,拍攝一些照片。
。3)有的小組去尋找污染源。
。4)有的小組去參觀污水處理廠,把有關照片帶回來。
3.指導制定考察計劃。
。1)教師: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是要使我們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們還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計劃。
。2)課件呈現(xiàn)考察計劃范例。看看制定計劃應考慮哪幾方面。
①確定考察內(nèi)容。小組要先商量考察的內(nèi)容,這是制定考察計劃的關鍵。
②做好考察的準備工作:本小組考察的項目、地點,要準備的考察工具,考察的方法及考察的步驟,擬訂水環(huán)境調(diào)查表,等等。
4.選出小組長,小組商量制定考察計劃。
5.學生交流、討論、評價小組考察計劃。教師可從中選出幾份完整的計劃供學生討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考察計劃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四、考察注意事項
1.教師:為了讓我們的考察能順利進行,在考察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2.學生討論。
。1)小組同學要有明確的分工,要做好記錄。
。2)考察時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請家長一同去。
(3)在訪問時要注意禮貌用語的使用。
五、課后拓展活動
出一期主題為“水——生命之源”的黑板報。
水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1.品味文章詩意美。
2.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
3.學習本文嚴密的結(jié)構(gòu)和準確的用詞。
4.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cè)影的努力。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導入 新課: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對桂林山水的贊美。有人說桂林山水的美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卻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桂林山水描繪得繪聲繪色。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
。▽W生齊聲回答:楊朔。 )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對,這位作家就是楊朔。哪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的情況?
學生介紹:楊朔,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xiàn)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紅石山》《三千里江山》。
3.講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楊朔的散文《畫山繡水》。板書課題,并引起學生注意。
4.講解: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畫山繡水,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嗎?指出,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并大膽發(fā)言。讓學生能回答:畫出來的山和繡出來的水。教師指導,這是用了互文,畫和繡都是形容山水的美麗。
5.字詞教學:
褒貶(b?obin):評論好壞。 裊裊(nio):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揚。
玲瓏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華。
恬(tin)靜:安靜,寧靜。 。╠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積攢(zn):一點一點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遠望。
攢(cun)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黑黝黝(y?u):沒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示: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何不一起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
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文中所飽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或提出疑問。
2.巡視課堂,然后提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學生談各自的體會。文中語言優(yōu)美,把桂林山水描繪得繪聲繪色;文中講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思考。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開頭引用了唐人贊美桂林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帶著我們一路欣賞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來,文章過渡相當自然。
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
提示:游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蹤來寫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歸納出: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4.引導學生明確第二部分的兩個層次。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是分兩個層次來寫的。 讓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回答:
第一層(第45段),寫江山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第6 一15段),寫關于山巖的名稱和有關傳說。
5.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體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結(jié)合課后第二個思考題,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三、朗讀小結(jié):
1.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yōu)美,讓我們來朗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好。點名讓幾位學生朗讀,每位學生讀l一2段。
2.讀完后作比較評價。然后小結(jié):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對景物總是極力描繪,寫得很細致。優(yōu)美的語言讓文章產(chǎn)生詩一般的意境。
3.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誦讀課文.進入新課。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要求讀出感情。
2.表揚學生:同學們讀得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對課文進行討論。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呢?
學生大膽發(fā)言,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我們接下來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來討論交流。學生邊聽邊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選幾個重點問題指導學生討論。這篇課文除了語言很有特點,在選材上也是別具特色的。課文寫桂林山水,選了哪些景點來寫的?
學生迅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的景點;卮穑褐饕獙懥藦墓鹆值疥査180里漓江水上所見到的景色和傳說。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教師指出:在作者所見到的'景色中,也有重點,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重點寫,但是也只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明確:從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楊朔的散文工于構(gòu)思。他在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請大家結(jié)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3.我們領會到了楊朔散文在構(gòu)思上的特點。接下來請大家思考:本文寫了船家講述的傳說,這些傳說大多都是講述舊時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的,作者為什么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的故事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生活呢?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呢?難道不僅僅是贊美漓江優(yōu)美的山水?
4.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兩者是怎樣結(jié)合起來的。提示: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敘述出來的,邊欣賞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白:在舊時代里人們過著艱難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這種生活狀況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構(gòu)成了許多傳說和故事。我們在欣賞山水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聯(lián)想起這些故事來。
5.指出本文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學生聽教師講解。通過教師提示明確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三、總結(jié)全文。
1.小結(jié):楊朔真是一位很有特點的作家。他寫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構(gòu)思精巧,而且還很有深意。同學們通過本文的學習,一定收獲不少吧。讓學生交流學習感想,
學生交流學習中的感想。
四、本課總結(jié) 。
本文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散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到了_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gòu)思方式。通過反復的誦讀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書設計 :
畫山繡水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傳說詩情畫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記過去,暢想未來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對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做好記錄。
3、有積極的探索興趣,有大膽發(fā)言的欲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份水,一份醋、一份油,備用的水、醋、油。
2、筷子若干
3、記錄板、記錄紙(帶標記的)、黃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一杯水,一杯醋。
老師:老師這邊有兩個杯子,一杯是水,另外一杯里是什么呢?誰來猜一猜?
幼兒:是醋!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知道是醋了,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我是聞出來的。
老師:你們真棒,小鼻子真靈,一下子就聞出來了,這杯子里就是平時我們吃的醋。
2、老師:那如果把醋倒在水里,會怎樣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猜想并表述。(幼兒:水會變成醋的顏色。)(老師:水和醋融在一起了)
3、幼兒操作并觀察:醋倒入水中發(fā)生了什么?
老師:那究竟是不是和小朋友猜想的一樣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和醋,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下,把醋倒在水里,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不過要記住在倒醋的時候要嘴對嘴慢慢的倒(老師示范),不要把杯子弄倒了。倒好了,你可以用筷子攪一攪,再觀察。
4、集體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老師:請你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我發(fā)現(xiàn)。。。
出示老師的.記錄現(xiàn)象示意圖:小朋友把醋倒在水里,這樣你們還能分清哪邊是水哪邊是醋嗎?(不能)原來醋和水融在一起了。
二、第二次猜想。
1、出示油杯:老師這邊還有一點油,那如果把油倒在水里,又會怎樣呢?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大膽地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再進行自由猜想的表述,
老師:老師先讓你們的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那怎么記錄呢?老師來說一說。
出示記錄紙:看看紙上有什么?(?眼睛 兩杯水)
老師:那你們覺得應該把猜想記錄在哪里呢?為什么?(記錄在?的下面)
老師:請你們把凳子下的記錄紙和筆拿出來,黃顏色的蠟筆就代表油。好,開始記錄吧。
老師:先把記錄好的紙放在腿的前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猜想的?
幼兒拿好自己的記錄紙上來表述。
幼兒第二次操作,仔細觀察,并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老師:那是不是這樣呢?等會兒老師還要讓你們自己去試一下,看看跟你的猜想是不是一樣。在做實驗時,也要把油輕輕的倒在水里,然后用筷子攪一攪,最后蹲下身子觀察,觀察到的現(xiàn)象才準確。觀察時要等幾分鐘再觀察,等到水面不動了,你才能回來把你看到的記在眼睛的下面。
老師:我們要怎么觀察?幼兒說一遍,老師補充一下。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及自己的記錄。
老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記錄的結(jié)果跟后面的老師說一說,也可以貼到前面黑板上和其他的小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把帶有標記的記錄紙貼在展示板上,讓幾個幼兒上來講一講。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兒:我看到油在水的上面。
老師:那你剛才猜想的是什么呢?哦,原來猜想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再來試一試,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實驗驗證
小結(jié):我們把油倒在水里,不論用筷子怎么攪,最后都是油浮在水的上面。它們分成了兩層,說明油是不溶于水的。
三、延伸問題。
老師: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油是浮在水面上的,那能不能讓油和水也溶在一起呢?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來探討,好不好?
水教案 篇5
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zhì)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zhì)。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于將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動采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采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xiàn)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后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后,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欲望。
說一說:本環(huán)節(jié)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并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靶∨笥训沟乃屠蠋煹降乃粯訂?那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里,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弊層變好靼,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里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環(huán)節(jié)是采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么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shù)姆椒ū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的興趣并萌發(fā)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里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教師把事先調(diào)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導語:“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xiàn)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保ń處熃o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jié)果)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么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樣的!闭堄變鹤屑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diào)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jié)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jié)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nèi)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水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溶解現(xiàn)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jié)果。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jié)協(xié)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溶解現(xiàn)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jié)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xiàn)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nèi)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huán)節(jié)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志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jié)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纯蠢蠋熃o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里誰會不見?誰放在水里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后什么東西不見了?什么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志。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jié)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里,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么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會不見,什么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zhì)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發(fā)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xiàn)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jié)果和實驗的結(jié)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diào)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在這里,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志,為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jié)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xiàn)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jié)活動(指導語: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這里,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jié)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并說說它們的原因。)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jié)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xù)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xù)下去,并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課設計意圖及對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幼兒對于“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jié)跟“水”有關的內(nèi)容應該不會出現(xiàn)冷門、不愿參與的現(xiàn)象
2、從平常科學區(qū)情況的觀察來看,現(xiàn)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fā)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為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jié)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通過第一環(huán)節(jié)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游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么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huán)節(jié)有了信心,對于實驗任務及規(guī)則的講解對于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說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zhì)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里,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了然,還便于后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xiàn)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zhì)放入同一個杯子里,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fā)現(xiàn)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于實驗的記錄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 “√”, 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說,肯定是第一種方法才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了解物質(zhì)放入水中是什么反應,而且這些現(xiàn)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zhì)放入水中并充分攪拌,物質(zhì)才存在或者是物質(zhì)已消失!庇變毫晳T于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zhì)還存在或消失的現(xiàn)象。所以對于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xiàn)象的時候,我們采用后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jīng)驗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后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說是:如果物質(zhì)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后物質(zhì)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zhì)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zhì)消失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于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里的物質(zhì)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了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后,知道物質(zhì)消失表示物質(zhì)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zhì)還存在表示物質(zhì)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qū)域活動中我繼續(xù)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fā)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幼兒習慣在物質(zhì)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畫“√”,而在物質(zhì)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zhì)后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jīng)很清楚物質(zhì)是否能夠溶解的秘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shù)慕虒W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jié)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shù)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了然,還為后面的總結(jié)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jié)果的講解對于實驗后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shù)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jié)論:紅糖和食鹽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jié)果中,教師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對于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fā)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為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fā)現(xiàn)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jié)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里有沒有什么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才變少了。(遺憾:課后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fā)現(xiàn)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zhì)放在一起。在班級區(qū)域活動中,后來也有幼兒發(fā)現(xiàn)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jié)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xù)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xù)下去,并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zhì)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制作飲料,嘗嘗不同物質(zhì)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zhì)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xù)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水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態(tài)變化知識,感知大自然中水的循環(huán)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法探索水的科學現(xiàn)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探索水的過程中注意安全、衛(wèi)生、合作,用圖畫、實驗、表演、游戲等形式表現(xiàn)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以增強兒童學習的趣味性。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喜歡做水的實驗,有探索水的濃厚興趣和欲望。
活動重點在引導和的過程中要關注過程,不能僅僅注重結(jié)果。
活動準備教師:水姑娘面具(另一面是謎語)、冰塊、錄音機。教學圖片。表演頭飾。
學生:燒杯、熱水、玻璃片(六人小組一套);課前先期實驗:把果汁放進冰箱做冰棍,從冰箱里拿出蘋果,看到什么?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持謎語面具出現(xiàn):小朋友們你們好!大家猜猜我是誰?
雙手抓不起;
有刀切不開;
煮飯和洗衣;
都要請它來。
2、(學生猜出后引出課題)學生說說猜出的理由
師:上節(jié)課,我們講了水的重要性和保護水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認識水的特點。
(二)、探索水的特點
1、先請同學們說說水有哪些特點?
2、水姑娘來到了各個小組里,你能發(fā)現(xiàn)水姑娘的什么秘密?你們準備怎樣去發(fā)現(xiàn)?
3、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方法。
4、探秘時需要注意什么?(要講衛(wèi)生)
5、探秘后要注意什么?(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
6、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7、交流探密結(jié)果,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對學生的探密結(jié)果(記錄表)可以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如:
水的秘密
水是沒有顏色的
水是沒有味道的
水是可以倒來倒去的
(三)、變變變游戲
1、(教師戴面具扮演)上場:“我是水姑娘,現(xiàn)在你們看得見我,(教師在黑板上用板刷擦濕一塊)但我會變,待會兒讓你們看不見我。ê诎甯珊螅┱l知道我是怎樣變的?”
2、“你在哪里也見過這種現(xiàn)象”。(學生列舉水變水蒸汽的'現(xiàn)象)
3、水姑娘:“你知道我跑哪兒去了嗎?”(小組討論后交流)
4、水姑娘:“我并不總是流來流去的,我也會變得硬起來的!瞧,我又變了。ǔ鍪颈鶋K)你知道這時我叫什么名字嗎?”
5、“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我!睂W生列舉水變冰的現(xiàn)象。
6、“為什么我會這樣呢?”(小組討論交流)
7、我還會是這個樣子,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嗎?
8、(出示雪和霜的圖片)學生匯報
(四)、有趣的水實驗
1、我們來做一做小實驗,你就更明白水的秘密了。準備好燒杯、熱水、玻璃片。
2、往燒杯中倒上熱水,你看到了什么?說說為什么?用手放在燒杯口,有什么感覺?
3、拿起玻璃片,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然后把玻璃蓋在燒杯上。
4、拿起玻璃片,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為什么嗎?你在什么時候也見過?
5、討論后交流。
6、交流課前自己做的實驗
(五)、小水滴的旅行
1、水姑娘:“你知道天上為什么要下雨嗎?聽了故事后你就會明白了。
2、聽錄音:小水滴的旅行
3、學生模擬表演水的三態(tài)變化。
(學生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水、水蒸汽冰、冷氣、太陽等角色。)
4、把“小水滴的旅行”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畫成連環(huán)畫。
(六)、教師。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2、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不能隨便地去嘗一嘗、摸一摸可要注意安全呀!
(七)、拓展延伸。
水姑娘又一次上場:“如果你還想更多地了解我,可以去翻翻《少兒百科全書》等一系列課外書,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水教案】相關文章:
《水》教案03-31
有趣的水教案01-19
《水》備課教案02-23
《水》教學教案03-20
水的教學教案03-09
奇妙的水教案01-19
奇妙的水教案01-17
水的運動教案02-02
水教學教案01-22
神奇的水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