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把天氣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2、用圖示法說明云的種類,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3、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通過上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天氣現(xiàn)象并記錄了天氣日歷,那么今天是個什么樣的天氣呢?生答:……
教師: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氣,那么天空中有什么東西出現(xiàn)呢?
生答:云
二、觀察云
1、教師板書“云”字,問:看到這個字,你們想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用網(wǎng)狀圖記錄學生的想法(伴隨)
教師:既然大家對云有這么多的想法,我們現(xiàn)在就對云進行探究吧。
教師:云是怎樣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出示小結(jié)云的組成)
教師: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jīng)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我們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么來劃分的呢?
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教師具體說明氣象學家如何劃分晴天、多云、陰天的。
2、學以致用:學生根據(jù)理解判斷云的類型。(出示云的圖片)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4)帶好文具,將你觀察到的天氣情況記錄到天氣日歷記錄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陽注意不要直視太陽。
4、師生反饋。注重學生對云量、高度、形狀的描述。
三、對云的分類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對天氣狀況進行了劃分,我們來看一看科學家把云分成了幾類吧。
師根據(jù)學生剛才的觀察反饋引入云的分類并介紹云的分類。
學以致用:出示云的圖片,學生判斷云的類型。最后提問:現(xiàn)在你能說說氣象學家是根據(jù)什么對云進行分類的嗎?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四、了解天氣諺語,豐富學生生活常識。
五、師生小結(jié)。
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對云的觀測的收獲,教師提示堅持記錄天氣日歷。
附:
板書設計
云的觀測
卷云
積云
層云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勺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飲食工具,在生活中我們通過觀察,對比、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不同,培養(yǎng)孩子學會思考,從小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激發(fā)孩子對事物的探索欲望和勇于探索發(fā)現(xiàn)的精神。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勺子的大小、外形、材質(zhì)與勺子用途之間的關系,了解勺子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樂意根據(jù)勺子的結(jié)構發(fā)揮想象設計美觀實用的勺子圖案,體驗創(chuàng)新的樂趣。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在家觀察過各種勺子,了解過其各自的用途。
2、物質(zhì)準備:“各種各樣的勺子”課件;各種外形、大小、材質(zhì)不同的勺子;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大功臣“勺子”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進行一節(jié)科學活動,你們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出發(fā)吧!小朋友們看看都有什么?
2、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說一說飲食工具里面的勺子
3、誰知道勺子能幫我們做些什么?(勺子的作用可真大)現(xiàn)在請每位幼兒選一把自己喜歡的勺子輕輕坐下來。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手里拿的勺子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察、探索
1、勺子的結(jié)構:大大的腦袋叫勺子的頭、長長的尾巴叫勺子的把、抓手的地方叫勺子的柄。
2、瞧,現(xiàn)在的勺子各種各樣,(展示收集到的勺子)我們一起來仔細的`摸一摸它們有什么感覺?再用你的小手去敲一敲,聽聽聲音,不同材質(zhì)的勺子他們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我們來聽一聽。(找不同材質(zhì)的勺子演示)
3、不同材質(zhì)的勺子他們的聲音不一樣,他們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水勺(裝水、盛水用的)一般我們都是塑料的,也有的貼的,水和鐵長時間會生銹,一般我們都用塑料的,但是炒菜用的或者盛飯用的勺子都是不銹鋼的、(因為塑料不耐高溫)面粉勺(裝面粉、盛面粉用的勺子)如:飯勺、飯勺兒:裝飯、盛飯用的; 湯勺、湯勺子:喝湯時盛湯用的(即湯匙); 炒勺:炒菜用的有柄鐵鍋; 掌勺兒:炒菜用的勺子;漏勺:瀝水用的勺子;
不銹鋼勺子:不生銹、耐用,但不防燙。(所以大的要配上木的或者是塑料的把)
陶瓷勺子:防燙,但易碎。
塑料勺子:耐用、防燙、輕便,但不耐過高溫度。
木頭勺子:防刮、防燙,但不耐過高溫度。
我們知道了不同材質(zhì)的勺子,他們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那我們看一看老師拿的這兩個勺子有什么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材質(zhì)一樣)
三、幼兒嘗試
1、大小不一樣的勺子他們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老師在活動室里放了好多好多的容器,里面有水、面粉、豆子等等的東西,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己嘗試用你手里的勺子去試一試,看看你的勺子適合在哪一種容器中盛東西。
2、你的勺子適合做什么?(幼兒自由說)
3、現(xiàn)在老師要來考考你(課件“把勺子和相應的食物連起來)
四、勺子的發(fā)明
這么有用的勺子是怎么發(fā)明的呢?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使用的工具很少很少。剛開始人們用手抓水稻和粟來吃,后來人們加上水煮成熱騰騰的粥飯后就沒辦法用手抓了。聰明的人們發(fā)現(xiàn)用吃完肉的動物骨頭上的小窩或者是貝殼可以舀粥喝,這就是最早的勺子了。后來人們?yōu)榱俗屔鬃痈鼘嵱、更美觀,通過設計現(xiàn)在更是用漂亮的勺子就制作出來了。
五、創(chuàng)意勺子
1、為了讓勺子更實用美觀,人們還把勺子把、勺子柄、勺子頭進行了變化,我們一起看看(欣賞課件讓幼兒討論為什么要設計成這樣,有什么作用)
2、幼兒設計自己喜歡的勺子。
3、、幼兒展示交流自己設計的勺子。
活動反思:
“看”“想”“說”為教學主線,通過大量直觀的勺子圖片和作品實物,引導學生了解鞋子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裝飾美,從而把視覺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實踐經(jīng)驗,并通過動手“做”,創(chuàng)造出了各式各樣有趣的鞋,達到了教學目標。
課前讓學生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上網(wǎng)搜集有關勺子的知識,使學生對勺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本課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很高,設計勺子造型獨特,色彩和裝飾美感很強,學生學得開心!兒童眼中的世界真是豐富多彩,設計的造型也是千奇百怪,充分表達了兒童愛美的內(nèi)心世界,連平時看起來粗枝大葉的男生們這次作業(yè)也不錯,很心靈手巧。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時,孩子們很大方,對同伴的發(fā)言、創(chuàng)作評價很高,引起眾人的同感和共鳴。
我想要使課堂更有效就要重視平時每節(jié)課都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注意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注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自然銜接,面向全體學生,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游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fā)現(xiàn)“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游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簽、鈴鼓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
。2)看誰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在桌上,想接受挑戰(zhàn)嗎?
那待會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以多選幾根游戲棒哦,然后稍稍用點力插進橡皮泥里,
插完后要稍稍調(diào)整角度,松開手試試會不會倒,會倒就說明還沒有成功,還需要在繼續(xù)試,
如果能撐起來不倒,說明你成功了,那就請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動,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嗎?
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試試看,誰能用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讓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站在桌上?
看看你用了幾根筷子?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jié)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2)教師:誰來介紹下,你成功了沒有?你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
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筷子起來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師小結(jié):我們在做的時候,每根游戲棒的一頭插在橡皮泥的中間,
要靠靠攏,高度一樣高,下面呢,要分分開,才能將橡皮泥撐起來的哦。
。ū容^幼兒的作品,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xù)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zhàn)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起來。是用最什么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游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jié)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 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jié)。
我們發(fā)現(xiàn),圍繞一個中心點,把三根游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jié)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1、人們根據(jù)這個發(fā)現(xiàn)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見過三腳架?它有什么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里?請你找出來? (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
。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
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
。ㄅ恼盏.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wěn)更方便了)
。2)出示畫畫三腳架
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
。ǹ梢栽谏厦娈嫯嫞辛诉@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
。3)出示三腳凳圖片
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
(4)出示多層三腳架
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圖片
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鼓)
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腳架原理制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制作要求。
這里有一些竹簽和扭扭棒,請你們用“三腳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個鼓架,把鈴鼓撐起來。
一個人拿住竹簽,一個人用扭扭棒把竹簽扎緊,注意要多扭幾圈。 再把三根竹簽撐開來,擺成三腳架的樣子。
。ㄕ垈別幼兒配合示范)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簽扎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了解熱脹冷縮的科學現(xiàn)象。
2、大膽思考,運用熱脹冷縮原理讓乒乓球恢復原樣。
3、積極參與科學互動,感受科學現(xiàn)象的奇妙。
【活動準備】
1、國王圖片。
2、乒乓球、溫度計、熱水。
3、PPT《變高變矮的國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國王圖片。
師:你們看這是誰呀?
師:這個國王有一個特殊的本領,他會變高變矮。為什么能變高變矮,秘密就藏著這本書里,請你們看仔細圖,知道了答案舉手告訴我。
二、閱讀繪本,提煉科學知識。
1、教師講述繪本。
師:國王什么時候變高?什么時候變矮?
師:爐子燒的旺旺的溫度高,國王變高。爐子滅了溫度降低,國王變矮。遇熱變大,遇冷變小。
師:在生活中也有這種現(xiàn)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實驗,了解原理。
1、投放投影,教師將溫度計放在熱水冷水中,幼兒觀看熱脹冷縮。
師:這是什么?溫度計里的紅色水銀,遇熱膨脹,遇冷緊縮,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熱脹冷縮。
2、乒乓球?qū)嶒灐?/p>
師:教室里有一些癟掉的乒乓球,如果扔掉就太浪費了。想一想剛才學到的本領,我們可以怎樣做讓乒乓球鼓起來。
師:在你們桌子上放了癟掉的乒乓球、裝熱水的杯子、筷子,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乒乓球。用筷子夾住乒乓球?qū)嶒,注意小手不要碰到熱水哦?/p>
師:乒乓球恢復原樣了嗎?乒乓球熱脹了。
3、教師黑板上邊操作邊解釋原理。
師:為什么會熱脹冷縮呢?原來每一樣物體里住著許多分子寶寶,分子非常小,肉眼看不到它,需要用高倍望遠鏡才能看到。分子寶寶在平靜的運動著。當溫度升高時他們就會很快運動“好熱啊,好熱啊,離我遠點。”他們會拉開距離,距離一拉開,物體的個子悄悄長大,膨脹了。當溫度降低時,他們運動會減慢“好冷啊”他們就會緊緊抱在一起,這樣,分子間的距離變小,物體的個子就悄悄變小了,收縮了。這就是熱脹冷縮。
4、分子寶寶游戲。
師:我們也來玩一玩熱脹冷縮游戲。男孩子當乒乓球,女孩子當分子寶寶。當溫度變高時分子寶寶你會怎樣?溫度降低時分子寶寶又會怎樣?聽好老師給的溫度,你們來玩熱脹冷縮的游戲吧。
四、提升經(jīng)驗。
1、生活中熱脹冷縮。
師:生活中有哪些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師:這里有兩個電線桿上面的電線彎彎的,下面的電線緊緊的。你們覺得哪個是夏天的電線,哪個是冬天的電線?夏天溫度高,電線就膨脹變長了,就彎彎的。冬天溫度低,電線桿就縮緊,繃的直直的'。
2、出示圖片,熱脹冷縮對生活的幫助。
師:密封的瓶子里的水不能裝太多,為什么?夏天溫度高,水膨脹。如果瓶子裝滿了會爆炸的。
師:微波爐里轉(zhuǎn)牛奶,要把袋子的牛奶倒在杯子里。為什么?不然牛奶袋子會爆炸的。
師:夏天,能不能往輪胎里打很多氣呀?氣膨脹會爆胎的。
師:鐵路上有空隙,為什么要有空隙?夏天溫度高鐵路膨脹,這個空隙就是留給鐵路膨脹的哦。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對象。剛巧上海特級教師應彩云在無錫公開了一個小班科學:《罐子的聲音》此活動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就根據(jù)我們班幼兒的特點將應老師的這節(jié)課略有改變。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讓罐子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2、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發(fā)展聽覺能力。
3、讓幼兒感受聲音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裝有大棗、大豆、大米的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標記牌、黑板、桌子三張、椅子分三組擺好。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搖一搖
1、老師出示一個空易拉罐,搖一搖,問:“有聲音嗎?”“怎么會沒聲音呢?”
“是這樣嗎?”(老師打開易拉罐讓幼兒見證)
2、老師給罐子里放進一個大棗,搖一搖:“現(xiàn)在呢?”“為什么?”(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二、聽一聽,猜一猜
1、你想要一個有聲音的罐子嗎?(看老師給你們準備好了,一個寶寶只拿一個?墒枪茏拥目谑欠庾〉,不可以打開看哦。)
2、師:哇!罐子的聲音正好聽,來聽聽你們的罐子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幼兒1:一樣的。幼兒2:不一樣的。)師:哦!有一樣的有不一樣的。孩子們讓我們的罐子休息一會兒吧,讓它一直發(fā)聲音會很累的'。
3、師:哇,這個寶寶把他的罐子保護的最好,請拿著你喜歡的罐子到我跟前來,你的罐子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來搖一搖讓其他小朋友聽一聽。寶寶瑤瑤你的罐子,聽一聽你的罐子發(fā)出的聲音和他的一樣嗎?一樣的拿著你的罐子和他站到一起啊。再來聽聽這幾個罐子發(fā)出的聲音真的一樣嗎?(要求幼兒一個一個的搖) 哇!他們幾個真實好朋友,好朋友的罐子放在一起,好朋友也要坐到一起。老師也有一個罐子,(一邊搖一邊問)誰的罐子和老師的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趕快站到我跟前。我們聽聽它們幾個真是好朋友嗎?(要求幼兒一個一個的搖)它們幾個真是好朋友,把罐子放在一起,你們幾個也坐到一起。我們再來聽聽剩下的他們幾個是好朋友嗎?(如果有錯的,請問它的朋友在哪里?)
4、讓幼兒了解每個罐子中的材料。
師:唉,為什么我們的罐子會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呢?哦!原來是老師給罐子里裝了不一樣的東西?纯词鞘裁礀|西了?出示標記牌,依次認識大棗、米、大豆標記牌。猜猜你的罐子里裝的是什么寶寶?
請你猜猜哪個罐子里是核棗寶寶? (米、豆)感知不同的物體發(fā)出不同聲音。
三、聽一聽,玩一玩
《紅綠燈》游戲:
1、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看標記牌,輪流搖自己的罐子。
2、教師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兒根據(jù)教師出示的標記牌依次搖罐子演奏。
3、聽音樂看標記牌搖罐子演奏。
四、結(jié)束活動
今天我還請來了一個樂隊,樂隊的聲音很好聽,也很快。要求小朋友眼睛要亮。耳朵也要亮。全體起立準備演出。
反思:
在我選定本節(jié)活動為我要參加縣優(yōu)質(zhì)課時,就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再三的斟酌和琢磨。根據(jù)我班幼兒的特點將應彩云老師的教學材料和教學過程加以改變,使我在教學活動中得心應手。在活動當中因為我班孩子好動活潑迎來了聽課老師的陣陣笑聲。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孩子從小表現(xiàn)自己是他們的天性,我很好地抓住了孩子的這一特點,所以在整個實施的過程當中都非常聽從我的一舉一動,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順利的度過。然而,一節(jié)課總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這節(jié)課唯有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五音不全,在玩紅綠燈游戲時選用了《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跟著歌詞做游戲可我在唱時有時音高有時音底把握不準。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取長補短,克服自己的短處發(fā)揚自己的長處。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做的更好!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杠桿的科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中的第二課時。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是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中的一部分。它分為兩部分:1、認識杠桿;2、研究杠桿的秘密。其中第二個活動是重點,活動選擇了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運用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觀察、實驗、記錄,以及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認識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學生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本課教材的安排正體現(xiàn)“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教科書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工作規(guī)律,而是要求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等,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于學生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也是很多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在學習本課前,通過前一節(jié)課《使用工具》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但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教材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利于學生觀察并引發(fā)思考。書中示意圖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很較直觀,很清晰。兩個活動安排有梯度。一是認識杠桿,先由撬棍引入杠桿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桿的三個重要位置,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工作時發(fā)揮作用的位置,并標出它們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而后利用書中的'圖,對于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二是研究杠桿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后,利用杠桿尺研究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通過實驗,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
1、從知識與技能:(1)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杠桿解決身邊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教學難點:(1)杠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yǎng)探索求知的興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觀察螞蟻的形態(tài)。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螞蟻的特征
2.課件-照片:找一找螞蟻
3.自制卡片豆子和小籃子。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課件:找一找螞蟻
利用圖片找螞蟻,從而引發(fā)幼兒興趣。
小朋友比比看,誰現(xiàn)先在草地里找到螞蟻。
教師喊“預備,開始”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展開
1.幼兒講述發(fā)現(xiàn)
。1)你還在哪兒見過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2. 引導幼兒說出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
ppt課件:螞蟻的特征
卵
幼蟲
蛹
螞蟻的`外部形態(tài)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
通過圖片,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和記憶。
3.小螞蟻本領大
(1)你們知道小螞蟻有哪些本領嗎?
。2)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
讓小朋友知道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三、結(jié)束
游戲:螞蟻搬豆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交流螞蟻的生活習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12-1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2-1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10-19
[精選]科學教案10-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