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發(fā)現(xiàn)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與人們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
利用材料制作彈性玩具。
三、活動準備
細鐵絲、畫紙、圓柱體、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氣球、拉力器等。
四、活動過程
1 、出示“會跳的小狗”引起興趣,了解物體的彈性
我們教室里來了兩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開心了,你們看,它們跳得多開心呀!我們歡迎歡迎兩只小狗,不過兩只小狗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問題,想聽聽是什么問題嗎?
。ㄍ敉,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是怎樣跳起來的嗎?)
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聽,小狗是怎樣回答的,好嗎?(你們聽好了)
“小朋友真聰明,在我們的身體下有彈簧,潘老師用力把我壓下去,下面的.彈簧變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師一松手呀,我們就跳起來,彈簧呢也就恢復原樣了。”
教師小結:聽明白小狗的話了嗎?噢,原來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會發(fā)生變化,松開力時,又恢復原狀,這就叫物體的彈性。
2 、提供各種材料,讓小朋友感知發(fā)現(xiàn)彈性。
兩只會跳的小狗還給我們帶來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請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這些好玩的東西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幼兒操作:拉拉皮筋會變長,一松手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壓皮球,皮球會扁,松手又鼓起來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變化?
3 、彈性的作用,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物體有好多好多,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有彈性嗎?
自行車打氣,座墊裝彈簧,是為了減少振動,夾子、理發(fā)推子有彈簧是為了方便使用,沙發(fā)、床用海棉和彈簧是為了坐躺時更舒服,水龍頭開關里有皮墊子是為了防止漏水,彈簧秤用來測量物體的輕重……。
4 、小制作“會跳的小人”
師:今天“會跳的小狗”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有彈性的物品,為了謝謝他們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會跳的小人”送給他們好嗎?
出示示意圖
老師帶來了制作“會跳的小人”的示意圖,請小朋友看看,你們能看明白嗎?誰能告訴我第一幅圖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師講解后幼兒操作。
5 、結束:讓我們一起來和會跳的小狗跳舞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xiàn)象,F(xiàn)在正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jié)。在幼兒園,會聽到孩子們在議論: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昨天我看見廣場有放風箏的,飛的可高了;今天風大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fā)現(xiàn)“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秘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風的存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嘗試制造風。
2、初步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萌發(fā)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嘗試制造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準備:風車、扇子、電風扇、吹風機、塑料瓶、塑料玩偶、針筒、視頻《風的危害》和《風能的利用》、風的音效、各種植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感受風的存在
1、設置情境
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請小朋友猜一猜他會是誰呢?打開門歡迎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吧!門外什么也沒有,我們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們的朋友是誰嗎?
二、嘗試制造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
1、提問:我們今天請來的是我們的“風”朋友那風是哪里來的?
。ㄓ變鹤杂苫卮穑
2、投放各種材料,請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制造風”。
3、交流討論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風來的?(幼兒邊回答邊演示)
。2)幼兒互相嘗試同伴造風的方法,進一步感覺風的形成。(邊嘗試邊思考)
(3)為什么一扇、一捏、一擠、風葉一轉動就會有風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當我們一扇、一捏、一擠壓、一開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
動了,空氣一流動就產生了風
三、風的基本特征
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著扇風,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是什么樣的?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四、游戲:大風和小風
幼兒分別戴頭飾扮演各種植物,聽音效用肢體表現(xiàn)小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大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五、通過短片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觀看短片《風的危害》后提問:風對人類有什么危害呢?怎樣減小風災?
2、觀看短片《風能的利用》后提問:風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風能?
六、教師總結,以游戲《風車和風兒共游戲》結束活動
風車想請小朋友與風兒一起做游戲,大家快舉起你的風車一起歡迎我們的風朋友和我們一起游戲吧。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幼兒去戶外放風箏或去參觀風能發(fā)電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學習目標及相對應的課程標準: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觀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紋圖樣,讓學生認識每個人指紋的獨特性,學習一些觀察與研究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2.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對自己指紋的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提出合適的問題。能根據(jù)問題,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方案。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觀察、研究和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科學學習中讓學生養(yǎng)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每個人的指紋具有獨特性。提出合適的問題,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透明膠帶、剪刀、白紙、表格、放大鏡、圖畫紙、印泥、橡皮泥、水彩筆、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魔術“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看魔術表演?接下來老師就來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不過表演魔術可是需要助手的,你們誰愿意來做老師的助手呢?不過老師要選的助手是有條件的。出示課件。
。ㄒ弧⑽沂前嘀凶罡叽蟮哪猩业氖趾艽,手指很粗,力氣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瓏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氣也很小。)
請兩位同學上臺,老師請他們留個手印做紀念。取白紙在白紙上印手指印。
師:老師把這兩個手指印調換一下,現(xiàn)在不知道是誰的手指印了。不過沒有關系,老師很快就能分辨出來。(教師給大家做一個實驗: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屬瓶蓋里慢慢加熱,移近白紙,白紙上便會出現(xiàn)清晰的棕色指紋。)
師:現(xiàn)在看到了什么?(教師把分辨出來的手指印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老師的魔術是不是成功了。給老師一些掌聲吧。你們知道這手指印是什么嗎?(指紋)。
2. 出示幻燈片(導入奇妙的指紋一課)。
二、 新授
。ㄒ唬 研究指紋
1. 提出問題。
師:指紋這么奇妙,你們都想研究關于指紋的什么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直接在課件上展示出來。)
2. 篩選問題。
師: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是真多。‖F(xiàn)在請你們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的問題,哪些我們可以在這一節(jié)課上就能解答呢?
。ㄒ龑W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
問題:
(1)我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2)我的指紋和同學的.一樣嗎?
。3)我和老師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二) 拓印指紋
1. 導入。
(1) 你們是否知道你的指紋在什么地方呢?誰能給老師指一下?
。▽W生指出自己指紋的位置)
。2) 那好我們就開始研究吧!(找一位學生,拉著學生的手走到教室的一端)用放大鏡觀察一下吧。ㄔ僮叩浇淌业牧硪欢耍┰跓艄庀掠^察一下吧。(面向全體)我想在酒精燈上加熱一下大家說行不行?在液體里泡一下可以嗎?
。3) 這樣觀察太麻煩了,誰能給老師想一個辦法?(引導學生說出把指紋拓印下來研究)
2.拓印指紋。
。1) 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要把指紋印下來。和自己的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把我們的指紋印下來呢?(學生討論)
。2) 教師提出要求
·小組成員互相幫助
· 注意紀律,不要大聲喧嘩。
· 注意衛(wèi)生
。3) (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拓印,教師巡視指導)
。4) 考察學生的方法,及時的發(fā)現(xiàn)并給予表揚。
。5) 展示一下自己拓印的指紋。
3. 研究問題。
。1)分小組研究問題。討論交流研究方法和在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布置要求:①搞好分工。②注意紀律。③做好記錄。
。2)集體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動起來?梢韵蚱渌耐瑢W借指紋;也可以向老師借指紋。
。3)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做好紀錄。
4. 交流答案,展示研究成果。
。ㄒ龑W生將研究的方法、過程、研究的結果和遇到的問題都說出來。其他學生認真地傾聽。)
5. 指紋的分類。
、 教師出示三種指紋類型,主學生觀察它的形狀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種物品十分相像?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給這種類型的指紋起出自己喜歡的名字。(適時的表揚學生的回答)
、 總結出:人的指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弓形、箕形、斗形。(幻燈出示三種類型指紋的特征)
、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指紋屬于哪種類型。
6. 知識擴展。
。1) 師:現(xiàn)在到了獎勵的時間了,老師這有一本有關于指紋知識的小冊子。這上面有我們剛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這是一本贈給熱愛科學,樂于思考的孩子的。你們是不是這樣的孩子呢?請班長代表全班同學到臺上領下去。
(2) 指紋畫創(chuàng)作
、 向學生展示一些中外有趣的指紋畫。
② 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指紋畫。(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進行指紋畫創(chuàng)作)。
③ 展示自己的指紋畫。(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指紋畫進行評價)
。3) 特色作業(yè)
、 回到家后把爸爸、媽媽的指紋拓印下來做一個家庭指紋檔案。
、 研究一下自己的趾紋?匆豢茨愕闹杭y和你的指紋有什么相似或是不一樣的地方。
三、 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我們本來很熟悉但又不太詳細的知識,它是我們的朋友——指紋,有關于它的知識,你們還想再繼續(xù)研究嗎?那么,這項研究就交給你們了,老師祝你們成功。下課。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排序的興趣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小貓蓋了一座新房子,準備鋪四條小路,我們大家來幫幫小貓。請小朋友說說想幫小貓鋪一條什么樣的小路。
2、請幼兒利用手中的雪花片試著給小貓鋪一條有規(guī)律的小路。
3、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討論,試著走走對方的小路,感受不同的規(guī)律,并說一說同伴鋪設小路的規(guī)律。
二、請幼兒按照兩種規(guī)律鋪小路
1、分給幼兒不同顏色的圓點,請幼兒根據(jù)顏色、大小的`不同按規(guī)律鋪一條美麗的小路。
2、鼓勵幼兒請小組內的其他幼兒互相走走小路檢驗一下。
3、讓幼兒嘗試用兩種以上規(guī)律鋪小路,并互相驗證
三、學習按兩種以上規(guī)律進行排序的方法
1、老師示范按兩種以上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的方法
2、請幼兒自創(chuàng)兩種以上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
3、四組小朋友比賽,給小貓各鋪一條規(guī)律不同的小路,時間最短者獲勝。
四、活動延伸:
1、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有規(guī)律排序的事物
2、鼓勵幼兒用兩種規(guī)律進行排序。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策略、有規(guī)則地解決問題,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運乒乓球的多種方法。
2、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小組統(tǒng)計記錄法。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乒乓球、乒乓板、紙杯、繩子、小剪刀、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盤子記錄卡、筆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實驗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在不移動盤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況下,把球從這個盤子運到簍子里呢?
2、請幼兒將實驗設想記錄在"我的想法"一欄,然后與同伴相互交流。
二、充分利用材料,動手實驗操作。
1、幼兒實驗并記錄:
"桌子上有很多材料,你們可以先根據(jù)剛才想的辦法去找一找,試一試,把結果記錄在'實驗結果'這一欄。其他的材料你也可以試一試,同樣把它記錄下來。"(教師適時指導幼兒實驗,并提醒幼兒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實驗情況。
。1)幼兒講一講,"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2)教師記錄幼兒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請其他幼兒幫助解決。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兩個材料協(xié)作可以運球、改變材料形狀可以運球。
三、初步嘗試小組統(tǒng)計記錄法。
怎樣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們一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啟發(fā)幼兒嘗試小組統(tǒng)計記錄。)提出小組統(tǒng)計要求:
(1)統(tǒng)計要全面清楚;
。2)相同的方法只要記一次。
四、游戲:運球比賽
1、引導每組幼兒在統(tǒng)計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既快又方便的運球方法。
2、每組推選一名選手運用選擇的方法進行運球比賽。
活動反思:
大家都知道,課程改革后的科學教育已不再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情感、態(tài)度和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毒V要》的科學教育目標也強調要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恫挥檬忠残小愤@節(jié)課就是讓幼兒想辦法解決在周圍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怎樣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從一個地點到運到另一個地點。整個過程沒有蘊藏深奧的科學道理,而是讓幼兒在問題中通過實驗設想、實驗驗證、記錄結果等環(huán)節(jié)積極尋求答案,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激發(fā)起他們的探索欲望,使幼兒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孩子們使用的材料都是他們身邊較常見的日用品或學習用品,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但卻暗含著有價值的教育內容。稍加觀察,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材料是有層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能直接運球,像杯子、夾子等,能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實驗的成功。另外我們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動腦思考才能實驗成功的材料,像繩子、鉛絲等,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孩子的發(fā)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還有一點感觸比較深的是: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他們往往比我們更善于發(fā)現(xiàn),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脫下舀;還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做中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們去大膽嘗試,主動探索,孩子們想到了脫鞋、用嘴吸,雖然從衛(wèi)生的角度講并不符合要求,但這都是他們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們情不自禁的表現(xiàn)。
孩子會從自己的身上尋找游戲材料,我們老師也要善于從環(huán)境中尋找教育資源!白鲋袑W”非常注重孩子對自己實驗過程的表述。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會讓每個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今天,各位老師的到來就是我們非常難得的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我讓小朋友向客人老師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不僅發(fā)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發(fā)展了他們大膽交往的能力。
除了講述,記錄也是孩子表達實驗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式,它能培養(yǎng)孩子尊重科學事實,系統(tǒng)地獲得科學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自己找出規(guī)律,得出結論。小組統(tǒng)計是新授,我根據(jù)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了相應要求,記錄要既全面又清楚,從小朋友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們基本上合作的還不錯,初步掌握了統(tǒng)計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感知花生的構造,知道花生中花生米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
2.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記錄花生米的數(shù)量。
3.嘗試有計劃、有條理的`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準備:
1.每桌花生1盆40個左右;鉛筆、分類盒、記錄單人手一份;每桌兩只空盆
2.事先將花生輕壓出口子,方便幼兒剝。
剝花生統(tǒng)計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一共
3.教師記錄大表
剝花生統(tǒng)計表
過程:
1. 猜謎語,引起剝花生的興趣。
l 猜謎語。提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說是花生呢?觀察花生特征。
l 猜一猜你選的花生中有幾個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剝花生,并記錄花生米顆數(shù)。
l 每人選5顆花生分別放在分類盒的5個格子里。
l 介紹記錄表,知道該如何記錄。
l 幼兒操作,注意觀察個別幼兒的方法和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3、交流分享并統(tǒng)計
l 教師示范統(tǒng)計所選5顆花生中幾個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l 幼兒統(tǒng)計自己的記錄單。
l 統(tǒng)計全部幼兒的數(shù)字,看看全班幼兒所剝花生中幾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利用空氣推動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飛起來的方法。
2.通過操作、記錄、比較,了解“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力度的關系。
3.激發(fā)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了解過有關火箭飛上天的相關知識經驗。
2.物質材料準備:高度參照梯5個;小火箭玩具若干個;大記錄表1份;小記錄表和筆人手1份。
活動過程:
一、觀看火箭升天場面,調動知識經驗。
師生一起觀看“神舟九號”升天的動人場面,認真觀察神九的外形特點和發(fā)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火箭有幾個部分組成嗎? 哪兩個部分?
二、探索火箭升天原理 ,動手探索操作。
1.觀賞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玩具火箭。
提問: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個部分?紙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結:原來,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紙帽子做成的,它們分別代表火箭的發(fā)射器和火箭頭。
2.自主操作,探索“火箭”飛起來的方法。
師:玩具火箭有個愿望,它也想飛起來,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提問 :想一想怎樣才能讓玩具火箭飛起來呢?(幼兒自由猜想)玩一玩,想辦法讓火箭飛起來。
交流玩法。
3.交流討論,歸納“火箭”飛起來的原理。
師:你們認為誰的方法好?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小火箭”會飛上天?(引發(fā)討論)通過演示,感知空氣的存在。
進一步利用空氣推動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飛起來的方法(自由探索)集中交流(了解方法的多樣性)
三、深入思考再次探索,體會科學原理。
1.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2.邊操作邊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集中討論“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力度的關系。
四、活動小結,情感升華。
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中國娃,“小火箭”里還藏著很多科學秘密,等我們長大以后也像那些偉大的科學家一樣也去探索火箭的奧秘。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類活動教案04-04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3-16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4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4
科學活動教案【熱】03-19
科學活動教案【精】03-19
【薦】科學活動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