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動物耳朵的異同點,并說說誰的耳朵靈。
2、了解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
活動流程:
播放各種聲音——了解動物的耳朵——念兒歌——幼兒操作
活動過程:
一、播放各種聲音意圖: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傾聽,了解耳朵的作用。
提問:聽聽這是什么聲音,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鳥、水聲等)用什么聽到的?(耳朵)對了,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耳朵,小耳朵最愛聽聲音了。
二、了解動物的耳朵意圖: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動物耳朵的異同點。
1、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分辨他們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用處。
2、找找說說哪些動物的耳朵靈,如:貓、狗、兔子等,以及耳朵靈給它們帶來的好處。
三、學念兒歌《誰的耳朵靈》
意圖:能念出兒歌的內(nèi)容。
1、剛才我們了解了很多的動物的耳朵,今天,老師用一首兒歌來說說這些動物的耳朵。
2、教師念兒歌。
3、幼兒學念兒歌。
4、師幼共同念兒歌。
5、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補充,開展對歌的.游戲。
誰的耳朵長,誰的耳朵短,誰的耳朵遮住臉?
驢的耳朵長,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臉。
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聽得遠?
貓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圓,狗的耳朵聽得遠。
四.幼兒操作意圖:
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動物的耳朵的特點。
用一次性杯子,想象它們是什么動物的頭部,為每個動物剪貼屬于它們自己的耳朵。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樂樂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沙子的特性。
2.在活動中樂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沙雕
2.玩沙工具,沙池。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沙雕
1.教師:小朋友圖片上展現(xiàn)的是一個古戰(zhàn)場,還有許許多多的士兵。
。ㄕ堄變鹤屑氂^察圖片)
2.你們在這幅圖上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這個古城堡是用什么建成的?
(讓幼兒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小結:這個古城堡是用沙子建成的',我們叫它沙雕,是一種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二、組織幼兒玩沙
1.老師也很西化玩沙子,你們喜歡玩沙子嗎?
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沙池,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和沙子做好玩的游戲,高興嗎?
2.篩一篩
。1)出示玩沙工具,問:這是什么?
介紹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2)我們要用籃子去裝沙子,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待會兒告訴大家
。ㄌ嵝延變鹤⒁馔娴臅r候不能拋灑沙子。)
。3)你剛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辦法讓沙子不掉下來嗎?
。ü膭钣變合朕k法,然后實踐想到的辦法)
3.踩一踩
。1)請幼兒去踩一踩沙子。
提問:沙子踩下去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留下腳印呢?
。2)引導幼兒把沙子用小鐵锨拍實,然后再踩上去,看看結果是什么樣的?
4.攪一攪
。1)瞧!老師拿來了什么?(一桶水)
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會怎么樣?
。2)我們用細棍攪一攪,看看有什么變化?
觀察結果:沙子沉到水底,泥土混在水中。
三、幼兒自由玩沙子
鼓勵幼兒在玩沙子時,把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幼兒能夠對通過黃豆、向日葵以及蘋果的種子的觀察,對種子能長出不同的植物產(chǎn)生好奇與興趣,并期待種子發(fā)芽。
2.認知目標:幼兒通過觸摸、觀察初步認識黃豆、向日葵以及蘋果的種子,能夠仔細觀察并發(fā)現(xiàn)其形狀以及顏色的不同。
3.行為目標:幼兒能夠運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和交流黃豆、向日葵以及蘋果的種子的觀察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黃豆、向日葵以及蘋果的種子實物,讓幼兒接觸真實的種子。
2.教師準備好種子與果實的對比圖片(比如:蘋果籽與蘋果的圖片對比)以及種子發(fā)芽結果的動畫視頻(視頻網(wǎng)址附在最后)。
3.幼兒經(jīng)驗準備:教師在前期課堂上進行過果實與種子的認知活動,幼兒知道什么是果實什么是種子,明白種子最終能形成果實。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教師先以謎語引出相關種子的果實(“頭戴黃色帽,身穿綠色襖,生的孩子多,向著太陽笑”——向日葵;“紅紅臉,圓又圓,親一口,脆又甜”——蘋果;“小小根兒水中泡,兩瓣花兒頭頂開,活體蔬菜人人愛”——豆芽),引導幼兒思考謎底(教師要適當?shù)亟o予幼兒提示,讓幼兒能猜出謎底),當幼兒回答出謎底時,教師可進一步提問是否知道這些果實的種子,然后進入活動主題——探索種子寶寶。
主體活動
(1)教師可提問幼兒日常生活中知道的種子,觀察幼兒反應,邀請幾位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接著,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黃豆、向日葵以及蘋果的種子,引導幼兒思考,猜一猜這三粒種子分別是什么植物的種子。
(2)教師公布答案,播放PPT中各個種子與果實的對比圖片,分別針對各種子與果實進行解釋,再播放種子發(fā)芽結果的動畫視頻(黃豆發(fā)芽之后會變成做飯用的豆芽,生瓜子經(jīng)過發(fā)芽開花會變成向日葵,吃掉蘋果肉之后剩下的核的'里的籽可以種植發(fā)芽長出小植物)。
(3)教師將黃豆、向日葵以及蘋果的種子分發(fā)給幼兒(保證一個人有一粒),組織幼兒分小組觀察討論三粒種子有什么不同(如顏色,形狀),注意將拿到不同種子的幼兒分到一起。討論之后,教師邀請幼兒回答問題,引導其他幼兒注意傾聽。最后教師總結三粒種子的不同(黃豆種子是圓形的,顏色為黃色以及乳白色;生瓜子形狀類似長扁形,顏色整體為黑色帶白色;蘋果籽形狀類似水滴,顏色為紅棕色)。
可以根據(jù)幼兒認知水平給幼兒深化一點相關種子內(nèi)容——向日葵的花蕊就是瓜子,分清生瓜子和熟瓜子,炒過的瓜子為熟瓜子,熟的瓜子可以吃,只有生瓜子才能變成向日葵;黃豆既是果實也是種子,作為果實做成豆?jié){,作為種子可以發(fā)芽成豆芽;而蘋果的種子是在蘋果核里,因為有毒不可以食用。
活動結束
教師進行小結,針對整個活動做點評,要注意記得表揚幼兒,對那些害羞的幼兒進行鼓勵夸贊,也可以讓幼兒講講自己的感受。
活動延伸
小小種植家:教師設置一個植物區(qū)角,然后給每一個幼兒準備好小花盆以及觀察記錄表,幼兒將自己手中的種子種在小花盆里,放置在植物區(qū)角,教師記得提醒幼兒每天澆水呵護觀察自己的種子,并記錄在自己的記錄表上,等待種子發(fā)芽開花結果(這是一個長期的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的耐心及責任心,在種子發(fā)芽開花結果每個階段教師都可以組織展示活動,讓幼兒分享自己的種植經(jīng)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chǎn)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2、5、7號)
大小不同的電筒若干個(分別使用1號、2號及5號電池)
錄音機、磁帶、黑貓警長圖片
電視機、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fā)現(xiàn)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電池)
“這些電池一樣嗎?”(不一樣)
“它們有那些地方不一樣?請你從籃子里分別拿兩個不一樣的電池來比一比,找一找!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兒交流。
“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
師生共同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粗細不一樣…
“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師生共同小結:這些電池的一頭都有一個小帽子,另一頭都是平的或是凹進去的。
二、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并探索為大小不同的電筒安裝電池。
1、教師提問:“這些電池有什么用呢?”
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講述,了解電池的用途(能讓電筒亮起來;讓電動玩具動起來;讓錄音機響起來…)。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錄音機里裝電池的情況,并放錄音讓錄音機響起來,引起幼兒安裝電池的興趣。
“剛才是誰呀?”(黑貓警長)
“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怎么幫?”
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筒,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電筒亮起來。
3、幼兒操作結束,教師組織:“請裝好電池的小朋友趕快把亮起來的'電筒去送給黑貓警長!”(教育幼兒要節(jié)約用電)
4、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筒才會亮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5、師生共同小結:電筒的大小不同,它們也需要大小不同的電池,大電池裝在大電筒里,小電池裝在小電筒里。為電筒安裝電池時,要讓電池上有小帽子的一頭先放進去,第二個電池也是一樣,然后蓋緊蓋子,打開開關,電筒就會亮了。
6、再次放錄音,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xù)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huán)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教學反思:
教師要不斷錘煉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獨具特色的肢體動作,極富渲染的表情神態(tài),變化多端的語言聲調等,這是實現(xiàn)教學方式刺激性的基礎。因此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肢體、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狀態(tài),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科學對幼兒來講是他們?yōu)橹信d趣的東西。各種各樣的氣球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也是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在這節(jié)活動中,我利用幼兒自由玩氣球,讓幼兒從中發(fā)現(xiàn)氣球的各種秘密,比如“氣球的特性,氣球里面有什么?為什么有的氣球能飛上天?普通氣球和氫氣球有什么不同?”等等,我引導幼兒一步步去發(fā)現(xiàn)氣球的秘密,讓幼兒在玩中學。我還利用幼兒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將本節(jié)活動與快樂詩畫巧妙結合,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解開身邊科學的秘密,讓探索的樂趣存在于他們的生活中。
【活動目標】
1.喜歡玩氣球,了解并說出氣球的用途與主要特性。
2.探索發(fā)現(xiàn)使氫氣球留在身邊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氣球若干。
2.氫氣球或氫氣玩具。
3.素描紙、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圓圓的身體皮兒薄,有紅有綠顏色好。
栓在線上隨風舞,撒手高飛天上飄。
二、組織幼兒了解氣球的用處。
1.引導幼兒回憶說出,你在哪里見過氣球?氣球都能用來干什么?
2.引導幼兒說出氣球的用途:裝飾作用、烘托作用、娛樂作用、熱氣球、氣球廣告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氣球,氣球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氣球的特性。
1.幼兒自由玩氣球,探索發(fā)現(xiàn)氣球與其它的球有什么不同,它的特征是什么?
2.請幼兒觀察:用氣球撒的氣能吹起小朋友的頭發(fā),發(fā)現(xiàn)里面有空氣。
3.請幼兒玩踩氣球的游戲,感受氣球易破的特點。
四、引導幼兒認識氫氣球,探索如何讓氫氣球留在身邊。
1.出示氫氣球,提問:這個氣球與剛才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它會飄起來?
2.請幼兒來拉一拉氫氣球,松開手,發(fā)現(xiàn)氣球飄到屋頂夠不到了。引導幼兒思考:怎樣讓氣球留在我們身邊,還不妨礙我們的手做事情?
五、詩畫《氣球》。
氣球好玩不好玩?請每個小朋友畫一個氣球送給我們的爸爸媽媽。
大大的圓,
三角連,
一根線兒牽,
氣球飛上天。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馬鈴薯
活動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fā)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活動準備
1、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生長的馬鈴薯,發(fā)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
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
教師:這是什么?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嗎?
2、出示發(fā)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
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長嗎?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
幼兒討論后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么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
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fā)生什么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里嗎?
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里成熟后的馬鈴薯。
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fā)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fā)芽長根,
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
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jīng)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jīng)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
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瓶中吹氣球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能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大膽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氣球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氣球若干。
2.幼兒記錄紙6份,哭臉娃娃和笑臉娃娃若干,記號筆。
重點難點:1.通過猜測.探索知道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大膽探索記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氣球,激發(fā)幼兒在瓶中吹氣球的興趣。
二. 基本活動
1.教師請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吹氣球并將吹大的氣球固定住,然后進行提問。 教師小結:吹氣球時要嘴巴貼住氣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教師以探索闖關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將氣球塞進瓶子中并讓幼兒記錄猜測。
師:氣球裝進瓶子里還能吹得大大的嗎?幼:幼兒回答 教師出示記錄紙并介紹(?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實驗操。)
教師讓幼兒在猜欄做好自己的猜測記錄。 2.拿出材料讓幼兒操作實驗并在“小手”欄,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討論。
4.教師小結:原來,光靠猜測不一定正確,還要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種瓶子吹氣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試一試。 師:原先能吹大的氣球能吹大,為什么現(xiàn)在不行了呢?
幼:幼兒自主回答
2.幼兒先記錄猜測然后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表格,教師指導。
3.師幼討論,教師請幾個幼兒說一說他的出來的結論。 教師小結:原來能不能吹瓶中的氣球與瓶子的大小也沒有?關系。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三. 幼兒再次探索,尋求成功的秘密。
1.激發(fā)幼兒成功的欲望 師:我們兩次的實驗結果怎么樣?都沒有成功是不是,現(xiàn)在你們是不是很失望,別急老師這里有個好辦法。
2.出示幼兒表情貼紙,交代要求。 實驗要求:
1每個瓶子都要試一試。
2認真做好記錄3如果成功了別忘了找一找瓶子寶寶身上的秘密,并貼上相應的表情。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幼:幼兒自主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氣球吹大。
三.結束部分
1. 總結實驗結果,提升經(jīng)驗。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其中的原因,教師總結科學經(jīng)驗。
師:為什么氣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來呢?請你們來說一說。
幼:自主回答。
2.教師總結: 師: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科學道理呢!因為瓶子里裝滿了空氣,吹氣球的時候慢慢變大的氣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從小洞里擠了出去,沒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氣排不出去,所以氣球就吹不大。
四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開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氣球。
仔細觀察一下記錄表我們還有那一欄沒填?
老師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豎在瓶子里再吹氣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我們一起回教室去實驗吧!
和客人老師再見,帶幼兒走出教室。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9-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2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4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05
中班科學教案(精)08-22
中班科學教案(必備)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