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教案9篇(合集)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內容:
水果印象
預設目標:
1、嘗試用色彩對兩種水果進行寫生活動。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色彩的表達和一組畫面所蘊含的美感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做畫工具:顏料、油畫筆、較厚的畫紙、抹布、罩衣
2、水果(香蕉、蘋果)
預設過程:
一、啟發(fā)幼兒觀察水果。
1、小朋友都認識這些水果吧?有什么水果呢?
2、我們先看看這些水果有什么顏色,每個水果的顏色是不是一樣?
3、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水果的樣子,它們是什么樣的?教師啟發(fā)幼兒構圖。
1、我們來看看這些水果是怎樣擺放的?(啟發(fā)幼兒從水果的數(shù)量、擺放的位置進行觀察)
2、老師要請小朋友把你們看到的水果用顏料把它們畫出來?梢詮哪阕钕氘嫷乃,或是最喜歡的吃的水果開始畫;也可以從你看到的離你最近的水果開始畫;小朋友邊看邊畫,注意觀察你畫的'這個水果的旁邊、前后是不是還有水果,它是怎么擺放的?有什么顏色?長得什么樣?
二、教師啟發(fā)幼兒用色以及涂色應注意的事項。
1、動手之前,小朋友先想一想怎樣畫出你看到的水果?用什么顏色能使你畫的水果看上去更漂亮?
2、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出水果的輪廓,輪廓線可以畫粗些,把你看到的水果的樣子全部畫好之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水果涂上漂亮的顏色;涂水果的顏色時可以把輪廓線壓蓋一部分,但不要把輪廓線全部涂掉了;最后選擇背景色,把水果周圍空白的地方涂上顏色,可以多選擇一些顏色,使整個畫面看起來不單調,涂背景色的時候,應注意盡量不把水果的輪廓線涂掉,一種顏色可以涂大塊點,然后再選擇其他的顏色涂在空白的地方,使整個畫面看起來很豐富、飽滿。
四、提出衛(wèi)生方面的要求
1、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潔;
2、筆不能亂甩,小心顏料碰到小朋友的身體;
3、要愛惜別人的作品,不能在別人的作品上亂畫。
五、幼兒進行寫生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六、作品賞析
1、讓我們來看看誰畫的水果最好看,為什么?
2、誰畫的最細致?水果的樣子把握地最準?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了解正確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的正確方法;能夠理解細嚼慢咽這個詞。
活動準備:
《小貓吃魚》的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1、 講故事,讓幼兒根據(jù)已有生活經驗想象小動物們發(fā)生事故的原因。
。1) 講故事的前半段。
熊貓媽媽的醫(yī)院今天可忙了,貓媽媽帶著小貓來了。見小貓難受的樣子,熊貓醫(yī)生關心地問:“小貓,你哪兒不舒服?”小貓指指喉嚨說不出話來,熊貓醫(yī)生拿起手電筒對小貓說:“張開嘴,讓我瞧瞧!毙茇堘t(yī)生用壓舌板壓住小貓的舌頭,打開手電筒一照,看見一根長長的魚刺卡在了喉嚨中間。熊貓醫(yī)生正要用鑷子取出魚刺,聽見了小狗汪汪地叫著跑了過來,它不停地咳嗽,說是被骨頭嗆著了。熊貓醫(yī)生趕緊幫助它們取出了卡在喉嚨里的魚刺和小骨頭。熊貓醫(yī)生奇怪地問:“小貓、小狗,你們怎么會被魚刺卡住,被骨頭嗆著呢?……”
。2) 請幼兒看故事圖片,教師提問,組織幼兒討論。
師:小貓為什么會被魚刺卡住?誰來熊貓醫(yī)院看?小狗為什么會被小骨頭嗆著呢?
。3) 講故事的'后半部分,幫助幼兒理解詞語:細嚼慢咽。
貓媽媽說:“今天小羊過生日,它為好朋友們準備了許多它們喜歡吃的東西,朋友們非常高興,就一邊吃一邊唱呀,說呀,玩呀,結果被魚刺卡住了,被小骨頭嗆著了!毙茇堘t(yī)生對小貓、小狗說:“吃東西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能邊吃邊玩。吃到嘴里的東西要細嚼慢咽,不要著急,記住了吧?” 小貓、小狗記住了熊貓醫(yī)生的話,又高高興興地參加小羊的生日祝賀會了。
2、了解安全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吃蛋黃等的正確方法。
。1) 請幼兒看故事圖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熊貓醫(yī)生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時要注意什么?為什么?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怎樣吃煮雞蛋的蛋黃?
教師小結:熊貓醫(yī)生提醒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時不能邊吃邊說邊玩,吃到嘴里的飯菜應細細地嚼爛,慢慢地咽下,不能著急。如果邊吃邊玩或一口吃下蛋黃,容易被卡住或嗆著。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這樣做。
。2)總結吃魚的方法。
師:魚是我們小朋友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它的身上有許多魚刺,怎樣吃魚就不會被魚刺卡住呢?
教師小結:在吃魚的時候,要把能看見的魚刺先取出,然后吃進嘴里,當你感覺還有魚刺時,要慢慢吐出。飯和魚不混在一起吃,便于取出魚刺。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在小班《熊的故事》這一主題背景下開展的,幼兒在前期已經對大小比較有了一定的經驗,并且對《三只熊》的故事有極大的興趣,因此結合音樂活動,將內容延伸到音樂中的低音與高音,通過熊爸爸與熊媽媽的形象,使幼兒在游戲中熟悉、辨別低音與高音。
活動目標:
1、在到小熊家做客的游戲情境中,試著根據(jù)聽辨音的高低表現(xiàn)三只熊的特征。
2、愿意跟唱歌曲,感受家庭的甜蜜。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能夠進行大小比較
2、材料準備:PPT、音帶
3、重難點:聽辨音的高低
活動過程:
媒體操作:播放第一張PPT
一、小熊出來玩
1、小小熊來了·今天有個好朋友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學本領,看看是誰呀?
(出示小熊,并與幼兒打招呼)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小熊們,讓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媒體操作:點擊第一張PPT上的喇叭按鈕,旋律律動
·小熊玩累了,我們回家休息吧。
2、小熊的家·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熊寶寶家做客,想不想去呀?我們先來看看熊寶寶的家。
媒體操作:在第一張PPT上點擊,直到小熊行進到小屋前,點擊進入第二張PPT
·小熊的.家里可能住著誰?
小結:在這幢美麗的大房子里住著三只小熊,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
二、到小熊家做客
1、熊爸爸來開門·我們一起來敲敲門,聽聽小熊家的誰會來開門呢?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敲門,學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教師在鋼琴低音區(qū)演奏旋律)
·你覺得可能是誰走出來開門?
小結:聲音聽上去低低的、重重的,果然熊爸爸走出來開門了。
媒體操作:點擊第二張PPT,出現(xiàn)熊爸爸·熊爸爸長得什么樣?
·熊爸爸長得那么胖,它會怎么走路?(請個別幼兒學學)
小結:熊爸爸胖胖的,肚子圓滾滾的,走起路來慢悠悠。我們一起來學學熊爸爸走路。(幼兒模仿,教師鋼琴低音伴奏)
2、熊媽媽來開門·我們再敲敲門,聽聽這次誰會來為我們開門。
。ń處煄ьI幼兒模仿敲門,學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教師在鋼琴高音區(qū)演奏旋律)
·這次可能是誰走出來開門?為什么?
小結:聲音高高的、很好聽,熊媽媽來了。
媒體操作:點擊第二張PPT,出現(xiàn)熊媽媽
·熊媽媽長得什么樣?
小結:熊媽媽很苗條,走起路來扭扭扭。"(幼兒模仿,教師鋼琴高音伴奏)三、三只熊來表演
1、三只熊唱起來
·小熊一家請我們到他們的房子里去玩。
媒體操作:進入第三張PPT后,先點擊PPT中的喇叭,緊接著再播放PPT中的FLASH
·聽,熊寶寶一家還為我們唱起了歌呢。
媒體操作:進入第四張PPT,點擊PPT中的喇叭(教師先念歌詞后范唱)
2、三只熊跳起來
·三只熊相親相愛在一起,還跳起了舞(教師示范)
·你最喜歡三只熊里的誰?
3、小小熊跳起來。
·想不想和熊寶寶一起來跳跳舞呢。(教師帶領幼兒模仿)
·這首好聽又有趣的歌的名字就叫做《三只熊》。下次再到小熊家去做客吧!
四、結束活動
附歌曲歌詞:
有三只小熊住在一起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熊爸爸胖胖的熊媽媽很苗條熊寶寶很可愛一天一天長大了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提問準確,能關注幼兒的表現(xiàn)。當個別幼兒出現(xiàn)不合拍時教師能及時的指導,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聆聽音樂以及用聲勢動作表現(xiàn)音樂時幼兒情緒好,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在最后的合作中能專注的看指揮,達到三聲部合奏的效果。
在活動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師對重點目標的達成度關注的不夠,如果請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奏中能調換一下角色會更好。另外在樂器的擺放和樂器的選擇上在進行細致的斟酌會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能模仿學唱歌曲的關鍵句。
2. 能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毛毛蟲的動作。
3. 熱愛大自然,展開想象,嘗試替換歌曲中的水果名稱。
4. 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學唱歌曲,帶有動作。
活動難點:
簡單仿編歌詞中的水果名稱并展示。
教學準備:
1.有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的閱讀經驗
2.毛毛蟲手偶
3.音樂鋼伴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繪本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角色表演毛毛蟲的蛹,邊做動作邊進場。引起幼兒興趣。 (練聲)
二、基本部分。教師清唱表演,引導幼兒認識毛毛蟲的成長過程。
1、教師角色扮演邊清唱示范,邊做動作表演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師:剛才毛毛蟲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2、教師手指扮演毛毛蟲在身體上爬一爬,邊表演邊隨伴奏演唱。
3、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試一試毛毛蟲每次吃完水果的身體變化。
小結:毛毛蟲每次吃完一種水果都會有變化:吃完一個大蘋果,變成食指;吃完兩個大香梨,變成兩根手指;吃完三個水蜜桃,小手變成“蛇頭狀”。
三、情景延伸,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
1、教師邊唱邊帶領幼兒和“手偶毛毛蟲—毛毛”一起尋找吃的。(教師提出要求:毛毛最喜愛吃會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師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讓幼兒感受毛毛蟲的身體成長變化。
3、教師通過喂“毛毛”,引導幼兒嘗試替換歌詞中的水果名稱。
四、結束部分。
隨音樂變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場,充分讓幼兒在音樂中盡情享受并愉快表現(xiàn)。
小班教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班幼兒年齡在3-4歲之間。
三歲以后,孩子們的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容易生病,精力比以往更加充沛,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能夠掌握各種粗動作和精細動作。他們通過在嬰班階段的學習,逐漸學會初步的生活自理。比如,自己進餐,自己控制大小便,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穿衣服等。由于模仿是3-4歲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在這個年齡段,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常常是通過模仿學習并鞏固下來的,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
在認知方面,他們依然是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思維特點是先做再想,不會想好了再做。
在游戲時候,一部分剛三歲的幼兒處在平行游戲階段,他們會較獨立自己玩耍。一部分三歲半的孩子,逐漸習慣自發(fā)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戲。因此在設計活動時候,應該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尋找適合他們的活動方式和游戲方式。
二、現(xiàn)狀分析
在語言發(fā)展方面,本班98%的幼兒能夠專注地聽老師講故事或者聽錄音機播放故事;90%的幼兒能認真的聽老師提要求或者示范講解。72%的幼兒能有禮貌的聽同伴回答問題;28%幼兒不能耐心聽同伴講話,急于打斷別人說話;個別幼兒對老師的召喚“充耳不聞”。
在逐步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同時,孩子們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并且愿意開口說話,表現(xiàn)在:和老師說話時表情更為放松,和同伴玩耍時出現(xiàn)了自由對話,在活動中原意積極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并且喜歡模仿別人的回答。同時,也顯示出不同月齡段的幼兒在言語能力上的月齡特征。例如,2歲10月—3歲2月的幼兒,發(fā)音吐字不清楚,表述短語不完整。溝通起來較為困難。3歲2月-3歲6月的幼兒發(fā)音吐字較為清楚,能較清楚的說出短語,短句,在老師耐心的引導下能將心里的想法表達出來。3歲6月以上的幼兒,能比較清楚的說出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缺乏連續(xù)性,在老師的鼓勵下原意和同伴交流,有時候還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動和老師交流。
為了讓幼兒在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同時,更多的感受到幼兒園的樂趣,并且樂意開口,能大膽的說話。近階段,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溫馨、和諧的家庭式的氛圍,讓膽小的幼兒能放松心情,原意和同伴及老師說話。通過豐富、多樣化和生活化的材料與環(huán)境提供,讓幼兒在獨立、自由的選擇內容中喜歡玩、學會玩兒。并且,讓幼兒在已經經歷過一些最感興趣的活動后,借助一定的媒介,激發(fā)幼兒想說,要說的欲望。
三、活動分析
是一首朗朗上口、極富童趣的詩歌。詩歌通過簡單生動的描寫和幾個象聲詞的運用就把小螞蟻搬運食物時的形象準確地勾畫出來。并巧妙地通過詩歌表達的一個道理:螞蟻能背起比本身重好幾倍的東西,小螞蟻是一種很勤勞的小動物。詩歌中的象聲詞也運用地非常好。‘嗨嗬,嗨嗬’說的是螞蟻搬運東西時發(fā)出的聲音,‘喔哦’是對小螞蟻的`力氣大發(fā)出的贊嘆。針對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幼兒由于家庭寵愛養(yǎng)成不愿吃苦,不愿勞動的情況,很有必要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這首兒歌就非常適合當前的教育狀況。
四、教學目的
1、熟悉詩歌內容,會用動作和象聲詞表現(xiàn)小螞蟻的勞動場面。
2、觀察小螞蟻很小的身體特征并學習它勤勞能干的精神。
五、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小螞蟻》
2、多媒體教室。
六、教學過程
(一)、 引導觀察課件中的小螞蟻,根據(jù)小螞蟻很小的明顯特征,大膽想象,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昨天晚上,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在我家邊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鄰居。我的新鄰居身體小小的,要是你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見?赡銊e看它小,力氣可大了,可以搬動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食物呢?你能猜出來它是誰嗎?”(幼兒做答)
2、出示小螞蟻(點擊電腦課件)
(1)它是誰?
(2)小螞蟻這么小,它有什么本領呢?
3、 現(xiàn)在我們來聽聽兒歌里的小螞蟻有什么本領?(播放課件《小螞蟻》)
4、小螞蟻會什么本領?背的是什么?
5、小螞蟻是怎么背的?(請幼兒用動作模仿)
6、那小螞蟻背的時候還發(fā)出什么聲音?(請幼兒動作加上聲音表演)
7、小螞蟻背的米比自己的身體要大好幾倍,你們說小螞蟻怎么樣啊?(引導幼兒說有力氣,了不起。)
8、重點理解‘了不起’。(可以用豎起大拇指來表示)
(二)、學習朗誦和表演詩歌
1、幼兒跟念兩次。
2、為什么最后要用一句喔哦~```(理解驚訝,稱贊的意思)
3、幼兒再次朗誦詩歌并加上肢體語言。
(三)、學習小螞蟻勤勞能干的精神。
1、 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小螞蟻啊?為什么?
2、 引出勤勞的主題。
(四)、游戲:〈小螞蟻運米〉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學學小螞蟻運米好嗎?
游戲準備:沙包若干,相應的籮筐若干。
游戲規(guī)則:聽口哨聲響幼兒把沙包放在肩上爬行,誰最先把沙包運到對面的籮筐里誰就贏。
(五)延伸活動
1、 可帶幼兒到大操場上繼續(xù)做〈小螞蟻運米〉的游戲。
2、
探索用各種方法尋找、捕捉螞蟻,并了解螞蟻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知道螞蟻是通過觸角傳遞信息的。并在了解螞蟻的基礎上進行各種關于螞蟻的音樂、美術、體育、語言各個領域的教育發(fā)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也可擴展為一個主題。
小班教案 篇6
游戲內容:
游戲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走、跑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反應的`靈敏性
3、引導幼兒能聽信號準確地向指定方向小碎步走、起踵走和跑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游戲準備:
紙花若干,小藍一個;活動前教幼兒熟悉兒歌
游戲指導:
1、幼兒排成一列橫隊,站在場地一邊,每個幼兒手拿一朵化。教師扮媽媽,手提小藍站在場地中央。
2、游戲開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大紅化,真美麗,紅花獻給好媽媽。
3、"說完兒歌,幼兒小碎步走到媽媽身邊獻花,把花輕輕放進小藍,然后小碎步走回原位站好。
4、最后媽媽舉起小藍說:謝謝孩子們。"游戲結束。
5、第二遍和第三遍游戲可變換動作為起踵走和起踵跑。
6、教師講評。收放教具,讓幼兒回家后和媽媽一起練習紅花獻給好媽媽的游戲。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于小班來說,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掌握人的五種基本表情的其中三種。
2、學習用較為簡潔的線條畫出幾種不同的面部表情。
3、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興趣。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畫紙、彩色筆、雙面膠、鏡子、各種表情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
2、首先讓幼兒欣賞一首兒歌《畫表情》,幼兒可以邊欣賞邊學習。
3、老師提問剛才聽到的兒歌,幼兒回答問題如:老師提問幼兒剛才兒歌里都唱到什么表情?
幼兒回答:拍拍手、跺跺腳……老師提問幼兒為什么要拍拍手?跺跺腳?
幼兒回答:高興、著急、生氣……老師讓幼兒學習一個高興的表情、生氣的表情、傷心的表情。(表情都表現(xiàn)在我們的臉上)
4、出示圖片
(1)老師提問幼兒:圖片上的姐姐是什么表情?她的眼睛有什么特點?。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眉毛有什么特點?嘴巴又什么特點?
幼兒回答:眼睛彎彎、眉毛彎彎、嘴巴朝上翹……老師讓幼兒拿出自己的小鏡子對著鏡子做個高興的表情,老師示范用簡單的線條畫一個高興的表情,并附加一句口訣(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讓幼兒拿出一張蛋形的紙跟著老師畫一張高興的表情。
(2)老師在出示一張圖片進行提問,她的表情是什么?她的眼睛有什么特點?眉毛有什么特點?嘴巴又什么特點?
幼兒回答:哭……眉毛、眼睛下垂,嘴巴向下落老師讓幼兒拿著自己的小鏡子對著鏡子做個哭的表情。
老師示范用簡單的線條畫一個哭的表情,并附加一句口訣(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讓幼兒拿出一張蛋形的紙跟著老師畫一張哭的表情。
(3)老師在出示一張圖片進行提問,她的表情是什么?
幼兒回答:生氣……老師提問幼兒:他們的表情有什么特點?
幼兒回答:眉毛豎起來、眼睛圓圓的……老師讓幼兒拿著自己的小鏡子對著鏡子做個發(fā)怒的表情。
老師示范用簡單的線條畫一個怒的表情,并附加一句口訣(畫人怒,瞪眼咬牙眉上豎)讓幼兒拿出一張蛋形的紙跟著老師畫一張怒的表情。
5、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畫人的表情要抓住人的`眉毛、眼睛、嘴巴……幼兒跟著老師再說一遍畫表情的口訣,請幼兒自己說一遍。
6、小結小朋友,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小朋友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從今天畫的表情里找一個可以表達自己今天心情的,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fā)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班教案 篇8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安全、溫馨、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盡快與老師建立依戀關系。教師可經常抱抱幼兒,與他們交談,參與他們的活動,等等。
經常播放歡快的兒童歌曲,作為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死幼兒擁有愉快的心情。
室內裝飾色彩鮮明、形象可愛。多放置一些松軟的布制品,營造家庭般的氛圍。
在主墻面上布置一副幼兒園的背景圖,張貼每個幼兒的照片,題為“我愛你,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歸屬感。
在墻面上設置“我與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個幼兒的照片旁都貼有一長條皺紙,幼兒可根據(jù)意愿與自己的好朋友連“線”粘貼。
在園內主要環(huán)境處貼上特征明顯的標志,以便于幼兒認識幼兒園的環(huán)境。
每個活動區(qū)域都有足夠的材料能讓幾個幼兒同時活動,幫助幼兒熟悉每個區(qū)域的名稱、標記及內容。
請家長為孩子準備與家中相同的枕頭,(最好有一些寄托美好住院的圖案)以有利于幼兒安然入睡。
【家園共育】
1、入園初期,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使其逐步養(yǎng)成按時起床去幼兒園的習慣,不要遲到。
3、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名,鼓勵孩子用語言告訴自己的需要,如喝水、入廁等。
4、培養(yǎng)孩子飯前、吃東西前、便后洗手的習慣。養(yǎng)成坐姿端正、正確使用餐具、細嚼慢咽的進餐習慣,以及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
5、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即使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等。
6、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7、多與孩子交談有關幼兒園的事情,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8、關心孩子結交新朋友的.情況。
【主要活動】
1、魔術師來了
2、扭扭蟲的舞蹈
2、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4、我?guī)氊惿嫌變簣@
5、阿文的小毯子
6、走一走,瞧一瞧
7、拍個好笑的你
8、我會唱的歌
9、早晨多美好
10、早上好
11、丁丁的一天
12、哈羅,我的朋友
13、一對好朋友
14、魚兒好朋友
15、橡皮膏小熊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o”的不同名稱和用處。
2、能運用“o”進行大膽地想象及表達。
活動準備:
1、o娃娃的圖片(大:一張;。河變喝耸忠粡垼
2、城堡圖片四幅。
3、幼兒人手一份繪畫用品。
4、錄音對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引出課題。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看看陳老師變成誰?(老師掛上胸飾“0”)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o”是誰?
3、小朋友說的真好,有的時候我是“o”,有的時候我是“0”,好!現(xiàn)在我要帶著我這么多好聽的.名字去旅行了!
二、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字和用處。
。ㄒ唬└鶕(jù)幼兒的興趣點,引導幼兒積極想象及表達。
1、出示圖片“數(shù)字城”,引導幼兒說說“o”到了什么城?歡迎他的是誰?他們叫他什么娃娃?
重點提問:0娃娃在數(shù)字城叫什么名字?o表示什么意思?
和“0”娃娃一起玩一個數(shù)字游戲。
2、出示圖片“音樂城”,“o”娃娃來到了哪?0娃娃在音樂城叫什么名字?
重點提問:0娃娃在音樂城叫什么名字?o表示什么意思?
和“0”娃娃一起玩?zhèn)節(jié)奏游戲。
3、出示“英語字母城”,引導幼兒說說“o”在英語字母城叫什么名字?
我們一起唱首英語歌。
。ǘ┬∨笥涯銈兿胂搿皁”娃娃還會有別的新名字嗎?
根據(jù)幼兒的表達展開討論。
三、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作
1、出示“圖形王國”找找“橢圓”娃娃。
2、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驗在橢圓上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添畫出各種東西。
活動延伸:
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繼續(xù)添添、畫畫,在把幼兒的作品編成一本好看有趣的“o”娃娃變變變的自制圖書。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小班教案范文 小班教案優(yōu)秀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常規(guī)教案11-15
小班教案(經典)08-13
(經典)小班教案08-31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小熊》教案05-29
小班教案水果教案12-08
小班安全教案10-31
[優(yōu)選]小班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