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9篇(精華)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兒歌。
2. 聽音感知象聲詞,提高辨音能力。
3. 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語言的樂趣。
4.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兒歌。
5. 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兒歌內容嘗試仿編兒歌的最后一句。
活動準備:
1. 各種車輛開動時的聲音的錄音
2. 各種車輛的圖片,紅綠燈各一個
3. 兒歌《馬路上的車》圖譜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教師談話導入“小朋友們,每天你們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來幼兒園的呢?”
。ㄓ變夯卮穑汗卉、小汽車、自行車等等)
師:“馬路上的車多嗎?它們都是怎么在馬路是行駛的?”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馬路上有很多車,理解詞匯“來來往往”,知道車雖然很多,但是都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
師:“馬路上這么多的車,那你知道它們都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呢?”
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嘗試用生活經驗去模仿各種車的聲音。
師:“小朋友,從圖片中看到了哪些車?它們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幼兒回答并模仿聲音)
2.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意思的兒歌”名字叫《馬路上的車》,小朋友們聽一聽在這首兒歌中老師都提到了哪些車?”
提出問題“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呀?兒歌中都有什么車呢?”
(幼兒:自行車、小汽車、大客車......)
3.教師引導幼兒對車輛發(fā)出的聲音進行認識和了解。
提問“自行車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嘀鈴鈴)那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吧!
在模仿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快樂,并產生興趣。
提問“小汽車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滴滴)快,開著你的小汽車,讓我們也模仿一下吧!币源祟愅。
4.教師再次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師:“在這首兒歌中,你都聽到了哪些!
根據幼兒的回答一一出示兒歌圖譜。理解圖譜中的意思。
5.教師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內容,幫助幼兒記憶。
。ń處熜÷、幼兒大聲)
引導幼兒以一問一答、集體、分組的形式學習兒歌。
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回答后半句,幫助幼兒鞏固記憶。
師:“下面,請全體男孩子來有感情的朗讀這首兒歌(女孩子朗讀;分小組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朗讀兒歌;老師和幼兒進行一問一答式的朗讀兒歌等等)
6.播放錄音,各種車開動的聲音,讓幼兒辨別是什么車。
教師:”馬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車,它們會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馬路上的車嗎?”
。ㄏ矚g)“你想當什么車的司機呢?開上你的小汽車!
玩游戲“紅綠燈” 幼兒扮演各種車輛邊表演邊說出兒歌,
大馬路寬又寬
警察叔叔站中間
紅燈亮了停一停
綠燈亮了向前進
教師出示紅燈,各種“車輛”馬上停下,教師出示綠燈,各種“車輛”在前進。
課后延伸:
收集各種玩具車或者圖片舉辦車展,讓幼兒了解各種車的名稱和主要特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之上的,以幼兒的發(fā)展為主體;顒邮窃谝环N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盡量地去挖掘孩子們的這一面,將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展現出來,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重新建構,幫助他們提升經驗,得到提高。
小百科:馬路,是指供人或車馬出行的寬闊平整的道路、公路。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耳朵和鼻子,知道耳朵能聽聲音,鼻子能聞氣味,了解一些簡單的保護方法。
2.能用耳朵聽辨不同聲音,學習用鼻子聞氣味的方法。
3.對聽聲音、聞氣味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聲音,如:汽車喇叭聲、電話鈴聲、小動物叫聲等。
2.物質準備:
。1)錄音機、磁帶,鈴鐺、鈴鼓、盤子、鐘等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教學掛圖(大自然的背景圖、流水、刮風、雷雨、鳥鳴等)。
。2)各種有氣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風油精、醋、酒等(可請家長協(xié)助搜集);自制神秘箱一個
活動過程:
1.指五官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2.感知不同氣味,了解鼻子的用處。
。1)展示搜集來的有氣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紹該物品,并請大家聞一聞。
。2)游戲:神秘箱。
教師事先將前面展示的有氣味的物品逐一放進神秘箱,讓幼兒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處聞一聞,猜測箱內藏的是什么東西,最后教師打開神秘箱,與幼兒共同驗證。
。3)與幼兒一起討論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并引導幼兒回憶: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干什么的?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么?還有爺爺、奶奶的……
。4)游戲:找相同。
教師出示裝有不同氣味物品的瓶子,讓幼兒將瓶子拿起來聞一聞,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說說是什么物品的氣味。游戲幾次后,教師可適當增加裝相同氣味物品瓶子的組數,再按上述方式分組進行游戲。
3.游戲“聽聽猜猜”,感知耳朵的用處。
。1)游戲:耳朵耳朵聽一聽。
教師和幼兒邊摸耳朵邊念兒歌:“耳朵耳朵快醒來,聽聽我是誰?”念完兒歌,教師播放事先錄好的幼兒熟悉的聲音(如:汽車、摩托車的喇叭聲、自行車的鈴鐺聲,常見小動物的叫聲,人的笑聲、哭聲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擊幼兒熟悉的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讓幼兒猜猜是誰或什么物品發(fā)出的聲音。待幼兒熟悉游戲后,教師可增加游戲的難度。這時,教師可請幼兒閉上眼睛并變換發(fā)聲的位置,讓幼兒說說聲音來源的方向。
。2)教師與幼兒討論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發(fā)現周圍的聲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圖,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響(流水聲、刮風聲、雷雨聲、鳥鳴聲等),請幼兒根據磁帶所播放的聲音選擇相應的圖片貼到適當的位置。
(4)討論: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聽過哪些聲音?并請幼兒模仿出這種聲音。
4.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鼻子和耳朵。
。1)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保護鼻子。
、俳處煶鍪疽粋流著“鼻血”的娃娃,教師提問: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會流血的?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來時,要用手帕來擦。
、谡堄變寒敗靶±蠋煛,教娃娃正確的擦鼻涕的方法。
。2)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僬堄變赫f說沒有耳朵會怎樣?
、谡堄變何嫔隙洌處熭p聲說話,引導幼兒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壅f說怎樣保護耳朵?(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5.閱讀幼兒用書——我有耳朵和鼻子。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和發(fā)現是小汽車移動的方法,并了解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2、能友好的與他人合作,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通過動手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磁鐵、尺子、書、木塊、金屬絲、金屬玩具的小汽車
2、記錄表、筆
活動形式:
小組
活動過程:
1、設置問題情景:今天又一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忙來解決,出示一輛金屬玩具汽車,要求他們不直接接觸小汽車,怎樣才能使汽車開動?
2、請幼兒動腦筋,同時鼓勵幼兒用各種輔助材料使小汽車在桌子上開動起來,請幼兒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設計畫出或列出能使小汽車移動的方法和效果。
3、當幼兒嘗試后,請幼兒說出是用什么材料使汽車開動起來的?說出其方法,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鼓勵幼兒大膽講出。
4、請幼兒與同伴互相協(xié)商合作想辦法,如何使小汽車開的快?同時也可采用一種材料多種用法(如用木塊推汽車、用木塊搭成斜坡等)
5、下面咱們來一個汽車競賽游戲好不好?要求不準用手碰汽車,比一比哪個小司機把汽車開的'最快、最遠。
6、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利用哪些輔助材料使小汽車動起來,并且知道利用哪些輔助材料使小汽車開的快。
重點:
能發(fā)現小汽車移動的發(fā)放
難點:
能采用一種材料多種用法
活動結束:
為提高活動效果及美感,可是現在墻面上張貼相關的情景花活在一個角落不止一個情景,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提高其質量效果。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生活中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科學現象。如:“糖和鹽不見了”這一活動作為小班的幼兒,也是經常見到的,但幼兒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這種現象。此活動提供給幼兒實踐操作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的去發(fā)現問題,積累經驗。如:幼兒在活動中觀察溶解過程和了解溶解現象,激發(fā)了幼兒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fā)現糖和鹽能溶解于水的現象,同時發(fā)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養(yǎng)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fā)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把小勺。
2、每組一個大盆、一把大勺、抹布兩條。
3、實驗材料:白糖、紅糖、鹽、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溫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糖”導入。
故事內容:一只小鴨子相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里去撈,可是她在河里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嗎?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范實驗
。ㄒ唬河^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現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鴨子袋子里的白糖和鹽哪兒去呢?(河水里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讓幼兒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⑵讓幼兒嘗嘗溫水的味道,是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溫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里,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那白糖到哪兒去了呢?(跑到水里了)⑶讓幼兒嘗嘗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變甜了)⑷教師小結:白糖在水里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說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兒操作進行實驗。
1、認識操作材料。教師介紹桌面上的材料。(紅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溫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沤處熖岢霾僮饕螅豪蠋煘槊课恍∨笥褱蕚淞艘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都有好多實驗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溫水,一把大勺。操作實驗時自己自由選擇一樣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組的小朋友所選的材料應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溫水,用小勺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鹽一樣,在水里就不見了,溶解了。操作時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爭搶。
⑵教師提醒幼兒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東西的碗放在老師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東西的`碗放在老師桌子的右上角。
、敲拷M選兩名幼兒,說說各組實驗探索結果。(誰在水里溶解,誰在水里不溶解。)⑷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都發(fā)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種糖的試驗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糖呢,你在吃過什么糖?
老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糖,請小朋友來試一試,他們在水里會不會溶解呢?
幼兒實驗,說一說做一做,最后請幼兒把糖水喝掉。
四、活動結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糖和鹽這樣在水里能溶解的東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這樣在水里不能溶解的東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請小朋友們觀察哪些東西也能在水里溶解,與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小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講述,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2、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
教學準備:
1、圖片2套,小鴨、小雞頭飾各10個。
2、每組一桶水,二只盒子,一個廣口瓶,一只塑料鴨,共8組。
3、塑料拼板拼成的“河”一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喲,今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戴了一個頭飾,真神氣!來說說,自己是誰呀?有什么本領?
這么多小雞、小鴨,想去干什么呀?
。ㄓ變赫f說)
。ǘ┰O置障礙A:引導幼兒想想,說說。
1、出示圖片(一):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出去玩,走著走著,前面突然出現了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哎喲,河對岸的景色真美麗呀!(讓幼兒說說美麗的景色)小鴨對小雞說:我們一起去玩好嗎?可是,怎樣才能過河呢?
2、幼兒動腦,說出各種過河的辦法。
。ㄈ纾杭軜,坐船過河,長頸鹿伸長脖子,踩著它的脖子過去等等)
3、(指圖上小雞小鴨)我們來看看,他們倆是怎樣過河的?
。ㄐ▲啽常W)小雞過河,小雞坐在小鴨背上,小鴨游過去)
4、你們喜歡這只小鴨,為什么?(幼兒說說)
5、你們想不想也來學這只小鴨,幫助小雞過河好呢?
誰先來?(請二只“小鴨”)你想幫助哪只
小雞?(小鴨找到幫助的小雞)好,來,小鴨先下河,準備好。小雞,來,到小鴨背上去,好羅,過河了。▎枺盒▲啠吲d嗎?為什么?)
6、呀,我們這里還有這么多小雞沒過河呢?誰來幫助他們?再次請小鴨馱小雞過河。
。佑汀,也過河了,來,剩下的`小鴨也把你的小雞朋友馱過河去吧。┰俅巍斑^河”。
7、哦,所有的小雞都過河了,小雞們,你們是怎么過河的呀?(小鴨背過來的)
哦,我們的小鴨這么能干,你背小雞過了河,心里覺得怎么樣?(幼兒說說幫助別人很高興)
哎,小雞們,小鴨幫助你們過了河,你們高興
嗎?應該對小鴨怎么說?
師:原來,幫助了別人是一件這么快樂的事情!哎呀,剛才小鴨幫小雞渡過了河,已經很累了,肚子也在咕咕叫了,我們去找點吃的吧!小雞可以在岸上捉蟲子吃,小鴨可以到河里去捉魚,游泳,去吧,去吧!(放音樂)
。ㄈ靶‰u捉蟲”“小鴨捉魚”快樂地游戲。
。ㄋ模┏鍪緢D二,設置障礙(B),繼續(xù)動腦。
1、哎呀,不好了,不好了,一只小鴨不小心掉到泥坑里了,你們快過來看,它多著急呀,急得都快哭了,大家趕快想個辦法,救救他呀?(老師坐地上,吸引幼兒也坐下來想一想)誰想到好辦法了?
2、引導幼兒討論,說說救出小鴨的各種辦法?
。ń處熂皶r肯定:這個辦法真好,你真棒,你真會動腦筋等等,但不肯定幼兒想出的辦法行不行)
3、小朋友真聰明,想了這么多辦法,可是,用哪個辦法把小鴨救出來呢?剛才××小朋友說,往泥坑里灌水,讓小鴨浮上來,這個辦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4、(老師出示桶,鴨)老師這兒有一個桶,我們把它當作泥坑,一只小鴨掉進去了,然后,你到旁邊拿一個小盒子,在裝滿水的水桶里舀點水,再緩緩地倒到桶里,看看小鴨有什么變化,能不能把它救出來,好嗎?
5、幼兒操作,引導幼兒感知“浮”。
師:水慢慢的倒下去,你發(fā)現了什么?小鴨怎么了?
6、小鴨救出來了嗎?哦,小鴨都救出來了,快點過來,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把小鴨救上來的?(幼兒說說:小鴨慢慢地浮上來等)換貼紙圖片
(五)進一步感知“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哦,小鴨浮上來了,小鴨救出來了,你們心里覺得怎么樣?(幼兒說說高興的心情)
師小結:小鴨幫助小雞過了河,很高興,因為小鴨覺得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小雞把小鴨救出了泥坑也很高興,很快樂。它們呀,真是一對助人為樂的好朋友。小雞小鴨們,你們快樂嗎?(快樂)那么,讓我們把這件快樂的事情情去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秋天的水果(桔子)通過看、摸、嘗,知道桔子的形狀、顏色、味道等。
3、樂意自己動手剝桔子。
活動準備:每人自帶一個桔子,桔皮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寶寶喜歡吃什么水果?
小結:秋天的水果真多,很有營養(yǎng)。
2、老師也很喜歡吃水果的,猜猜是什么水果?
二、認識桔子。
1、布袋里裝桔子,讓幼兒來摸一摸。說說摸上去怎么樣?
2、出示桔子,人手一個桔子,幼兒通過看、摸一摸,
說說桔子長的怎么樣?輔助提問:桔子是什么顏色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3、剝桔子。
a、剛才我們看了桔子的外面,現在我們來看看桔子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示范剝桔子(剝時從一頭慢慢往下剝,剝成一個花瓣樣子)
b、一片片的桔子象什么?
輔助兒歌:桔子、桔子圓圓,剝開變成小船,小船、小船開開,開到寶寶嘴里邊。
4、請幼兒品嘗桔子,說說桔子是什么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三、幼兒嘗試自己剝桔子。
1、嘗試自己剝桔子吃,要求剝桔子時注意從一頭開始,慢慢地往下剝,不要剝斷,剝成一個花形。
2、把剝好的桔子皮粘到泡沫板上,制作一盆美麗的花。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品嘗了桔子,也知道它的一些知識,還用它的皮裝飾了一盆花,你們真能干。你們知道嗎,桔子皮曬干了還可以泡茶喝,一股清香味,還可以治高血壓呢!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跳遠,跳遠距離不少于20厘米。
2、發(fā)展幼兒的下肢力量。
3、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反應的敏捷性。
4、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重點是雙腳連續(xù)跳遠
活動難點:
難點是跳遠的距離不少于20厘米
活動準備:
1、小麻雀頭飾若干
2、活動前清理場地上的障礙物。
安全要求:
提醒幼兒不要亂跑,注意個人安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沿場地做模仿動作
二、展開部分:
1、教師講解示范雙腳跳遠的'動作要領:自然起跳,起跳時要雙腳用力向后蹬地,落地時要保護身體的平穩(wěn)。
2、教師請幼兒練習雙腳跳的動作,鞏固雙腳跳的動作要領。
3、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基本動作雙腳跳遠,提醒幼兒注意起跳動作準確。要求幼兒跳的距離盡量要大。通過指導與練習,讓幼兒基本掌握雙腳連續(xù)跳遠的動作要領,突破難點。
4、組織幼兒游戲,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隨時提醒幼兒安全及遵守游戲規(guī)則。
5、在幼兒熟悉玩法后,教師可增加幼兒連續(xù)跳遠的次數。
附:玩法:請一名幼兒扮糧倉的看守人,站在小圈里,其余幼兒扮小麻雀,站在大圈外。
游戲開始后,小麻雀雙腳跳入小圈,然后再跳出來,糧倉看守人在小圈內設法拍到圈內偷吃糧食的小麻雀,被拍到小麻雀停止活動站在指定地方,當看守人拍到3-4只小麻雀后,游戲停止,重選看守人后,游戲再次進行。
規(guī)則:小麻雀必須雙腳跳進雙圓。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體驗顏色的混色過程。
2.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1.“兒歌”:《你好嗎》
2.食用色素(紅黃藍色)面團。
活動過程:
1. 結合幼兒用書中的《你好嗎》,和幼兒一起學念兒歌。
2. 給幼兒一塊白色的面團,允許他們隨意揉捏成圓形、長條形等。
3. 拿出紅黃藍色食用色素,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加在面團里(食用色素的量不要太多,一面顏色太深,不易變色),揉一揉、捏一捏,看看面團變成了什么顏色。
4. 請幼兒從自己有顏色的面團上取下一塊,和別的幼兒交換不同顏色的面團,然后將兩者并在一起,揉一揉、捏捏,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5. 請幼兒利用變色的面團自由造型。
6. 和幼兒一起討論、交流變色面團。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吃點心。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安靜傾聽故事,能理解故事大意。
2、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準備:
1、故事《悄悄話》及其幻燈片
2、故事中角色的手飾
3、音樂:班得瑞《仙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與班內任意一名幼兒說悄悄話,吸引班內幼兒的注意力。
2、提問:老師剛才做什么了?
3、接著提問:悄悄話是什么意思?
4、教師小結:悄悄話就是悄悄的說話,說話的聲音很低,只有說話的人和聽的人能聽到,別人都聽不到。今天,康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就叫《悄悄話》,請小朋友安靜的聽。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配樂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
2、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
——在故事中小動物們都做了什么事情?
——它們說了句什么悄悄話?幼兒討論回答。
3、觀看幻燈片講述故事,幼兒觀看傾聽。
4、邊看幻燈片提問并講述:
——螞蟻和蚯蚓說了句什么悄悄話?
——螞蟻是怎么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螞蟻的動作。
——蚯蚓對蝸牛說了句什么悄悄話?
——蚯蚓是怎么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蚯蚓的動作。
——蝸牛對青蛙說了句什么悄悄話?
——蝸牛是怎么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蝸牛的動作。
——青蛙對小魚說了句什么悄悄話?
——青蛙是怎么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青蛙的動作。
——小魚對蜻蜓說了句什么悄悄話?
——小魚是怎么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小魚的動作。
——蜻蜓對烏龜說了句什么悄悄話?
——蜻蜓是怎么來的?
——請小朋友學學蜻蜓的動作。
——請小朋友學學烏龜的動作。
5、請七名幼兒上前佩戴動物手飾進行故事表演,剩余幼兒與教師一起講述故事。
螞蟻螞蟻跑過來,螞蟻對蚯蚓說了句悄悄話。蚯蚓蚯蚓鉆出來,蚯蚓對蝸牛說了句悄悄話。蝸牛蝸牛爬過來,蝸牛隊青蛙說了句悄悄話。青蛙青蛙跳過來,青蛙對小魚說了句悄悄話,小魚小魚游過來,小魚對蜻蜓說了句悄悄話。蜻蜓蜻蜓飛過來,蜻蜓對烏龜說了句悄悄話。什么話?烏龜告訴大家啦:大家注意啦,要下雨了。
6、請全部孩子上前分組進行完整的故事表演。
三、結束部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朋友一個道理:朋友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和幫助,希望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能像小動物們一樣,互相關心幫助,團結友愛。
活動反思:
1、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本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能按設計思路及順序進行,目標達成情況很好,重難點能較好的把握并突破,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大意,
2、本次活動的.亮點:
。1)導入部分直接、形象、生動,緊扣主題,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參與活動的興趣。
。2)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
。3)活動的基本部分環(huán)節(jié)設計科學合理,層層遞進,緊扣本次活動的目標。
(4)教師的語言及提問設計合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并且準確到位。
。5)活動中能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3、存在的不足:在分組表演時,如何讓全體的孩子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就是如何能做到既面向全體又能注重個體差異。我會在課余時間給本活動沒有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單獨給予他們重新活動的時間,讓他們知道老師是重視他們的,也讓他們有了自信,在以后的活動中積極參與。
《指南》中所提到的種種都對我接下來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義,原先只以為幼兒教育之切合《綱要》就能很完美了。而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明白幼兒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處,我們不能只根據《綱要》來指定我們的工作,《綱要》雖然比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這里,我們需要是更多的學習,完善自身的理論和實際,再結合《指南》中的細致性把我們的幼兒教育辦得更好。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美好童年是我們的責任。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小班教案范文 小班教案優(yōu)秀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常規(guī)教案11-15
(經典)小班教案08-31
[精選]小班教案10-12
[經典]小班教案10-01
【經典】小班教案10-20
(經典)小班教案10-21
小班教案(經典)08-13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