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6篇(薦)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材分析
《母雞》是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yōu)樽鹁。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但在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
學法指導: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只有細致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體會出很多很多道理,或者是人生哲理。
通過朗讀來理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出自己母親所是方的母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近我們學習了幾片描寫小動物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揭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永恒主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母雞的什么態(tài)度?將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呢?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a、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b、想想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為什么了變化?
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寫喜歡母雞的自然段是?
2、反饋交流并板書
過渡:為什么作者會討厭這只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3、學習1-3段
a、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撥,深化認識:
抓。侯濐澪∥ ⑷缭谷缭V,體會母雞無病呻吟。
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運用夸張的手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b、讀出母雞以上的品行。
過渡:作者既然那么討厭母雞,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tài)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嗎?
4、學習4-10自然段
a、要求:自讀用筆畫一畫,這些語句中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魅力與情懷?
b、點撥并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會說些什么?
抽學生上臺模擬母雞,小雞的想法和做法來表演。
三、升華主題
a、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么簡單嗎?(敬佩地讀)
難怪作者會這樣的贊嘆道:讀,第九段。
b、作者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嗎?
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
四、反復回味,拓展練寫
1、同學們,看,老舍先生通過對母雞態(tài)度的變化,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我們還學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貓》,那么,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2、交流:(1)結構上都有一個過渡句。
(2)情感上《母雞》是先討厭后喜歡!敦垺肥且幌蛳矚g。
。3)都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動物的特點。
3、師:我覺得這兩篇文章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離不開敏銳細致的觀察。在我們身邊,并不缺少愛,缺少的是發(fā)現愛的眼睛。(課件出示:愛的畫面)同學們,請用你的筆,模仿58自然段的寫法,以愛為話題寫一段話。
五、最后老師再向大家推薦幾篇寫母愛的文章:老舍《我的母親》、郭沫若《芭蕉花》、屠格涅夫《麻雀》、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多讀多寫,一定能夠譜寫出人世間美妙的愛的樂章的!
板書設計16母雞
負責
討厭喜歡敬佩慈愛
勇敢
辛苦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讀準字音,疏通字詞和了解課文內容。
、谶^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請用簡潔的語言,盡量完整的說出本文的行文脈絡。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大師筆下春天的主要內容。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問題探究]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 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巴低档亍睂懗隽瞬唤浺忾g,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 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 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春天是 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五、課堂總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六、布置作業(yè)。
、僬莆兆衷~。
、谑熳x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問題組:
1、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3、體會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5、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刍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 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艷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苋思椅蓓斏先\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蒙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致,整個空間彌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 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萦械氖枪し,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里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fā)向上)
、尬恼碌慕Y尾為什么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 心的美感 。在這里,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里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后解決)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美好 的希望。
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串嬅胬首x,背誦。
三、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詩文、成語互相交流。
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交流創(chuàng)作:選出佳作,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四、課堂總結。
[教師小結]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學生自我總結 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五、布置作業(yè)。
1、《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
六、板書設計:
春
一、盼春。 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啟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婕氈旅鑼懀海ù翰輬D、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tài)——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ㄒ盎ū榈厥莁……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 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fā)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xiāng)、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地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fā)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導語
1.春天是多么美好,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你們想出去找找春天嗎?今天我們就要商量商量,怎樣才能快樂、安全、有意義地找到春天。
2.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自己來安排。
二、準備計劃
1.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作記錄。比如:去的時間、地點,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動,帶什么器具等等。
2.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茨囊唤M計劃得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tǒng)一意見,推選一人做好發(fā)言交流準備。
3.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4.形成方案,以表格式更加清晰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準備工作
分工
其它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啟發(fā)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將近四年,再說我們的校園是溫州市最美的'學校了,老師也清楚同學們特別喜歡自己的校園,而且對環(huán)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得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二、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下來?梢赃x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fā)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三、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四、學生完成習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yōu)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 日積月累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聽寫詞語。
二、我的發(fā)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fā)現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三、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得多,背得快。
四、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邀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2、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看云識天氣》電視短片”,并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guī)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全文,學生聽讀課文,并思考:
1、云的分類有哪些?
2、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3、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動畫,一邊點擊,一邊對云的分類作講解。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3、對于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件中對照分析部分,使學生加深對不同云彩特點的了解。
三、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爬首x,指出本段概括說明的作用。
⑵“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么作用?
2、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3、討論最后一段的作用。
、庞^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迫绾尾拍苷莆账淖兓(guī)律呢?
四、研討探究
1、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氣的關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币痪淇傉f,然后描繪了萬千姿態(tài)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又將“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系。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2、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艑W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
(學生朗讀自己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⑵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像……
月光照在地上,像……
五、教師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七、布置作業(yè)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積累精彩詞句。
3.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現實意義,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的強烈情感和愿望。
重點難點:
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的現實意義,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教學準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學生搜集國歌的相關資料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導入 揭題質疑
1.師:大家知道,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象征有許多,比如:國旗、國徽,還有什么呢?(國歌)現在就讓我們高聲歌唱國歌。
2.學生合唱國歌。
3.師:誰來說一說每當你聽到國歌時的感受?
4.學生自由說聽到國歌后的感受。
5.師:這么雄壯、激昂的歌曲是怎樣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又是如何成為我們的國歌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6.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現在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并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
3.師:大家解決了閱讀的障礙后,同桌接力朗讀課文,然后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4.同桌互讀課文,交流體會。
5.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師: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這個主題?
2.指名回答。
(1)《義勇軍進行曲》的譜寫;
(2)《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
(3)《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指名學生接力朗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想:什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為什么說這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4.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勵著中華兒女同侵略者浴血奮戰(zhàn),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zhàn)斗號角。
(2)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決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時期的最強音。
(3)雄壯的樂曲,鼓舞了人們的斗志,體現了人民的信念。
6.師:你覺得課文中哪個部分最讓你有觸動 ?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師:為什么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課文哪個部分告訴了我們?(最后一個自然段)
9.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師;國歌是這么的重要,那么當你高唱國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指名朗讀課文。
2.唱國歌,體會“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二、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下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2.指名朗讀。
3.師:說一說你喜歡這個小節(jié)的原因。
4.分組齊讀。
三、 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鞏固
1.朗讀課文,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落實。
2.積累詞語。 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四、依照規(guī)律、指導書寫
1.有共性規(guī)律的字: 學生獨立觀察,討論規(guī)律。
2.重點指導的字:鴻、豁 、
3.學生提問書寫,教師指導。
4.聽寫詞語。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預習《月光曲》。
板書設計:
創(chuàng)作的過程
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國內外的影響 熱愛祖國
《義勇軍進行曲》 確定為國歌 報效祖國
現實意義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快樂、小鳥、唱歌、羽毛、保護、樹苗、不許、枝頭”等詞語。認識“梳、理、靈、捕、翠、牌”6個字。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要保護鳥類,不讓它們受到傷害。
4.通過看圖理解課文,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背誦課文,懂得我們要保護鳥類。
難點
了解“紅領巾”指的是誰?為什么說“紅領巾”真好?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1.大家看,這是在哪兒,圖中有誰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間?
2.請學生完整地敘述圖意。
課文是怎樣描述的?
二、初讀課文。
l.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先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分節(jié)試讀課文,讀后評議。
注意:“新”的韻母是前鼻音,要指導學生讀準。“羽”是兩個“習”。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讀,說說這小節(jié)告訴了我們什么?(林中的小鳥最快樂。)
。2)議答:從哪里可以看出小鳥最快樂?
。ńY合圖畫,從“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一邊…一邊”想象小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用“可愛”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
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體現出小鳥們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學習第二小節(jié)。
。1)自由讀,說說通過讀知道了什么?(林中小鳥最活躍。)
(2)質疑解疑。
、偈裁词腔钴S?(啟發(fā)學生從“撲棱棱、飛來飛去”體會小鳥非;钴S,還可結合小朋友生活實際理解。)
、谒鼈冊诿π┦裁矗浚ú蹲胶οx、保護翠綠的樹苗。)
。3)指導朗讀,要讀得快些,體現出小鳥在忙碌地捉害蟲。
3.學習第三小節(jié)。
(1)小聲讀,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畫下來。
。2)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
、佟凹t領巾”指誰?(看圖理解,指少先隊員。)
②為什么說“紅領巾”真好?
。ㄉ傧汝爢T一大早就到樹林中,安放鳥巢,讓小鳥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廣泛宣傳“不許打鳥”,讓小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
、劬毩暲首x。讀出贊揚的語氣。
四、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鳥類?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快樂、小鳥、唱歌、羽毛、保護、樹苗、不許、枝頭
二、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生字,說說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重點指導:
歌:左面是個“哥”,右面是把“次”去掉兩點水。
保:右邊不要寫成“果”。
寫:上邊是“冖”,下邊的筆順是一 與,提醒學生不要寫成“馬”
3.指導書寫。
生字中有6個是左右結構的字,其中“歌”“羽”“新”左右相等,“!薄暗谩薄按颉弊笳覍!案琛薄靶隆惫P畫較多,要寫緊湊些。
三、朗讀指導
這首詩押ao韻,朗讀時要讀出韻律來。要通過指導朗讀,激發(fā)學生愛鳥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讀出設問句的語調,并且要把“最”“可愛”“機靈”“紅領巾”讀重音。
第一節(jié)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體現出小鳥們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節(jié)速度較快,體現出小鳥在忙碌地捕捉害蟲。
第三節(jié)中“不許打鳥!”和“‘紅領巾’真好!”句末都是嘆號,但第一句是折使句,嚴厲禁止打鳥,朗讀這句語氣要堅決;第二句是感嘆句,要讀出贊揚的語氣。
四、做找朋友的游戲。
布置作業(yè)
1.連一連。
2.看拼音寫詞語。
3.搭配詞語。
機靈的 樹苗
翠綠的 小鳥
蓬松的 羽毛
3.按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清晨,林中誰最快樂?
。2)清晨,林中誰最活躍?
。3)清晨,林中誰來得最早?
4.造句。
可愛
快樂
5.說說生活中你是怎樣保護小鳥的?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實踐創(chuàng)新
1.在教師的指導下,做鳥巢和廣告牌,到公園或郊區(qū)放置鳥巢,插上“不許打鳥”的木牌。
2.在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或有關鳥類知識的書籍,在活動課上向學講鳥類趣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10-21
語文教案(精選)09-13
語文教案08-09
語文教案(經典)02-26
經典語文教案05-27
(精選)語文教案11-15
【經典】語文教案11-20
【精選】語文教案10-05
語文教案(經典)11-16
(經典)語文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