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倍的認識教案設計
要是選擇當老師那就要學會怎么寫教案,設計好教案是來說明自己教育學生的具體方案,那么教案有什么內容呢?下面是二年級倍的認識教案設計,歡迎前來觀看具體內容!
二年級倍的認識教案設計一
小朋友,你們知道小兔子最愛吃什么嗎?屏幕出示 各種蘿卜
小兔子呀,看到各種各樣的蘿卜非常開心,誰能找找,關于蘿卜的數(shù)學信息?
剛才我們找到了三種蘿卜:胡蘿卜,2跟;紅蘿卜,6根;白蘿卜,10根。
教師把蘿卜的名稱和對應的蘿卜卡片散落地貼在黑板上。
同學們看,黑板上有這么多關于蘿卜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嗎?
(紅蘿卜比胡蘿卜多六根。......)
他找到了這三種蘿卜之間誰比誰多的關系?
還有誰發(fā)現(xiàn)其他的?
它們都是雙數(shù)。
他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字的特征。
一學生說到:紅蘿卜里面有......請你上來擺一擺。
先讓該生擺。
該生將散落的紅蘿卜排成一行,并且2個為一組。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咱們圈一圈,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一些。
問:幾個兩根?一個兩根、兩個兩根、三個兩根。
所以我們可以說: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多找?guī)讉學生)
老師記錄一下:
胡蘿卜有2跟,我們把它看成一份。
(板書:兩根,圈胡蘿卜)
紅蘿卜有3個兩根,我們把它看成三份。
(板書:3個2跟)
師: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教師貼)
多找?guī)讉同學說,并解釋:
胡蘿卜有2根,把它看成一份,紅蘿卜有3個2根,所以,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你們會說嗎?兩同桌互相說一說。
拍拍怕,我做好,表揚誰?表揚我!
同學們,剛才我們用什么辦法知道了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用圈的方法。
那你們能不能用圈的方法,找到白蘿卜與胡蘿卜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可以嗎?
請你們在練習紙上動筆圈一圈、填一填,開始!
完成的孩子,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想法。
請一個孩子上來擺一擺、圈一圈。
一生到講臺上來圈。
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胡蘿卜有兩根,把它當成一份,白蘿卜有10根,就是5個兩根,所以白蘿卜是胡蘿卜的5倍。
(教師板書:5個兩根)
貼紙:白蘿卜是胡蘿卜的5倍。
有沒有疑問呀?用乘法計算,用除法計算。
你很會動腦筋,懂得用乘法將我們今天學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10除以2等于5。
那也就是說:白蘿卜有10根,10里面有5個兩根,所以白蘿卜是紅蘿卜的5倍。
同學們看,剛才我們找到了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白蘿卜的根數(shù)就是胡蘿卜的5倍。
請看:
屏幕:白蘿卜有幾個兩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6倍。
接著往下,現(xiàn)在呢?
如果白蘿卜有10個兩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2倍。
你還能繼續(xù)往下說嗎?
你還會舉例嗎?
師:20個兩根呢?50個兩根呢?100個兩根呢?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有幾個兩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就是胡蘿卜的幾倍。
孩子們,今天呀,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就是——“倍”。
板書課題。
孩子們,現(xiàn)在呀,兔媽媽又找來一根紅蘿卜,那么,現(xiàn)在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幾倍呢?
你們都認為是——2倍,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把三根胡蘿卜看成一份,紅蘿卜有6跟,有這樣的2份,也就是2個3根,所以我們說: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2倍。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釋課件配合出示。
課件出示以前的2倍:
比較發(fā)問:
都是和紅蘿卜進行比較,怎么一下是兩倍,一下是三倍呢?不都是6跟紅蘿卜在做比較嗎?
標準變了,所以倍數(shù)也變了。
比的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剛才是兩根一份,現(xiàn)在是三根一份,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倍數(shù)也發(fā)生了變化。
表揚
屏幕出示:
胡蘿卜:3根
白蘿卜:10根
問:白蘿卜的根數(shù)還是胡蘿卜的五倍嗎?
請你們用小棒代替蘿卜來擺一擺。
聽老師的指令:我們來看,有幾根胡蘿卜,請你拿出3根小棒擺在第一行,有幾根白蘿卜呀?
再數(shù)出10跟小棒,擺在第二行。
請你移動一下小棒,看看第二行小棒,是第一行的幾倍?
師在黑板上寫:
第一行
第二行
誰到前面來擺一擺?
擺完了嗎?還有一根。
也就是說第二行小棒是第一行的3倍,還多了一根。
你有什么辦法改變第二行小棒的根數(shù),使他們兩個成倍數(shù)關系嗎?
第二行拿走1跟,第二行小棒是第一行的3倍。
第二行加上兩根,......
真會動腦筋。
還有什么辦法?第二行去掉4跟。
第二行加上5跟。
再增加一個三根是幾倍?
還可以以此類推。
每次都增加3跟,再......
那可不可以把小棒逐漸減少?是拿小棒,孩子們說倍數(shù)。
拿到最后,第二行小棒的根數(shù)是第一行的1倍。
也可以說:第一行的小棒是第二行的1倍。
咱們班的孩子真了不起,同一道題想出了多種辦法解決。
出示練習題:
小紅花獎勵給你
1、小紅花、
請看,你讀懂了什么?
黃花有4朵,紅花有12朵,題目的要求是先圈一圈再填數(shù)。
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先圈一圈在填數(shù),開始!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圈的?
4朵4朵的圈,為什么?
把黃花當成標準,看成一份,所以要...
2、請你估一估:長跳繩的長度是短跳繩的幾倍?
你怎么想的?你是用目測的方法。
屏幕演示。
3、一堆圓點,三種顏色,
你能很快說出三種圓片的倍數(shù)關系嗎?
不能,因為太亂了。
有沒有辦法能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誰想到了?
先數(shù)數(shù)量在比較。
一排一排的,擺一擺。
老師就用孩子們的方法擺一擺:屏幕出示
這樣能看出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嗎?同桌之間說一說。
誰來給大家找一找。
填空,因為呀,黃圓片有三個3.(幻燈片出示)還發(fā)現(xiàn)了,藍是綠的6倍。
除此之外,你還能發(fā)現(xiàn)其它的倍數(shù)關系嗎?
藍圓片是黃圓片的2倍。
把9個黃圓片看成1份,兩圓片有2個9份,就是......
屏幕出示。
掌聲送給自己。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這個新朋友倍,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請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找到我們這個新朋友倍了嗎?
學生匯報。
多樣多就是一倍、
孩子們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會有很多很多,課下,我們要多觀察
多交流,好嗎?
這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
咱們是怎樣認識“倍”?
我們通過比較蘿卜、小花、小棒,來認識這位新朋友。
我們在認識新朋友時,我們先要找到比的標準,然后通過圈一圈的方法,找到有幾個這樣的份數(shù),就是它的幾倍。
下課!
二年級倍的認識教案設計二
我執(zhí)教的是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倍的認識”第一課時。
本單元共分三課時,分別是“倍的初步認識”、“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在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倍”概念的直觀體驗,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和“幾個幾”的聯(lián)系,建立“倍”的概念。
首先,我想解釋一下為什么選擇講這部分知識。
按照教學進度應該講到第三單元“測量”。
但是千米和噸的認識離學生的認知比較遠,必須讓學生親自體驗。
這樣一來,空間和教具的使用都要受到限制。
第四單元“萬以內的加減法”第一課時主要講解筆算加法,難度不大。
而第五單元“倍的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很大的難點,因為“倍”的概念雖然與學生學過的“幾個幾”相類似,但它涉及到兩個量之間的比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比較有代表性。
不得不提的是學生學習“倍”的困難在哪里。
它需要讓學生的認知結構發(fā)生質的變化。
在學習“倍”之前,學生頭腦中建構的是加法結構,是數(shù)量的合并于多少的比較,未曾學習兩個量之間的比率關系。
比如當出示胡蘿卜與白蘿卜的數(shù)量之后,如果讓學生提出問題,那一定是“兩種蘿卜一共有多少根?”或“胡蘿卜比白蘿卜少多少根?”等類似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
對兩個量或多個量之間的比率關系問題的真正理解需要在學生的頭腦中建構起乘法結構,而“倍”的學習正是建構乘法結構的伊始。
認知結構的轉變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困難,因此小學生學習“倍”存在困難就很容易理解了。
低年級學生學習“倍”一定要建立“倍”的模型,清晰地理解“倍”的內涵。
接下來,我就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談一談我的設計意圖。
首先,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修訂版教材將“倍的認識”從原來實驗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移到了三年級上冊。
而建立倍的模型恰恰離不開“幾個幾”,也就是二年級上下兩冊書中乘除法的初步認識。
學生對于“幾個幾”的認識和理解已經被擱置了幾個月的時間,要重新喚起學生的記憶,所以“回顧舊知”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比較長。
我設計了三種類型的復習題,一是最基本的乘除法的意義練習;二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實物圖片復習舊知“幾個幾”,強調了份數(shù)和每份數(shù);三是進行了拍手游戲,在動態(tài)中激活學生的思維。
這些復習內容與新知“倍”形成了知識的對接,做好表示“幾個幾”的乘法意義和“倍”概念意義的先前儲備,為溝通兩者的聯(lián)系做好鋪墊。
接下來在學習新知時,我選擇使用書中的主題圖,但摒棄了紅蘿卜與胡蘿卜的比較,而是直接拿白蘿卜與胡蘿卜進行比較,主要意圖是訓練學生的思維連貫性。
先出示2根胡蘿卜、6根白蘿卜,引出3倍的概念,進而白蘿卜的數(shù)量增加到8根,學生順理成章地理解了4倍的概念,然后引學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蘿卜與胡蘿卜的比較,自己動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結論,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連貫性。
通過教師的不斷追問:白蘿卜的數(shù)量有6個胡蘿卜那么多呢?有10個胡蘿卜那么多呢?讓學生明確“有幾個胡蘿卜那么多就是它的幾倍”。
然后出示3個紅蘿卜,再拿白蘿卜與之進行比較,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再次認識3倍、2倍、1倍。
接著讓學生觀察、思考:白蘿卜的數(shù)量是胡蘿卜的3倍、白蘿卜的數(shù)量是紅蘿卜的3倍,白蘿卜一樣多嗎?胡蘿卜和紅蘿卜一樣多嗎?那為什么都可以說成白蘿卜是它們的3倍呢?以此引導學生舍棄各種不相干的因素,在變中抓不變,更為深入地揭示現(xiàn)象的本質,實現(xiàn)了一次對“倍”認識上的飛躍。
第一個練習“粉花的朵數(shù)是黃花的幾倍”是將標準量(也就是一份的量)畫在下面,讓學生感受到“1份”的標準量不管在哪一行,都不會影響比較量與標準量的幾倍關系。
第二個練習“判斷對錯”第一題雖然梨的數(shù)量也被分成了兩份,但卻不是2個3,;第二題顛倒了蘋果和草莓的敘述順序,讓學生意識到確定標準量的重要性。
這些練習的設計目的是通過變式練習,避免學生的思維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
接下來三色圖片的練習已開始從實物逐漸抽象成了符號,還要拋開不相干的多余條件,對學生是一種挑戰(zhàn);第二題是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體現(xiàn),為第三課時打基礎、做鋪墊。
我給予了適當點撥,然后讓學生親手擺一擺,增強感官體驗,順利解決問題。
再讓學生同桌合作擺圖片,只要擺出兩種圖片的倍數(shù)關系即可。
這個練習看似也在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其實需要學生調動邏輯思維,這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上升過程。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理解的數(shù)學事實。
最后,我再次延伸了拍手游戲,由先前的“幾個幾”上升到新知“幾倍”。
游戲向來是學生最喜愛的一項活動,通過拍一拍讓學生對倍的理解實現(xiàn)了從形到聲的過渡,賦予學生對“倍”知識多方面立體的感知,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于倍的認識,我始終抓住“把什么當成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這個數(shù)理來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對數(shù)理的表達能力沒有充分培養(yǎng),學生已經掌握了“倍”的概念,但不會表達,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緊湊;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教師話多顯得學生的主體性不夠明顯。
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
【二年級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教案設計10-07
二年級數(shù)學《倍的認識教案設計》10-07
倍的認識教案12-10
倍的認識的教案10-07
《倍的初步認識》教案03-03
倍的認識教案范文10-16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倍的認識》優(yōu)秀教學教案設計10-08
倍的認識教案 15篇03-10
倍的認識教案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