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拾金不昧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拾金不昧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拾金不昧教案 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xiàn)。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為榮。
2、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
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重點:
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xiàn);拾到錢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著想;拾到錢物要及時送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過程:
一、導入,解題。
1、同學們,你們誰曾經(jīng)丟過東西?你當時是什么心情?
小結:同學們丟了東西,特別是自己所喜歡的、急需的或經(jīng)常要用到的東西丟失了,心里很著急,真希望馬上有人撿到它并交還給自己。
2、你們撿到過別人丟失的東西嗎?你當時是怎么做的?
小結:同學們撿到別人丟失的錢或物品,自己沒有要,有的交給了老師,有的交還給了失主(也就是丟失東西的人),這樣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現(xiàn)。
板書:拾金不昧
3、解題。
(1) “拾”就是“撿到”,“金”是指“錢或物品”,“昧”就是“隱藏”,“不昧”就是“不隱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書:撿到錢物,自己不要
(2) 小結:拾金不昧就是撿到錢或物品,自己不要。
過渡:在我們國家,從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個叫林積的人,他在這方面做得就特別好。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請大家看大屏幕。 學文明理。
1 看林積還珠的故事(開頭……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提問:
(1)林積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袋珍珠的?當時有人看見嗎?
小結:林積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他躺在床上,總覺得褲子下面有什么東西硌著,他揭開褥墊,發(fā)現(xiàn)了這袋珍珠。你們知道嗎?在古時候,珍珠都是從深海中打撈上來的,只有深海中的貝殼里才有,是很難找到的。因此一顆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錢。林積撿到一袋珍珠,非常貴重,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如果他自己不說,隱藏起來自己要,不會有任何人知道。
(2)在這種情況下,林積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結:面對這袋珍珠,林積想到的是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的珍珠該有多著急呀,我一定要想辦法把珍珠還給失主。
(3)林積撿到的珍珠那么貴重,當時又沒有人看見,他為什么自己不要,卻要交還給失主呢?
小結:林積撿到的珍珠是別人丟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這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xiàn);再說失主丟失了這么多珍珠一定會非常著急。林積一心替失主著想,急人所急,他要盡快地把珍珠交還給失主。
板書:不是自己的 誠實 不貪便宜 急人所急
過渡:由于這袋珍珠太貴重了,因此林積在尋找失主時特別慎重。為了能把珍珠交換給真正的失主,他動了一番腦筋,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是什么辦法呢?請同學們繼續(xù)看大屏幕。
2 繼續(xù)看林積還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間的墻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
提問:林積在尋找失主時采用了什么方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小結:林積非常機智,他想到失主一定會回來尋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聽失主的情
況,說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讓店主轉(zhuǎn)告商人到太學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間的墻壁上寫了一行字“龍溪林積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龍溪的林積撿到了珍珠,引著失主到太學去找。 過渡:林積采用這種辦法,找到失主沒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繼續(xù)看課文聽故事。
3、看課文,聽故事(再說……“愿意!愿意!”商人連聲說到)。
(1)講述:商人找到了林積,林積為了證實眼前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讓商人到官府去報失。等官員問明情況,林積便把珍珠全部還給了商人,也就是交還給了失主。
板書:交還失主
(2)提問:官員覺得林積拾金不昧,品德高尚,要獎勵他一半珍珠。你覺得林積該不該受到獎勵?林積會不會要這一半珍珠呢?為什么?(討論。)
(3)林積是不是這樣做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林積堅決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動,連聲向他致謝)。
(4)小結:獎勵林積一半珍珠,這是官府的決定,商人愿意,我們大家也覺得應該。林積如果收下珍珠,沒有什么不對?闪址e呢,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獎勵,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過渡:林積拾金不昧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4)提問:我們應該向林積學習什么呢?
小結:我們應該學習林積撿到錢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為失主著想,急他人所急。這種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zhì)是誠實、不貪便宜的表現(xiàn),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二、聯(lián)系實際。
過渡:從古至今,像林積這樣拾金不昧的人和事有很多。
1、誰能講講拾金不昧的事例?
小結:社會上拾金不昧的事例還真多。
2、在我們班有沒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們班上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請被表揚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
板書:交還失主(結合學生發(fā)言板書)
小結: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同學,有的撿到東西及時交還給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動交公。
3、聽了他們的事跡后,你們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樣獎勵他們呢?
小結:這些同學拾金不昧,品德高尚,應該受到表揚。讓我們一起辦一期板報,標題為“拾金不昧的小標兵”,并把他們的事跡寫成表揚稿投到學校的廣播站,通過廣播號召全校同學都來向他們學習。
三、辨析導行。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發(fā)現(xiàn)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撿到東西以后,卻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
1、請你幫助他們。
(1)看錄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鋼筆,他非常喜歡,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沒人看見,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撿到鋼筆自己留下用,這樣做就是貪便宜,發(fā)展下去會犯大錯誤。因此撿到東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歡,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不能貪便宜。
(2)看錄像。(小宇拾到一個鉛筆盒,他明明知道是小麗的,卻不直接還給她,而是交給了老師。)如果是你撿到這個鉛筆盒,你會不會像小宇這樣做?為什么?
小結:小宇明知道鉛筆盒是小麗丟的,就應該馬上把鉛筆盒交還給失主,不應該為了自己受表揚,讓失主著急。
(3)看投影幻燈。(小輝看見老師表揚班里拾金不昧的同學,也想受到表揚,但又撿不到東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說謊是撿的。)小輝這樣做是拾金不昧嗎?為什么? 小結: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xiàn)。撿不到東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給老師,這是弄虛作假,是不誠實的表現(xiàn)。我們要做誠實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拾金不昧。
2、看投影幻燈(課后“議一議”),議一議:下面三種做法哪種做法對,哪種做法不對?你覺得有哪些好方法?(討論。)
小結:我們撿到東西,應及時交還給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動交公。在學校交給老師,在馬路上交給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撿到的,還可以交給居委會。交公也是為了請有關人員幫助找到失主。如果實在找不到失主,東西就歸公。
3、有一個同學曾經(jīng)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一天,她和小華一起上學,在路上,小華撿到一角錢。她讓小華交給老師,而小華卻說:“就這么一點錢,不交算了!蹦銈冋f小華的說法對嗎?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小結:撿到的錢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寶貴的。
四、齊唱歌曲,總結。
1、你們會唱《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嗎?(齊唱歌曲。)
2、提問:這首歌歌頌了什么好品質(zhì)?
小結:它歌頌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質(zhì)。
3、總結:這首歌,你們的爺爺奶奶唱過,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唱過。它告訴我們,撿到的東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寶貴的,因為這是誠實的表現(xiàn)。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把這首歌世世代代地傳唱下去吧!
拾金不昧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通過《小鱷魚的錢包》故事,使幼兒理解誠實與善良的價值,明白拾金不昧的意義。
引導幼兒討論和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誠實與善良。
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動準備
《小鱷魚的錢包》故事書或相關繪本。
與故事內(nèi)容相關的道具,如一個模擬的錢包。
錄音設備,用于播放故事朗讀音頻(可選)。
三、活動內(nèi)容
導入:教師向幼兒們介紹今天的教學主題:“誠實與善良的重要性”,并詢問幼兒們對這兩個詞的理解。通過幼兒的回答,引出《小鱷魚的錢包》故事,告訴幼兒們這個故事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誠實與善良。
故事講述:教師講述《小鱷魚的錢包》的故事,注意語音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道具模擬故事中的場景,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突出小鱷魚在面對誘惑時的堅定和找到失主后的喜悅,讓幼兒感受小鱷魚內(nèi)心的掙扎和成長。
討論與分享:故事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們討論:“為什么小鱷魚要把錢包還給失主?他得到了什么?” 鼓勵幼兒們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過討論,引導幼兒理解誠實與善良的重要性,以及拾金不昧的`意義。教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囊龑Ш脱a充,幫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實踐操作:教師設置一個場景:“如果你在幼兒園里撿到了別人的東西,你會怎么做?” 讓幼兒們進行角色扮演,實踐誠實與善良的行為。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通過實踐操作,幫助幼兒將誠實與善良的價值觀念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四、總結與延伸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強調(diào)誠實與善良的重要性,并鼓勵幼兒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拾金不昧,傳遞正能量。
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實踐誠實與善良的行為,共同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意識。
延伸活動: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繪畫、手工制作等延伸活動,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誠實與善良的理解。
拾金不昧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xiàn);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目標: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為榮;拾到錢物時,替失主著急。
行為目標:拾到錢物及時交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拾金不昧是誠實的表現(xiàn);拾到錢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著想;拾到錢物要及時送還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學難點:激發(fā)同學們的拾金不昧精神。
三、教學方法
表演、交流、游戲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導入:教師提問同學們以前撿到過東西嗎?撿到過的'同學是怎么做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看一段動畫片。
放映動畫片:動畫片大概十分鐘,看完動畫片,教師問同學前面問題的答案。教師問同學這段動畫片說了一個什么故事。(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教師提問你們知道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嗎?(金:金錢,財物。昧:隱藏。撿到東西不據(jù)為己有)
引申:拾金不昧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古代就有許多這樣的人你們能想一想古代有什么人拾金不昧?事例:曾經(jīng)有個秀才叫何岳在夜晚走路時撿到 200 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shù)目與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那人很感激他就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給他,何岳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些都不要,又怎么會貪圖這些錢呢?” 那人說了謝謝就走了。
小結: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也要有這種美德,當我們把撿到的東西交給丟了東西的人時,他會很開心,我們自己也會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而開心。
六、板書設計
拾金不昧
何岳
拾金不昧教案 4
一、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逐漸加深,但對一些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還缺乏深刻的理解。通過本次活動,希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品質(zhì)。
二、教學目標
理解 “拾金不昧” 的.含義,知道撿到別人的東西應該歸還給失主。
通過實際操作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 “拾金不昧” 的含義,知道撿到別人的東西應該歸還給失主。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教學準備
準備一些虛擬的 “失物”,如鑰匙、錢包、手表等。
準備一個 “失物招領處”。
五、教學過程
引入主題:老師講述一個關于 “拾金不昧” 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提出問題:如果你撿到了一件東西,你會怎么做?
體驗活動:組織學生進行 “拾金不昧” 的體驗活動。將虛擬的 “失物” 隨機放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學生去尋找。當學生找到 “失物” 后,引導他們將 “失物” 交到 “失物招領處”。在活動過程中,老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適當?shù)闹笇Ш徒ㄗh。
討論與交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體驗活動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老師進行總結,強調(diào) “拾金不昧” 的重要性。
解決問題:出示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關于 “拾金不昧” 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解決方案。老師進行點評,給予指導意見。
總結與反思:學生總結本次活動的心得和收獲。老師進行總結,強調(diào) “拾金不昧”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將其發(fā)揚光大。
六、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 “拾金不昧” 的含義,并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踐這一美德。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能夠積極參與討論和體驗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們對 “拾金不昧” 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學會了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踐這一美德。然而,本次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體驗活動中,由于時間限制,學生們尋找 “失物” 的時間較短,可能無法充分體驗到整個過程。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延長體驗活動的時間,讓學生有更深入的感受。
拾金不昧教案 5
一、班會主題
拾金不昧,傳承美德
二、班會目的
讓學生深入理解拾金不昧的含義和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zhì)。
通過討論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處理拾到物品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拾金不昧的行為,營造良好的班級和校園氛圍。
三、班會準備
收集關于拾金不昧的故事、案例、圖片、視頻等資料。
制作相關的 PPT 課件。
準備一些小獎品,用于獎勵在班會中積極發(fā)言的學生。
四、班會流程
導入:播放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引導學生跟著歌曲一起哼唱。歌曲結束后,提問學生:“這首歌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從而引出本次班會的主題 —— 拾金不昧。
含義講解:通過 PPT 展示,向?qū)W生解釋 “拾金不昧” 的字面意思:“拾” 就是 “撿到”,“金” 是指 “錢或物品”,“昧” 就是 “隱藏”,“不昧” 就是 “不隱藏”,也就是撿到東西不據(jù)為己有。然后舉例說明生活中拾金不昧的行為,如撿到錢包交給警察、撿到文具交給老師等,讓學生對拾金不昧有更直觀的認識。
故事分享:講述古今中外拾金不昧的經(jīng)典故事,如 “何岳拾金不昧”“林積還珠” 等,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拾金不昧者的高尚品德。故事講完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人為什么要拾金不昧?他們得到了什么?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明白拾金不昧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還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他人的尊重。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出租車司機撿到乘客丟失的貴重物品后主動歸還、學生在校園里撿到錢物后不知道如何處理等,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案例中的做法是否正確,以及如果自己遇到類似情況會怎么做。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老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處理拾到物品的方法:首先要盡量尋找失主,可以通過詢問周圍的人、在原地等待、交給相關管理部門(如學校老師、警察等)等方式;如果一時找不到失主,要妥善保管好物品,避免物品損壞或丟失。
班級拾金不昧事跡表揚:表揚班級中曾經(jīng)有過拾金不昧行為的同學,邀請他們上臺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對這些同學進行獎勵,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承諾簽名:發(fā)放承諾書,讓學生在承諾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承諾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拾金不昧。然后將承諾書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作為學生自我監(jiān)督和相互監(jiān)督的依據(jù)。
總結:老師對本次班會進行總結,強調(diào)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zhì)。鼓勵學生將拾金不昧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行動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學生。
五、班會延伸
在班級中設立 “失物招領角”,方便學生將撿到的物品集中放置,同時也便于失主尋找丟失的物品。
開展 “拾金不昧小天使” 評選活動,每周或每月評選出在拾金不昧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激勵更多學生積極踐行這一美德。
鼓勵學生將拾金不昧的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傳承和弘揚這一傳統(tǒng)美德。
【拾金不昧教案】相關文章:
拾金不昧作文12-04
拾金不昧的作文04-21
拾金不昧作文【精】02-14
拾金不昧作文通用09-30
拾金不昧的通告的范文03-29
關于拾金不昧的作文04-18
拾金不昧感謝信08-02
拾金不昧表揚信05-09
拾金不昧感謝信10-13
拾金不昧表揚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