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勸學的教案教學設計
執(zhí)教:成都市樹德中學尹德華
說明:該課在2006年11、26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大賽,獲省級一等獎
授課班級:宜賓市宜賓一中高2008級七班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型:四川省高中語文課堂大賽賽課課堂實錄
輔助用具:三張幻燈片。
教師問:“請大家看幻燈片,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具備哪幾種技能?你們想想,大家說一說”
學生答:知識、口才、創(chuàng)新、設計、計算機、想象力……
教師講:黑曼在美國的《未來學家》雜志上列出了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具備的七種技能?:(展示幻燈片1)展示幻燈片的七種能力,同學們記住,你要想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就要從這七個方面去努力。今天我在這個課堂上我要教大家這當中的三種能力:一、篩選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二、說服他人的能力。三、不斷學習的能力。這堂課來學習《勸學》
。ń處煱鍟n題:勸學)
教師講:細心的同學就會發(fā)現(xiàn)“勸”字我寫的是一個繁體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形聲字中帶“力”字的普遍有個規(guī)律:多有“勉勵”的意思,所以,勸學不能解釋為“規(guī)勸學習”或“勸阻學習”,而應該是勉勵學習。之前提到的七種能力,在《未來學家》雜志上提及,似乎是對未來的暢想,但是我們的祖先在2300多年荀子就用最為形象的語言做了最響亮的論述:“學不可以已”(教師板書)這也是全文的首句。同學請回答該怎樣斷句?
學生答:學/不可/以/已“已”是“停止”,全句就是說:要不斷的學習。這是七種能力之一。再看應該怎樣說理?我們都不喜歡別人板著臉孔說教,那么怎樣有說服力,怎樣將忠言不是說得逆耳而是說得順耳?這是一個人的本事和能力,這就是論證。所以,怎樣有說服力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要學會一些論證方法。
好,現(xiàn)在我們來訓練第一種能力:篩選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并用這個能力來練習背誦。也許有同學會說背誦多簡單;也許有同學會說背誦太難。那么通過這堂課的訓練,所有的同學都會覺得很容易。有一個詞匯:“讀書”,不知大家留意了嗎?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對話:“王大媽:孩子在哪里讀書?”“在宜賓中學讀書!钡菍嶋H上,應該改成:“在宜賓中學做作業(yè)。”(學生、教師齊笑)“讀書”一詞成為整個學習行為的代名詞,足見其重要性,但是卻被我們大家忽略了,今天我要在這個課堂再一次唱響這個詞匯:“讀書”。
教師非常規(guī)范而精彩的朗讀。(當堂博得全體師生的熱烈掌聲,在頒獎和總結的大會上再次做了朗讀)。教師指令:“聽教師朗讀的時候要拿起筆來句讀或做圈點”。
學生齊讀
教師糾正幾個語音:穴(xué)中規(guī)(zhòng)
學生再齊讀一遍。
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來訓練:怎樣篩選信息?怎樣用篩選信息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的背誦?先來看看作者選取了哪些比喻的對象,同時講解一些字詞:
(教師板書:藍草講: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靛青從藍草中提取;
水――冰講: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這說明客觀事物是可以改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木講: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中:合乎)直木被火烘烤就變得彎曲。
講: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半m”字是轉折點,也是背誦的一個重要信息。
金講: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博地學習反省自己,那么就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錯。
土講: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教師:請同學看這些所選比喻對象的特點。
學生:(七嘴八舌的2搶答:是金、木、水、火、土,是五行)
教師:你們很了不起,我有個問題:哪里是火?
學生:使之然也“”字通“,用火烘烤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是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這個問題都被人們忽略了!督處熃虒W用書》高中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208頁上這樣寫到:《勸學》的寫作特點是“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明白,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睆慕裉焱瑢W們的發(fā)現(xiàn)來看,這句話是值得商榷的,我認為沒有充分地解讀出該篇的精髓。作者不但不是隨意地選取比喻的對象,而恰恰是用心良苦!拔逍小痹谥袊盼幕械闹匾宰圆挥谜f,看看,草木是萬物之本,水是萬物之源。而論據(jù)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更是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比喻論證不僅要求形象還要求美。這個內容應該可以成為教參的補充。(全場熱烈的掌聲)
請同學們頭腦中裝著這幾個信息,再次朗誦這個段落,準備背誦。課后用這個相同的方法背誦全文。
學生齊讀。
教師糾正:故/木/受繩/則/直
學習第三段:捕捉信息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習方法)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教師問:“這整個段落的核心句是哪句?”
學生答:“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教師問:“這當中的核心詞匯呢?”
學生:“善假于物也!
教師講:我記得有句話說:一個最有本事的人,不是看他多有本事,而是所有有本事的人都心甘情愿地為他服務。(全場熱烈的掌聲)
這就是善假于物。那么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假”什么?怎樣“假”?也就是說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怎樣借助外物來解決問題?
同學1回答:看資料、查工具書。
同學2回答:我記得一個老總說:21世紀最大的智慧就是剽竊別人的智慧。當然這個“剽竊”是不對的應該改成“借鑒”。要想學好就應該借鑒別人的方法,再勞逸結合。(全場熱烈的掌聲)
教師:很好!大家的掌聲就是對你最好的評價。強調幾點:善――擅長假――借助物――外物
教師:最后一個自然段,這里主要說學習中最重要的方法――積累。平時你們有積累的習慣嗎?今天帶了筆記本沒有?是平時就沒有,還是忙著來上課忘了?應該有,所有學科都應該有。不僅要積累,還要分類。
分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土――山――風雨
這在哲學上就稱為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也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是相通的,荀子特別強調積累。
分析:什么是君子?
學生答:學不可以已就是積累。
教師:一個人不斷地學習,積累,就明了禮義。明了禮義,就是稱為君子。這是第一層體現(xiàn)了積累的重要性。第二層: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浂簧幔鹗社U。
學生:這是說積累的堅持不懈,要日積月累。
第三層:專心致志。這里有個難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彝族的語言有一個特點,比如:“一塊黑板擦”他們會說“黑板擦一塊”。請看這里有個什么語言現(xiàn)象?
學生:“倒裝”!
教師:什么倒裝,再具體一點。
學生:定語后置。
教師:彝族的語言現(xiàn)象有些接近古漢語。初中學過的有:“馬之千里者!保ā恶R說》)譯為:千里馬
“石之鏗然有聲者!保ā妒N山記》)譯為:鏗然有聲的石頭。課文的這一句應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
第三個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常用的是打比方的方法,比喻不僅僅是把抽象的事物現(xiàn)象化,而且比喻句本身也很美。下面我們一“寬容”這一對象來做一個練習,學習。要求用比喻句來表達,一句或兩句都行,三個連續(xù)的就更棒了,請同學們把它寫下來。(兩分鐘)
學生1:寬容是寒日里一縷朝陽,寬容是酷暑里的一屢輕風。
學生2:天空接納了每一片云彩,無論美丑,所以廣袤無邊;大地擁抱了每一寸土地,無論貧富,所以寬廣無邊,大地擁抱了每一條河流,無論大小,所以無邊無際。(全場掌聲)
教師:看來我們不是缺少這種能力,只是缺少開掘,今天我就是來開掘的。接下來我們再來做一次大膽的嘗試。荀子很了不起,德國號稱哲學之鄉(xiāng),在那里產生了無數(shù)的哲學界的頂級人才,如:黑格爾、康德、叔本華等。但是現(xiàn)在從這里的聲音說:“錯了!真正的哲學是在中國,趕快派傳教士到中國去。”這是多么令人驕傲的信息。那么在今天的這個名篇當中,就論證這一點來說有沒有不盡如人意甚至是不夠科學的地方呢?同學們敢不敢去懷疑?
學生齊聲說:“敢!”
。ㄗ寣W生討論了兩分鐘)
學生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蟹是有八只腳,而不是六只腳。兒歌里唱到:螃蟹一呀,爪八個,兩只眼睛那么大一個。
學生2:螃蟹的兩個爪不是用來挖洞的,不是它不用心,而是它沒有那個能力。
學生3:蟹和蛇是會挖洞的。蟹和蛇是利用天然的縫隙,用頭鉆進去,轉動身子,產生動力,從而挖成洞穴的。
教師:這也是善假于物。今天教給大家的三種能力,大家有收獲嗎?
學生齊聲說:有!
【勸學的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勸學教學教案01-08
【薦】勸學教學教案01-24
【推薦】勸學教學教案01-24
勸學教學教案【精】01-24
勸學教學教案【推薦】01-24
勸學教學教案【薦】01-24
勸學教學教案精選15篇01-23
勸學教學教案(精選15篇)01-23
勸學教學教案15篇01-08
勸學教學教案(15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