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
設計說明
長方體的認識既是學習長方體表面積、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習其他立體圖形的開端,對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設計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復習鋪墊,關注新舊知識的銜接。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形以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并能識別長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課題,使學生的思維迅速開闊。不僅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整個設計力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年級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自學能力,這也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本設計在探究長方體的特征時,充分相信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一比等實踐活動,逐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長方體紙盒
學生準備 不同的長方體模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由平面圖形引出立體圖形。
(1)課件出示一組平面圖形。
師:說出這些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
生答后,師指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
(2)課件演示由平面圖形得到立體圖形的過程:用4個長方形,2個正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
師指著長方體問:這還是長方形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2.在講桌上放一些物體,要求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
師:它們和平面圖形一樣嗎?(不一樣)
師: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其中,鉛筆盒、書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出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設計意圖: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課題,使學生的思維在新舊知識矛盾的焦點上迅速展開,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學習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倮瞄L方體紙盒介紹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借助長方體紙盒,邊指邊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圍成長方體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是長方體的面;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長方體的棱;長方體三條棱的交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谕阑樱耗贸鲆粋長方體紙盒,一個同學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另一個同學說出其名稱。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①通過操作和演示,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要探究長方體的特征,我們就要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探究。請同學們拿著長方體,仔細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照方位有序地數(shù))
生:長方體有6個面。(板書:6個)
師: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生討論)
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2個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好,現(xiàn)在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那么這6個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請看屏幕。[課件出示用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再用紙糊上6個面(用三種顏色涂6個面)]演示時,將相對的面取下疊放在一起。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谕ㄟ^操作和演示,探究長方體棱的特征。
師:通過剛才的演示和觀察,我們知道了長方體面的特征,下面我們來探究長方體棱的特征。長方體棱的特征要根據(jù)棱的條數(shù)和長短去探究。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數(shù)出12條棱。(板書:12條)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概括得出相對的棱的長度平行且相等,這些棱共分三組。(板書:相對的棱的長度平行且相等)
注:沒有課件的教師可用實物操作演示,把用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一一拆開進行演示。(鐵絲分別用三種顏色)
長方體, 教學
【《長方體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長方體數(shù)學教案10-10
《長方體的認識》小學數(shù)學教案10-07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10-07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10-07
認識長方體的教案設計10-07
關于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教案10-07
大班《認識長方體》教案(精選11篇)04-15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方案設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