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賽龍舟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講吧。
端午節(jié)是要吃粽子的,那么,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
這里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zhàn)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
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采用。
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
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粽子投進河里,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去吃粽子。
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掉。
那端午節(jié)為什么掛香包呢?這又是什么原因。
這有牽扯到一個傳說,以前的現在,不冷不熱,小孩經常鬧病,那時科學不好。
大家以為鬧鬼,去求娘娘,娘娘見這么多人來求,心軟了,就去找玉帝說:“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說行。
但是哪個是你的孩子。
娘娘說我的孩子很多。
玉帝說要他說出來。
娘娘就說:我的孩子身上有雞蛋網或香包。
玉帝說行。
應為娘娘法力無邊,玉帝也懼怕三分。
娘娘回去告訴大家做好準備。
玉帝下來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嚇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回天庭。
贊嘆道:都是娘娘的孩子,怎么動呢?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來歷,怎么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更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了?
端午節(jié)【2】
端午節(jié)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
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
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
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
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
“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
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過端午節(jié)作文【3】
這“端午節(jié)”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
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fā),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
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
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
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
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
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的小學三年級作文06-27
端午節(jié)作文小學三年級02-01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范文11-15
關于端午節(jié)小學三年級作文03-14
小學三年級過端午節(jié)作文300字07-19
端午節(jié)的小學作文11-17
小學作文:端午節(jié)11-09
小學作文:端午節(jié)11-21
小學端午節(jié)作文07-17
端午節(jié)小學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