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
引導語:課題研究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常見的、最基本的方式。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初中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參閱!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賹W案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學案導學,自始至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動態(tài)點撥和導學案的書面指導下自覺地參與群體中,成了學習的主人。
、趯W案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方法的設計,學習內容、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無一不是教師個體和群體的智慧體現,教師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啟發(fā)、點撥、誘導學生的學習。
、蹖W案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設計和實施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則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因人、因事隨機做好指導。
④導學案真正做到了低負高效。導學案涵蓋了“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必要的學習、探究,真正跳出了題海,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輰W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習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主動參與成了學生的一大特征。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 初中物理導學案編寫研究旨在追求實用、高效、有趣,以期實現師生愛用、好用之目標。
2. 導學案編寫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訂,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
3. 導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生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發(fā)展和聯系,主要依據五大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當堂檢測評估—課后拓展延伸。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目標:
1.改善學習方式。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時空,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改善課堂教學效益。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行精細化教學,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落實校本研究。搭建備課組合作共享的實踐平臺,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團隊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研究步驟
1. 準備階段(XX年5月—9月)
(1)確定研究課題,做好申請立項的準備工作,整理好研究的基本的思路。
(2)利用假期,收集一些素材,為教學做好準備。
(3)撰寫《開題報告》。
2. 實施階段(XX年9月—XX年6月)
(1)“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yōu)化學案、師生共用”。
、.周六備課。了解學生,疏通教材,從縱橫兩方面把握知識體系。
、.集體備課。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情等方面內容。
③.輪流主備。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并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制成正式文本。
、.課前備課。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fā)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后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課后備課。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后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后記”,用于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整理成冊。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本組內保留電子稿),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三) 結題階段(XX年6月)
(1)完成結題報告。
(2)形成具有原創(chuàng)特點的論文將實踐經驗升華。
(3)形成編輯成冊的完善導學案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 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2. 形成具有原創(chuàng)特點的論文。
3. 形成編輯成冊的完善導學案。
【初中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8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12-3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16
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03-20
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12-09
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03-31
關于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03-3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最新03-27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通用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