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語文課堂提問論文
課堂提問的問題應精巧地組合起來,同時,要求把問題提得比學生的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來”。
第一篇: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認識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
1.心理發(fā)展意義: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發(fā)展學生思維。
課堂提問的心理意義在于揭示認識上的差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
課堂提問的發(fā)展意義在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課堂提問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較大的作用。
2.認知意義:提問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
教師的提問就是讓學生沿著合理簡捷的途徑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掌握知識,遵循合理的思路較快地理解課文,從而提高認知能力。
3.調控意義:提問是課堂上師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提問的調控意義在于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獲得反饋信息,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因此提問的調控意義能使師生雙方相互溝通,克服盲目性,協(xié)調教學活動。
二、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1.課堂提問“三多三少”。
即,(1)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
教師提問一個問題,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有些問題學生即使不看書,也能對答如流。
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余地。
(2)“尖子”學生回答問題多,中下層學生回答問題少。
這種現(xiàn)象較為普遍。
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都被“尖子”學生“包”下來了,中下層學生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3)注重結果多,展現(xiàn)過程少。
教師往往只滿足于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即結果,學生也往往只注意教師提供的結果。
2.出現(xiàn)“三多三少”現(xiàn)象的原因是課堂提問存在的三個問題。
(1)目標不明。
(2)缺少層次。
(3)單向發(fā)問。
3.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存在三個通病。
問題設計的第一個通病是淺表化。
教師設計的問題不是“是什么”,就是“怎么樣”,全在課文的情節(jié)上打轉。
這些問題,學生從課文中的片言只語就能回答,根本無須深入思考或體察感情。
問題設計的第二個通病是簡單化。
教師自己已有了結論,教學時盡快把學生往現(xiàn)成的結論上引。
班上有個別好學生得出了結論,教師便誤以為全班學生都已達到目標,萬事大吉。
問題設計的第三個通病是煩瑣化。
問題多而瑣碎。
一節(jié)課問上幾十個問題也不少見。
三、課堂提問的設計思路和實施要求
根據(jù)中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要求,我們對有效提問的標準可做如下四點界定。
(1)首先要求“從文悟道”。
也就是從語言文字入手領悟其中的道理。
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是語文學科所承擔的雙重任務決定的。
在語文課中如何進行思想教育,如何滲透德育,必須“從文悟道”。
(2)緊扣目標,注重整體效應。
每個問題都要從整堂課考慮,提高向心性。
(3)要能激起思考,促進認識發(fā)展。
問題設計必須以學生原有基礎為起點,每個問題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有價值,問題前后之間有邏輯聯(lián)系,引導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入。
(4)組合精巧,難易適度。
課堂提問的問題應精巧地組合起來,同時,要求把問題提得比學生的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來”。
一篇課文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按照怎樣的思路組合,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因此有必要研究課堂提問設計的思路。
一般來說,用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提問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總分思路,從整體到部分。
另一種是分總思路,從部分到整體。
那些有情節(jié)的課文,常規(guī)性的問法總是按情節(jié)發(fā)展的順序來問,這是一種順向思路。
按順向思路提問往往比較瑣碎,容量不大。
提問設計的思路還有縱向和橫向的不同。
一些課文出現(xiàn)對立的兩個方面,如果采用橫向提問,學生不勝其煩。
如果換成縱向思路,縱向問就比橫向問簡潔得多。
總分思路和分總思路,順向思路和逆向思路,縱向思路和橫向思路,很難籠統(tǒng)地說哪種好哪種不好,具體運用時應隨學生和班級實際而定。
但是提倡多種思路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設計出幾種方案。
有了許多方案,才能比較選擇,決定取舍。
明確了課堂提問思路,我們可以談談課堂提問實施。
這里只談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原則。
首先,必須面向全體。
其次,問題實施要留有余地。
第三,課堂實施要能隨機調節(jié)。
問題的設計教師不可能都想到,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xiàn)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隨機調節(jié)。
第四,應強調“到位”。
有些問題的設計有分量、深度,但教師把握不好,問題的回答沒有“到位”。
因此,提問設計好,回答問題必須“到位”。
上述這些原則只是實施課堂提問中應予重視的幾個要素,至于實施的具體做法,因人而異。
綜上所述,關于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意義、現(xiàn)狀、設計思路和實施等問題已得到初步闡明。
這就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到今天我對課堂提問這個問題的認識。
作者:李炎輝 單位:福建省南靖縣城關中學
第二篇: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
一、轉變觀念,鼓勵學生“敢問”
傳統(tǒng)課堂中都是師問生答的形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一直在圍繞老師的問題轉,沒有自己獨立的思維。
長期形成的固化課堂形態(tài)導致學生已經沒有了主動探究的熱情,大腦思維靜候老師來喚醒,甚至老師提問之后也不去積極思考,等著老師把答案講出來。
老師也習慣了做課堂的“主角”,不給學生提問的機會,沉醉于自己的預設和講解中。
所以,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首先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提出自己的疑問。
只有老師給學生足夠的底氣,學生才有膽量去質疑。
如在七年級的一個班級課堂上,學生都乖乖坐好,等著老師投放問題去討論學習。
老師此時要和學生一起轉變思想,面對一篇文章,老師可讓學生來問。
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敢舉手發(fā)問的學生很少老師對發(fā)問的學生要給予表揚,無論問什么,只要和學習內容相關,老師都要給予肯定。
在《散步》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文中描寫的事件很感興趣,很喜歡那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老師要引導學生讀文章,感受文章中透出的親情,并鼓勵學生針對文章內容提出問題。
只要是與文章內容相關,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提問。
當然,老師要重點引導學生質疑文章的矛盾點:“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從而引出問題:文中哪一個段落描寫最細致?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老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正是老師備課時預設的問題,也能把握文章重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二、營造氣氛,幫助學生“能問”
老師不但要鼓勵學生“敢問”,更要幫助學生“能問”。
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問”,如果老師泛泛地讓學生面對一篇文章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學生反而會不知所措。
老師可以為學生的提問營造出平等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質疑時沒有任何思想負擔,這樣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能夠多角度解讀課文。
老師可以利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結合課文內容,誘導學生有疑而問。
當學生開動思維問的時候,便會一發(fā)不可收,甚至會生發(fā)出更多的教學資源。
老師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解讀文章的突破口,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挖掘會更加深刻。
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羚羊木雕》一文,是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
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營造出符合學生心理的情景,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組織學生討論問題的提法。
有的學生把重點放在文章的內容上:“主人公”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這件事該怎么處理呢?有的學生則能夠跳出文章內容提問題:“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呢?”無論哪種問題,只要與文章相關就可以問。
本課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家長與學生之間也存在無法溝通的地方,學生還可以從自身的感受提出問題。
老師只要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就可以激活學生思維,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三、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善問”
老師把“問”的權利力還給學生還不夠,還要教會學生“善問”。
語文學習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從字音、字形、字義以及文學常識等基礎內容入手,然后要對整篇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讀完一遍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在解讀課文細節(jié)時要從文章的寫作手法及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
每一篇文章都有最感人的地方,或者運用修辭手法感染或者運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這些地方應該作為學生質疑的重點。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好遵循《語文課程標準》進行逐項落實,形成能力以后對文章的解讀就會變得更加簡單。
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很美,老師在教學時總是先讓學生美讀課文,然后體會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感受作者對“春”的描寫。
指導學生細究課文內容,從細處著筆提出問題。
如文章第一部分的“盼春”,開篇“盼望著,盼望著……”就把作者急切地“盼春心”情表達出來。
下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需要學生仔細賞析,所以問題可以設置為:文章第二段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分析效果。
學生可以模仿這種問法,對下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描寫也進行相應的提問。
學生在解決也可以學會“提問”,有了問題意識,語文學習就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總之,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是對學生的信任,是“以人為本”的表現(xiàn)。
學生質疑的過程是思維積極發(fā)散的過程,學生只有“善問”才能“會學”,才具備創(chuàng)新的基本素質。
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學生發(fā)問的基本條件,老師要努力營造出開放、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發(fā)問,指導學生會問,引導學生敢問、善問,充分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不斷走向成功。
作者:尤海強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濱江學校
【中語文課堂提問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問論文10-08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藝術論文10-08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賞識教育探究論文10-09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賞識教育論文10-10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論文10-11
電視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0-12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探究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