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代為何設御史臺監(jiān)察
唐代為何要設御史臺監(jiān)察呢?下面一起來了解唐代設御史臺監(jiān)察。
唐代設御史臺監(jiān)察
御史臺概念:
御史臺是監(jiān)察機構,自秦漢以來,歷代都設此機構,掌監(jiān)察之事。
西漢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稱御史府。
后期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東漢稱司空),御史之長由其副職御史中丞擔任。
中丞原在殿中蘭臺辦事,為御史之長后仍留臺中,因而稱其官署為御史臺。
歷代沿襲,并有憲臺、蘭臺的別稱。
唐高宗時曾以憲臺為正式名稱。
武則天時一度改名肅政臺。
元在御史臺以外,尚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及陜西諸道行御史臺。
明初亦設御史臺,洪武十五年(1382)改為都察院,御史臺之名遂廢。
唐代在中央設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機構,至唐高宗時改名為憲臺,武后臨朝,又改為肅政臺。
唐中宗時,又改為左右御史臺。
唐代中央監(jiān)察機構不同于前代的是,在御史臺之下設立三院,即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分立,相互牽制,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善嚴密的中央監(jiān)察機制。
這是唐代中央監(jiān)察系統(tǒng)高度完備的重要標志。
其中,臺院是御史臺的基本構成部分,有侍御史四人,行權對象主要是中央各級官員,并可以參加審判機構的案件審理。
察院與臺院相輔,主要權力是負責巡按和監(jiān)察地方各級行政官員、唐太宗貞觀十八年,派遣官員分十七道巡察地方州縣。
唐玄宗時,增改全國為十五道監(jiān)察區(qū),監(jiān)察和糾彈地方官吏。
名稱由來:
武則天時一度改名肅政臺。
元在御史臺以外,尚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及陜西諸道行御史臺。
明初亦設御史臺,洪武十五年(1382)改為都察院,御史臺之名遂廢。
但在文章中仍稱御史臺,如明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袁可立)傳》:“及在御史臺,值他御史觸上怒,將廷杖,諸御史詣政府乞伸救,輔臣以上意為辭!
機構設置:
御史臺到明代改稱都察院,一直行用至清末。
明代都察院領有經(jīng)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以及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等,完全是監(jiān)察機構。
可是僅據(jù)周弘祖《古今書刻》所載,明代都察院刻書竟有33種之多,而且涉及許多部類。
如《算法大全》、《七政歷》、《千金寶要》、《武經(jīng)直解》、《史記》、《文選》、《杜詩集注》、《千家注蘇詩》、《盛世新聲》、《太平樂府》、《玉音海篇》、《披圖測!、《唐音》、《適情錄》、《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就都曾由都察院雕版行世。
這實在是奇特的歷史現(xiàn)象。
推其本質,大概有兩大社會原因:一是洪武元年(1368)八月國家下令免除了書籍稅。
眾所周知,什么東西只要一免征捐稅,業(yè)者有利可圖,社會上各單位和個人便會蜂擁而上。
明代都察院也大事刻書,蓋為免稅多利所驅使。
二是明代的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故文化發(fā)達,對書頗有需求。
特別是明代中葉以后,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城鎮(zhèn)人口加多,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刻書有路可銷,也有利可賺,故不少機構和私宅、書鋪競相刻書。
弘治十一年(1498)金臺岳家書籍鋪刻印的《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參訂奇妙注釋西廂記》,卷尾有一張推銷廣告性的牌記,謂:“本坊謹依經(jīng)書重寫繪圖,參訂編次大字本,唱與圖合。
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閑游坐客,得此一覽始終,歌唱了然,爽人心意!背浞直憩F(xiàn)了彼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狀態(tài)。
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不納稅,有利圖,搞創(chuàng)收,補經(jīng)費之不足,大概便是中央機關從事刻書的根本原因。
機構人員:
御史臺一般設有: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
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
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jiān)察御史隸焉。
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
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
大事奏裁,小事專達。
凡有彈劾,御史以白大夫,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
有制覆囚,則與刑部尚書平閱。
御史臺的次官,唐初依隋舊制,稱治書侍御史中丞,高宗李治即位,因避帝諱,改稱御史中丞,正五品下。
《唐會要》“御史大夫”條云:由于“大夫秩崇,官不常置”,故實際上以“中丞為憲臺之長”。
在御史臺內設有三院,即臺院、殿院、察院,分別由侍御史(從六品下)、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上)、監(jiān)察御史(正八品上)居其職,合稱“三院御史”。
【唐代為何設御史臺監(jiān)察】相關文章:
土木畢設總結10-07
積累運用教案教學設10-08
面試考官最愛設的圈套10-05
室內外裝潢設簡歷模板10-04
課設心得體會04-10
為自己設獎教育隨筆10-07
濟南的冬天教學翻方案設10-08
關于課設個人總結范文07-02
簡歷為何淘汰10-05
不知為何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