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審計報告應關注的幾個主要事項
審計報告應關注的幾個主要事項大家了解嗎?作為審計人員,一定要了解審計報告的書寫規(guī)范,相信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可以幫大家了解審計報告的書寫事項!
審計報告應關注的幾個主要事項【1】
2011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標志著審計項目審理制度正式確立。
《準則》明確規(guī)定,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應當將復核修改后的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等審計項目材料連同書面復核意見,報送審理機構審理。
其中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最終成果的集中體現,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那么審計機關審理機構如何切實履行審計職責,把好審計質量關,做好審計報告的審理工作呢?筆者認為應主要對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應予重點關注。
一是關注審計報告流程的合規(guī)性。
根據審計署8號令要求,審計組現場審計結束后應以審計組名義向審計局提交審計報告,經分管領導審核后,向被審計單位送交審計報告征求意見,審計組在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書面反饋意見作出說明的基礎上,對審計報告進行修改后形成《審計報告送審稿》報審理科審理。
這樣,審計報告經過層層把關,可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確保審計質量。
二是關注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
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充分性是指審計證據要與審計事項存在密切關聯性,審計事項要有充足的證明資料。
審計證據是支持審計結論的重要依據,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靈魂。
如審計證據是否經當事人簽字蓋章(無法簽字的要說明原因)、審計證據之間是否存在相互印證、領導干部的責任認定是否與審計證據存在關聯性等,審理時除關注正常的財政財務收支、內控制度建立健全外還要重點關注“三公經費”及“三重一大”執(zhí)行情況等,同時也要對審計證據的來源、數量以及證據金額的準確性及其邏輯關系予以關注。
三是關注問題定性的準確性及所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的合法性。
審計法律法規(guī)是審計質量控制的保證,它是審計項目的關鍵所在,審理時應重點審核、判定。
審理人員通過對審計報告的詳細研判,重點把握報告所反映的問題描述是否清楚、定性是否準確、所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與定性是否相一致、審計處理處罰是否超越了審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審計職權、審計處理處罰的尺度前后是否一致等。
審理從旁觀者角度提出要求,查漏補缺,以確保審計發(fā)現的所有重要問題都在審計報告中反映,讓審計風險降到最低。
四、關注審計評價的恰當性。
審計暑8號令要求,審計組要以審計認定的事實為基礎,在防范審計風險的情況下,從真實、合法、效益等方面提出審計評價意見,審計組應當只對審計過的事項發(fā)表評價意見,對審計沒有涉及事項或評價依據不適當、不充分、標準不明確或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發(fā)表審計評價意見。
審理應主要關注:審計評價意見是否超出了審計范圍,審計評價意見是否有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撐,審計評價意見與后文審計發(fā)現的問題是否互相矛盾等。
另外審理還應關注對被審計單位執(zhí)行以往審計決定和采納審計建議情況做出總體評價。
五、關注審理成果運用情況。
審理工作不應只停留在“糾錯”方面,還應深度分析審理情況,擴大審理成果的運用。
主要關注審計建議是否針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提出,是否有針對性;審計建議是否有操作性,是否切實可行等。
對審理工作中發(fā)現的審計質量問題要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對策。
同時要將審理情況向審計機關主要領導及時匯報,以提升審理工作參謀決策水平,促進審計質量不斷提高。
淺析審計報告的三個維度【2】
高質量的審計報告,對審計人員而言,不僅是一門必須熟練駕馭的文字藝術,也是一種必須潛心修煉的審計智慧,要求我們在審計報告的高度、深度、準度上狠下功夫。
筆者以為,寫好審計報告,必須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高度把握報告主旨。
開展審計工作,要為群眾代言,要說群眾想說的話。
時刻牢記解民情護民利,是做好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重點。
審計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備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實報告審計結果。
當然,對于國家機關需要保密的事宜必須守口如瓶,違背原則有悖身份的話也絕不能說,心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審計報告的底線和原則。
要歷史地、辯證地、客觀地看待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既不能以現在的制度規(guī)定去衡量以前的老問題,也不能用過時的制度規(guī)定來衡量當前的創(chuàng)新事項。
要按照劉家義審計長提出的“六個有利于”原則,以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看待新問題,精心撰寫審計報告。
特別注意不能說沒有根據的話,更不能傳遞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信息,撰寫的審計報告必須字字確鑿、句句有憑,經過細致嚴密的調查確認,經得起實踐檢驗和事實證明。
要以對國家和人民,對歷史和法律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審計監(jiān)督職責,既要站在大局思考問題、定位角色,又要懂得基層、處好群眾,與基層和群眾的脈搏一起跳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深度把握報告結構。
每一個審計報告都要深挖細琢,抓住主要的、本質的東西,挖掘問題的內在聯系,追蹤發(fā)展的趨勢,不能僅僅滿足于眼前的結果,外部的特征,滿足于表象的、枝節(jié)的、數字的以及次要的東西。
切忌報空頭話,在報告里面夸大其辭,不切實際,既要誤事,也是不負責的表現。
更不能給被審計單位亂許諾,踐踏原則,貶損審計威信。
審計人員代表國家審計,產生的審計報告不說舉足輕重,也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審計人員必須嚴于律己,不暗自“夾帶私貨”,不悄悄“打小算盤”,而要出自公心報告,成為凈化文風的“推手”。
審計人員是一個文明窗口,以嘉言懿行展示機關良好形象。
要求審計報告要做到調查真實、問題尖銳、建議可行、整改有力。
審計服務國家治理,被動的工作居多,但也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既不能唯唯諾諾一味盲從,也不能人云亦云講違心話。
只有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實實在在表明自己的意義建議,才能體現作為審計的真正價值。
近年來,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有的分支機構通過借新還舊等方式掩蓋資產質量,大量信貸資金被轉入民間金融市場用于貸款轉貸等。
從審計中也能看到金融機構違規(guī)經營的端倪。
應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監(jiān)管機制,提高對市場異常交易的檢測跟蹤能力,加強監(jiān)管合作,發(fā)揮行業(yè)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作用。
準確把握報告特色。
準確是審計的生命。
寫好審計報告實際上是一種工作能力,是上乘功夫和過硬本領。
審計人員要達到自己的表達目的,就要注意鉆研報告的藝術,成為一個會報告、報好告的高手。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個字、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使用不當,都會引起誤解、產生誤導。
說真的、寫實的、報準的,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一要看得準。
要努力做到“三個看齊”,向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看齊、向國家資金的安全看齊、向人民群眾共同向往看齊,進一步定位好服務角色,實現審計工作按法律法規(guī)辦、按程序辦、按人民群眾意愿辦。
二要把握準。
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目標,通過加強對涉及民生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審計監(jiān)督,關注涉及“三農”、城市低收入群眾以及教育、醫(yī)療、住房和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資金的管理,政策落實及執(zhí)行中的問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三要公示準。
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大改進創(chuàng)新力度,探索科學有效的審計結果公開制度,不斷提高審計公告工作,是當前各級審計機關的關鍵所在。
讓審計工作真正做到服務于民、取信于民。
并經得起紀檢監(jiān)察、審計的檢查,讓審計結果、權力運行真正在陽光下,并賦予其公開、公正、公信的新內涵。
全面、真實地公開國家審計,讓建議、問題和責任公示于社會陽光下,通過社會監(jiān)督實現審計成果的有效落實。
在公眾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語境下,推行審計公開透明,讓公眾充分了解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宏觀和微觀運行情況,國家和社會資源的利用情況,公共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等,使公眾的知情權獲得充分地滿足。
審計公開透明是實現國家審計權威性的重要保證,是國家審計作用實現的前提。
【審計報告應關注的幾個主要事項】相關文章:
撰寫審計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06-16
淺析少兒聲樂教學應關注的幾個問題10-05
論水彩畫風景寫生應關注的幾個要素藝術論文10-12
寫審計報告應注意的問題06-14
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12-12
審計報告的注意事項06-18
內部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05-21
關于審計報告的其他事項段10-07
內部審計報告注意事項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