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4年通用禪意的語錄大合集80條
以上兩者的對話,雖然看似不著邊際,沒有所指,但每一句都是從自性中流出,都含有很深的見地,包含著相應(yīng)的禪機,無一句沒有落處、沒有所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禪意的語錄80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有些人在激烈的驚濤駭浪中被卷走,從此一蹶不振,被淹沒在茫茫的海洋;有些人卻迎著風(fēng)雨,踏過險灘,上了岸。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多了一份毅力和堅持,學(xué)會了堅強。風(fēng)浪和險阻對于他們來說不是絆腳石,而是成長的階梯。
2、生活的本相是簡單的,但要掌握這真正的本相卻總要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歷練之后。
3、若是懂得,日升日落也是一種相守,花開花謝亦是一種深情……
4、無論哪個時代,能量之所以能夠帶來奇跡,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無論何處,活力皆是所謂"人格力量"的原動力,也是讓一切偉大行動得以持續(xù)的力量。
5、以家庭和睦讓讓安定的心穩(wěn)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wěn)同,以充滿愛心讓穩(wěn)同的心發(fā)揮功用。
6、一個人如果只是自命清高,不關(guān)心社會和他人,自己的價值也得不到實現(xiàn),到頭來終將一事無成。一根據(jù)社會發(fā)展需要隨時調(diào)整自己,融進(jìn)時代的發(fā)展中錘煉自己,這樣自己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投入社會,積極地為社會做出貢獻(xiàn),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7、行走在雨中,不要總在意腳下的泥濘,如果心中有一條灑滿 陽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會猶豫而沉重。
8、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卷一
9、人生最大的修養(yǎng)是寬容。
10、[真理無私]真正的美是屬于所有人的,任何人都沒有強據(jù)為已有的權(quán)利。太陽是照所有人的,空氣是讓所有人呼吸的,大路是給所有人走的。假如因為自己起來得早,第一個看見太陽升起,喊了一嗓子"太陽升起來了",便認(rèn)為自己擁有專利,硬要向人收"日照費",是不是太霸道了呢?
11、直截根源,不存知解。當(dāng)陽露出,不費纖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過;才落擬議,便隔千山!豆纳秸Z錄》
12、多原諒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13、每個人都要發(fā)揮愛的天賦與創(chuàng)意,讓自己保持心的活力與輕快,不讓自己有太多的"自我期許",平靜地開始每一天,放下完美計劃,留點時間給自己,別再拿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點,進(jìn)而表現(xiàn)真實的你自己。別再苛求計劃的成功完成,盡情努力,然后享受每一個過程,無論這是一個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過程。
14、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美麗;一個層次有一個層次的悲哀。在青澀年代,一定要趁著自己還沒學(xué)會世故算計的時候,好好投入地去談一場幼稚的戀愛。千萬不要等著成熟穩(wěn)重,再去面對世間的情感,哪怕是邂逅最美的容顏和最知心的伴侶,你都無法再咀嚼到只有在那個年代那種單純心境下才會品味到的青澀和甘甜!
15、的境界,所以滿心紛亂,又生慚愧。其實,世界再繁華,不過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就像月亮再美,也是冰涼的,無法化作拯救世人的慈悲。因而,與其為了追求物質(zhì)而摸爬滾打,還不如從外物的牽絆中掙脫出來,以閑看清風(fēng)白云的心境快樂生活。
16、心平,路就平;心寬,路就寬。
17、佛說:"人往高處走,其實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其實低處納百川。"
18、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yīng)用隨作,應(yīng)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秹(jīng)·頓漸第八》
19、有智慧,能發(fā)揮勇猛的大愛。
20、愛惜、培育子女是責(zé)任;孝順、供養(yǎng)父母是本分。
21、生活就是禪,禪就是生活。
22、福不是用求的,是用做的。
23、人活著與死亡只是肉體的異化,死亡的實質(zhì)是靈魂的新生。
24、佛語:"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后念不生,前念自滅。"迷惑的 起因在于二念,若在一念興起時,能如紅爐點雪,頓作消溶,就不會生起 迷執(zhí)。所以,我們需要定期清理腦中的垃圾,心靈凈化了,自然就能透徹 天上地下的一切。心中明了了,一切也就順了。
25、發(fā)無畏心,摧破一切外道邪論。
26、以洗器余食著于凈地,令彼處眾生即得利樂,我說斯等亦入福門,況復(fù)施人!
27、順境和逆境比較,人們都喜歡順境。因為在同等條件下,在順境中向 目標(biāo)奮斗,如同順?biāo)兄,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們更容易接 近和實現(xiàn)目標(biāo)。但是順境對人的事業(yè)發(fā)展也有不利因素,順境中的寬松氣 氛、優(yōu)越條件,易使人滋生驕嬌二氣,自滿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說的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對順境消極作用的一種警戒。積極利用順境 的有利條件,避免順境的消極影響,是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應(yīng)該注意的一 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28、兩塊不相干的石頭,各自被歲月雕琢千年。一千年的滄桑打 磨,一千年的雷霆淬火,一千年的靜默守候,一千年的孤芳自賞。是 什么樣的奇緣,讓兩塊不相干的石頭邂逅,相互展露、彼此領(lǐng)略各自 不同的風(fēng)騷?世上多少不相干的人也是如此,因為一次相遇成就一生 傳奇。大干眾生,相遇是緣,請君惜緣。
29、水遇到阻擋物并不會爭鋒相對,而是繞道而流。包容和寬恕的人就像水一樣,既不計較,也不爭論。以善巧智慧,不傷害眾生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biāo)。
30、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會發(fā)展的進(jìn)程中,人一方面不斷進(jìn)化,以文化區(qū)別于動物;同時也被社會所異化,表現(xiàn)出許多非自然的屬性,尤其是在商業(yè)社會中,這種異化尤為明顯。
31、若有樂定修相應(yīng)行諸菩薩等,未曾聽聞微妙法門,又不聽聞圣教法律,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當(dāng)知是人起增上慢,不能解脫生老病死。雖善修正定,不能破我想,后為煩惱亂,如外道修定。若觀法無我,觀已善修習(xí),是證涅槃因,非余能寂滅。
32、持名要不緩不急,不散不昏,調(diào)攝得中,務(wù)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不可斯須停止,俄頃間雜。
33、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diào)伏,便即舍棄,不修回向。怛以菩薩大愿甲胄而自莊嚴(yán),救護(hù)眾生恒無退轉(zhuǎn)。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處,舍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眾生數(shù)起過惡,難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厭心。
34、古人言:"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當(dāng)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時,為何我們就不能像我們初生時父母呵護(hù)我們一樣來撫養(yǎng)善待我們的父母?這世上有很多忤逆不孝的子女,常常因為父母年老不能做事便將他們視為累贅,又可曾想過我們生下來時,不僅不能做事,從爬行、走路、吃飯、穿衣都是父母手把手教會的。父母沒有嫌我們"無用"而放棄對我們的教養(yǎng),而我們?yōu)楹我驗?無用"而放棄對父母的贍養(yǎng)?
35、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36、生活中如果人拿個石頭向狗丟過去,這只狗就會莫名其妙地開始追逐那塊石頭,追了老半天,原來是一塊不能吃又沒有用的石頭,除了跑得氣喘吁吁以外,沒有任何好處,只是白費力氣而已。狗為什么要去追一塊沒有用的石頭呢?同樣的道理,人為什么要去追一個別人丟過來的壞臉色,別人丟過來的一句壞話呢?
37、汝是當(dāng)成佛,我是已成佛,當(dāng)作如是信,戒晶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應(yīng)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人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38、在蕪雜的世界中要活得輕松,靈魂就不能負(fù)重。靈魂若能夠 自如地飛翔,人生就不會阻塞,唯流暢方能抵達(dá)生命的真意。無需刻 意地面對世間的一切,遇到不能過去的河流山峰,我們不妨繞一個詩 意的彎。如果你真的熱愛輕松,即使這個彎再無趣,也一定能繞出二 分美好、七分流暢、一分安詳。
39、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轉(zhuǎn)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轉(zhuǎn)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共相依。
40、多聞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jié)、縛、使、煩惱、上煩惱、纏。
41、日與夜雖然一半一半,但日為動,夜為靜,白天人們工作,夜晚便休息安臥。善與惡雖然一半一半,但善的要發(fā)揚,惡的要抑止。
42、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中活潑的運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煩惱障礙與困惑,充實生活,寧靜生活,祥與生活。
43、仿佛最美好的風(fēng)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fēng)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fēng)景都是在途中,活著是為了經(jīng)歷,經(jīng)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xué)會安于途中!
44、佛陀曾說"甜語第一善"、"惡語第一惡"。凡能傷害他人的惡言惡語,即使對仇敵也不要說,否則,就算你讓他一時啞口無言、無地自容,但你罵他的那些話,就如空谷的回聲一樣,終會成熟在自己身上。
45、"禪理"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dāng)然是金子!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46、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47、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沐浴幸福和快樂,也會歷練坎坷和挫折。幸?鞓窌r,我們總是感覺時間的短暫;而痛苦難過時,我們卻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來就是雙胞胎,佛陀是公平的,痛苦往往伴隨幸福并存。學(xué)會享受幸福,也要學(xué)會承受痛苦。
48、胸襟的寬窄,決定命運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擁有多少。凡事看得開、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學(xué)會隱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卻時理智,謙讓時大度,你的天地才會遼遠(yuǎn)壯闊。多些隨緣自適,少些攀比計較,人生方可行云流水,享受那份幸福和美好。
49、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50、人生苦短,經(jīng)不起漫長的等待。很多事情,都被一個"等"字荒廢了:等將來,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時間,等有條件……等來等去,只等來滿腔悔恨、一頭白發(fā)。誰也無法預(yù)知未來,及時行動才是王道,否則,很多事情可能會一等就等成了永遠(yuǎn)。想做的事就趕緊去做,不要給生命留下太多的遺憾。
51、印度大師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jìn)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xié)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所以,生命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
52、不是因為多付出才會受傷,而是期待回報的心讓自己受傷。所謂的感情,只是一場交換,一場"我執(zhí)"與"我執(zhí)"的較量,所以總是在傷害別人或被人傷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執(zhí),只有逐步放下我執(zh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53、珍惜這個詞,透著幾許滄桑,必然有所得失,人就這么一生,不要去過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所以讓我們從快樂開始!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做錯了,不必后悔,不要埋怨,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來重新來過。不經(jīng)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相信下次會走得更穩(wěn)。
54、不是生命中的苦惱太多,而是我們的胸懷不夠開闊;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還不懂得生活。憂愁時,就寫一首詩,讓苦澀化為浪漫的花朵;快樂時,就唱一支歌,把快樂傳遞,讓幸福傳播。無論天上掉下來的是什么,我們都從容地迎接,生命唱出的都是最美麗的贊歌。生命是可貴的,讓我們?yōu)樯湴痢?/p>
55、對分內(nèi)之事,親手料理,以潔凈衛(wèi)生、香甜可口的飯食供養(yǎng)公婆、父母,供養(yǎng)佛法僧以及老師、朋友。
56、人生中出現(xiàn)的一切,都無法占有,只能經(jīng)歷。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那只是經(jīng)過而已;亦無所謂得到,而只是體驗罷了。
57、諸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yǎng),利益眾生供養(yǎng),攝受眾生供養(yǎng),代眾生苦供養(yǎng),勤修善根供養(yǎng),不舍菩薩業(yè)供養(yǎng),不離菩提心供養(yǎng)。
58、暗綠色的海水,卷起城墻一樣高的巨浪狂涌過來,那陣勢真像千匹奔騰的戰(zhàn)馬向著敵人沖鋒陷陣。
59、你為什么不快樂?我們之所以會心累,是因為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我們之所以會困惑,是因為喜歡消極的看待事物,不能自拔。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奢望的太多。我們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記性太好。心如果亂,一切就都亂了。
60、有的人習(xí)慣向佛求福,殊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求只是修的一個方式。如不斷除惡念惡行,如不行善,再多祈求也無益。信佛,其實是信因果。想要得福報,就要種福因;想要離苦禍,就得斷諸惡。一切苦樂福禍,都取決于你自己。真求佛就要學(xué)佛。學(xué)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這才是真正的福樂之因。
61、我們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別人時,會心生嫉妒,失去從容;發(fā)生意外時,會心生慌張,失去鎮(zhèn)定;痛失親人時,會失去理智,心生絕望。只有內(nèi)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蓮花,就是在安靜的歲月里面露微笑,摒棄內(nèi)心的掙扎、邪念和虛榮,活得灑脫自在。
62、如果你是正確的,不要過多地爭辯,把對方逼得太緊,也就斷了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優(yōu)秀的,不要肆意地賣弄,別人會因此而遠(yuǎn)離你;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傾訴,誰都會有自己的煩惱;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獨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植根于寂寞的土壤里,豁達(dá)一些,道路慢慢就會無限寬廣了。
63、當(dāng)你有愛與恨的感覺時,你必須看著它們。它們正在教導(dǎo)你,提醒你不要落入極端的方式。沖動有可能引你陷入放縱或壓抑兩種極端的模式,即經(jīng)典中所說的縱欲與自虐兩端。佛陀剛悟道時,就是教導(dǎo)弟子不要陷入這兩端。它不只在佛陀的時代有效,即使到了現(xiàn)代依然有效。
64、天賦異稟也罷,資質(zhì)愚魯也罷,庸常中人也罷,只要能認(rèn)清自己是誰,就能腳踏實地,抱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65、佛陀說,老、病、死能啟迪我們?nèi)ニ伎忌撻_瑣事的紛擾,走上珍愛人生、追尋真諦、奉獻(xiàn)大眾的道路。
66、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
67、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68、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
69、當(dāng)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zhí)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dá)到某種程度而已。
70、愿所有的眾幸福安寧,內(nèi)心滿足!
71、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金剛經(jīng)》
72、夸我們的,贊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不要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73、學(xué)佛的人是講因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樣的人,權(quán)力再大,實力再雄厚,長得再漂亮也沒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聰明也欺騙不了它,再厲害也對付不了它,都在我們阿賴耶識當(dāng)中記得清清楚楚。"不是不報,時候沒到。"所有的這些,到時候一定會現(xiàn)前,一定會報應(yīng)的。
74、人生如夢隨風(fēng)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75、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76、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77、很多時候,不論是對待在做的事情,或是正處于的關(guān)系,單是一份消極的態(tài)度就已經(jīng)夠?qū)Σ黄饸q月了。來日并不方長,好好珍惜。
78、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懺悔。懺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去續(xù)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79、八首人面,虎身十尾, 是為天吳。
80、時間贈人閱歷的同時,也一定把更無情的滄桑隨手相贈。
【禪意的語錄80條】相關(guān)文章:
禪意的語錄集合46條02-12
簡單的禪意的語錄40條02-25
常用禪意的語錄48條01-29
有關(guān)禪意的語錄38條01-19
通用禪意的語錄46條03-12
【精華】禪意的語錄匯編30條12-23
【實用】禪意的語錄匯編58句03-03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集合38條02-15
常用禪意的語錄集合45句01-08
常用禪意的語錄合集55句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