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隨筆

邂逅舊時光散文

時間:2022-10-26 06:56:56 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邂逅舊時光散文

  生命總是會逝去的,時光不會等待我們,我們要好好對待時光,善待時光,看看下面的散文,說說你和時光的故事。

邂逅舊時光散文

  邂逅舊時光散文【1】

  半鍋玉米糊糊

  那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場雨,用母親的話說,天爺爺朽了,朽天爺像倒水一樣潑灑了幾天,沒有一絲停歇的跡象。

  用茅草搭成的廚房上面,腐爛的枯草泡得仿佛發(fā)脹了,又被風(fēng)撕扯成一綹一綹的,整個苫子的上蓋就像脫了毛的羊皮,風(fēng)嘩地掀起來,又被雨水壓了下去。

  灶臺上擺放的盆盆罐罐都注滿了水,清綠清綠的水像困干了酸菜的漿水,使這個青黃不接的日子更顯得清湯寡水。

  潮濕的柴草好半天都冒不起煙來,母親起勁地吹著,灶膛里的灰塵就一次一次彌漫在她的周圍,發(fā)絲里、肩膀上、臂彎里,滿是草屑和灰土。

  她把面袋子翻里翻面鋪在案板上用搟面杖敲打,就連口袋的每個角子都用手指摳了幾遍,就剩這點蕃麥面了,只能做一鍋玉米糊糊填肚子了。

  隊里的救濟糧還沒有到,一連幾天母親給我們煮洋槐花吃,我放學(xué)回來的時候要在山腳下歇幾次,渾身發(fā)軟,如得了重感冒。

  再不吃一頓帶面的食物我感到就要像父親一樣躺倒了。

  父親已躺倒多日了,在炕上痛苦地呻吟著,本是一般的感冒,卻因為饑餓久病不愈,并且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

  村里的赤腳醫(yī)生來看過幾次,打了針,又給了一把阿司匹林。

  最后囑咐還是要多進食,人是鐵飯是鋼。

  父親知道家里的面袋子快空了,全家就他一個人放羊掙工分,生病以來,年幼的我頂替他去放羊。

  他下不了炕,心情便愈發(fā)不好,脾氣也愈發(fā)急躁,一會兒嫌炕熱了,一會兒又嫌炕冷了,一會兒怨天,一會兒怨地。

  母親躡手躡腳,大氣也不敢出。

  她去隊里借了幾趟糧食,隊長說比我們家嚴重的人家多了,再想其他辦法吧。

  再有什么辦法呢,樹上的槐花也捋的僅剩干枝了;老天爺仿佛也成心和人過不去,漂泊大雨不讓你干出身。

  如果天晴,母親還可以打發(fā)我去四十里外的舅舅家去要一點糧食。

  舅舅家當時的日子也好不到那里去,只是我有五個舅舅,每家去湊份子,不管現(xiàn)成的干饃、煮熟的洋芋,我都會滿載而歸。

  我家就能再研磨些日子。

  有時候母親也端上面升子去鄰居家去借,有暫時能推過日子的人家,一升半升的還能借來,而大多時候母親就空著升子回來,愁苦的臉一如不能放晴的天。

  吃、吃、吃、院子里除了柴草、除了農(nóng)具除了還未掛果的幾顆酸杏樹,什么吃的也沒有了……

  母親費了很大的勁,總算生著了火,手里的一根撥火棍不間斷地伸進灶膛里,蒿草一把一把續(xù)進去。

  由于莊稼連年歉收,用來燒柴的秸稈就少得可憐,根本對付不了幾個月,燒水做飯的柴火主要靠有一個叫廟山的地方割來的蒿草。

  說起廟山割草,也是村里人最為艱辛的活兒了。

  廟山很遠,要翻過兩道山梁。

  大人們雞叫頭遍就出發(fā)了,回來時太陽早從西邊溜下去了,逢上有月亮的夜晚,山路清晰,他們有說有笑,一捆捆小山似的柴草就起伏有致地飄進村莊;如果沒有月光,山道上伸手不見五指,他們的腳步聲輕緩、細碎而零亂,只聽見“吭哧吭哧”地喘息聲,一個一個地慢慢移近村莊。

  家里有其他勞力的都會到村口去接,見了面,看著撩起衣角揩汗的他問一句:今兒割得多啊!對方也就愉快地嗯啊一聲,把柴捆讓在另一幅肩膀上。

  直到最后一個人回到家門口,柴草碼好,村子才能跌進沉沉的夢鄉(xiāng)。

  鍋里的水終于溢開了。

  母親把一碗面捝進去,再挖兩馬勺酸菜攪在一起,一鍋稀粥終于散發(fā)著香味出現(xiàn)在我們饑渴的嘴邊了。

  雨還在不停地下,房前屋后,到處“嘩嘩嘩嘩”地響,翻江倒海一般,院子里積滿了水,門口的水道也不知什么時候被柴草和淤泥堵塞了,母親用填炕的推耙子使勁地捅透一會兒,一些水泡泡就又暢通無阻地往外擠去。

  一只被雨水淋濕了翅膀的麻雀突然迎風(fēng)跌落在廚房的窗臺上,唧唧的叫聲顯得低婉而凄迷,可憐的麻雀它也饑餓難耐了吧,它一動不動,平素喜歡鳥兒的我顧不上去抓它了,在這一刻兒我只是關(guān)心那一鍋誘人的玉米糊糊,有了它,晚上就能睡安穩(wěn)覺了;父親也會慢慢康復(fù),趕著他的羊群去放牧,會為我們背來一背簍一背簍柴草,有時候還會逮住一只野雞或野兔,讓我們美滋滋地享受一頓野味。

  廚房在院子的北面,從廚房到上房要斜穿過院子,再踩著兩級石頭砌成的臺階跨上廊檐。

  我們吃飯的習(xí)慣是把鍋端到炕頭上吃,鐵鍋平穩(wěn)地放在一柳樹枝編的墊圈里,誰吃完睡自己舀。

  因而我們的炕席就永遠不得干凈,永遠油漬漬的,過一段時間母親就要在陽光下清洗上面的殘湯剩渣。

  母親還不到五十歲,但長期的苦焦日子也讓她病懨懨的,瘦弱的身軀仿佛風(fēng)一吹也會倒下去。

  她小心地端著飯鍋趟過院子的泥水,在踩上第二塊臺階時腳下落空了,身子像沒立穩(wěn)的糧食口袋一樣向廊檐傾去,盡管攥緊著鍋耳朵,但一鍋稀粥還是違背主人的意愿潑灑在廊檐下的水渦里。

  滴檐水渦就像一張饑餓的大嘴恣意地吮吸著一家人的救命粥。

  母親突然像個挨打的頑童一樣嚎啕起來。

  雨水沿著鬢角往下流,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淚。

  鍋里還?蓱z的半鍋粥,母親顧不上放穩(wěn)鍋,哆嗦的雙手伸進水渦,似圖要掬起已稀釋到泥水里面的面疙瘩來,但手心里除了混濁的水,還是水……

  雨越下越大了,朽天爺像漏了底的水壺一樣狂瀉不止。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我記不清也不想記住日子怎么熬過來的,只有那肆虐的雨天,那漾起的半鍋稀粥,那哆嗦著掬起泥水的一雙手,卻怎么也無法在腦海中丟失。

  每個人都有好了傷疤忘了痛的時候,這是發(fā)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事兒,你知道嗎?

  邂逅舊時光散文【2】

  遙遠的工棚

  我在林場伐木育林的時候,住過幾個地方的工棚,隨著時光的淡遠,自身條件的變化,在那些大小不一,構(gòu)造簡易的空間里所留下的記憶依然異常的清晰。

  在小隴山煙波浩渺的森林里,因為生活著成千上萬的伐木工人,而那些大大小小的工棚就像蘑菇一樣生長在林間。

  在每一條道路的進出口,在每個林班的山腳下,都可以看到那些掛著破衣爛裳的草苫子。

  晨出晚歸,工棚里翻騰著鮮活之氣,一團煙靄彌散在四周。

  吃飯的,吵嘴的,磨刀的,伐鋸的,洗衣的,喊秦腔談婆娘的,幾乎每一張嘴都閑不住,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事做,幾乎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色彩,這些,都一一給沉寂的原始森林增添了如許的喧鬧和生機。

  我所居住的第一個工棚在百花林場的墁坪工區(qū),它是三間獨特的磚混房,是以前的中百站舊址。

  我們的副業(yè)隊規(guī)模大,生產(chǎn)效益好,副業(yè)隊長人緣不錯,工區(qū)就安排我們?nèi)胱,相比其他的副業(yè)隊,可謂有天壤之別。

  我那時一路看到的工棚都是草苫子,草苫子遮不住風(fēng)擋不住雨,居住在里面,其清苦不待言說。

  中百站地處巍峨秀頎的野牛關(guān)梁下,白石灰粉刷的墻壁非常顯眼,我上學(xué)時讀過一本書叫《綠野仙蹤》。

  書讀完了,故事情節(jié)掌握了,但書名很費解,綠野如何,仙蹤何在?眼下身臨其境,感覺不錯,輟學(xué)的郁悶頓時散失了許多。

  三間房子相通,排滿了床板被褥。

  我對睡通鋪也很適應(yīng),因為讀中學(xué)時就和同學(xué)們擠通鋪。

  不同的是,在學(xué)校都是青皮少年,而這里老少不一,村里的爺孫輩,叔侄輩,姑表親堂弟兄輩都一鍋燴,睡覺的氣氛就截然不同了。

  多年后我得了失眠癥,痛苦異常,現(xiàn)在回想起我在那時就已經(jīng)有失眠的毛病了。

  收工回來,用完晚餐,大家躺在床鋪上諞一陣閑傳,抽一陣旱煙,就早早入睡了,干了一天活,都疲累至極了。

  唯有我胡思亂想,很難入夢,自然,這些白天雙膀有力,干活不知叫苦的人們的睡態(tài)都被我悉數(shù)掌握了,誰放屁誰磨牙誰說夢話誰打喉嚨,風(fēng)雨雷電,千軍萬馬,各領(lǐng)風(fēng)騷。

  在第二天的工地上,我就把大家的表現(xiàn)和盤托出,結(jié)果遭來大家的一頓奚落。

  我的搭檔三樹對我說:你剛來,時間長了,大家也會發(fā)現(xiàn)你睡覺的毛病了,難保你夜夜失眠,或者睡了就死豬一樣。

  但后來我如何融入期間,我睡覺有啥毛病,打不打喉嚨說不說夢話,都在繁重的勞動中掩蓋了,從沒人提起過。

  正常情況下,工棚里每夜的情節(jié)相似,神息一致。

  若是雨天,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漂泊大雨持續(xù)多日,大家進不了工地,就縮在被窩里睡大覺,好事者則打撲克,說古今,再穿插一些村里的葷段子,小小的工棚就是一個大千世界的縮影。

  我那時還顯得書呆子氣,進山的時候,順便在縣城新華書店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唐詩三百首》,一本是《聊齋志異》上下冊。

  我記得背會了唐詩中的大半篇章,這是我在校園里幾乎感受不到的氣氛,李白的汪洋恣肆,杜甫的凝重質(zhì)樸,李商隱的晦澀朦朧,白居易的激越清麗,都在以后的讀書生涯里左右著我的心緒。

  《聊齋志異》談狐說鬼,鞭撻世相,男歡女愛,給我的豆蔻年華注入了新鮮的汁液,我整日面朝高大的野牛關(guān)梁思考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同時情感的草叢也日趨茂密,懷想父母,懷想不可追回的童年時光,偶爾泛起的漣漪里,也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和烏黑的辮梢激起一朵浪花。

  我在林場的三年,只住過一個多月的草苫子。

  就在墁坪,是年盛夏,割草的季節(jié)到了,工地距中百站很遠的峪子溝,初始我們帶上干糧,早晨起早,步行到林地給幼樹割草,中午就吃干糧,為了消解干渴,趴在溝底的溪流里一氣暢飲,山中的水奇涼,但解不了乏氣,干了兩天,只好住在就近的舊草苫子里,幸好那段時間老天開恩沒有落雨,我們得以安然地完成了任務(wù),但是草苫子不隔熱,不隔蚊蠅,總是不及瓦房里舒坦,有時半夜醒來,就可以看到工棚頂上滲透進的月光,再聆聽溝底嘩嘩的流水聲,就使人能聯(lián)想起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只可惜不是晚來秋,也聽不到歸浣女的足音,也非王孫自可留的高雅之地。

  我們是清一色的伐木工,只知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哪能享受出一份古人奇幻的境界呢。

  翌年我們轉(zhuǎn)入黨川林場的密槽溝林科所割竹子,住的工棚是原來的工區(qū)舊房子,土瓦房。

  林科所則是新建的一排紅色磚混房,大氣排場,宛如殿宇,相距不遠的舊房子就顯得龍鐘老態(tài),豁嘴缺牙。

  但依然比草苫子強百倍,它地處一座高高的土臺子,對面是嵯峨的險峰,腳下是一條能養(yǎng)住魚的小河。

  干活休息的時候,我和三樹常常去河里砸魚吃。

  割竹子不像伐木一樣集體干,一起出工,一起歸來,工棚前發(fā)生著重復(fù)的故事和聲音。

  大家都分散到林子里各自尋找竹子,按根數(shù)點工,所以相對自由。

  早晨出發(fā)后,晚上就零零散散地回來。

  我割竹子手腳不麻利,常常落在別人后面,等回到工棚前,大家都飯畢休息了,我則坐在堆起的竹子上出神地遐想,看河里的石頭幻化成一個怎樣的物象,看一朵野花攢聚了幾只蝴蝶,看一彎新月在樹梢上搖搖欲墜,青春的理念在那里蟄伏成一個狹小的空間,回不到從前,也看不到將來,一座工棚,一個少年,一條深不見底的深溝,幾乎凝固成生命的終極。

  我在密槽溝只呆了半年,因為竹茬戳傷了腳,后又感染化膿,承受了有生以來最為徹骨的疼痛,最后狼狽而回。

  第三個年頭,我們在麥積山附近的后崖溝樹木園找了一份活,種樹養(yǎng)花,活兒相對輕松。

  居住的工棚也比以前的條件優(yōu)越,我們和工區(qū)的正式職工住一排房間,紅色的磚混房,不同的是我們幾個人擠在一起,正式職工們則每人一間。

  我格外珍惜這樣的房子,門是油漆的,窗戶是玻璃的,地板是水泥的,頂棚是三合板的。

  剛住進去的時候,工區(qū)主任囑咐我們冬天要注意通風(fēng),他們的一個年輕職工去年被煤煙奪去了生命。

  三樹說,我們伐木工人,哪有冬天燒煤的福分啊,工區(qū)主任聽后不悅地走了。

  我則聯(lián)想起墁坪的工棚,密槽溝的工棚,它們冬天那樣凄冷,夏日那樣燠熱,能住上這樣的房子,沒有煤火,也是一種福分啊。

  為了裝點房子,我還采集了一些野花插在玻璃瓶子里澆水呵護,少年的心房里一種懵懂的情懷蠢蠢欲動。

  在這樣的房子里,我繼續(xù)干活,也繼續(xù)看書,與一墻之隔的正式職工還可以串串門子,休息的時間還可以到電視室里看電視劇,和他們打打羽毛球,我感到自己的閱歷在逐步加深,見識也慢慢多了。

  譬如看見一群來游麥積山的客人,我會閱讀出他們臉上的滿足和喜悅。

  譬如那些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走過,我和我的伙伴們就放下手中的活直勾勾去看,看得眼睛發(fā)酸,頭腦發(fā)脹,原來我們的生活依然與世界相差太遠。

  有時看見老師組織的學(xué)生娃,我會懷念我的校園生活,為自己的不幸輟學(xué)而悲哀。

  從哲學(xué)的角度講,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關(guān)聯(lián)性,住在如此愜意的工棚里,我居然第一次戴上了手表,穿上了時髦的喇叭褲,冬天還擁有了第一雙皮鞋,翻毛皮鞋。

  并且開始了詩歌創(chuàng)作,寫信和考上大學(xué)的同學(xué)交流。

  有空就往縣城跑,看電影,逛新華書店,吃冰棍,瀟灑地抽煙。

  多年后我想,后崖溝樹木園是我養(yǎng)精蓄銳,又是脫胎換骨的地方,尤其是我居住的房間。

  離開樹木園的工棚純屬偶然。

  有一天我在工區(qū)主任的房間里給他抄寫論文,主任夸我鋼筆字寫得漂亮。

  我還在他的文章中找出了幾個錯別字和病句,這個擁有大專學(xué)歷的主任兼工程師像伯樂識馬一樣對我異常驚訝,刮目相看。

  他擦了擦近視鏡,像在密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珍稀植物一樣,慢吞吞說我有點屈才了,應(yīng)該回去繼續(xù)念書考學(xué)。

  他無意的一句動員讓我猶豫了好多日子,我突然想到自己還很年輕,不到二十歲的年紀,這種單調(diào)的育林生活何時是個盡頭。

  人一旦思想開了小差,總是有意無意朝著自己想走的路靠近,有一天現(xiàn)場員批評我們不能再看電視劇,說耽誤了不少的活,并挖苦我們下苦人看的哪門子電視?本應(yīng)該逆來順受作為下苦人的我,卻莫來由地怒發(fā)沖冠,與他一場爭執(zhí)之后,卷起鋪蓋頭也沒回便離開了樹木園。

  好男兒志在四方,人不能守住一棵樹去吊死。

  我在師范上學(xué)的時候和同學(xué)們逛麥積山,曾帶領(lǐng)大家去樹木園看我住過的工棚,民工們離去了,房門緊鎖著,我在窗外介紹了自己的一番往事,同學(xué)們只是好奇地伸長脖子觀望了一會,半信半疑地離開了。

  我知道自己的生活與他們無關(guān),解釋就成了多余。

  時間過去了三十年,我曾經(jīng)和一個好友坐車去墁坪看我最初的工棚,結(jié)果沒有直達的車輛,只是在工區(qū)附近的地方瞭望了一會,失意地返回了。

  今年,我與幾個寫作界的朋友去黨川采風(fēng),順便心急火燎地奔赴密槽溝尋找當年的工棚,結(jié)果那座土臺子不見了,一片茂密的森林遮蔽了我探視的目光,恍如一場夢境。

  回來后同行的天水大才子薛林榮為此把我的遺憾和密槽溝往事寫成文章發(fā)在《讀者》上,總算給當年容留我生命的幾個工棚獻上了一份感激之心。

  我在想:住過的工棚找不到了,少年時代和少年的生活場景找不到了,就是不是意味著那種不安分的,蓬勃向上的,好奇懵懂的情懷也找不到了?

  邂逅舊時光散文【3】

  黨家河壩的水聲

  那是一個僅有十來戶人的村莊,蟄伏于大山深處,人聲和犬吠甚為寂寥,一條逼仄的小河從村前流淌,流水聲不絕如縷。

  它是我生命的另一個村莊。

  因為我的娘舅家在那里,一個姐姐嫁在那里,一個弟弟也過繼在那里,所以我大半的歲月也都沉淀在那里。

  它構(gòu)成了我生存的另一個空間。

  就像我的一只手、一只眼睛或者一條不知疲倦的腿。

  兒時目送姐姐出嫁的時候,我并不知道她去的地方就是這個村莊,只是傻愣愣地望著姐姐騎著毛驢哭天喊地走過山梁。

  記事以后,母親帶我去舅家,我才知道姐姐也生活在這個村子。

  于是一顆踏實而親近的心結(jié)就從這個小小的村莊萌發(fā)出翠綠的枝條,乃至在后來的歲月里長成壯碩的大樹,婆娑樹影搖曳在我生命的天空。

  無獨有偶,我的一個弟弟也留在了黨家河壩,那一天成為我最為刻骨而遙遠的記憶。

  過年走親戚,母親帶我和不滿兩周歲的弟弟去舅家住了一段日子。

  元宵節(jié)鬧完花燈之后,母親就念叨著該回家了,可是我的五舅竭力相勸,讓我們再住一段時日,二月二一過,就送我們回家。

  五舅家沒孩子,善良的舅母看著我和弟弟,恨不得據(jù)為己有,抱著幼小的弟弟,不肯交給我的母親,眼神里搖蕩的波光,就像村前的細流在樹影下閃閃爍爍而琢磨不透。

  終于等到回家的一天,二月的風(fēng)顯得特別溫潤,冰消雪化的河里,淺淺的浪花在招手送別,母親騎著棗紅馬緩慢行走,我被三舅背著過了河,汩汩的水聲里夾雜著五舅追趕我們的腳步聲,他囑咐三舅把馬牽好,囑咐我明年再來。

  可是母親一言不發(fā),偷偷拭淚,不忍回頭。

  五舅怕弟弟看見母親走了哭鬧,就讓舅母抱在別人家躲避去了。

  那時我的家里已經(jīng)沒有口糧,過年時父親已經(jīng)開始討飯了,與其大家餓著,還不如少一張嘴。

  沒孩子的舅舅也希望有一個兒子,無奈的母親只好割下了心頭肉。

  送給舅家總比送給別人好啊。

  記憶從這一天開始,我的心留在了黨家河壩,我的弟弟長在了黨家河壩。

  在漫長的時光里,黨家河壩的水聲就永遠流淌著一個親情的地名。

  和弟弟玩耍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河灘上,我和弟弟在玉米林里捉蟋蟀。

  漂泊的大雨使黨家河壩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到處濕漉漉的泥水,我們光著腳丫,將一只空了的墨水瓶掛在脖子上,每捉到一只黑色的蟋蟀,弟弟的小手就伸到瓶口,那只失去自由的蟲子就乖乖跌進去了,兩個孩子從早到晚,一堆一堆的蟋蟀被我們從玉米地趕到了河對岸。

  夜幕拉開時,就聽見那些鳴叫的聲音如泣如訴,一如河里的水聲,潮濕著我們的夢。

  在青黃不接的日子,母親打發(fā)我去舅家背糧食。

  從我家去黨家河壩大約六七十里路,要翻越兩架山,趟過兩條河,在我爬上村子的對面山梁時,我感到了一個人行走山路的孤獨和恐懼。

  直到臨近弟弟的家門,聽著久違的水聲,看見弟弟在村口的活蹦亂跳的身影,心頭懸著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

  我的舅家其實也沒多余的糧食,只是村子小,土地多,廣種薄收后的人們也能勉強糊口。

  我挨家挨戶湊份子,大舅一碗苞谷,三舅一包洋芋,四舅一升蕎面,姐姐給我一雙親手縫制的很結(jié)實的條絨布鞋。

  我只要能背得動,就不嫌多了重了。

  我感覺我就是一個出疆的大使或者外交官,關(guān)系著民族和家國的生死存亡。

  感覺黨家河壩就是一座救命的島嶼,讓我家這座多難的船只得以靠岸。

  弟弟上學(xué)后,從他貼在墻壁的幾張三好生獎狀上,我發(fā)現(xiàn)他隨了舅家的姓,這讓我對弟弟馬上有了陌生感,而且舅舅從不愿提及我們是親生弟兄,竭力避嫌。

  從此和他去河邊玩耍的時候,我感覺出河水也在流淌著另一種聲音。

  母親去世那一年,弟弟的一雙兒子也大了,一個還上了大學(xué),舅舅在看望我奄奄一息的母親時,哭訴他的難腸。

  我的年過八旬的老父親突然想起那年我母親私下把弟弟送了人,讓他一度對母親怨恨有加。

  現(xiàn)在,時過境遷,舊事重提,老父親突然一股莫名的火起,執(zhí)意要討回弟弟,不然他一生的尊嚴都沒了,養(yǎng)活不了一個兒子,讓他在別人的家里扎下了萬丈根源。

  父親老淚縱橫,說要給弟弟分些土地,騰出院子,名正言順當一次兒子。

  我一時愣了神,沒想到一生木納憨厚的父親心里竟藏著這么深的感情,這種傳統(tǒng)的傳宗接代的意識,讓我再一次把記憶的觸角伸向黨家河壩,我也一下子想起弟弟在一個不是親生父母的人身邊是如何長大成人的。

  月是故鄉(xiāng)明,水是故鄉(xiāng)甜啊。

  盡管,他生長在我的親娘舅家。

  2012年7月,秋雨纏綿的一天。

  我接到弟弟的電話,說舅舅病危,希望我回去看望一趟。

  放下手中的活,我驅(qū)車趕往黨家河壩。

  眼前那晝夜不息的河水,似乎比以前枯竭了。

  我的眼睛濕潤,想起小時候母親帶我來這里,她是走娘家路,可是卻把弟弟留在了這里,她老人家一生的思念何其深啊!車在河里穿行時,濺起了一束束浪花,發(fā)出的聲音就像當年弟弟稚嫩的哭泣聲,也如同母親騎著棗紅馬無言的啜泣。

  四十多年來黨家河壩依然夾在高大的山峰間,那稀疏的樹林,那散落的村舍,依然在空寂中蕩漾著歲月的煙靄。

  一種久違的水聲漫過我的耳際,我想,在這個世界,我可以拒絕一些事,也可以疏忽一些事,但無論如何,卻拒絕不了從童年開始就熟稔的這個村莊,以及村莊周圍激蕩的水聲。

  那水聲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我善良仁慈的母親,也養(yǎng)育了吃苦負重半生的弟弟。

  它如同一支溫婉而吉祥的歌曲,在血脈相連的世界上,讓我百聽不厭 。

【邂逅舊時光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邂逅舊時光09-30

邂逅隨筆散文10-07

邂逅的隨筆散文10-11

邂逅是味道隨筆散文10-09

邂逅麗江隨筆散文10-09

邂逅優(yōu)美隨筆散文10-10

在感恩中邂逅時光作文10-11

時光散文10-26

邂逅我們的青春散文隨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