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操作活動要提高實效性教學隨筆
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建議之一,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操作活動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成為真正的探索者。但并不是讓學生操作了,就一定促進了思維發(fā)展,那種只把操作活動當成是一種形式教學,不僅不能促進其發(fā)展,反而會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起到負面影響。我們看下面的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
教師談話導入后
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條!保ń處熓孪葹槊總學生準備了一張長方形彩紙,五顏六色,且在紙的中間畫有虛線)
學生拿到紙條后很興奮,互相炫耀著自己的紙條。
師:“同學們沿虛線折一折,你都發(fā)現了什么?”(教師的目的是讓學生發(fā)現長方形紙的對邊相等這一特征)
學生動手折后紛紛舉手,教師指名說發(fā)現。
生1:“一樣大!
生2:“我的比他們的都漂亮!
生3:“得到兩個正方形!保ń處煖蕚涞募垖φ酆笄『檬莾蓚正方形)
生4:“兩個正方形一樣大。”
生5:“我的也一樣大!
……
幾個學生回答了自己的發(fā)現,就是沒有學生發(fā)現“對邊相等”的特點,教師引導也無濟于事。教師顯得很著急,繼續(xù)引導。
師:“用手摸一摸對折后的邊怎么樣?”
。ń處熗瑫r示范用手指摸對折后的邊)
學生也用手摸對折后的邊,好像沒有新的發(fā)現,也沒有學生舉手。教師有些著急,用手指著紙條繼續(xù)引導。
師:“這兩條邊一樣長嗎?”
有的學生好像明白了老師的意思,隨聲附和:“一樣長!
師:“大家再摸摸看,是不是一樣長?”
學生又摸了摸,點頭同意。
師:“對了,我們就說長方形的這一組對邊相等。互相說一說。”
學生拿著紙條向同座重復教師的“結論”。
師:“我們再用正方形紙折一折!
……
教師的設計目的是要體現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體會長方形的特征——對邊相等,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費了很大的勁才“引導”學生“找到”對邊相等這一特征,然而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還是似懂非懂,這說明操作活動是不成功的。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是教師只注意了讓學生動手操作,而忽略了必要的準備。
【操作活動要提高實效性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論文10-09
提高高中的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論文10-11
提高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思考論文10-12
開發(fā)利用高中政治課程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10-26
新課改環(huán)境下提高數學作業(yè)實效性的嘗試論文10-08
如何快速提高成績隨筆11-13
中班教學活動隨筆04-12
大班教學活動隨筆11-17
大班教學活動隨筆07-01
期末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