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了忘卻的紀念隨筆散文
時間,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以無形的巨手,不斷地改變著世界上的一切。
一棵樹,年代越久,年輪就越多,就越趨于成熟、博大;一個人,年齡越大,閱歷就越廣,感情就越加深沉;一段生活,歲月越久遠,積淀的營養(yǎng)就越豐富,也就越能滋養(yǎng)人的心靈。
1976年7月28日那場大地震,40年后已不再是恐懼與悲傷,也不再是艱辛與苦難——唐山人在心理上已經撫平深度的創(chuàng)傷,積極適應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的巨變而獲得了再造和新生。
那是怎樣悲壯的一幕!
百年工業(yè)重鎮(zhèn),幾十萬活生生的生命,整日的忙碌與喧鬧,徹夜的恬息和清幽……瞬間,化為烏有!每憶起,應是多少不盡的長號與無聲的飲泣!然而,中央和各級領導,搶險救災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來自全國各地的慰問、醫(yī)療和生活保障隊伍潮涌云集,支撐著不屈的唐山人民挺起腰桿,同厄運抗爭——唐山人知道敵人的強大,但也相信自己的力量!那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曠古今、驚天地、泣鬼神!人們的精神世界從此升華,變得更凝重、更豁達、更豪邁。
10年,20年,30年,40年,漫長的歲月,煉就了唐山人的毅力與韌性。腳踏實地、激越慷慨的現實生活的洗煉,使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發(fā)現,自己并沒有記下當時的全部。被遺忘的,漸漸遠去;被銘記的,不僅這一代人刻骨銘心,還一代一代流世傳家。唐山人,心靈上無一例外地經歷著饑苦勞頓、動心忍性、拂亂所為,增益能智的幾度撞擊、融合、裂變和衍生,集成為一種繼承傳統(tǒng)、涵納時代、映襯背景又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抗震精神,在震蕩、變革與進步中釋放著無盡的潛能。
那是怎樣強大的意志!
數年前,一位中央廣播電臺的記者朋友曾問我:是什么激勵唐山人民做出百折不撓、英勇不屈的壯舉?是什么鑄就唐山人民團結互助、剛健自強的身軀?我跟記者朋友說:“所謂多難興邦,人們在克服苦難中激發(fā)出的主觀意志力量,為唐山人文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边h古時候,人類的祖先就是頑強適應像“造山運動”那樣特大地震災害造成生活條件巨變,憑著最初成型的意志走出動物群的。恩格斯指出,“人離開動物越遠,它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边@個特征,主要指的是人們的意志行動。在人與自然災害的矛盾沖突中,人是矛盾的主導方面;而人的意志力量與人體生理機能相比較,意志又是起決定作用的。在大災面前,唐山人民充分顯示了千萬年以來艱苦磨礪、揮汗浴血中鑄就的優(yōu)秀品格。幾十萬人從廢墟中爬出來,忘掉家破人亡的悲痛,忘掉幸存的自我,與那些相識的和素昧平生的,同命運的和不同命運者相濡以沫,共克時艱,共辟生路。40年來,唐山帶著震災的傷痛奮起直追,披著時代的風塵發(fā)力騰躍,攜著藍色的夢想加速前進,插上騰飛的翅膀翱翔九天,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基本達成了走在全省最前列的奮斗目標,成為省域中心城市。
堅定的意志既生發(fā)于豐富的社會實踐,也生發(fā)于激情燃燒歲月里鍛造的堅定信仰,這同樣是一種穩(wěn)固的意志傾向。在頓失一切時,唐山人沒有呼天搶地,他們相信,過去救民于水火的中國共產黨,今天也一定能引導他們渡過難關。所以,報務員冒死搶修通訊設施呼叫上級,司機抓到汽車飛馳北京,村民爬出殘垣匆匆去扒村支部書記,市民涌向市中心破車廂里剛剛誕生的抗震救災指揮部……那時的人民,為了心中的信仰,對黨的信賴,對社會主義事業(yè)和共產主義理想的不懈追求,是能夠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
那是怎樣積極的情感!
我還記得幼時的歌謠:登上鳳凰山,遍覽我唐山。排排簡易房,磚頭壓油氈。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在心靈創(chuàng)傷遠未愈合的當時,以通常思維,人們應該是心灰意冷、萬念俱焚或痛不欲生的。但是,唐山人卻是迥然相異的精神面貌。他們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親人的尸體,把沉重的心理負荷變成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能動力量,奮發(fā)投入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火熱斗爭。震后10天,煤炭、鐵路、發(fā)電、煉鋼、通訊等開始恢復生產,一批“抗震”產品相繼出廠,商店開始營業(yè),孩子陸續(xù)上學。這種積極的情感不斷煥發(fā)出生命的旺盛活力。
飽經憂患、艱苦再造堅強意志的唐山人同時也豐富了積極健康的情感,有效調節(jié)和改善了自我,精神世界得以升華。在變動了的社會條件下,新的家庭、夫妻和子女關系形成了。在震災造成萬余家庭殘缺、萬余老人失其所養(yǎng)、10萬余人傷殘、4000余名孤兒這種特殊背景之上,上萬個重新組合的家庭誕生。它們突破了正常家庭的血緣結構,憑著患難與共的積極情感,幾代幾姓,歡聚一堂。家庭主婦侍奉著原是別人的公婆,男主人孝敬著不曾生身的父母,節(jié)衣縮食為他家大男大女操辦婚事,為非己所生的孩子的優(yōu)異成績潸然淚下……誠然,改造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長期穩(wěn)定的反應系統(tǒng)及所達到的鞏固的情感,過程是痛苦的。這是在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精神摧殘之后附加一重的痛苦。但這是必經的過程,“人恒過,然后能改”,依靠良好的精神生活環(huán)境,唐山人的情感世界,積淀得猶如陳年佳釀,其味越來越醇正、綿長……
那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心靈的傷口,早已愈合,卻留下一痕永遠抹不去的傷疤。它不再疼痛,給人的,是一段閃光的回憶,一個日漸遙遠而非淡忘的故事。興奮和抑制、保存和遺忘,是相輔相成而又和諧統(tǒng)一的。生活中,人事糾葛、利害得失、恩恩怨怨等諸般煩惱,像地震災害等強刺激造成的多重痛苦,完整保存下來,時時折磨自己,顯然不是唐山人的選擇。唐山人不相信眼淚,他們更相信:醫(yī)治創(chuàng)傷、重建家園、生活得更美好,乃逝者所愿并引以為寬慰的。所以,這40年來,世人眼中看到的,是唐山這座城市追趕時代的身影、超越自我的軌跡和摘取夢想的雄姿!昂鰣笕碎g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反映的,正是這種情懷吧!
地震時剛有記憶力的一個女孩,聽信她的“真媽”出遠門,天天盼娘歸。她把對母親的深情珍藏心底,不肯認重組家庭的媽媽。然而,她面對的卻是新媽媽與日俱增的憐愛。彼此一樣跋涉煎熬,開辟著新的體驗之路。女孩漸漸長大,終于一頭扎在養(yǎng)母的懷里。動情地喊了一聲“媽——”。母女倆緊緊摟在一起。這般艱難偉大的改造,煉就如此圣潔的情感,乃是人間最可寶貴的。
這個女孩,是我一個表舅的女兒。
同遺忘相依共生的是記憶和保存。生活中需要保存的不勝枚舉。一段美好的往事,一汪脈脈的深情,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往無前的精神,是永存的。唐山人,每年都有一次“7.28”的追憶,每十年都舉行一次大型紀念活動,今年,又要到了這一時間節(jié)點。
忘卻的是苦難,牢記的是精神。我告訴自己的女兒,今年“7.28”,我要帶她到抗震紀念墻,是為了忘卻,也為了牢記。
希望女兒能懂她爸爸的意思。
【為了忘卻的紀念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為了紀念忘卻作文04-25
為了忘卻的紀念心情隨筆(通用10篇)12-23
為了忘卻的記憶10-26
結婚紀念日隨筆散文11-13
散文精選經典散文隨筆10-26
散文的隨筆11-08
有關散文隨筆的經典散文10-26
秋韻散文隨筆散文10-26
經典散文隨筆10-26
隨筆優(yōu)美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