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學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的作文 篇1
農家樂——歡樂的秋天
秋天到了,這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日子,人們怎么能不高興呢?這會兒,農民們正趕著收割糧食。我這小農民怎甘落后?
嘩嘩嘩!這是什么聲音?那當然是泰興的白果雨啦,這白果,可是我們老家泰興的特產,白果是高級營養(yǎng)品,吃起來微微帶一點苦味。這下,我就來挑戰(zhàn)打白果!
我激動極了,拿起一根竹竿就往上敲,呯呯呯白果沒打幾下幾個,人倒累得氣喘吁吁,看來打白果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我累得倒在床,恢復體力,準備過會兒叫老爸傳授經驗,呼!
過了一會兒,我又信心滿滿地上陣了。這次我不是孤軍作戰(zhàn),而是爸爸,媽媽和我三人并肩作戰(zhàn)。我們先讓打白果最有經驗地爸爸出來給我們傳授打白果技巧,先用竹竿在上面沿著樹枝一劃,白果就全都下來了。我用了這種辦法試了試,果然很有效,既省力又能將白果全部打下來,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終于打完了一棵百年銀杏,我們三人氣喘吁吁,但看著勝利的果實我們又開心地笑了。
最后一項活動——挖花生;ㄉ强墒侨艘娙藧,可花生是好吃,挖花生卻不容易,今天,我就要挑戰(zhàn)挖花生。
挖花生確實很難,才挖了一會兒,我就疲勞過度,立刻不想挖了。最后還是奶奶站了出來,對我說:挖花生要先把花生旁邊的土松一松,一拔,花生就出來了。我用這種方法試了試果然很管用,開心極了。
這就是我歡樂的農家樂。
小學的作文 篇2
近了,近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聽見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走向人間,她手中提著一籃春天的音樂種子,她要將春天的音樂種子撒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春姑娘來到花園里,她看見小花干枯的枝丫,袖子輕輕一揮迎春花開了,勤勞的蜜蜂在采花蜜,一股芳香的味道在花園里飄蕩,小草綠了,小朋友在草地上開心地玩耍;
春姑娘來到了小河邊,她看見小河已經凍僵了,就揮了揮手臂,剎那間,冰融化了,小河的魚兒爭先恐后的跳出了水面,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河水“嘩啦啦”的演奏者音樂,春姑娘看見小魚興奮的在追逐著,她會心的笑了。
春姑娘在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撒下了她的種子,在馬路上,桃花散發(fā)出芳香的味,在田野里,田間的'禾苗和地里的瓜秧都在傳遞著一種濃濃的春意和人們的喜悅!我看到了,春姑娘把大地裝扮的五彩繽紛,我興奮極了。
啊,我愛美麗的春天!
小學的作文 篇3
從前,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個可愛的小松鼠,她叫樂樂。樂樂有一個漂亮的家,那是一個高大卻已經枯萎的老樹。
小松鼠樂樂十分樂于助人。一天,樂樂出去覓食,遇見了一只受傷的'小鳥。于是,樂樂便把小鳥帶回自己的家扶養(yǎng)。
從此,小松鼠樂樂的家便成了旅館。爬行的小龜在這里借住,無家的蝴蝶在家里安家……森林里幾乎每一只動物都被樂樂幫助過。
有一天夜晚,小狐貍華華來到了這棵老樹下,它對著上面大喊:“樂樂,我能不能在你這里借住一晚?”上面?zhèn)鱽硪粋聲音:“你是不是旅行路過這里?”“不是!薄澳悄闶遣皇鞘軅耍俊薄安皇,你就讓我住一晚唄!”“那……好吧。”樂樂答應了。
第二天,小狐貍華華趁樂樂不在家,就把借住的小龜趕了出去:“滾開滾開,這不是你的家!庇职咽軅男▲B趕了出來:“你該走了,這又不是你家!钡鹊綐窐坊貋淼臅r候,華華就用身體擋住洞口,不讓樂樂進去。樂樂奇怪地問:“華華,你為什么不讓我進去呀?”“這是我的家,我憑什么讓你進去呀?”“這是我家,不是你家好吧。”“胡說,我都在這住了十年了!薄翱赡悴5歲呀!”“那……這就是我媽媽的家,我媽媽的家就是我的家!毙『側A華繼續(xù)強詞奪理,樂樂無語了。這一切,都被小鷹翔翔看得清清楚楚。
正好,翔翔知道一個石洞,而且石洞 還 非常堅固。翔翔立刻就把樂樂帶到了那個石洞。
第二天,華華徒步找到了樂樂住的那個石洞。只見樂樂和小兔跳跳在一起吃面餅,便可可憐巴巴地對樂樂說:“樂樂,我能不能在這住下?”“不可以!”跳跳大聲地對華華說。“可是,我實在沒地方住了!比A華望著樂樂說道。“那,你要留下證據(jù)!碧豢蜌獾卣f!昂冒,怎樣留?”華華無奈地說!澳憔蛯ξ艺f,這里不是華華的家,是樂樂的家!比A華只好對著跳跳說出了這句話。這時,跳跳拿出一個黑子的盒子說:“這是錄音機,我已經把你說的話錄下來了!比A華點了點頭。
從此,森林里又出現(xiàn)了一對十分要好的朋友——華華和樂樂。
【小學的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的小學作文02-06
小學的作文【經典】09-09
(經典)小學的作文09-14
[精選]小學的作文09-26
小學的作文(經典)09-24
【精選】小學作文10-08
小學的作文[經典]10-26
小學作文(精選)08-03
(精選)小學的作文07-31
小學的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