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精選29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
觀看了《了凡四訓》,有如下感想分享:
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命運,人的命運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過現(xiàn)身說法,向兒子講述了命運的真相,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運,斷惡修善,災消福來。消極被動地聽從命運的安排,只能知命認命。根據(jù)立命之學積極的改造命運,則是積極有益的。
了凡先生還說,積極去改造命運,需要用心去修煉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yè)。我們經(jīng)常說,心態(tài)會影響個體的思維、思維會左右個體的行動、行動會導致個體的命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以事業(yè)來說,我們能不能從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業(yè)?我們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動引導我們的事業(yè)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并最終獲取成功?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態(tài)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煉。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難險阻時是不是積極進取,而不是就此認命?以我們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為例,可能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試錯,也許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產(chǎn)品,但我們能否堅持到這一刻?我們能否通過一次次的努力積極的去改進我們的產(chǎn)品?我們能否做到極致?看過這個片子的第一集,我當時就閃現(xiàn)出這些念頭。
我用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成功的案例和我們對比,首先就閃現(xiàn)出小米的專注、極致、口碑和快,對任何一個企業(yè)來說,小米進入手機市場,是進入了一個絕對的紅海,這樣紅海的市場,怎么還能進入?能不能成功,怎么成功?小米詮釋了一個極好的案例。它的極致、專注不恰恰印證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yè)么。一個賣煎餅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個月內(nèi)銷售額過億么?bat(百度、阿里、騰訊)出來的4兄弟,賣肉夾饃,10平米店面,日入萬元,他憑什么成功?憑的是真正用心去經(jīng)營、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現(xiàn)在是一個浮躁的社會,需要像了凡先生說的那樣:戒躁、靜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煉道德和事業(yè),方有成功之機會。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
本片主要是袁了凡先生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以講故事的形式分章節(jié)講述了立命、改過、積善、謙德四個方面。
在立命這中了凡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教育后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總結(jié)人生不同階段的經(jīng)驗教訓,要面對各種命運的考驗,特別是后天的命運,一定要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積德行善,這樣命運就會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改過則是教育后人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結(jié)合現(xiàn)在的說法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不同角度審視、考慮問題,這樣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就應了了凡先生的改過方法。
了凡先生講述的積善、謙德是對個人命運影響最大的,只有廣積善德,才能扭轉(zhuǎn)命運。從現(xiàn)代的角度來說,能多幫助別人、關心他人,能和周圍的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在你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才能得到大家的幫助、支持,這其實也是汲取各方知識最好的一種途徑。
結(jié)合現(xiàn)在我們實際的現(xiàn)狀,我們首先如何面對自己的立命之本工作呢?
目前我們所見到員工對工作的態(tài)度,通常僅限于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通過工作換取一份收入,用于子女教育、日常的穿衣吃飯以及人情往來等,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發(fā)揮所學專長,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因為目的不同,所以大家對工作的努力不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責任心,是不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干,能不能主動發(fā)揮自己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優(yōu)質(zhì)的完成各項工作。
結(jié)合《了凡四訓》我理解,工作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鼓勵大家利用現(xiàn)在這個最現(xiàn)成的機會呢!為什么在工作團隊中有人會脫穎而出,有人卻一直默默無聞?這很值得思考。
作為一名合格的員工,學習提高工作技能,學習處理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系,遵守各項公司制度,積極為公司經(jīng)營出謀劃策,這些都可以為自己改造命運創(chuàng)造條件。在認真工作的過程中,可以使我們的應變力、決斷力、適應力、協(xié)調(diào)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我認為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提供如此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所以工作是要我們用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的。另外,認真工作還蘊藏著多重機遇。我們身邊有許多人,是在工作中結(jié)識的朋友,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而獲得廣泛的人緣,通過這些人緣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樣,通過工作關系成就的姻緣不也是最好的一種表現(xiàn)嗎?
那么片中所講述的行善積德我們該怎么去做呢?且不說別的,其實每做一件善事后,大家的心情會不會很愉快呢?如果大家都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去幫助別人,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日復一日的積累,那么你的人生不就是快樂而幸福的嗎?
其實,近期觀看、閱讀的《了凡四訓》和《孟子與離婁》都是通過古人總結(jié)的經(jīng)驗教訓,來教育當代人,里面有一些現(xiàn)成的方法和舉措,盡可以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結(jié)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對我們產(chǎn)生一些啟發(fā)或引導。所以說古人讀書有益,這是真實不虛的!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3
袁黃,初名表,字坤儀,在遇到云谷大師后,取號了凡,意為結(jié)束一些凡人的看法!读朔菜挠枴饭卜譃榱⒚畬W、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了凡四訓》開始寫到作者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遇到以為大師,為其算命,說其某年某月可取得何種官職,經(jīng)過驗證,竟分毫不差,自此作者對大師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當然自此也少了些積極進取,認為一切乃命中注定,奮斗與否都難以逃脫命運的安排。
但自從作者遇到了云谷大師,把之前大師算命之事乃至自己命中無子的結(jié)局都告訴了大師,大師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可以扭轉(zhuǎn)的。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云谷大師告訴他,造命乃是天所注定的,人無法改變,但是人可以立命,進而改變自己命中的禍福。自此,作者改名為了凡。
看到這一句話,我想我年少時,曾經(jīng)一度聽到老師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堅信不移;后來稍大些,卻又認為一切乃是命中注定,我們只是隨著命運的'安排在過日子。但讀了這本書,我可以說關于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觀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緊接著,云谷大師告訴了作者改變命運的方法,首先就是改過,把從前自己所做之事一一反省,并盡力進行改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當然這其中又區(qū)分了善的各種種類,大善、小善;真善、假善;滿善、半善;端善、曲善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著一份謙虛的態(tài)度,不可傲慢。
作者在聽取了云谷大師的建議后,分析了自己的種種缺點,并開始多做善事,后來考取功名并得一子,取名天啟。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內(nèi)心時時被觸動,我曾一度像了凡先生一樣,安于命運,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而這本書可以說點醒了我,應該積極進取,多行善事,自求多福,改變命運。
這本書最后有功過格,可以參照這些功過格對自己每天的所做作為進行參照。本書雖然篇目不長,但句句警句,激人向善。與《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并稱三大善書。也對無數(shù)仁人志士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有幸讀到這本書,只要認識到之前的種種業(yè)障,從今改過為時不晚,每天讀一讀,每天反思省察自我,定有收獲。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4
因為諸多起因,工程進展非常不順,個別單體鄰近停工。于是,我登上了回蘭州催要圖紙的飛機,回到了機關。因為設計職員出差,只有等候,難得安閑多少日。于是,籌備去書店挑本好書,細細研讀。無意中,看到了自己以前找了良久的一本書《了凡四訓》,如獲珍寶,買回閉門品讀三日,終實現(xiàn)。體會及感觸如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中國文人尋求的最高的人生幻想。無數(shù)先賢孜孜追求這種境界,終其畢生留下了訓誡子孫的不朽圣典,《了凡四訓》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該書是一部動人心魄,污染人心的書,處處蘊含著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儲藏著求善求真的智慧;處處告誡后人要有喧擾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誠懇;處處能夠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訓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有哲理,有故事,活潑出色,艱深易懂。書中立命篇,就是說要發(fā)明運氣,而不是讓命運來約束自己;第就是講改過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所說的都是積善的方式,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愛的襟懷,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專講謙虛的利益,謙遜的效驗。
此書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須居心領會,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說自己有多深的覺醒,只敢說自己還有一顆仁慈的'心。平時生涯中也碰到過一些決定,假如你能不違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動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覺也不會睡平穩(wěn)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開些,真正的看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聲譽與好處
回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做了很多錯事。所幸父母給了我一顆善良的心,不致在這滾滾紅塵中全體迷失了天性。當前為人處事必定不要違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5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這本書是他用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書中他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zhuǎn)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共分為四章,開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學中袁先生就講述了自己從被命數(shù)所困到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經(jīng)歷,讀了之后我深有感觸。
從他的故事,讓我們切實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禁錮。
因果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定數(shù),但是也并非不可改變。關于命數(shù)已定,云谷禪師這樣描述: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我的理解是:人的命數(shù)雖定,但要看我們對待它的態(tài)度。行極善的人們,命運是雖然拘束不住他的,因為他不斷的累積善果和福報,這極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變?yōu)榧;而行惡?人,命數(shù)同樣不能確定的,因為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極大的惡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報變成禍事。
我們的命運終究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變,我們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書中袁了凡追問命數(shù)是否可改時云谷禪師說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句的意思是說:個人的命數(shù)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澤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個人造惡,就自然折福,個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緊接著禪師又列舉出佛經(jīng)里的句子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證明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命運的事實。但要注意,這句并不是鼓勵大家為求功名富貴、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這樣單純只為一己貪念而為善,沒有真心誠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業(yè)障。
我覺得,在現(xiàn)代的社會當中,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例子有很多,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達到的。要想有所改變,我們就應該從現(xiàn)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積累。有這樣一句古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多讀書、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學習不良嗜好,不做惡人。要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無貪念、無惡念。只要這樣每時每刻的累積,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樣,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正如《了》文后面章節(jié)中所說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6
此篇講述了凡先生從認命到?jīng)Q心改命的過程。了凡少年時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來各個階段發(fā)生的各種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這讓了凡先生對"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無欲無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軌跡行尸走肉般的活著,也陷入命中無時莫強求的宿命論里。直到有一次拜訪云谷禪師,云谷禪師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導和點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數(shù)和自求命數(shù)的原理,終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終于在此篇里解讀到命運的真相,弄清了宿命與造命之間的關系。古人云:命由天定,運由己生。其實命運二字是分開的:命與運?梢哉J為人的"命"是確定的,而所謂"運"是個人行為,言語,心念與反應的宿世果報。
每個人的陰陽運數(shù)不定,是動態(tài)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帶有此運,不代表已運此運。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給到每個人的土地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貧瘠,一些山巒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們"命"里初始的軌跡。但要在這片土地上種什么種子,怎么經(jīng)營結(jié)什么樣果還得看你怎么"運"。有些先天土地富饒,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結(jié)果可能斷送了命里本該有的福報,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經(jīng)過后天的辛勞努力,可能就會創(chuàng)造出命中本無的東西,以此造命改命。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出身平凡卻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馬云",也有出身名門卻幾度蹲牢獄的"張默"。所以我們都應該正視我們的"命",把握好我們的"運":命中有時,需珍惜;命中無時,需努力!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7
《了凡四訓》是清代袁枚所著的一本勵志名著。這本書中,袁枚通過幾個小故事來闡述讀書的重要性以及讀書之道。在讀過這本書后,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收獲了一些心得體會。
讀書能讓我們更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人的眼界是有限的,通過讀書可以不斷地觸及到新的領域、新的'知識。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閱讀,才能讓自己更加全面地了解這個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義。
讀書也是一種修養(yǎng)和提升自我的方式。讀書不僅可以增加知識儲備,更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我們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讀書可以錘煉我們的意志品質(zhì),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目標和信念。
最后,讀書需要有正確的方法。袁枚在書中闡述了許多讀書之道,如“吟詠古人之書”、“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心使神明”等等。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做到經(jīng)常反思、總結(jié)歸納,讓自己的閱讀更加有意義、有深度。
讀書是一種很重要的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推崇讀書的原因。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讓自己活得更加充實、有意義。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8
時間過得真快,知道這本書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是在2018年看一本書水清老師推薦的。也是信仰的力量和吸引力法則引導我和這本書遇見吧。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覺得古人的書其實隱含著很多智慧?梢远嗫催@些書,也也比那些流行的,熱銷的書籍有更多更本質(zhì)的大智慧。
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應該順勢而為。然后,我是想去找以前2020年三月份叫一個同學堅持,不要棄考。但是他認為已經(jīng)遲了,現(xiàn)在開始復習是無用的,白費力氣。因為2020年擴招,是有很多可能的,但是他并沒有領情,還是很冷漠地說,“關你什么事,又不是你的的錢報名,浪費的又不是你的錢!币驗橛X得自己又被傷害到,特別的深刻,那時候還截圖在筆記上記錄這次對話,告誡自己不要過多關心別人事。
我在收藏夾里面并沒有找到那次對話,卻看到兩年前看《了凡四訓》這本書時做的筆記。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這一段確實應驗成語講的,「自求多福」。而且如理如法地求,決定每個人都求得到,這樣才叫真理。真理沒有說一個人做了有,另外一個人做了沒有,這個就不叫真理。而關鍵在哪?堅定不移的'意志。人假如常常換志向,那就很難達到!妇恿⒅鹃L,小人常立志」,就很難達到。所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志于功名必得功名,志于富貴必得富貴。人有志,就像樹有了根,立定這個志不改變,而且還不斷地積功累德。
『須念念謙虛』,保持這個謙虛的態(tài)度。
『塵塵方便』就是處處與人方便,
「與人無爭,與世無求」為人設想,不與人爭,
『造福由我』這樣的修養(yǎng),這樣的積德累功,自然感動天地,而得到福報,
這個和自己轉(zhuǎn)筆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真的喜歡,平時有空就練習,那么就可以練會。例如下五子棋的二年級學生小悅同學(她的智力是機構(gòu)上比較低),她想超過老師,她是每天去挑戰(zhàn)老師,然后一次次失敗中進步。一個學期下來,她后來真的是機構(gòu)上下五指棋最厲害的。的確有時候我都輸給她了。
我們都喜歡謙遜的人。
圖片要相信,然后才能行動,然后才能有所收獲。祝自己可以如書中說的那樣。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9
了凡四訓是了凡先生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通過學習使我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命運,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訓包括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所謂“立命”,就是要創(chuàng)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人。要想改造命運,不被命運束縛住,就應當遵循“斷惡修善”、“災消福來”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同時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沒有過失呢?孔子說:“過則勿憚改”,如果有了過失,就不要害怕改過。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一個人必須要每天知道自己有過失,才能天天改過,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沒過失。如果每天都無過可改,就是每天都沒有進步。天底下聰明俊秀的人實在不少,然而他們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業(yè)不能用功去做,就只為了因循兩個字,得過且過,不想前進,所以才耽擱了他們的一生。
改過能夠把今生的過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會變成壞命了,但這卻不能把壞命變成好命。那么怎么樣做才能使壞命轉(zhuǎn)成好命呢?這就要不但改過,還要積善、積德,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積善的方法,能夠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來往,做人的方法必須加以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了。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學問要求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要求進步。與人相處,待人謙虛了,從中學習,自然便有了進步。
一般人,對命運多是感到很迷茫,論語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簡單。如果對命運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了凡四訓在教我們做好人、說好話、做好事和存好心,F(xiàn)如今社會上亂象叢生,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所以,對于人心來講,了凡四訓有相當大的穩(wěn)定作用和凈化效果。同時,對國家社會的安定,也會會產(chǎn)生很大的力量。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0
《了凡四訓》是一本傳世的道教典籍,作者為明代道士袁了凡。這本書是一部修行指南,內(nèi)容涉及道家哲學、修煉方法和生活經(jīng)驗。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啟發(fā),也對道家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學到了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書中有許多關于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論述,讓我相信人生中存在許多自然規(guī)律,我們需要順應它們而不是反抗它們。同時,了凡也提醒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功名利祿,而是要過一種簡樸的生活。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讓我感覺到內(nèi)心的寧靜和安穩(wěn)。
我認識到了修煉的重要性。了凡強調(diào)了修煉的重要性,只有修煉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夠超越人世的紛擾,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他也提醒我們不要追求外在的修煉成果,而是要注重內(nèi)心的修煉,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這種修煉的精神給我?guī)砹嗽S多啟示,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內(nèi)在的潛能和現(xiàn)實的差距,也為我今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最后,我也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道家哲學的'精髓。道教主張順應自然規(guī)律,注重內(nèi)心修煉,追求心靈上的自由和快樂。道家的思想引導我們擁有一種謙虛和平和的態(tài)度,讓我們認識到自己與世界的聯(lián)系和依存關系。這種哲學的思想啟示我們追求更高質(zhì)量的生活,提高我們對自身的認識,讓我們變得更完整和更有意義。
讀完《了凡四訓》后,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修行方向,同時也對道家哲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啟示,讓我能夠更好地追求自我完善和內(nèi)在成長。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1
《了凡四訓》電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訓》這本書的內(nèi)容。今天來說一說我的第一遍觀后感。
說真的,這部電影拍攝的條件實在是太簡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從頭到尾看下去,甚至開始了第二遍的觀看。
這部電影,也應該說是這本書,里邊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內(nèi)容。雖然我說過信佛、敬佛,其實是相信內(nèi)心的信仰。說實話,我到現(xiàn)在不信鬼神,至于這本書里講到的內(nèi)容,比如說某某人行善,后來子孫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為古人解釋不清楚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所以把它歸結(jié)為神的點化和恩賜,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環(huán)境的影響。
首先,相比于災荒連年,餓殍遍野,能夠行善的人,家庭條件相對來說還算比較殷實,這是物質(zhì)上的豐厚;
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養(yǎng)也比較高,相比于常人對子孫后代的教育也比較重視,后事子孫得以繼承祖先遺風,這是精神上的豐厚。
最后,根據(jù)吸引力法則,行善之人,必會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識之士的欣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良人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進。這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
有慈父,有良師,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歸,子孫后代必然會一代勝過一代。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義道德,也可以收獲功名利祿,即內(nèi)外雙得。其實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這就是古書對現(xiàn)代人的教育意義吧。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2
讀前言和序文,讓我想到一句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凡夫俗子通常發(fā)生了禍事,才知畏、知恥、知悔,而“了凡四訓”,就給我們指明了一條由“畏果”向“畏因”修煉的路,遇事“先畏”、“先恥”、“先悔”,這一生就不會有太多的過錯了。
圣人與凡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誠與明了吧。圣人明了大道,即誠心作為。而凡人心最難誠,所以明難真明。圣人皆由凡人修成,其法諸多,但殊途同歸。切勿好高騖遠,從小事做起即可,持之以恒,凡皆可入圣。
儒家《大學》之道,有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正心誠意致知,都是為了明明德,明明德的關鍵在于格物!读朔菜挠枴犯且恢痹谥v格物的重要性與方法。用大學里的一段話: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格物就是格去各種貪欲和妄想,在儒家叫做止,在佛家叫做戒。如果止不住,戒不掉,那就是在“知”上出了問題。舉個例子:比如抽煙有害身體健康,嚴重的患肺癌的可能性很大,這人人都知道。可是大部分人戒不了,但如果醫(yī)生告訴他,再不戒掉的話,就活不了幾天了,然后就會有大部分人戒掉了。這就是知止。
圣賢千言萬語無非是想讓世人反省自己,克制妄念。但世人大多不懂善惡有報的因果原理,肆意妄為。甚至即使耗盡畢生精力,也只學會了圣賢的字詞段篇的表面意思,參不透其中真正的深意。但了凡先生這四篇訓子文,簡單易懂,給像我這樣的凡夫,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可以讀懂其中些許原理,也受用終生。
對“改過之法,諸惡莫作”這句話印象深刻,立命、改過、行善、謙德這四訓,“改過”是我個人當下最重要的,反省自己做過的過失、過錯、甚至惡事,好像多的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從最近的開始改吧,先改“說過”,老是說話太快太多,不知道會給別人造成多少不好。
序文和這舊序都是前人學完《了凡四訓》的心得體會,我不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同樣的經(jīng)典書籍,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體會,學會的'東西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看著同一本經(jīng)典書籍,得到的體會也不一樣。書還是那本書,一個字一個標點也沒變。那變得是什么呢?我認為變得是人的“發(fā)心”。發(fā)心不同,學到的東西就不一樣。那自己讀書的發(fā)心又是什么呢?我需要好好問問自己。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3
“福自己求命自己立”這句話和我日常觀察到的生活現(xiàn)象很貼切,比如(前提是代謝正常)吃得少動的多就會瘦,學霸學習習慣一般都不錯,即使是學神,那也是奠基在正確的思考方式上面。
但是為什么批判的看呢?
比如里面的不吃肉是因為“這輩子吃羊,下輩子變羊”“現(xiàn)今父子關系已經(jīng)成兄弟了,這樣子很不好”有的話會透露出“尊敬師長理所當然”的思想。我覺得對于我們未知的一切不能單純利用“輪回”來解釋,而且不殺生只是因為動物會感到痛苦啊。如果因為擔心自己殺生而下輩子報應的話,豈不是不真誠?不是和前面的“真誠心”矛盾嘛。
還有尊敬師長這個,我還是喜歡西方那種“無長幼尊卑”那種思想。關于父子關系,成兄弟或者朋友有什么錯嗎?我比較贊成西方的“孩子是獨立的生命”的這種思想吧。總之,里面有的'思想真的挺好的,比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真誠心” “專心,不可起妄念”等等都是值得我去學習的。
而且這幾天,也可能冥冥之中的暗示,覺得確實會有小福報,而且心境也平靜了很多。總之,推薦大家看。但是請批判得看。準備去看看《安士全書》,國學是好東西,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對吧。
還有啊就是無論基督教還是佛-教,應對無端攻擊自己的人比如“基督教”是:有人打了你的右臉,把你左臉也伸過去;佛-教是供奉他,謝謝他消除我的業(yè)障。
但是這本書又說,有時候俗人的善并不是善,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看情況來設置應對方法嗎?而且孔老夫子說過: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這和佛學難道不矛盾嗎?也許是我境界太低,但是我還是希望自己做一個一心向善,寬容大度,但是有勇氣,在危急時刻為家人朋友挺身而出的那種正直好少年啊。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4
看到此篇時,還是頗有點驚訝,我以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養(yǎng)會是什么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等等大氣磅礴的詞匯,沒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兩個字:謙虛!了凡先生教戒兒子說:能過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別人的支持幫助和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之為"謙得".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這話放到今天的社會也是十分受用的,F(xiàn)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人也開始膨脹起來,卻常常忽略了謙虛這一品德,謙虛的人,別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當他"老師"教誨他東西,也都樂意做他"貴人",這樣謙虛者得到的機會更多。
這一篇專講謙虛的好處,謙虛的效應。如果讀者能仔細體會并運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終身。
《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的一部偉大著作。了凡先生將畢生的經(jīng)歷和修養(yǎng),結(jié)合真實生動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譜寫了一本啟迪人生的智慧之書。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讀后感,我有幸能讀到此書,希望你也是幸運之人。
真誠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讀友能讀到此書,并從中受益。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5
《了凡四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書籍,其內(nèi)容涉及到許多關于修身養(yǎng)性、做人處事的方面。在讀過這本書之后,我深深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從中受益匪淺。
《了凡四訓》強調(diào)“勤學苦練,事無大小,必有所成”這一點教導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論是什么樣的'事情都要認真對待,而且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獲成功。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有所作為者,必有所放棄”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且為此去做出一些必要的犧牲和努力。只有通過不斷地舍棄和付出,我們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了凡四訓》提醒我們:“人生在世,為人處世,處處留情,事事留心”這一點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注重心態(tài)的調(diào)整,保持良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同時要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學習《了凡四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們可以將其中的智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素養(yǎng),成為自己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光彩。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6
云谷禪師對袁了凡的點化,如星辰指引著迷航者,使之明心見性。
從宇宙能量的視角感悟,一切萬物皆在流轉(zhuǎn)不息的能量場中。云谷禪師之言,猶如一股清泉,洗去了袁了凡心中的塵埃,讓他領悟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只要一心向善,積德行善,就能改變自身的氣運,進而影響周遭的能量場,最終獲得福報。
這種點化,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深刻洞察,更是對宇宙規(guī)律的深刻體悟。它告訴我們,每一份善念、每一份努力,都在無形中匯聚成改變命運的力量。正如禪宗所言:“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毙哪畹霓D(zhuǎn)變,能夠引領我們跨越重重障礙,達到心靈的彼岸。
在生活實踐中,我們或許會遇到種種不順與挑戰(zhàn)。但正如袁了凡在禪師的'點化下所領悟的,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向善的心,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那么無論命運如何波折,我們都能在其中找到成長與蛻變的契機。宇宙間的能量是相互關聯(lián)的,我們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在影響著這個世界。因此,讓我們以一顆慈悲心,去感知和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和諧,用全身心的愛來迎接美好的明天!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7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泵商熳,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jié)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读朔菜挠枴犯嬖V我們?nèi)绻憬裉炜吹揭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jīng)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fā)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8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過一個算命先生,這個先生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能考到第9名。結(jié)果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這位先生所料,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來,這位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每次都算對了。于是了凡請教此生的命運,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五十三歲,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無子,半生無福。因為算命先生的話屢屢應驗,所以袁了凡對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聽天由命,不思進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和尚,和尚對他說,你雖然命中注定沒有多少功名,也沒有兒子,但是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周易》這本書就是用來趨吉避兇的,如果命運不能改變,那何來趨吉避兇?《詩經(jīng)》里也講“永言配命,自求多!,人要自己經(jīng)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為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么宿命論的包袱,說誰誰就注定有福,誰就注定無福,這都是可以改變的,人的福氣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修行得來的。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19
從同事手中借了一本《了凡四訓》,是《凈空法師講<了凡四訓>》這一版本。實在慚愧,之前并沒有聽說過這本大大有名的書,只是看到封面上“改造命運心想事成”這幾個字,當時運道正衰,就毫不猶豫借了來。
確實是本好書,雖然對于受到多年唯物主義教育的人而言,里面一些觀點不能認同,但仍是一本讀來大有裨益的書。剛剛讀,想把自己一些初步的感想寫出來共享。
改命先改心。
《了凡四訓》是一本家訓,簡單言是一本講改命的書,鼓勵人修身積善,改變命運。我讀了最大的感覺是——要改命,先改心。要使自己有一顆平靜之心,能平靜的面對命運中不能改變的部分;要有一顆勇敢之心,使自己有勇氣去改變命運中更夠改變的部分;要有一顆智慧之心,有足夠的智慧能夠分辨哪些是能夠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
人生來有命,這命既是外在的環(huán)境,如時空背景,你生于哪個時代,地區(qū),家庭背景,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也許還有一些冥冥中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命運中很多不能改變,比如你是生于奴隸社會還是現(xiàn)代文明;生在米國還是利比亞阿富汗;父母是大富之人還是賭徒酒鬼;或者生來就有北京戶口還是長在偏僻山鄉(xiāng)。那些冥冥之中的東西就先讓它繼續(xù)說不清道不明吧,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的天性,也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環(huán)境,我們的心。命運的大部分已被時空環(huán)境所掌控,我們無法自主,可天助自助者,命運可以改善,要改善命運,就要先改變心靈。
很贊賞文中了凡先生與云谷禪師的一段對話:“云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了凡)追省良久,曰:不應也?频谥腥,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jié),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余過惡尚多,不能悉數(shù)。”
有果必有因,了凡先生反躬自身闡述了自己不得科第,沒有子嗣的原因。由于自己不培養(yǎng)福德,不耐煩劇,不能容人,喜歡出風頭,壓制別人,心直口快,輕言妄談這些毛病導致薄福,不能科第。因有潔癖,善怒,沒有愛心,心地殘忍,不能舍己救人,愛說話,發(fā)牢騷,喜飲酒,晚上不睡覺,傷害精神體力這些毛病,致使沒有子嗣。命運表象(科第不中無子)的產(chǎn)生與這些原因(自身性情、習慣)息息相關,要改善命運,就要先改“心”。
希望我能勤快一點,盡快寫出《了凡四訓》讀后感的下一節(jié)——向善之心。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0
了凡先生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真的很感謝公司向我們推薦了這部電影,并且發(fā)放圖書,時刻鞭策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多積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學智慧的體現(xiàn)。
云谷禪師曾對了凡先生說,人的命數(shù)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于凡夫俗子,對于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shù)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為他行了善事,那么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為他行了惡事,那么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tǒng)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nèi)心浮躁,見義勇為的反遭誣陷,公車讓座的反被罵,中國已經(jīng)出了多少個彭宇?
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為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現(xiàn)在這些人都是怎么了?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態(tài)改變?nèi)说拿\,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zhuǎn)變就是心態(tài)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足球隊歷史性沖進世界杯。我記得他的名言就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心態(tài)就是心大一點,一切從心開始,結(jié)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沖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多積善行,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么,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么。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1
讀了故鄉(xiāng)名人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之后,我感觸很深!读朔菜挠枴酚伤钠涛慕M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當時是用來訓誡他的兒子的。我覺得對我們這些后人也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我想與大家一起談談其中的“積善之方”!胺e善之方”意思是說,我們要積善、積德,好人會有好報的。這在孔繁森身上就得到了證明。他收養(yǎng)了12歲、7歲和5歲的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節(jié)假日只要有空,他說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追鄙m然是副市長,但他每次下鄉(xiāng)去,總要帶些自己的錢給生活困難的鄉(xiāng)親,往往一月剛過半,工資就花光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不夠交。他自己經(jīng)常吃榨菜拌飯,卻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錢不夠怎么辦?孔繁森就獻血換錢來給孩子添補營養(yǎng)。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mào)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幅挽聯(lián),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上聯(lián):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下聯(lián):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jié)重如岡底斯山。歌曲《走進西藏》、《公仆贊》、《等你回家》就是對他的贊頌。他付出了,也得到了回報——人們永遠懷念他。我想,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現(xiàn)在,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他們有的孤苦伶仃、有的貧病交加、有的絕望無助,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給予無私的幫助。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2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告訴我,每年要讀200本書來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說的話來做,她還說讀完后要記得寫讀后感。
那就從《了凡四訓》開始吧,剛剛讀完了第一訓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的兒子,要兒子明白不要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以此來創(chuàng)造命運,而得到一個快樂美滿的人生。
書中具體內(nèi)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學海,字袁黃,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黃一生的命運,而后各種經(jīng)歷證實了孔先生說的句句真實,起初,他也曾與命運抗爭,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于是,袁黃失去了奮斗的信心,最終悟出:別跟命爭,爭也白爭,從此,徹底認命。然而,一次機緣他認識了云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命亦變!”經(jīng)過一番長談,袁黃徹底改變了心境,大徹大悟,改名為了凡。
從此后,發(fā)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運的輪盤徹底轉(zhuǎn)變。
平常人才會被數(shù)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shù)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shù)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shù)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之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yōu)樨氋v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決定在每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nèi)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給子孫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3
《了凡四訓》原名叫《訓子文》,本是袁了凡為教育子孫后代,所寫的文章,不曾想,義理深刻,名流千古,文中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篇章分別進行講述,簡言之,立命之學講的是人的一生究竟該怎么度過,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聽天由命、隨波逐流?還是拼搏奮斗、自立自強?還是完善自我、順其自然?我想袁先生更多表達的是一種把握現(xiàn)在,“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弊蛱煲呀(jīng)過去,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jīng)成為了你人生的一部分,我們不必要對往日的遺憾而終日懊悔,也不能滿足于曾經(jīng)的輝煌,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而是要活在當下,把握現(xiàn)在,順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凹疵敇s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yōu),常作淺陋想。”永遠保持一個善良謙卑之心。“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nèi)思閑己之邪!币娰t思齊,見不賢自內(nèi)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皠找杖罩牵杖崭倪^;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yè)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边@一句可謂單頭棒喝,如夢初醒,天下這么大,不缺高智商的人,不缺有才華橫溢的人,但缺的是靜心修德,兢兢業(yè)業(yè)做事的人,即我們現(xiàn)在所稱道的“工匠精神”。
改過之法一篇所講的是怎么樣修正自己的錯誤,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圣賢,難道就沒有犯錯的時候了嗎?我覺得人的一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關鍵在于我們?nèi)绾蚊鎸^失,如何處理過失,如何避免過失。袁先生給了我們?nèi)绾蚊鎸^失以及如何處理、避免過失的答案,“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薄斑^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發(fā)恥心就是說要有悔過改正之心,知恥而后勇,發(fā)畏心是說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父母,敬畏老師兄長,敬畏妻子等等,發(fā)勇心是說要又勇敢之心,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敢作敢當,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反思我自己,我覺得我也有做錯的地方,我也會有懊悔的時候。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在犯錯,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我們深入學習《了家四訓》的意義所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善”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心向善,善有善報,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又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深入人心。但袁先生在《了凡四訓》“積善之方篇”中明確提出了積善的不同類型,如“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闭缡挛锇l(fā)展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普遍性提示的是其基本矛盾、基本特點,同為行善即為其基本特點;特殊性反映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行善的動機不同,效果不一樣,此為其特殊性!墩撜Z》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猩埔餐淅,只有樂于行善、發(fā)自肺腑、不求目的、自然流露之善,才是真善美。否則“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鄙朴写笮≈畡e,“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薄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薄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狈从车亩际菫閲鵀槊竦拇笊。我想作為一名醫(yī)生,我能做的就是救死扶傷,努力提高的專業(yè)技術,為病人解除痛苦,同時為中醫(yī)藥的傳承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一種善的體現(xiàn)。
《了家四訓》同時還指出為人處世之道,“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痹诠ぷ魃钪,不要因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就到處壓制同事;不要用自己行善的標準去要求其他人也按自己的標準去行善;不要看見別人犯錯了,就幸災樂禍,要時刻保持謙虛學習態(tài)度,虛懷若谷,寬以待人,這樣才會不得罪人,才能團結(jié)他人。這是一種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體現(xiàn)。所以古人常常講“吃虧是!,吃的是眼前虧,受的是今后福!叭酥兄,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边@是教育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要常懷感恩之心,謙虛之心,行善之心。
縱觀《了凡四訓》一書,充滿了智慧、仁愛之光,諄諄教誨,發(fā)人深思,給我們未來指明的方向,這一生,我們究竟該怎么度過,我想四個篇章的標題已經(jīng)點名了主題,要立生命、常思過、多積善、懂謙德。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4
《了凡四訓》是明代呂坤所著的一本關于修身、修節(jié)、修心、修行的書籍。全書共有四訓,以訓誡的形式,闡述了呂坤的人生哲學和道家思想。
讀完《了凡四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在于修身養(yǎng)性、追求道德、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與清明。書中強調(diào)了諸多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和技巧,如克己、慎獨、謹言、節(jié)欲等。這些方法和技巧雖然看似簡單,但卻需要我們一生的不斷修行和努力。
其中,我特別喜歡書中強調(diào)的“篤實”這個詞。篤實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修行方式。篤實是指腳踏實地、不浮躁、不浮夸,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盡心盡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追求虛榮和表面的`光鮮,卻放松了對自己內(nèi)心的“調(diào)查”,而只是“外斂內(nèi)虛”只有通過不斷地增強自己的篤實態(tài)度和修行方式,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zhàn),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有意義。
書中講到的克己、慎獨、謹言、節(jié)欲等方法和技巧,對于當代人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經(jīng)常無法避免要面對各種誘惑,也難免會做一些不太明智的決定。但只要我們能夠堅持這些方法和技巧,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追求真理、追求道德,就能夠在風雨中往前走,永不停歇。
讀完《了凡四訓》,我深受啟發(fā)和感動。書中講到的種種修行方式和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和外在世界,更好地體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地修行和修身,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世界貢獻更多的力量。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5
《了凡四訓》是古代著名的勸善書,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員、思想家袁了凡,原名是袁黃。這幾天,我從書柜里拿出了《了凡四訓》,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
這本書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作者以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謙德之效。謙德之效講的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讓我知道了要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弱點和不足之處,認真改正,少一些怨言,多一些自我鼓勵。還要寬以待人,虛心好學,為人謙和。一個人能謙虛,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懂得謙虛,便懂得“日新又新”的重要。
我們還要有三種心——恥心、畏心和勇心。恥心就是要有羞恥心,一個人要懂得羞恥。畏心就是要有敬畏心。勇敢就是要有一顆勇敢的.心。
我在生活中也會認真改正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我很謙虛,不會因為做了一些好事便到處炫耀。我最喜歡立命之學中的這樣一句話“日日之非,日日改過”,一個人必須要每天知道自己有過失,每天都要改過,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一整天就覺得自己沒有過失,如果一天都無過可改,那么一天就沒有進步。
《了凡四訓》讓我認識了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體驗,人要有關懷他人的慈愛之心。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必須要美化、凈化自己的心靈,改造自己的命運。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6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寫給后代的一本家書。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認為今生前世既然已經(jīng)成為定數(shù),無需迷茫,但同時也沒有了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于改過的方法,我覺得我能夠從事理上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卻很難從心中抹去做錯事、做惡事的想法,明白了錯誤的.根源,就會在做事之前用這些標準來評判這件事是否應該去做,但是只有從心上改正,不起心動念,才能夠避免種下惡因。當人的想法專心于善時,就不會有惡的念頭涌入,正如我們專心于學習,就不會有怠惰享樂的想法一樣,從心上去改過,應該是我勇猛精進的方向。
積善之方用十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積善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強調(diào)的兩點就是積善要出于至誠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則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滿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我覺得這十點綱要中最為重要的莫過于"愛敬存心",心中不存愛敬,其他的行為則非出于真誠,自然將是一文不值的。"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我們都應該心存愛敬,了凡先生說"愛敬眾人,即是愛敬圣賢,能通眾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過圣人先賢本身去愛敬當今世人,但是我們應該代圣人立言,踐行圣人之志,來幫助、愛敬萬物,通過自己的行動把圣人的愛傳播給世人,這樣既是我們愛敬了世人,同樣也是圣人愛敬了世人,這樣才是"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諦。
謙德之效的內(nèi)涵則顯得更為明了了,"滿招損,謙受益",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太滿,我們的欲望太滿,我們的態(tài)度太滿,我們的心太滿,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結(jié)果。資本的本性便是去創(chuàng)造新的資本,便是去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所以說建立在資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種滿的文化,而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我們要時刻的提醒自己在學問上虛懷若谷,認識到自己的鄙薄;處世上禮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種永不滿足的精進之心,不斷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謙,是虧,但也是得,關鍵看自己的態(tài)度與努力。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fā)現(xiàn),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夸贊,而在于自己安詳。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7
《了凡四訓》致力于教會大家做為人而生在人世間的四種為人之道,即保身、改了、積善、謙德。
讀立命之學,要我想起那么好多個詞:“天命所歸”、“我命由我不由自主天”、“天作孽猶可違 咎由自取不能活”。說白了天神,我覺得不過是人的大腦產(chǎn)生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從科學研究視角看來,待人接物是遵照的人們設置的規(guī)范和方式,并非天神?墒,吾輩皆等閑之輩,有時迫不得已以天神做為精神慰藉,倒也事出有因。
立命之學跟我說不要相信哪些命里注定這類得話,了解自身要什么,了解自身該怎么做,只需是恰當?shù)氖聝,那就要搞好了,艱難險阻接受現(xiàn)實,即便 最終失敗,也僅僅自己做的還不夠,而不是天神相悖。
修身養(yǎng)性之言,即要心無所惡,內(nèi)心不可以有私心雜念,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時刻維持一種寬容、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一切保證無愧于心。
讀改了之法,什么是過,每一個人對過失的分辨規(guī)范不一樣,因而要先知錯就改方能改了,怎樣知錯就改改了,創(chuàng)作者告知我們要有恥心、畏心、勇心。
有羞恥之心。知錯就改人非圣賢,自古以來有成千上萬事例,在我身邊,做為我的老板或是一名女士,都能夠虛心接受建議積極自我剖析,可是我那么low的一個小白,如何有臉沒去追求進步的呢?三人行言必信行必果,要能經(jīng)常見到他人的優(yōu)勢,恥于自身的不夠,這般方能知錯就改改了。
有懼怕的心。仰首三尺有神靈,不必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沒有人了解,人到做天在看,錯而死不悔改必終食苦果。
有勇敢之心。要敢于認錯,要敢于糾正錯誤。我覺得能保證這一點確實很彌足珍貴,尤其是作為一個老總、一個高官、一個領導者。還記得小的時候看了一個故事,敘述一個日本餐館,積極請顧客發(fā)表意見,隨后糾正,漸漸地的這個店做生意越變越好。雖然這類事很廣泛了,可是因為是不大的情況下印在腦海中里的,因此它產(chǎn)生了我對謙遜且敢于征求他人建議的初期了解。
我覺得每一次改了全是一次提升自己,另外也是對自身心里功力的一次磨煉。一個人怎樣可以有著開闊的胸襟,怎樣有著一顆寬容的心,是必須持續(xù)磨煉的。上善若水無欲則剛,心若止水處事不驚,這種心里功力的無上人生境界,是必須一點點塑造。
讀積善之方,幾行善舉,必有善報,并不是沒報時機未到。這兒講了許多小故事,全是揚善事得善報的。但是有一點覺得有一些怪怪的,小故事里許多全是上一輩累積廣善,子孫后代輩獲得善報。很有可能就是我的宗族觀念不強,更希望是今世緣現(xiàn)在報。
后邊講到針對善的分辨,什么叫真?zhèn)巍⒍饲、陽陰、是是非非、偏正、半滿、尺寸、難度系數(shù),這種諸多必須漸漸地消化吸收。不難看出,不管看待人或是事,都不可以片面性和輕率。為人正直要不張揚,辦事要慎重。
讀謙德之效,尤其喜歡下面這一段:
古語云:“志于名利者,可得名利;志于榮華富貴者,可得榮華富貴!比酥兄,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顧念謙遜,塵塵便捷,當然打動乾坤,而惠及我來。
人要有理想,另外要時刻維持謙遜的心態(tài),一切多替人著想,自會獲得鴻福庇護。殊不知,如今的社會,大家都是在生活不易而奔忙勞苦,說白了的理想,早就妥協(xié)于生活壓力,乃至未曾還記得自身經(jīng)歷理想。
……忽然覺得有一些悲哀,確實很艷羨這些有理想的人,即便 艱難險阻即便 遍體鱗傷,至少以前給自己熬過。哇,不可以那么想下來,會抑郁癥的,活著或是要瀟灑一些。沒有夢想又怎樣,理想不清楚又怎樣,做為孩子孝敬父母,做為小弟兄妹和諧,做為老公尊敬老婆,做為盆友互相幫助,做為職工敬業(yè)愛崗,做為中國公民愛國愛黨,幾行善舉多廣結(jié)善緣,時光不負情深,足已。
細讀了凡四訓,覺得人的思想覺悟沒有最好是僅有高些。但是,許多地區(qū)都提及神鬼之說,我雖不相信但都不否認。權(quán)且把它作為一種精神支柱,用于標準自身的言談舉止,用于引導自身的待人接物,用于豐富多彩自身的內(nèi)心深處。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8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為教育后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于被后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shù)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于極善極惡的人,命數(shù)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為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貧窮的命數(shù)就會因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shù)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shù),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jīng)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里無子。但因為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shù)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為:命運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運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zhuǎn)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zhuǎn)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zhuǎn)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jié)果功大于過?h令感到奇怪,他平時并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為所有老百姓著想,就是大功一件!边@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為一人,而大善則為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啊!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于平靜了,我由此領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29
去年暑假熱播的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這與《了凡四訓》所提倡“命自我求,福自我作”的觀念相契合。少年的我們,大都承認命運的存在,我們擁有青春,充滿活力,我們大聲說著:“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才不信所謂的命中注定!”但當我們受挫時,我們會感傷地說:“命中有時終須有,無時,爭也不是自己的!贝_切地說,我們有著積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但因不了解人的遭遇是怎么回事而陷入困窘的局面。《了凡四訓》這本書,首先用了凡先生切身改命的事實,取信于讀者,然后授予“改過之法”和“積善之方”,最后以“謙德之效”再予印證。
我們現(xiàn)在讀書,以后進入社會工作,終究是為了更好的幸福的生活。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nèi)绾吻蟾_h難呢?“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改過必備三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知恥是自覺,知道自己的過失并羞愧,“知恥而后勇”。敬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何以不懼?勇猛心,是下定決心,做出改變。普通人大都知道自己的一部分過錯,但因循退縮,積習難改,而賢者“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當下就改。我們年輕人,更應說來就來,青春活力,更當奮然振作,當下改過,與賢者看齊。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以理服人,以理悅心,F(xiàn)世,人心多嘈雜,爭吵之論,不絕于耳,“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步惟無益,且有害也!钡共蝗纭奥勚r而不怒,雖饞焰熏天,如舉火焚室,終將自息!贝死砑让鳎膼偡,過將自止。過有千端,惟心而造,亦由心改,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當下清凈。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狈矠樯贫酥,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我們常聽言:你做好事有什么用,又沒有人識你的好。天地鬼神實共鑒之,若無人稱贊,但留陰德。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鄙朴猩茍,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善行無窮,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條,余略述三四耳。與人為善,“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飾之!爆F(xiàn)在的我們,大都缺乏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卻又有著挑刺的.敏覺。與人相處不好,就是因為別人有不稱我意的行為,雖不立即形于表,但心中暗暗記了一筆。待日久,愈積愈多,一朝發(fā)泄和氣失。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有時,偶一遇之,速為解救。以我所見所聞,錦上添花,繁不勝數(shù);雪中送炭,寥寥無幾,不落井下石者,亦是少數(shù)。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被人避而遠之,或因己內(nèi)德不修,或因人有憂懼……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蔽鹨陨菩《粸,或借錢財少數(shù),于你并無難處,何不舍財作福?甚或舉手之勞,何不為之?尊重尊長,“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蔽矣X得尊重尊長,首要的是尊重我們的父母,父母生養(yǎng)我們,他們是我們頭頂上的那柄傘,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之恩,無以為報,但尊重、柔聲待之、友愛姊妹,略報一二。
《了凡四訓》,一則以圣賢之行讓我反觀自省,明晰過錯;二則明理,以理禁事,心悅服,現(xiàn)于行,由此可改過;三則鼓勵了我,長這么大,所見所聞所感,對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疑惑,書中解了我的疑惑,我將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去幫助他人。改過、積善,非一時之行,是一生!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09-13
《了凡四訓》觀看心得體會12-14
了凡四訓讀后感02-04
了凡四訓讀后感08-14
《了凡四訓》讀后感05-11
《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03-24
凡卡心得體會07-09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11篇)11-02
讀凡卡心得體會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