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廣播稿:"牛仔大王"李維斯
“牛仔大王”李維斯的西部發(fā)跡史中曾有這樣一段傳奇:當年他像許多年青人一樣,帶著夢想前往西部追趕淘金熱潮。
一日,突然間他發(fā)現(xiàn)有一條大河擋住了他前往西去的路。
苦等數(shù)日,被阻隔的行人越來越多,但都無法過河。
于是陸續(xù)有人向上游、下游繞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則是怨聲一片。
而心情慢慢平靜下來的李維斯想起了曾有人傳授給他的一個“思考致勝”的法寶,是一段話:“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fā)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個成長的機會。
凡事的發(fā)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于是他來到大河邊,“非常興奮”地不斷重復著對自己說:“太棒了,大河居然擋住我的去路,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fā)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果然,他真的有了一個絕妙的創(chuàng)業(yè)主意--擺渡。
沒有人吝嗇一點小錢坐他的渡船過河,迅速地,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居然因大河擋道而獲得。
一段時間后,擺渡生意開始清淡。
他決定放棄,并繼續(xù)前往西部淘金。
來到西部,四處是人,他找到一塊合適的空地方,買了工具便開始淘起金來。
沒過多久,有幾個惡漢圍住他,叫他滾開,別侵犯他們的地盤。
他剛論理幾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一頓拳打腳踢。
無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離開。
好不容易找到另一處合適地方,沒多久,同樣的悲劇再次重演,他又被人轟了出來。
在他剛到西部那段時間,多次被欺侮。
終于,最后一次被人打完之后,看著那些人揚長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致勝法寶”: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fā)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fā)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真切地、興奮地反復對自己說著,終于,他又想出了另一個絕妙的主意--賣水。
西部黃金不缺,但似乎自己無力與人爭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沒什么人能想到它。
不久他賣水的生意便紅紅火火。
慢慢地,也有人參與了他的新行業(yè),再后來,同行的人已越來越多。
終于有一天,在他旁邊賣水的一個壯漢對他發(fā)出通牒:“小個子,以后你別來賣水了,從明天早上開始,這兒賣水的地盤歸我了。
”他以為那人是在開玩笑,第二天依然來了,沒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來,不由分說,便對他一頓暴打,最后還將他的水車也一起拆爛。
李維斯不得不再次無奈地接受現(xiàn)實。
然而當這家伙揚長而去時,他卻立即開始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再次強行讓自己興奮起來,不斷對自己說著: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fā)生在我的身上,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fā)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開始調(diào)整自己注意的焦點。
他發(fā)現(xiàn)來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極易磨破,同時又發(fā)現(xiàn)西部到處都有廢棄的帳蓬,于是他又有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廢棄的帳蓬收集起來,洗洗干凈,就這樣,他縫成了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從此,他一發(fā)不可收拾,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牛仔大王”。
心語:如果我們只知道說那句話,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阿Q;如果我們把那句話作為我們走出沮喪的警句,轉(zhuǎn)變面對失敗的心態(tài),換個角度思考,行動,成功的就有可能是你,我,他!
名人勵志廣播稿:以苦為樂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代表。
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
每天深夜十二點時,仆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
一般他會連續(xù)寫五六個鐘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
巴爾扎克是舉世公認的觀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現(xiàn)實生活里,他卻不太精明。
在年輕時,他曾經(jīng)商失敗,欠下了六萬法郎的債務。
等他成名后,盡管收入不菲,但由于奢侈浪費,最后弄得入不敷出。
在這段日子里,還發(fā)生一樁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爾扎克醒來,發(fā)覺有個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屜,他不禁哈哈大笑。
小偷問道:“你笑什么?”
巴爾扎克說:“真好笑,我在白天翻了好久,連一毛錢也找不到,你在黑夜里還能找到什么呢?”
小偷自討沒趣,轉(zhuǎn)身就要走。
巴爾扎克笑著說:“請你順手把門關(guān)好。
小偷說:“你家徒四壁,關(guān)門干什么啊?”
巴爾扎克幽默地說:“它不是用來防盜,而是用來擋風的。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侖,“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
”他的確做到了,可惜他只活了五十歲,留下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成為全人類巨大的損失。
心語: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侖,“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
”他的確做到了。
巴爾扎克的例子又一次生動的說明了生活是一種心態(tài)。
名人勵志廣播稿:科學巨人曾是徹頭徹尾的"笨學生"
面對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大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老師、校長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么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xiàn)代物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xiàn)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
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
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jīng)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
后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jīng)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
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
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
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伙”。
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于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jīng)常被教師呵斥、罰站。
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么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
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
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shù)學課,卻對其余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
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尋找精神力量。
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jié)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jīng)常輔導他數(shù)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
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
此后,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
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
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
落榜后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
一年以后,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并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yè)大學。
這時的他,已經(jīng)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
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
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guān)書、做和考分無關(guān)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yè)”。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yè)時,正趕上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由于他是猶太人血統(tǒng),又沒有關(guān)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yè)在家。
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
這段失業(yè)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
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tǒng)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tǒng)學術(shù)觀點的猛烈沖擊。
經(jīng)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chǎn)生。
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fā)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shù)界的重視。
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
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于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杰出的聰明人物。
由“丑小鵝”變?yōu)?ldquo;白天鵝”,這說明了什么呢?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
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并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么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
”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
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yōu)榫奕说摹?/p>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
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并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
許多在事業(yè)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并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yōu)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
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星座。
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
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shù)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