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影視作品藝術感染力如何實現(xiàn)論文
摘要: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無不滲透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們或以飽滿的人物角色牽動著觀眾的心理,或以緊張的情節(jié)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或以強烈的色彩刺激著觀眾的視覺,影視作品實現(xiàn)藝術感染力的方法有很多,本文試從人物、結構、色彩這三個方面來探究如何實現(xiàn)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藝術感染力;影視作品;色彩;結構藝術
感染力主要是指可以引發(fā)賞識者發(fā)生情感共識的藝術力氣。法國聞名雕刻家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愛情”,巨大的著作凝聚著創(chuàng)造者的真情實感,創(chuàng)造者在創(chuàng)造藝術著作時將自己的愛情融入其中,經(jīng)過著作將自己的情感傳遞給接受者,著作的藝術感染力得到完成。著作的藝術感染力可以經(jīng)過許多方式來呈現(xiàn),如人物、景別、顏色、聲響、情節(jié)、結構,影視著作中多呈現(xiàn)這些元素的結合,構成累加作用,增強著作的藝術感染力。
一、人物———影視作品之“魂”
有魅力的藝術形象往往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吸引觀眾繼續(xù)關注角色的命運走向,入戲者甚至會與影視形象同喜同悲,其藝術感染力,可見一斑。如美國新好萊塢代表作品《邦妮和克萊德》,影片將一對鴛鴦劫匪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他們既是我行我素的江洋大盜,又是生死相守的忠貞伴侶。影片上映后,很多觀眾對都這兩個角色印象深刻,欣賞他們的俠義精神,電影的藝術感染力也因此得到實現(xiàn)。再如影片《教父》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匪首形象,將教父描繪成一個主持正義的長者,絕不濫殺無辜,在不得不使用暴力時也事出有因,意在表現(xiàn)其深謀遠慮、顧全大局、趣味高雅、重忠于友情等優(yōu)秀品質,在當年讓美國觀眾甚至全世界影迷耳目一新。國產(chǎn)影片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謝鐵驪導演執(zhí)導的影片《早春二月》中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蕭澗秋和陶嵐;鄭君里導演的《林則徐》中刻畫的堅決抵御外辱,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人民英雄形象;以及近年制作完成的3D動畫電影《大圣歸來》中,利用陌生化和先抑后揚的手法塑造的我們所熟悉的那個神通廣大、有情有義的孫悟空形象。飽滿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影視作品的靈魂,帶動觀眾感同身受,通過角色理解世間的人情冷暖,達到共鳴后升華自己的感情,其對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的作用不容小覷。
二、結構———影視作品之根
影視作品的結構就像建筑的地基,結構合理才能支撐起一部優(yōu)秀作品。正如愛森斯坦所說:“重要的不是所展示的事實,而是組合觀眾情緒反應的方法,結構也正因此才具有理論和實踐的意義!保1]結構處理好,影片才不至于松散、拖沓、不知所云,才會給觀眾帶來更加清晰、愉悅的觀影體驗。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采用的就是“戲中戲”的雙套層結構,明暗兩條主線故事,戲內(nèi)男女主角相愛并最終走在一起,戲外兩位主演因戲結緣,但最終分道揚鑣,戲內(nèi)戲外的故事看似是平行敘事、沒有聯(lián)系,卻又不時地交相呼應,互相推進,明暗兩條線交于一點后又向著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前進,讓觀眾能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復雜情感,體會影片深刻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第四代影人代表吳貽弓導演的《城南舊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散文詩結構風格最突出的作品,影片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結構了三個故事:“瘋女人”秀貞的故事、偷兒的故事和送媽的故事。這三個故事的情節(jié)互不相連,情感卻依依相接,讓觀眾很好地體會到“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其他如臺灣新電影代表作《光陰的故事》的四段式結構、獲得金棕櫚獎的美國電影《低俗小說》采用的循環(huán)結構,以及最近上映的科幻電影《湮滅》采用的插敘結構,在將觀眾引入情景的同時,亦加深了電影內(nèi)在的深刻意蘊。結構可以說是影視作品的根,只有打好根基,才能成就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藝術感染力才能得以實現(xiàn)。
三、色彩———影視作品之“虹”
電影藝術語言的獨特性在于它帶給觀眾的不僅僅只是一種聽感,而是一種直接可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的,是一種直觀的、具體的、具有鮮明形象、能更準確傳達人們思想含義的藝術語言。[2]色彩就是能夠直觀表達影視作品思想感情,表現(xiàn)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就將色彩的表意作用演繹的淋漓盡致,工廠里冒出的黃色煙霧,象征著工業(yè)文明毀滅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藍色的陰郁冰冷,隱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隔閡與冷淡;紅色作為主色調(diào),象征著充滿壓抑與恐怖的現(xiàn)實空間,既是寫實的,又是心理的、幻覺的,對觀眾的視覺造成了極強的沖擊力。再如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對色彩的把握也是恰到好處的:大片黃土地的色塊、婚禮鋪排的紅色以及鄉(xiāng)民黑色的組合,構成了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關于生存問題的辛酸和悲苦,通過色彩表現(xiàn)出的藝術感染力動人心弦,而李俊的《農(nóng)奴》則反其道而行之,在彩色片已經(jīng)發(fā)達的時代運用黑白影像,造就了強光下暗無天日的壓迫殘害的恐怖。色彩之于影視作品,又如彩虹之于天空,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意象、心理、感情,映射在觀眾內(nèi)心,泛起波瀾,所以說色彩也是影視作品傳達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結語
就像“莎士比亞以后人類再也沒有講出新的故事”[3]一樣,故事情節(jié)需要不同形式的演繹,目的是引導觀眾體會作品更深一層的含義,作為無形的精神和文化力量,感染力能夠滲透到人們的心靈深處,甚至蟄伏在人類的集體記憶深處,改變著人的行為、群體的行為、國家的行為乃至人類的歷史。[4]藝術作品具有感染力是成功的起點,人物設定、作品節(jié)共和色彩的運用是一種媒介,創(chuàng)作者可以將這些方法合理運用,將創(chuàng)作者的真情實感生動地傳達給觀眾,從而使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得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C.M.愛森斯坦.電影雜耍蒙太奇[M].于培才,譯.世界電影,1990,(02).
。2]羅傲塵.剖析《讓子彈飛》的藝術語言感染力[J].影視觀察,2015,(03):125.
[3]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03):80.
。4]饒曙光.感染的力量[J].當代電影,2008,(02):20.
【影視作品藝術感染力如何實現(xiàn)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實現(xiàn)高效溝通06-16
花樣跳繩如何融入藝術體操繩操教學論文10-09
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如何呈現(xiàn)視覺平面化論文10-09
論設計中品牌文化的實現(xiàn)論文10-12
低碳園林的實現(xiàn)途徑分析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