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征文
我兒子黎予暢今年12歲,就讀于成都市實驗小學華青分校六年級三班。在孩子成長的12年中,我深深地覺得家長如果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才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以什么樣的漁,如何授以是一門藝術,也是最考驗家長的。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暢暢在學習上出現(xiàn)的問題是從二年級下期開始的,主要有如下三個:
1、不完成作業(yè),不及時改錯;
2、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抄筆記;
3、對于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從態(tài)度上抵觸,不配合。
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首先是找到背后的原因。孩子的問題一定和家長的不正確教育方式有關,暢暢在家里每天依賴我督促完成作業(yè),檢查并提醒他改錯,在學校不抄作業(yè),不聽講,說明他的學習是被動的,認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是家長和老師的事。而造成這樣的原因是我每天都嘮叨他寫作業(yè),他的學習完全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
找準問題后,就是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幾乎所有行動慢吞吞的孩子背后,都有個心急火燎、動作麻利的家長。暢暢的作息時間都是我?guī)退才藕,他只是去?zhí)行,當然沒有動力。于是我讓他自己制定學習和玩耍計劃。他定的計劃是“回家先看半小時電視再做作業(yè);媽媽不檢查作業(yè),只簽字;除了校內作業(yè)不增加其它作業(yè),比如聽寫、出課外題等;暫停課外學習班”。
看了暢暢制定的學習計劃,我表示完全同意,他有些意外,可能沒想到往日對他要求嚴格的媽媽沒提出反對意見,我想即然下定決心改變,那就充分尊重他,給他自由選擇的權利。同時我們達成一致,如果晚上10點做不完作業(yè)就不做了,以保證他的身體和第二天上課的質量(事先與班主任做好溝通)。在實施初期,暢暢每天玩得很開心,但作業(yè)依然不能完成,他甚至變得比以前更糟糕。這是因為孩子在學著開始調整自己的心里秩序,他要去收拾這個爛攤子,只能讓情況暫時變得更亂些。然后才能開始一點點進步。我努力克制住不去管他,只是耐心等待。
親情是最好的營養(yǎng)品。在改變期間,我堅持和孩子每天溝通,什么都聊,聊得很開心自然。只有與孩子有好的關系,他才會接受大人的建議。
當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有一點進步時,就及時鼓勵。比如暢暢做作業(yè)認真仔細了,或上課積極發(fā)言,我會表現(xiàn)出很開心并贊美他的進步,如果堅持一周都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和改錯,就獎勵吃壽司(這是他的最愛)。當孩子有反復時,不批評和責罰,比如暢暢作業(yè)出現(xiàn)馬虎時,我就一笑了之,盡量什么也不說,或最多簡單地提醒一句,讓他以后細心一些。因為批評會讓孩子有被否定感,家長應該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和榮譽感。只有孩子內心沒有壓力,輕松面對學習,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
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的,暢暢通過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努力,有了明顯的改觀,一直保持至今。現(xiàn)在暢暢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為能夠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上課積極發(fā)言,學習上有了自信,不斷得到各科老師的表揚,還有余力幫助班里其它同學,一切在向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雖然孩子還有不足的地方,但我們的溝通越來越順暢,在問題達成上越來越容易。
讓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家長要學會放手。在一次聊天中,暢暢說以前媽媽只讓他寫作業(yè),其時他心里總是惦記著看電視或玩游戲,不時地走神,心里痛恨作業(yè)。作為家長,我們要相信孩子是可以在學習和玩耍中不斷調整自己,做到學習玩耍兩不誤,事實證明孩子可以做到。我們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權,因為一個人必須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愿每位孩子都健康喜樂地成長,愿每位老師和家長都露出笑臉,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成都市實驗小學華青分校
六年級三班
【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征文】相關文章:
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11-10
教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一些方法08-29
養(yǎng)成好習慣作文01-19
如何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06-14
養(yǎng)成好習慣教育隨筆04-07
《養(yǎng)成讀報的好習慣》教案03-28
教育隨筆:養(yǎng)成好習慣05-14
大班教案《養(yǎng)成好習慣》11-23
養(yǎng)成好習慣作文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