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別裁》下冊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別裁》下冊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勤于讀書,用心思考,頗有所得,真有些大師兄的風范,各位童鞋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哦。
不知不覺,伴隨著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讀完了《論語別裁》的下冊。剛入學的日子顯得有些無聊,除了參加一些新生入學的講座,別無他事,讀書倒成了這段時間最愜意舒心的事情。一盞燈,一杯水,一本論語別裁,一讀就是兩三個小時。在讀書的過程中,不禁打開老師的博客,翻看過去同學們所寫的讀后以及一起游玩的照片,往事一幕幕,回憶一幕幕……細細想來,已經和老師讀了五年的書,多半是傳統(tǒng)文化和勵志的,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從太原到廣州繼而還會去珠海,從當初的小組疑難討論到現在的知行讀書會-撰寫讀書報告,形式上一直在發(fā)展與進步,但實質是老師希望我們這些理工科的學生能夠學習一些文學知識,尤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而提高修養(yǎng),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至于在這個物欲橫流、精神匱乏的時代迷失自我。
言歸正傳,整本下冊和上冊一樣,南懷瑾先生通過古今中外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詼諧的語言、旁征博引的求證,對論語進行了深入簡出的講解,告誡我們如何求學、如何做人、如何修養(yǎng)、如何立身。以下有幾點感受:
為誰讀書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如何為己,如何為人,南懷瑾先生就自己的觀點和傳統(tǒng)觀點在書中已經做了詳述,不多言。只是讀到此處想起了前幾天聽劉人懷院士的宣講會,他講到為國家讀書,為民族讀書,進而聯(lián)想到少年周恩來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無意在此唱高調,也許只有在那種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際,才會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但是在當代這么一個物質的天堂,人文的沙漠里,教育充滿了功利性,整個社會人文缺失,精神泯滅,信仰不再,急切的需要道德訴求、秩序訴求、價值訴求。宋代大儒張載-橫渠先生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焙赀h如這般的志向非我輩所能達到,但我們可以對這個問題多一些思考,在追求物質的同時,追求自我價值,拒絕急功近利,正視自己對于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己欲與施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彼,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別人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然而聯(lián)系現實生活,可以發(fā)現一系列與這個話題相關的問題:其一、“己之所欲,不施于人”。其二、“己所不欲,即施之于人”。其三、“己之所欲,施于人”。我認為,關鍵在于“恕”這個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因為己欲非人欲。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更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尊重對方意見。如果己所不欲也是人所不欲或者己欲而非人所欲,就不要施于人;如果己欲亦是人欲或者己所不欲而人所欲,那么就可以施予人。重點是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肯定了別人也就是肯定了自己。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小感受,希望隨著人生經驗和閱歷的增加,能夠對論語有更多的感悟。
【《論語別裁》下冊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別裁》讀后感范文05-06
論語別裁學生讀后感11-14
論語別裁學而篇讀后感05-17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11-05
論語讀后感覺 《論語》思想的精髓02-06
愿風裁塵讀后感03-07
論語雍也讀后感范文 讀論語雍讀后感02-14
論語的隨筆05-22
《論語》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