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學生《故鄉(xiāng)》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生《故鄉(xiāng)》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生《故鄉(xiāng)》讀后感1
魯迅先生通過閏土描寫了“我”童年時美好的日子,又通過閏土描寫了數(shù)十年后“我”的故鄉(xiāng)的凄涼。
令我覺得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閏土的描寫。少時的閏土是多么可愛,機靈又勇敢,討人喜歡,與“我”是那樣親密無間,可長大后的閏土卻變得蒼老、憂郁,與“我”之間也砌起了一層厚厚的“墻”。他不再是那手捏鋼叉,項帶銀圈的小英雄,不再是那個與“我”無話不談的玩伴,不再是那個令“我”崇拜的偶像了。他以前是那么自在,無憂無慮,盡管有身份上的差距,他還是與“我”相談甚歡,教“我”捕鳥,總給“我”帶來驚喜。那一聲聲“迅哥兒”,帶著孩童的天真,帶著他與“我”的情誼。可是多年不見,他卻已大變模樣,整日鞠躬叫老爺,我想,如果換做是我,也會難以接受的。兒時的玩伴如今成了主仆,他不再與你談天說地,不再與你自由玩耍,只因別人對他的冷淡,只因當時社會的冷漠與腐敗。閏土因為巨大的壓力,和封建社會思想的毒害,開始不相信“迅哥兒”,這曾經(jīng)令二人都毫不在意的身份差距,現(xiàn)在卻成了一道隔閡,一道永遠無法消除的隔閡。
閏土為什么會那么在意身份?可以從他的外貌變化上看出,他已受盡了欺壓。原來他的臉雖然是紫色的,卻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可是現(xiàn)在他的臉卻變成了灰黃色,不僅如此,還充滿了苦澀之情。眾多的子女讓這個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變得
更加貧苦,官紳、賊匪的迫害使閏土已經(jīng)不堪重負,再加上當時時局動蕩,戰(zhàn)亂四起,封建思想的壓榨讓他變得麻木,除了養(yǎng)活這一大家子人,已別無所求。
是啊,“我”心中美好的故鄉(xiāng)、快樂的童年和那少年的閏土都變得,模糊、陌生了,興許它們早就隨著一排排白浪蕩去遙遠的地方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中學生《故鄉(xiāng)》讀后感2
這個暑假,我在父母的推薦下,讀了魯迅的《故鄉(xiāng)》,這篇文章讓人記憶猶新,選自魯迅的《吶喊》。它記錄了魯迅當年回故鄉(xiāng)時所發(fā)生的事以及一些魯迅回憶自己小時候時的事情。文章里面我對閏土的記憶很深刻。開頭時說魯迅在一個深冬趕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母親激動地迎接魯迅,過了一會兒便聊了起來,不知不覺就說到了閏土,這時候有一段插敘,說魯迅回憶自己與閏土小時候愉快的.經(jīng)歷:
閏土是因為來幫魯迅家管祭器而來的,閏土脖子上戴的銀圈是標志性物體,這個銀圈只有魯迅看了不會嘲笑,所以他們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好,并成為了朋友。魯迅很早就聽說過閏土,他是一個喜歡捕獵的小孩,因此魯迅邀請他去捉鳥,閏土拒絕說沒到時候,便跟魯迅說自己捕獵時的經(jīng)驗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趣事,關(guān)系便越來越好,最后卻分開了,以后就再也沒有見過。
這是魯迅的回憶,想完后魯迅母親就跑去接了一個人回來,這個女士剛剛來的時候魯迅沒有看出來,直到母親提醒后才知道這個女士是開豆腐的楊二嫂,有人叫她豆腐西施。過了一會兒閏土來了,魯迅很驚訝,眼前的這位看起來弱不禁風的人竟然是閏土,即使如此魯迅也想和他聊天,卻被一句“老爺”所打斷了。之后他們在一起聊了很久,最后卻安靜地分離了,魯迅沒多久也走了,最后的兩段寫出了魯迅的悲傷。
文章中說魯迅與閏土隔了一層墻,輔導老師說這面墻是指他們的地位與身份的不同,是社會隔絕了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讓他們無法像以前一樣說“哥哥”,而是“老爺”。我讀完后覺得,其實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斷不了情,不能因為地位而分離,你要用心去看世界,而不是用直覺。
中學生《故鄉(xiāng)》讀后感3
看完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我頓時覺得有些失落。魯迅的兒時好朋友閏土,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不見,竟與魯迅存在著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剛要與閏土再見面時,魯迅是多么期待!而使他沉在心中多年美好的記憶又從新浮起?梢姷介c土后,卻發(fā)現(xiàn)閏土與他疏遠了,魯迅感到非常難過,也為這個間隔而感到失望。
我想,閏土也并沒忘記和魯迅兒時的快樂時光,只是他覺得不能像兒時那樣“不懂事”,他們有著階級的差異,在那時,他們有著大人們所沒有的天真。仔細品味他們的話,小時候的“閏土哥”“迅哥兒”以及長大后的“閏土哥”“老爺”這其中有著多么微妙的變化啊!變的是閏土,他忘記了童年的真誠的友誼,這樣,他就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東西。
《故鄉(xiāng)》中描寫了“回憶中的故鄉(xiāng)”和“眼前的故鄉(xiāng)”,兩方面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主題。這個對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對比描寫組成,包括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在語言、外貌、行動和心理上的對比;楊二嫂由“豆腐西施”變成“圓規(guī)”的對比;少年閏土跟“我”的友誼與中年閏土跟“我”的隔膜的對比;“我”跟閏土的隔膜與宏兒想念水生的對比;以及蒼黃的天底下蕭瑟的荒村與月夜西瓜地的美景的對比,等等。通過這一系列對比,不僅表明在苦澀嚴峻的現(xiàn)實生活面前,作者夢幻破滅的悲涼心情,更抒發(fā)了對人與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從而充分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主題。
雖然魯迅書上說他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沒有特別不開心的,但是他的心里還是挺舍不得那兒的,舍不得那兒的人們,舍不得那兒的環(huán)境。舍不得那兒的點點滴滴,他一定很痛苦,因為他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深愛自己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故鄉(xiāng)自己的祖國能快點強大起來,人民富裕起來!
最后,魯迅通過自己的想法結(jié)束了這篇文章,他想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心中一定要時時裝著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的祖國,因為她是我們永遠的母親!
【中學生《故鄉(xiāng)》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故鄉(xiāng)02-17
故鄉(xiāng)讀后感03-29
故鄉(xiāng)的讀后感03-29
故鄉(xiāng)讀后感12-30
《故鄉(xiāng)》讀后感11-12
故鄉(xiāng)讀后感初二作文初三課文故鄉(xiāng)讀后感04-14
魯迅故鄉(xiāng)讀后感03-10
故鄉(xiāng)課文讀后感03-14
故鄉(xiāng)讀后感范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