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物移位基礎托換技術對比研究論文
【摘要】分析不同結構形式建筑物移位施工完成基礎托換的合理方式,介紹幾種基礎托換方法,就技術關鍵進行比較探討。
【關鍵詞】建筑物移位;基礎托換技術
前言
在城市規(guī)劃、改造、拆建過程中,對于具有移位價值和條件的建筑物及保護性建筑物等,在進行可行性論證時,考慮性價比及時間要求,應優(yōu)先采用整體移位保護方案,建筑物移位技術在現代建筑工程中應用率也大為增加。為達到移位的目的,就必須通過基礎托換使其轉化為一個可動的且上部穩(wěn)定的體系。常見的建筑物的類型按結構形式可劃分為: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磚混結構、框架、框剪結構等,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筑物的平移,其基礎托換技術也不相同。
基礎托換就是將原來直接的、固定的豎向傳力體系從某一個位置斷開,重新銜接一個可動的傳力系統(tǒng)。
具體的做法有很多種,斷開位置的選擇、傳力體系的置換形式都有多種選擇。在確定移位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前,應收集地質勘察資料、設計圖、竣工圖、使用情況與環(huán)境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現場調查,對所經移位路線和新基礎場地應進行巖土工程勘察,(轉載自 論文范文,請保留此標記)對建筑物進行結構檢測和可靠性鑒定;A托換應根據水平移位(直線移位、折線移位、曲線移位)、升降移位(抬升、下降)和組合移位的形式制定具體方案,F結合移位工程施工實例,就基礎托換技術進行比較,以供探討。
1基礎托換技術對比研究
1.1土(石、磚)木結構
土(石、磚)木結構多見于須保護的古建筑,鑒于一般古建筑整體性差,采取的技術措施為:整體托換,置換包括基礎及部分地基土,著手于地基土的擾動施工,減少對原結構的影響。
具體方法:預制方形空心箱梁,多次遁構(分次、分批)進入基礎下部,置換地基土(見圖1),注漿加固遁構管件與地基土的間隙,箱梁空心部位鋪設鋼筋并澆筑混凝土,使遁構管件連成整體,形成一個有足夠剛度和承載力的混凝土托盤,再于其下方劃分區(qū)域開挖土方,澆筑混凝土上下軌道梁,安裝移動輥軸,完成托換施工,如圖2所示。
1.2木結構
鑒于木結構整體重量小,便于抬升,一般采用于基礎(毛石、磚與木柱)相連部位作為分割點,利用型鋼環(huán)箍木柱(墻),保證可靠統(tǒng)一連接圖7所示。
1.5框剪結構
采用柱梁結合與原結構進行組合托換,即上部托換夾梁以柱、梁、剪力墻組合的形式與原結構進行可靠連接,完成托換(見圖8)。
1.6小體積的混凝土結構
小體積的混凝土結構移位,針對其體積小、重量輕,加強結構整體性后,可采用整體頂升,下部鋪設移動軌道整體移位的方法完成托換和平移。
2結語
建筑物移位基礎托換工程應包含3大步驟:建筑主體結構勘察和檢測、制定平移托換方案、施工及監(jiān)測,若要科學經濟地完成平移托換,這3大步驟缺一不可。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結構實際情況及天氣、溫度、人為因素等不斷調整優(yōu)化施工方案,不論采取何種方法托換,須保證上部結構安全為前提,采用合理的施工順序操作、完善的監(jiān)測控制系統(tǒng)及高質量的施工要求共同完成移位托換。
參考文獻
[1]強萬明,等.建筑物整體移位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M].河北: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史佩棟.建(構)筑物地基基礎特殊技術;糾傾、移位、增層、加載、基礎托換及古建筑地基基礎修護技術論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張宗敏,段剛.某建筑物移位工程中的柱托換設計[J].福建建筑,
【建筑物移位基礎托換技術對比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物整體移位施工工法論文10-12
醫(yī)學研究論文評語11-06
建筑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土建論文03-28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02-24
信息技術基礎教案11-09
勘察技術與基礎工程簡歷10-26
開題報告論文研究方法11-13
研究生論文評語11-15
研究生論文提綱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