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教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教育教案 1
一、設計意圖:
我們新貝藝術幼兒園,是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除了與其它幼兒園一樣對新課程新教材進行學習、實踐、研討外,在園中開設了樂器、合唱、舞蹈、美術為主的藝術教育特色項目,而我們規(guī)范加特色的辦園宗旨也一直讓我們尋求著現在的主題活動怎樣與二期課改大環(huán)境背景下的藝術教育指向“即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chuàng)造和快樂的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而在幼兒園的孩子中幾乎有四分之一幼兒在學習樂器,在一年多時間培訓下,許多幼兒從不認識樂器,到現在能彈奏多首樂曲,從而在孩子們中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而幼兒園又十分重視幼兒對藝術表現力的培養(yǎng),每學期都會進行藝術專場活動,這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那些學樂器的的幼兒,總在其他幼兒們面前驕傲的說,我會彈琴。從中,不少幼兒在學樂器的'過程中產生了自信。而我們在平時的藝術熏陶中,使許多孩子會在平時的自由活動中,相互討論著學習的內容,唱著歌譜.模仿著演奏的方法?春⒆觽儗菲鬟@么感興趣,結合中班及本班實際,于是我進行了在主題活動中進行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旨在讓幼兒借助探索主題活動,自主探索,獲得藝術經驗,萌發(fā)審美情趣。“我身邊的民族樂器”活動,就是這樣一種形式的活動。正如《綱要》所說“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币虼,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二、活動內容與要求:
1、通過經驗分享,初步感知民族樂器的種類、演奏方法、演奏風格。
2、體驗擺弄樂器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已經學習一段時間的民族樂器
2、欣賞過一些民樂
材料準備:
1、各類民族樂器的圖片
2、幼兒的表征記錄圖
3、幼兒收集一些民樂的有關信息
4、磁帶、VCD
四、活動過程:
1、自由擺弄民族樂器
師:小舞臺上有好多民族樂器,讓我們一起去彈一彈,拉一拉,聽聽它們能發(fā)出什么樣的動聽聲音。
幼兒自由擺弄,教師隨機豐富一些簡單的演奏方法。
2、經驗分享
師:剛才你們彈的這些民族樂器都是我們幼兒園里有的。我們身邊的民族樂器可真多呀,那么你還看見過什么民族樂器呢?(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介紹民族樂器的種類:
彈奏類、吹奏類、拉奏類、擊奏類(拓展提升經驗:什么是民族樂器)
師小結:我們中國是一個很大的民族,有許多民族樂器,除了今天我們所說的,以后大家再發(fā)現其它的民族樂器,我們再一起介紹給大家聽。
﹡體驗演奏方法:
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表征本進行介紹民族樂器演奏的方法
重點:逐一請學樂器的小朋友進行演奏二胡《小星星》(總結:二胡的聲音非常悠揚)、演奏揚琴《外婆的澎湖灣》(總結:揚琴的聲音非常清脆動聽)、演奏古箏《花非花》(總結:古箏的聲音是很婉轉很清麗)
師小結:樂器演奏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拉,有的彈,有的敲擊,有的用弓,有的用琴竹,有的戴假指甲。
3欣賞民樂:
﹡民樂獨奏
笛子:讓幼兒感受意境
二胡:欣賞名曲《二泉映月》片段
琵琶:欣賞名曲《漢宮秋月》片段
古箏:古箏的基本演奏方法刮奏
民樂合奏
介紹國內最近比較有名的民樂合奏隊:女子十二樂坊
整合幼兒的經驗:可以模仿演奏動作,并選取擇民族樂器聽音樂進行合奏。
3、活動延伸:
在自由舞臺和音樂角中,開設民樂活動,通過欣賞及讓更多的幼兒參與表演,更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同時鍛煉幼兒的膽量和榮譽感。
音樂教育教案 2
活動目標:
1、嘗試和著音樂節(jié)奏,用動作表現敲鑼、打鼓、放鞭炮。
2、 體驗樂曲歡快、熱鬧的情緒。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鑼一面、樂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和幼兒一起談論過新年的愉悅,引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過年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些什么事情?
“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嘗試用動作和聲音模仿敲鑼:
老師介紹它的名稱和演奏的方法:怎樣敲鑼才能發(fā)出好
聽的'聲音呢?
幼兒用自己的動作和聲音模仿敲鑼的動作和聲音。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幼兒均勻有節(jié)奏的表現敲鑼的
動作和聲音。
3、表現放鞭炮的聲音和動作 :
啟發(fā)幼兒回憶放鞭炮時的聲音,并嘗試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并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鞭炮爆炸時先低后高的運動狀態(tài)。
4、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仔細分辨音樂中什么地方敲鑼、打鼓、放鞭炮。
表演時加入兒歌作為前奏: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
音樂教育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感受音樂節(jié)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深入領會歌曲情感,培養(yǎng)音樂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音樂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領會歌曲情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三、 教法、學法
教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啟發(fā)、點撥、引導為主,輔以示范和講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
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體現歌曲內涵為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還有:情景創(chuàng)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 自己選擇 編排哈)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方法的選擇 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 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 板書設計
自己編了 一般就寫下教課標題或者下面的小標題 比如 我喜歡大海啊 故鄉(xiāng)在大海啊故鄉(xiāng)外面畫個心形框起
五、 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為多媒體教學課 所采用的的教具有 鋼琴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等
(1)、 導入 (5分鐘)
一般采用情景的方式導入(欣賞形式的課程多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式導入) 也可以采用復習上節(jié)所學的方式導入自己編入一段 課程導入詞 (根據課程)
。2)、 新課(20分鐘)
。ㄈ绻切蕾p性質的課程 新課設計多采用多聽 讓學生多討論 小組討論啊 教師引導提問 學生多聽 多想 多回答 然后再總結的方式去設計 目的 一個要讓學生 了解 體會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講解歌曲時代背景
2、講解歌曲作者
3、學生初次聆聽 體會歌曲情感
4、學生再次聆聽 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 畫出歌曲旋律線
。ㄐ〗M合作方式進行)
5、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帶著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聽歌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ㄈ绻墙虒W新歌之類的課程 新課設計還是以學生為主導 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新課教學)
比如
1、聆聽歌曲
2、講解歌曲節(jié)奏 強弱規(guī)律 重難點不好唱的地方
3、設計發(fā)聲練習曲 (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4、學唱歌曲 示范演奏 教唱 跟琴學唱 跟錄音學唱 分小組討論歌曲情感 找同學示范唱 抽唱
5、互動環(huán)節(jié)劃出2 3 4拍子 適合歌曲的指揮手勢圖,教同學指揮,抽同學演唱,抽同學指揮 這樣全班互動下
。3)、 課堂小結 (5分鐘)
自己總結整個課堂教學 再次闡述歌曲 旋律 作者 情感等 肯定下學生
。4)、 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將自己所學歌曲演唱展示給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朋友下去聆聽與本課作者有關的歌曲 體驗歌曲表達什么情感
六、 教學反思
。ǹ赵谀莾 這個學生學習了這課后 存在的問題的反思 不用寫 空著就行)
在教案中體現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輔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四多“多聽 多想 多體會 多創(chuàng)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歌曲情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重視整個的創(chuàng)作過程,重視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性是本節(jié)課的宗旨。
音樂教育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感知《懶惰蟲》這首歌曲中的節(jié)奏
2.樂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的節(jié)奏
3.能跟著身體的節(jié)奏歌唱《懶惰蟲》
二、教學活動
1.導入:用已經學過的《咚咚鏘》作為律動,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歌唱并做動作,這樣能夠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律動完了,就進入主題。教師:“今天啊,老師請來了一只大蟲子,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只大蟲子長什么樣?大蟲子說正哭著說,它的眼睛痛,肚子痛,它的全身都在痛,它的哪里還在痛?頭,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腰,屁股,腿,手腳……它的全身都是痛!
教師:“為什么它全身都在痛?是因為它太懶惰了,不愛運動,總是坐在凳子上,也不起來做游戲!
2.教師通過激發(fā)好奇心,引入歌曲和節(jié)奏動作的教學。
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只懶惰蟲長什么樣子?老師給你們模仿一下!苯處煶稇卸柘x》并做節(jié)奏動作,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節(jié)奏,知道身體的一個個動作可以表現歌曲中的節(jié)奏。幼兒看教師多次表演后,能主動站起來模仿教師。
3.做游戲,學唱歌與能做節(jié)奏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把懶惰蟲子請出來,讓它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剛才說,還有頭痛,所以你來做我們懶惰蟲的頭,好吧?你現在是頭寶寶”把第一個小朋友請出來做游戲,“現在,大蟲子的.頭出來,就是我們這個頭寶寶,他排在第一個,還有眼睛寶寶,鼻子寶寶……都快出來吧”依次把幼兒請上來做游戲!拔覀円黄鹱寫卸柘x動起來,這樣它就不會全身都痛了”,幼兒扮演大蟲子,教師指導幼兒的動作,多次游戲后,幼兒能學會歌曲的節(jié)奏和動作。
4.結束游戲,慢慢地調節(jié)速度,聲音和速度都變弱變慢。“懶惰蟲和我們做游戲,帶給小朋友們好聽的歌曲,它現在已經不懶惰了,我們謝謝它并請它回到小凳子上吧。我們先和頭寶寶說再見,再見……”,依次把幼兒請到座位上,結束教學活動。
三、活動評價
教學活動中,幼兒應該是主動的參與者,主動自愿地參加游戲。
音樂教育教案 5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初步感受和表現歌曲中的附點節(jié)奏。
2.借助游戲中的動作,進一步加深對身體各部分的認識,并能理解和記憶歌詞順序。
3.玩"藏起來"游戲時,努力使自己的動作與集體保持一致。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教學準備:
幼兒會玩"指鼻子"的游戲、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指鼻子》
★教師任意地說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幼兒在自己的身上及時指出。
二、傾聽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教師以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2~3遍,同時示意幼兒指出身體的相應部位。鼓勵反應迅速的幼兒,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師以常速范唱歌曲,讓幼兒迅速指出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此時教師應重點關注反應慢的幼兒,鼓勵他們使用其他幼兒的學習方法,給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三、幼兒學習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幼兒隨伴奏學唱歌曲,必要時,教師通過指自己身體相應部位的方式給幼兒相應的.歌詞提示。
四、幼兒玩游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頭發(fā)、肩膀、膝蓋、腳》,邊示范游戲的玩法(見"教學材料"),請幼兒觀察并說出怎么玩。
★教師帶著幼兒邊唱歌邊玩游戲"藏起來"。
五、復習歌曲《小腳》
效果反饋讓幼兒邊演唱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邊指身體部位的動作。同時,故意不"頭發(fā)"或其他身體部分的歌詞,而只是指身體部位的動作。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為提高幼兒的注意力,我采用動靜交替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思考的同時,讓幼兒的肢體也動起來,不抑制他們好動的天性,因此,幼兒樂于參與活動,樂于動口動手,樂于展現自我。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在活動中,我安排了幼兒自主表演這首歌,幼兒們都想展示所學,為了給他們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這個活動最終顯得有些長,如果重新組織這個活動,我會注意這一點的。
音樂教育教案 6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jié)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并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yǎng)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賽馬場上出現四匹嗎,看----它們來啦!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干什么?
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jié)。
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
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2.再次欣賞音樂根據特定的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記憶動作順序。
教師:四匹馬是如何你追我趕的?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 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
一起奔跑沖刺→反復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吁——”(全曲結束)
3.幼兒根據音樂情節(jié)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范隨樂敲大節(jié)奏。
(2)幼兒根據顏色分組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教師:你應該表演什么顏色的馬?為什么?
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3)幼兒聽音樂,分組演奏。
看指揮演奏:一起走(敲)→紅馬敲→黃馬敲→白馬敲→黑馬敲→兩匹兩匹輪流走 (兩組輪流敲奏)→一起奔向終點沖刺(四組齊奏)→拉住疆繩,樂曲結束
教師:怎樣使你的筷子敲得好聽?
(4)探討其他樂器的.匹配。
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
提問: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里發(fā)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
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
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三、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弦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
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yōu)美的二胡曲!
(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
音樂教育教案 7
設計背景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提高其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對音樂的熱愛,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感知,所以設計了這樣一節(jié)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觀望的動作。
2、夸張的表現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動作,發(fā)展音樂表現力。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huán)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觀望的動作。
難點:夸張的'表現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動作,發(fā)展音樂表現力。
活動準備
老鼠頭飾、音樂磁帶、老鼠圖片一個、圖譜、幼兒已有玩橡皮泥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將幼兒帶入活動室,向客人老師問好。
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調皮可愛的小客人,你們猜他是誰?他在做什么?”教師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后提問:“小客人是誰?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師講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二、請幼兒先整首欣賞音樂。
然后分段欣賞,嘗試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觀望的動作,夸張的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發(fā)展音樂表現力。
“小老鼠玩得真高興啊!聽,小老鼠來了”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師“這首好聽的樂曲就表現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有趣的故事,你知道樂曲什么地方表現了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現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嗎?我們先來聽樂曲的第一段聽聽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
2、欣賞A段樂曲,啟發(fā)幼兒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學一學。
教師利用圖普及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讓幼兒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觀望的動作。
等幼兒掌握后,教師帶領幼兒跟音樂練習動作兩遍!把,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聽一聽第二段樂曲小老鼠在做什么?
3、欣賞B段樂曲,啟發(fā)幼兒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學一學。引導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發(fā)展幼兒音樂表現力!苯處煄ьI幼兒跟樂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發(fā)散思維:“泡泡糖除了粘在腳上,還能黏在哪里?”并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學一學小老鼠怎樣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問什么會踩到泡泡糖呢?”引導幼兒發(fā)現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huán)境帶來不便,要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
教學反思
1、教學內容接近生活實際,幼兒也對此很感興趣,利用圖普及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讓幼兒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學一學,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到一定的知識技能,2、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幼兒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動作,發(fā)展音樂表現力。
3、發(fā)散幼兒思維,拓展了教學內容。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huán)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
4、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在于沒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這樣課堂內容不夠繪聲繪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這方便還得加強研究,實踐。
音樂教育教案 8
教學目標:
1.能感受此詩優(yōu)美意境, 品味古詩雅韻,嘗試古詩新唱。
2.能優(yōu)美連貫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靈活運用重點樂理知識。
教學重點:
連線內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學難點:
演唱時的氣息控制和連貫性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歡迎大家來到“中華好詩詞”的'比賽現場,誦讀國學經典,弘揚中國風韻。今天請同學們積極參加“詠春”古詩朗誦會,看誰的激情更高、實力最強!
2.請小督學選出自己組最優(yōu)秀的誦讀選手參加比賽。
3.師:大家讀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們來個古詩新唱《春曉》,請看教學目標。
二、新歌教學:
1.我也想朗誦了,請大家給我公正的評價好嗎?那么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春曉》吧。
2.了解此詩作者孟浩然,請學生說說,教師再簡介作者。
3.初聽歌曲,感受情緒特點,找出樂理知識。
4.重點學習“連線”,區(qū)分連音線和圓滑線,找出各有幾個并唱一唱。
5.自主聽歌學唱,難點一字多音老師教唱。
6.齊唱歌曲,找出不會的地方,著重學唱。
三、 課外拓展:
古詩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寫春天的其他古詩嘗試古詩新唱
四、 作業(yè)推薦:
1. 尋找春天,歌頌春天。
2. 我來描繪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贊美春天。
五、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用自己的實力歌頌了春天,那么就請大家愛生活、愛古詩、愛大自然,讓我們去擁抱春天吧。
音樂教育教案 9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動物的小配對雨傘。
2、配對雨傘時幼兒學會說:“我來給你撐傘吧!
3、感受不同雨聲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動物圖片,傘、中傘、小傘
活動過程:
一、教師把紙蓋住小動物,讓幼兒根據紙的小來猜一猜哪些小動物來了。
1、今天劉老師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他們就藏在這些紙的后面,會是誰呢?來了幾個動物朋友呢?(三個)
2、你們來猜一猜是哪些動物來了呢?也許你們認識的動物就藏在里面哦!(幼兒自由猜測)
3、這些動物是不是你們說的動物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今天我請來了三位動物朋友,有的象,有高高的長頸鹿、有小小的螞蟻。
二、出示小、長短不同的雨傘讓幼兒配對。
1、哎呀,下雨勒!(鏘啪鏘)雨打在了象的背上,哎呀,象要被淋濕了,怎么辦呀?
2、教師出示不同的.雨傘,提問幼兒說:“哪把雨傘適合象?什么顏色的?為什么?
3、教師拿著的雨傘撐在象的背上說:“我來給你撐傘吧!”哇,象開心了,的雨傘正合適!
4、“哩啪哩”雨打在長頸鹿的背上,怎么辦?哪把雨傘適合長頸鹿?什么顏色的?
5、“我來給你撐傘吧”!哎呦,這把橙色、長長的雨傘真合適!
6、嗶嗶啵啵、嗶嗶啵啵,雨打在小螞蟻的背上,怎么辦?
7、哇,說的真清楚,用黃顏色的這把是吧?我來試一試?
8、“我來給你撐傘吧!”喲,小小的雨傘正合適。
9、咚、咚,有一位動物朋友也來了。誰來了呢?(熊)
10、哦,是熊來了。咻,咻,雨打在熊的背上,我來給你撐傘吧!
11、哎呀,我沒有雨傘了,我會被雨淋濕嗎?讓我們一起看看故事就知道了!
三、教師讀繪本
1、教師讀第一遍繪本,提問幼兒:我有沒有被雨淋濕呀?發(fā)生什么了事呢?雨傘不是用完了嗎?
2、哦,原來是熊把我抱起來了,我們一起撐著傘。
3、那么,剛才故事里一共有幾把傘呀?(四把)這四把傘誰用過呀?(動物朋友)對了,這個故事里面動物也用過這四把傘。
4、我們一起來講這個故事吧!真開心,小朋友來跟我一起講了!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講故事《我來給你撐傘吧》。
四、幼兒操作。
1、后來太陽出來了,天晴了,哎呀,后面又下雨了: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哎呦,還有好多動物沒撐傘,它們被淋濕了。你們愿意助它們嗎?每位小朋友去找到三位小動物朋友,助它們撐傘好不好?但是助它們要說好聽的話哦:你們會說什么好聽的話?(我來給你撐傘吧)好,相信你們能干的!去試試吧!
音樂教育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作畫的能力。
3、教幼兒學習畫短曲線。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小雞母雞公雞
2、涂色:小雞雛
3、幼兒用繪畫材料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件:小雞母雞公雞
1.教師:圖片上有誰呀?小雞跟著雞媽媽去干什呢?(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教師講解小雞的生活習性,使知道小雞不僅喜歡吃米還喜歡吃小蟲子。
二、展開
出示范畫
1.引導幼兒觀察小蟲子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師示范:畫短曲線(小蟲)。
3.出示畫紙:小雞雛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雞來到草地上,找自己喜歡吃的小蟲子,小朋友也幫小雞找一找好嗎?
4.請幼兒在畫有小雞的畫紙上畫小蟲子。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作畫,適時地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三、結束展示幼兒作品
引導幼兒欣賞,并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小班科學活動《西紅柿和小黃瓜》
【活動設計】
皮亞杰認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幼兒對幼兒觀察能力的訓練”。觀察是幼兒感知事物、物體最直接的方法。本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生活中物體有極大的興趣,喜歡問許多問題。但在科學活動中往往只滿足于反復操作的過程,還不善于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本節(jié)活動《西紅柿和小黃瓜》主要是讓幼兒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基本特征。利用幼兒多種感官,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吃一吃,認識黃瓜和西紅柿內外部特征。大膽講述自己在觀察中的發(fā)現,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音樂教育教案 11
教學構思:
在充滿民族氛圍的音樂中,讓幼兒從小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體驗民族音樂的魅力。把各種舞蹈動作融合于教學活動之中,和教師的互動過程中,幼兒能孕育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施展個性的天地。
教學目標:
1、在熟悉音樂曲式和性質及初步學會舞蹈的基礎上,啟發(fā)幼兒嘗試用鈴鼓的不同敲法來表現舞蹈,動作符合節(jié)奏。
2、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
3、在邊敲邊跳的過程中體驗集體舞的歡快情感。
準備:
會跳舞蹈、會基本舞步(進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圖示譜。
過程:
一、感受音樂,復習舞蹈。
1、聽前奏回憶名稱:感覺怎樣?
2、復習舞蹈。
老師:我們來用好看的舞蹈把這首樂曲的.活潑歡快、抒情優(yōu)美表現出來。
二、嘗試用鈴鼓的不同敲法來表現舞蹈。
1、出示鈴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搖?(幼兒說出一個方法,老師引導全體幼兒練習
一個方法。)
2、出示圖示譜:哪里是敲,哪里是搖?(斷斷續(xù)續(xù)練習→完整集體配樂練習。)
3、幼兒嘗試用鈴鼓跳舞。
老師:我來跳舞,你們拿著鈴鼓和我一起跳,邊跳邊試試想想做什么動作時鈴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動作時搖,怎么搖?
(1)第一遍集體嘗試邊跳邊敲。
(2)第二遍老師按舞蹈順序提問,個別幼兒做出,老師重復后,再集體練習。(重點、
難點:敲肩、進退步搖、在頭上方翻手腕敲。)
(3)集體完整配樂練習二~三遍。
三、節(jié)奏樂舞蹈的欣賞與練習。
1、請兩位老師表演。
2、請能力強的幼兒表演。
3、集體表演。(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
音樂教育教案 12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小海軍》,感受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
2、能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海軍的英姿,體驗學做小海軍的快樂。
3、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觀看海軍錄像、PPT、音樂、歌曲伴奏、海軍帽
三、活動過程:
。ㄒ唬⿲霂煟鹤屛覀兟犞魳,像解放軍叔叔一樣,踏步走。
。ǘ└惺、理解歌曲
1、第一遍欣賞--感受歌曲旋律提問:看,誰來了?(播放圖片)師:今天我?guī)砹艘皇缀寐牭母枨缎『\姟罚覀儊硇蕾p一下,一會兒告訴大家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
小結:這首歌曲的旋律很有力、很雄壯。
2、第二遍欣賞--了解歌詞師:我還帶了些圖片,讓我們邊看圖片邊欣賞。
提問:這遍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結:教師將幼兒說的唱出來。(我們聽到歌曲里唱了"我是小海軍,開著小炮艇"、"不怕風、不怕浪,勇敢向前進"、……還聽到了"打的他呀海底沉"。
師:聽著這首歌曲,讓我們覺得小海軍是很勇敢堅強的。
(三)表現海軍的動作
1、第三遍欣賞--肢體動作(圖片)
。1)聽歌曲,觀看圖片提問:你看到小海軍做了哪些勇敢堅強的動作?
。2)教師舞蹈師:我把你們好看的動作編成了舞蹈。
2、個別幼兒表現提問:你還看到哪些動作讓你覺得小海軍很神氣、很有力的?
師:原來小海軍握著槍踏步讓你感覺很神氣;小海軍開槍的動作讓你覺得很勇敢;開炮的動作讓你覺得小海軍在打敗敵人;小海軍踏步的`時候很精神、很有力的。
3、集體幼兒表現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已經做了小海軍神氣、威武的動作,我這里還有我們小朋友自己動手做的海軍帽,讓我們帶著帽子來學做小海軍吧。
(四)結束
師:讓我們把小海軍堅強有力的動作帶回教室讓其他小朋友也來學一學小海軍。
四、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師能夠抓住幼兒喜歡海軍這一特點,激發(fā)幼兒情感,通過學歌曲將海軍的形象植入了幼兒的心中。幼兒能夠較主動的說出唱出自己喜歡的一句歌詞,尤其是三個“轟”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果教師能夠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給幼兒多一些表現的空間,讓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做好引導,讓幼兒在盡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
音樂教育教案 13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體驗“打鼓”的樂趣。
2、隨音樂演奏,表現樂曲歡快的情緒。
3、體驗與爸爸媽媽們共同進行打擊樂的樂趣。
4、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后一句。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二、活動準備:
水桶、牛奶罐、臉盆、筷子等,《加油干》圖譜、音樂《加油干》。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幼兒園,你們的心情怎么樣?那我們怎么歡迎他們呀?
2、引入:我有個建議今天我們用鼓聲來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說好嗎?(師向幼兒介紹鼓:水桶、臉盆、筷子……)我們的“鼓”和以前打擊樂里面用到的鼓一樣嗎?誰會用這些“鼓”敲出好聽的聲音呢?
3、幼兒自由打擊。
(1)師示范敲擊鼓,并說出歡迎詞:爸爸媽媽|中一班歡迎|你-|(2)幼兒敲擊鼓聲說出歡迎詞。
(3)師小結:重點說出幼兒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邊。
4、討論圖譜,并嘗試打擊基本節(jié)奏:
(1)師出示《加油干》的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師唱改編過的歌詞:歡迎你呀么嗬嘿,歡迎你呀么嗬嘿,我們大家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呀么嗬嘿!
(2)幼兒跟隨《加油干》的音樂唱歡迎詞,表現內心的愉悅心情。
(3)我們一起來看看圖譜,這么多各種各樣的鼓我們要怎么樣跟圖譜配合起來敲擊呢?(師幼共同為圖譜配鼓)(4)幼兒看圖譜用“鼓”演奏。
(5)請個別幼兒合作演奏。
5、幼兒與爸爸媽媽共同用“鼓”進行演奏,表達心中的快樂。
四、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音樂教育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糖果音樂的發(fā)展歷史及其特點。
2、學習糖果音樂的編寫方法。
3、能夠編寫一首糖果音樂。
二、教學重點:
1、了解糖果音樂的發(fā)展歷史及其特點。
2、學習糖果音樂的編寫方法。
三、教學難點:
1、糖果音樂的編寫方法。
2、組合編寫中不同音樂元素的應用。
四、教學過程:
1、引入
老師用一段糖果音樂開場,讓孩子們感受糖果音樂的特點。
2、講解糖果音樂的發(fā)展歷史及其特點
。1)糖果音樂的發(fā)展歷史:
糖果音樂是一種20世紀初期產生的流行音樂,出現于1920年代,是在這個時期美國特別是紐約的一些黑人小組成立的,由此逐漸風靡。
。2)糖果音樂的特點:
糖果音樂中使用非常多的節(jié)拍器樂器,如鈴鐺、三角鐵等,使得其特別輕盈,讓人感受到一種奔放、輕快的感覺。
此外,糖果音樂的旋律清新簡單,并重視女性歌手的嗓音,常常聲線非常別致輕柔。
3、糖果音樂編寫方法
(1)確定選定的旋律片段。
(2)定義選定的伴奏和和弦。
。3)確定節(jié)奏結構。
(4)確定旋律復制數據。
(5)加入必要的音樂制作工具,如合成器、錄音設備等。
。6)對音樂進行渲染和混音。
4、組合編寫中不同音樂元素的應用
(1)由兩個相反的和弦穿插在一起,產生一種新的.和聲。
。2)由不同的旋律片段奏響,以產生對比的效果。
。3)鍵盤和弦的快速變化,產生稱之為節(jié)奏或和聲的元素。
(4)和弦進度改變時,背景音樂中使用的節(jié)拍器樂器會改變,以產生節(jié)奏變化。
五、總結
糖果音樂的音樂風格輕快奔放,使用非常多的節(jié)拍器樂器,旋律清新簡單,重視女性歌手的嗓音聲線別致輕柔。制作上則從選定的旋律片段開始,確定選定的伴奏和和弦,確定節(jié)奏結構,確定旋律復制數據,加入必要的音樂制作工具,最后進行渲染和混音。
六、作業(yè)
讓每個學生完成自己的糖果音樂作品,歌曲內容可自擬,但必須符合糖果音樂的特點和編寫方法。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對糖果音樂的發(fā)展歷史、特點以及編寫方法的介紹,讓學生們對糖果音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學會了編寫一首糖果音樂,這些知識和技能對學生們今后的音樂學習和創(chuàng)作將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音樂教育教案 15
活動目標
1.了解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危害。
2.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知道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3.學習緩解眼睛疲勞的保健操。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各種電子產品圖片或實物,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猜謎語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
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
(2)眼睛有什么作用?沒有眼睛會怎么樣?
小結:眼睛發(fā)生了問題,看不清晰生活會很不方便。
2.討論活動。
(1)說一說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或不良行為會對眼睛有害。
(2)看圖找茬——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對眼睛有害的行為,為什么?
(3)怎樣保護眼睛?幼兒在集體前分享自己看法。
小結:看手機、看書,看電視時間不能太長 ;坐姿要端正,看書時間長了要休息,向遠處看看綠色植物,不要在強光下或者光線弱的環(huán)境下看書;畫畫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離;不要揉眼睛、毛巾要常消毒,并多吃胡蘿卜。
3.學習眼保健操。
(1)老師示范眼保健操。
(2)孩子們在音樂伴奏下做眼保健操。
活動延伸
設計保護眼睛的海報。
教案反思:
繪本閱讀的體裁來自于孩子們的生活,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正式反映了生態(tài)式主題活動。故事中大白鵝的經歷生動的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與同伴交往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為了激發(fā)幼兒參與講述的積極性,以落實目標為主,老師采用了課件導入的教學手段,在老師有表情的啟發(fā)性語言引導中,孩子們進入了一定的情景中,加上老師夸張的體態(tài)語言的啟發(fā),使他們好像至身其中,樂意表達自己的所想,為了調動全體幼兒講述的熱情,老師結合重點頁“如果你是大白鵝,你會怎么做?”引導孩子們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集體的講述,在故事接近結束那一頁進行一個停頓反思,“大白鵝為什么能交到這么多小動物?”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讓幼兒懂得了泡泡照亮了大白鵝的心,要有自信的交往才能交到朋友,此時的小結老師既落實了目標二又很自然的使活動達到高潮,最后的續(xù)編故事采用故事表演的形式激發(fā)孩子們的講述興趣,同時也在動靜活動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達到意猶未盡的感覺,整個活動孩子們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參與,老師形象有趣的體態(tài)和語言都是調動孩子們參與的有效方法,師幼互動頻率高實現了以幼兒為主體,老師指導為輔教學思想。回顧活動的開展也讓老師發(fā)現中班孩子仍處在具體形象思維中,如果提供實物泡泡讓幼兒感知更能激發(fā)興趣并理解故事內容的話,這次的活動就少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讓孩子回顧原有經驗“你是怎么交到朋友的?”可以讓他們利用繪畫的形式來記錄,不僅讓活動更豐滿而且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已達到課題的主題思想。
音樂教育教案 16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下雨天時傘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捉到這個興趣后,我們開始中有目的的觀察孩子們的反映,在后來的活動中孩子對于傘的用途顯得比較的局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考者,而非被動授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的目標區(qū)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聲音、動作、節(jié)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聲、動作表現出下雨的樂趣。
。3)體驗與同伴共同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歌曲及掌握雨傘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難度: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yǎng)他們探索嘗試能力。
活動準備
。1)音樂DO RE MI:《下雨歌》
。2)CD《下雨歌》
(3)打擊樂器:小玲、沙球、鼓及雨傘。
教學反思:
所聽到的一些聲音,我們開始中有目的的觀察孩子們的反映,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唱歌曲,表現的不是那么的大膽,我也留了些懸念讓孩子課后去大膽聯想。引導幼兒向最近的目標區(qū)發(fā)展活動設計背景。
當然。
。2)用歌聲、難點
重點:在下雨天時傘成為了孩子的寶貝,但是興趣依舊濃厚。
。3)體驗與同伴共同學習的快樂、節(jié)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力,使幼兒在玩玩唱唱,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聲音、鼓及雨傘,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音樂活動中的唱歌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而非被動授受者。
在本活動中:《下雨歌》
。2)CD《下雨歌》
。3)打擊樂器,捉到這個興趣后。所以整個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高:小玲,也就是讓孩子嘗試用聲音、節(jié)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有些孩子嘗試傘的其他用途的時候、動作表現出下雨的樂趣、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音樂教育教案 17
教學目標:
1、能參與游戲,感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2、初步學習用歌聲表現小狗吃食物的.快樂。
教學準備:
小狗胸飾,肉骨頭若干。小貓胸飾一個。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小狗們,今天天氣真好啊,我們到草地上去玩吧。走嘍。
二、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音樂做動作。注意配合節(jié)奏。
三、感受歌曲內容。
1、聽完音樂后幼兒休息,聽到幼兒的肚子叫引出歌曲內容,并嘗試學“啊嗚,啊嗚”的節(jié)奏。
2、完整的欣賞歌曲內容,并引導幼兒學念。
四、欣賞歌曲,并學唱歌曲。
1、請幼兒一人拿一根肉骨頭,欣賞歌曲。
2、合著音樂欣賞歌曲。
3、合著音樂學唱歌曲。
五、感受新編歌詞。
1、引導幼兒說出小貓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并學唱小貓吃食物的歌。
2、引導幼兒說出小兔喜歡吃什么?到外面去找小兔喜歡吃的食物。
音樂教育教案 18
教學目標:
1.運用音樂律動進行熱身,使幼兒愉悅地進入音樂氛圍。
2.培養(yǎng)幼兒感受《粉刷匠》語詞節(jié)奏、聲勢和樂器,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
3.鼓勵幼兒親身參與音樂表演,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幼兒感受《粉刷匠》語詞節(jié)奏、聲勢和樂器。
教學準備:
1. CD:《蛙蛙快樂頌》、《粉刷匠》、《律律動音樂》
2. 樂器:節(jié)奏棒
3. 舊報紙切成的刷子、彩色貼紙和打印好的粉刷圖片
教學內容:
A. 音樂律動熱身:《蛙蛙快樂頌》(5分)
1.老師讓幼兒站在標示好的位置上(地板上有標記)。
2.老師播放音樂,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做律動。
3.幼兒完成律動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幼兒跟著音樂動起來即可。
B. 聽取音樂游戲(10分)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不同的音量和語調叫出幼兒的名字,幼兒通過動作或聲音作出回應。
例如:老師說“貝貝貝貝在哪里?”,幼兒可以起立、舉手等做出回應,還可以說“哎”、“在這兒”等話語作出回應。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幼兒互相拍手,并以唱歌的方式問好。
例如:老師唱“12 3 4︱5-︱54 32︱1-‖”,幼兒跟唱“12 34︱5-︱54 32︱1-‖”,并大聲說“老師好,老師好”。
3.聽《粉刷匠》伴奏音樂
老師說:“我的手真靈巧,喜歡跟著音樂跳。幼兒們要認真聽,認真看,看我的手怎么跟著音樂起舞!”
C. 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jié)奏(25分)
1.教師播放樂曲《粉刷匠》。
2.教師使用節(jié)奏棒,教導幼兒隨著歌曲的每個節(jié)奏拍打棒子。
3.老師展示制作好的刷子,并向幼兒介紹如何使用刷子,模擬刷墻的過程,同時幼兒使用彩色貼紙在自制的刷子上貼畫。
4.教師展示打印好的粉刷圖片,教導幼兒觀察、選擇并貼畫。
5.幼兒對《粉刷匠》進行歌唱、跟唱,跳舞和手勢表演。
如何配合音樂跳舞?在這里,老師將會請大家跟著音樂一起起舞。
、谑紫,配班老師會放出音樂,而主班老師則會帶著節(jié)奏做出動作。
、劢又,老師會請小朋友們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音樂一起活動小手。
、茉诤⒆觽兊谋憩F中,老師不斷地鼓勵和表揚他們。
這里也附上一些跟著音樂手舞足蹈的律動:
第一段樂曲:在胸前拍手
第二段樂曲:前平伸左右搖手
第三段樂曲:前平伸雙手上下刷墻
第四段樂曲:用食指交替點鼻子
C.經典曲語言游戲(10分)
1.猜謎語:
、倮蠋熣f:“喜歡猜謎語嗎?請你們猜一猜:‘兩棵樹,十個叉,不開花,不長葉,吃飯勞動全靠它’”(正確答案:手)
②老師問孩子們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
2.小手有大作用:
、倮蠋熣故境鲎约菏值挠猛荆缗氖、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和粉刷等。
②老師請孩子們模仿自己的動作,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3.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意(10分)
、倮蠋煂⒎鬯Ρ诘膭幼骶幊闪艘粋動聽的兒歌。請孩子們仔細聽,跟著節(jié)奏拍手唱歌。歌詞如下:
“我是個粉刷匠,刷的漂漂亮亮。
刷啊刷,我刷房頂,我也刷房墻。
我握著我的刷子,刷來刷去忙。
咦?我的小鼻子,變得變了樣!保ü(jié)奏型為:×× ××│×× ×│×× ××│×-‖)
、诶蠋熣f一句話,孩子們跟著節(jié)奏跟唱:
、劾蠋煵シ乓魳罚⒆觽兏(jié)奏拍手跳舞。
D.音樂節(jié)奏刺激(20分)
1.配合聲音跳舞
。ɡ蠋熡靡粡埮f報紙折成刷子在墻上做粉刷的動作。)
、倮蠋熣埡⒆觽兛纯,自己刷墻時的動作,看看孩子們能不能給他的刷子配上聲音。孩子們可以先看一看,配班老師是如何配合的(刷長時配以唰-,刷短時配以唰,總的節(jié)奏型是:×× ××│×× ×│×× ××│×-‖)。
唰唰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谧屝∨笥岩煌瑸槲业漠嫻P配上更動聽的聲音(也可以用“咔嚓”、“沙沙”等替換)
③老師在粉刷的時候為其配上悅耳的音樂,指導學生邊手作邊跟唱歌詞,在音樂的節(jié)奏中前后揮動刷子(雙跪坐,雙手按照音樂節(jié)奏前后刷涂)。
2.老師介紹樂器-節(jié)奏棒,并演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3.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使用節(jié)奏棒為音樂伴奏,為音樂配上美妙的節(jié)奏(重復兩次)
E.音樂短舞曲(10分)
使用幼兒常用的音樂作為結尾
F.愛的鼓勵(4分):老師表揚每個小朋友的.表現,并貼上代表榮譽的彩色膠紙
G.再見歌曲(1分):
1.老師和學生一起唱再見歌曲
2.告別環(huán)節(jié):兩位老師帶著微笑向每位家長和小朋友說再見
六.嬰幼兒護理提示:
1.在音樂語言游戲過程中,老師要求小朋友按照節(jié)奏朗誦兒歌,并確保有節(jié)奏感
2.注意節(jié)奏棒的使用方法,避免對幼兒造成傷害
教學反思
09教育專業(yè)二班
組長:xxx,學號:09130711079
優(yōu)點:
1.準備的教材和音樂非常豐富,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很好,能夠讓幼兒集中注意力。
3.整個課程內容非常豐富,能夠有效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缺點:
1.教學重點不太突出。
2.備課不充分,導致在說謎語時有些緊張,表達不夠流暢。
3.與配班老師的溝通不夠充分,導致在開始時音樂沒有完全準備好。
建議:這種教學方式更適合親子班。
組員:董睿,學號:09130711080
優(yōu)點: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準備的教學材料非常豐富。
2.教學內容非常吸引人,能夠讓幼兒真正融入進來。
3.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在問題環(huán)節(jié)中引出內容,激發(fā)幼兒的思考能力,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4.能夠在課前為幼兒進行預備活動。
5.在課堂上以問候的形式進行幼兒的發(fā)聲練習。
6.在課后也以同樣的形式向老師告別。
7.語言表達生動,語速適宜。
有待改進和建議:
1.建議多放松,讓語句更流暢。
2.建議讓幼兒嘗試使用更多樂器進行練習,以感受更多樂器的演奏。
音樂教育教案 19
設計意圖:
我通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活動,從中學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奧爾夫先生曾說過:“我們進行奧爾夫教學注重的蚌埠市結果,而是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針對我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們大家動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音樂中比較明顯的音節(jié)變化。
2、培養(yǎng)幼兒的反應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握手舞》《庫企企》
活動過程:
一、問好環(huán)節(jié),音樂熱身律動
1、《握手舞》
2、師:寶寶、寶寶、早上好。寶寶好。
幼兒:老師、老師、早上好。老師好。
3、小音符游戲。
二、感知音樂《庫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著許多金銀財寶,要想得到這些財寶必須說出一句咒語才能打開城門,而這句咒語就藏在音樂里,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1、初步欣賞音樂。
師:在音樂里你聽到了什么咒語。
2、引導幼兒逐漸展開活動。
3、創(chuàng)編聲勢動作
在這首音樂里,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做什么動作。
三、創(chuàng)編活動
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帶幼兒一起動起來。
四、結束活動
請幼兒邀請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動起來。表揚每位幼兒的表現。
音樂教育教案 20
活動目標:
1.在對春的不斷體驗基礎上,愿意在音樂聲中嘗試用不同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春天的理解。
2.熟悉這首曲子的節(jié)奏,重點表現春天的萬物生長的過程。
活動準備:
FLASH配上音樂,錄音
活動過程:
導入:又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小鳥們,聽著音樂一起來跳春天的哆、來、咪。
一、傾聽音樂、激發(fā)興趣
1、傾聽第一遍音樂
師:大自然的春天可真美, 你有沒有感覺到春天的美?真的么,讓我們邊聽音樂邊來感受吧!
提問:你們聽到了么?你們看到了么?你們聞到了么?你們感覺到了么?請你來說說。(老師的這種提問,把孩子所有的體驗進行了引導,便于孩子回答)
2、傾聽第二遍音樂
師:你聽了之后,春天的哆、來、咪你還找到了哪些?(建議孩子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動作)
二、熟悉旋律,重點表現
1、引導孩子邊聽音樂邊表現春的'哆、來、咪
師:這段音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樣的春天動作呢?
請幾個孩子上來做動作,大家一起猜一猜、學一學(鼓勵孩子的生成,加強孩子之間的互動)
2、引導孩子盡可能把春天各種事物生長的過程用動作表現出來
師:春天的小草是怎么長的?你們用動作做做看。(請個別幼兒演示,老師用語言幫助孩子去理解孩子用動作所表現的小草的生長變化過程)
提問:春天還有哪些植物或動物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呢?(請孩子發(fā)散)
追問:你怎么用動作把它們的變化做出來呢?(請孩子嘗試做)——放音樂片段,讓孩子進行表現。
這個過程是重點:老師如何把握是關鍵:
把握一:孩子如果表現的動作是單一的,老師要用語言進行激發(fā)。如:小草慢慢長高啦!左邊長長,右邊長長,越長越綠。
把握二:孩子如果如果不會表現,可以請其他的孩子一起幫忙。如:有誰愿意來做做。
把握三:孩子表現的動作如果在空間上還不能充分的話,可以提示孩子,注意空間方位等的表現。
3、請孩子邊聽音樂邊表現春天萬物生長變化的過程
把握四:孩子在聽音樂時,會產生各種問題,需要老師隨機地進行引導;蛟谶叡憩F,邊傾聽的時候進行語言暗示。如:這段樂句,你可以變動作啦。
4、請個別孩子上來表現(可以讓孩子學一學)
重點看他們的動作是否有節(jié)奏感。
5、老師讓孩子完整欣賞一遍“春的哆、來、咪”舞蹈感受舞蹈藝術的美
6、請孩子一起跟著老師學學、跳跳,進一步加強關于音樂節(jié)奏的要求。
三、延伸
春天真美妙,我們用自己優(yōu)美的舞姿,把春天跳出來了,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春天表現出來呢?下次,我們自己動手畫,自己動口編,把春天的哆、來、咪都表現出來。
【音樂教育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教育教案模板09-29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教案03-30
中專音樂教育教案(通用11篇)03-20
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教案:鼓上的小米粒10-08
音樂教育隨筆04-18
音樂教育技術04-01
音樂教育哲學與中國基礎音樂教育的內聯性10-03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7-26
小學音樂教育隨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