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數學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P58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內容是學習比較復雜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節(jié)課中的兩個題目是被除數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節(jié)課是因為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時不夠商1而商0,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6123要讓學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嘗試探索
1、創(chuàng)設情景:本月輪到你當家庭主管,負責分配零用錢,零用錢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給家里3個人,每人該分配幾元?
。1)你能完成這項任務嗎?請你試試看。
。2)小組討論,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3)匯報,注意表達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2、情況分析
。1)在計算過程中,碰到什么問題?
(2)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每個問題的。
二、引導歸納,提煉方法
1、提問: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時,不夠商1怎么辦?接下去的豎式該怎樣寫?(這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討論,充分發(fā)言;教師準確引導,方向明確)
2、提煉:用被除數十位的1除以3,不夠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寫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寫0,1減0得1,再把個位的'2寫下來,12除以3商4。(教師在演示的時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的計算習慣)
3、介紹簡便的寫法。
三、獨立嘗試,鞏固提高
1、嘗試寫豎式計算:5224在嘗試解題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在計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2、歸納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保 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統(tǒng)計的需求,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
。玻 使學生經歷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tǒng)計表里,能利用統(tǒng)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常 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使學生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選擇合適的記錄方法收集數據,體會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保 出示若干小動物在操場上的場景圖。
提問: 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舉行跳繩比賽,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
學生可能回答: 用分別排一排、再數一數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數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分一分、排一排。
提問: 現(xiàn)在你能告訴大家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
2. 教師引導: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是小朋友上學期學習的'統(tǒng)計方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板書課題:統(tǒng)計)
二、 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保 談話: 比賽馬上開始了,三個隊各選一名代表進行跳繩比賽,獲勝者所得的獎品是老師手中的一盒學具。學具盒中有三種形狀的圖形,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提問: 誰知道這三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嗎?(不知道)
師生討論: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學具盒中每種圖形的個數?
以小組為單位說說各自的想法。
。玻 提出要求: 每組只能派一個同學打開盒子看,而且這個同學還不能直接報出每種圖形的個數。想一想,其他同學能知道每種圖形的個數嗎?應該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明確: 可以讓一個同學依次報盒子里每個圖形的名稱,其他同學把結果記下來。
。常 小組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
。矗 匯報交流。
。ǎ保 小組內交流。
。ǎ玻 全班展示記錄方法。
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
、 □△□○△○
△△○□△□
△○□△
② □□□□□
△△△△△△△
○○○○
、 正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
圓三角形
圓三角形
、 □
△
○?
⑤ □| | | | |
△| | | | | | |
○| | | |
、 □12345
△1234567
○1234
。3) 比較評價。
你覺得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現(xiàn)在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記?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統(tǒng)計一次學具盒中三種圖形的個數。(小組活動)
統(tǒng)計后適當地多請幾組展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担 填表。
(1) 認識表格。(投影出示下表)
要求學生說說每個空格各應填什么內容。
(2) 在書上填出結果。
(3) 提問: 你從表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 聯(lián)系生活,體驗決策
生活中還有好多地方能用今天的方法統(tǒng)計。
。保 創(chuàng)設情境一: 課件出示學生在小組里拋圓片的活動場面。要求學生拋圓片20次,用畫?的方法記錄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
提出要求: 每個小組先記錄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各有多少,填在第一個表中,再把結果填在第二個表中。
學生活動后,教師提問: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創(chuàng)設情境二。
提問: 有拍皮球、跳繩、踢足球和打乒乓球四項活動,怎樣才能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哪一種?
。1)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調查,用畫?的方法記錄,并將整理后的數據填寫在書上的表格中。
。2) 全班交流,并說說從自己的統(tǒng)計表中知道了什么。
3.創(chuàng)設情景三。
統(tǒng)計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情況,填入書上的表格中。全班合作完成,并說說根據結果知道了什么。
四、 師生互動,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這樣統(tǒng)計?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再選擇一些內容進行合作統(tǒng)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會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難點: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學具:
教具:小紅花、正方形、小圓片等實物圖。
學具:學具袋中上述實物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算兩組題(要求讀出算式,說出得數)。
第一組 第二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學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
1、這兩組題都是加法,但是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組每道題的加數不相同,第二組的每道題的加數都相同)
2、像第二組這樣,加數都相同的加法,我們叫它求相同加數的`和
第1題3+3,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3相加,這就是2個3
第2題5+5+5,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5相加,這就是3個5
第3題4+4+4+4,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4相加,由學生說出4個4
第4題2+2+2+2+2,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2相加,由學生說出5個2
(二)學習新課
1、啟發(fā)性談話。
像上面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一種簡便方法,這種簡便方法是什么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2、出示例1擺一擺,算一算。
教師邊演示邊提問
。1)教師是怎樣擺的?
(教師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擺了幾個2,(3個2)教師板書:3個2。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用加法算:2+2+2=6 。
。3)你寫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是幾,幾個2連加。
教師敘述: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紹乘號及算式寫法和讀法
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教師同時板書,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乘號像什么(像漢語拼音中的)。
怎樣寫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就寫在乘號的前面,再數一數是幾個2連加,把相同加數的個數3寫在乘號的后面,23表示3個2連加,3個2得6,因此算式是23=6,讀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學生擺正方形。
教師指導學生操作
拿出3個正方形,擺成一豎行,這是1個3;第二豎行再擺3個正方形,這是幾個3;第三豎行再擺3個正方形,這是幾個3,第四豎行再擺3個正方形,這是幾個3?(4個3)
教師啟發(fā)提問
。1)求4個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3+3+3+3=12)
。2)這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34=12)
。3)這個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讀?
4、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提出要求
。1)每堆擺4個圓片,擺5堆,這是幾個幾?
。2)在小組內討論,怎樣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樣列乘法算式,這個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讀?
歸納小結
。1)上面這幾道題用加法算的時候,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點?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還可以用什么法算?
(3)兩種方法比較,哪種簡便?同學們想象一下,上面這道題,如果每堆擺4個圓片,擺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個,如果列加法算式,這個算式一定很長很長,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出示復習準備中的兩組題,哪組題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說出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幾連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 2。游戲
(1)拍手游戲.老師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學生說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戲.老師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學生說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題用線連起來)。
7+7+7 6+6+6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不同長度的鉛筆若干、刻度尺。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導入新課。
教師言語導入。
師:通過同學們,我們每天在這間教室里學習,講臺是老師的好伙伴,課桌是同學們的好伙伴,今天,這兩位伙伴有話要對大家說呢?大家聽嗎?
錄音:大家好!我是講臺,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長,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嗎?還有我呢,我是課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長,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嗎?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長。
(1)估計活動。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先用手比劃一下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2)實際測量。
教師詢問:同學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可以用東西量。
(3)討論交流。
讓學生來說一說剛才用什么方法來說明桌子有多長。
學生們說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師總結:原來大家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真是麻煩。
那有沒有辦法使測量的結果都一致呢?
生說:可以用尺子來量。
(4)認識刻度尺,用尺子量。體會1 厘米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拿出刻度尺,認一認。
師講解:讓學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個小格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讓學生指一指從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的`。(指甲蓋、鼻孔等)
2、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示范。
師:首先我們應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看另一端對準哪個數值,再把它讀出來。
讓學生想想,有時候一枝鉛筆不會剛好是政厘米 數,該怎么辦?
應該讀出較為接近的整厘米數即可。
(2)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
二、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第二題:螞蟻搬豆。
3、第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書設計: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教師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會學生比的方法。
請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測量的工具,教師及時補充。
指導學生任意測量,再全班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內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單元書119頁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線上植樹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
2、會根據實際問題,靈活選擇方法進行解答。
3、經歷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體驗比較、區(qū)別學習方法。
4、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應該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逐步發(fā)現(xiàn)隱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規(guī)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認真觀察分析,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復習回顧
(1)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探討了有關植樹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中有哪幾種情形?解答時應注意什么問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再組織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①兩端都要栽:植樹棵樹=間隔數+1
、趦啥硕疾辉裕褐矘淇脭=間隔數-1
③只栽一端:植樹棵數=間隔數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
二、指導練習
(1)教材練習二十第1題。
、賹W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小組討論:當大鐘敲5下時,前后共有幾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有多長?
、鄞箸娗12下,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鐘敲12下,共有11次間隔,所以共需時間是:2×11=22(秒)。
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教材練習二十第3題
教師:從王村到李村之間設電線桿,會有幾種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根據分析的情況,獨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據可能會存在的三種情況,分別有三種解答結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頁思考題。
教材練習二十第4題。
、賹W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學生觀察示意圖,小組討論:有多少個間隔?有多少盞燈?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封閉路線上植樹時,間隔數=植樹棵樹。(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3號在1號隊員的前面,1號隊員不是第4名,而3號隊員不是第1名,所以3號隊員是第2名,而1號隊員是第3名,當1號隊員第3名時,由于號碼名次不同,所以2號是第4名,4號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號 2號 3號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可能會說出:大鐘敲5下,共有4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是8÷4=2(秒)。
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教師指名匯報,然后集體訂正。
組織學生議一議,然后匯報。匯報時學生可能會說出:共有三種情況:
a. 兩端都設有電線桿。
b. 兩端都不設電線桿。
c. 只在一端設電線桿。
學生討論后匯報,匯報時可能會說出:1號第3名,2號第4名,3號第2名,4號第1名
三、應用練習
(1)一度長180米的大橋兩側,每隔30米安裝一盞路燈。
、賰啥艘惭b,需路燈幾盞?
②兩端不安裝,需路燈幾盞?
(2)小剛到電影院看電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邊有15個座位,右邊有17個座位。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每排座位一樣多 學生獨立練習,然后小組交流。
指2名學生板演,再集體訂正。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解答。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范文10-3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7
小學數學教案09-18
[精]小學數學教案07-30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08-09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8-09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08-05
(通用)小學數學教案08-17
小學數學教案(通用)08-30
小學數學教案【優(yōu)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