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草莓高二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莓高二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的:理清文章思路,知曉聯(lián)想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文章思路的理清。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季節(jié)更替、生命演變,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但每個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經歷、知識層面的種種不同,對不同的“物”,或者是對相同的“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波蘭作家伊瓦什凱維奇的散文《草莓》,體會作者對時光、對生命的別樣的感悟。
二、 初讀
1、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 正音
槲樹 枝柯 稟賦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蔥蘢茂密
生意盎然 興味醋然 湛藍 沁人心脾 隱瞞 如花似錦
頃刻之間 韶華燦爛 荒誕 賦予 似水流年 從容不迫
四、 研讀
1、自由朗讀1-3自然段,說說這幾段描寫的主要內容。
九月的農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寫的是同一個時節(jié)的幾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為什么這樣著墨?
表現(xiàn)的側重點不同,反應出來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 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點?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 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是與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從而強調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種模樣”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測一下其中更為深層次的意韻?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強調時光是從不隨人的意志在流逝著。
6、可人們的思維有時卻會陷入一下誤區(qū),這個誤區(qū)是什么呢?
以為一切都沒有變。
7、作者這樣一番感悟緣于什么呢?
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
8、由此可見,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過渡,點題
9、概括1-3自然段的內容,并根據(jù)全文行文的思路,說說它的作用。
敘寫了季節(jié)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發(fā)下文對生命演變的聯(lián)想和感悟。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回顧上堂課的內容:文章的第一部分,敘寫因季節(jié)更替而觸發(fā)的情思,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為后文的聯(lián)想作了鋪墊。
二、研讀
1、 齊讀4-6自然段,說說對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寫對生命演變的聯(lián)想和感悟。
2、 說說這部分文字與前文的照應關系。
4、5段分別照應1、3段
3、 找一些相關的句子。
例:
A:第1段: 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依然是那樣碧綠的樹,湛藍的天,歡快的心田。
第4段: 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fā)生任何的突變;一切都如花似錦,韶華燦爛
B:第3段: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 信的字里行間飄散出的青春時代呼吸的空氣,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
第5段: 我們度過的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tài)。
4、 作者借此來說明什么道理?
時光的一去不復返。
5、 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極感傷里?請從文中找出一些句子來說明。
例:
A、 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
B、 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
C、 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
D、 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之后,到來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慮,是從容不迫的有節(jié)奏的生活,是日益豐富的經驗,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廈的落成。
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種消極的感傷中,更多的是抒發(fā)了對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了珍惜年華、積極進取的精神。
6、 說說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將“六月草莓”與“妙齡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與人生的詩意的融合,給讀者以更遼闊的思維空間。
【草莓高二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二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6篇)01-09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01-31
高中高二上冊語文寡人之于國也語文教案范文04-20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優(yōu)秀01-31
秋水滬教版高二上冊語文教案(通用6篇)11-21
高二語文《師說》教案(精選12篇)11-11
高二必修三語文教案03-03
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03-30
高二語文近體詩六首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