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會運用有關數(shù)據(jù)描述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
2、能結合實例說明眾多的人口給我國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對我國人口政策的認識。
3、能準確說出我國黑河——騰沖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并比較我國西北、東南在人口數(shù)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區(qū)差異,從而分析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利用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鍛煉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案例資料,學會提取地理信息,進行知識的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關心我國的基本國情,堅持基本國策,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中國人口的增長趨勢,以及對社會造成的壓力。
2、中國人口的分布規(guī)律與特點,以及人口分界線。
【難點】
人口壓力的表現(xiàn),以及造成人口空間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教學方法
地圖法、談話法、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
教師展示:人流如潮的火車站、非常擁擠的求職場景、摩肩接踵的小學課堂直觀圖片,配合具體的數(shù)字圖表直接導入,讓學生對我國人口產生心靈震撼。
我國的人口為什么這么多,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點呢?這就這這節(jié)課我們要講的內容——《眾多的人口》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人口最多的國家
承轉: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眾多”到底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說出這一數(shù)字是?
學生: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提問】
讀課本P11頁圖1—2—1“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分析:
、俦容^20xx年和1949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說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數(shù)量變化。
②說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最快和最慢的時期。
【圖片展示】:
指導學生讀圖:人口增長率高低與增長量的多少的相對關系。
【質疑】:
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的國家,每年的凈增長人口反而比較少,這是什么原因啊?
【啟發(fā)式講述】:
在相同人口基數(shù)的基礎上人口增長率越高,人口增長的數(shù)量就越多。但如果人口基數(shù)不同,人口增長的數(shù)量就不與增長率成正比例關系了。
【思考】:
盡管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下降,但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為什么?
【安排學生活動】
了解我國的人口壓力
閱讀課本12頁“活動”給出的三個材料,小組內討論完成材料下面的三個問題。
、俑鶕(jù)材料一,說說我國人口數(shù)量對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壓力。
、诟鶕(jù)材料二,說說我國人口數(shù)量對農業(yè)生產的壓力。
、鄹鶕(jù)材料三,說說我國人口數(shù)量對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等當面的壓力。(教師點撥:從總量、人均、新增人口的生產與消費等來討論)
多媒體展示一組人圖片:
正反方辯論:目前我國還應不應該實行計劃生育的人口政策!
【圖片展示】
讀圖1—2—2圖1—2—3,了解中國人口壓力現(xiàn)狀,并討論。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人口的主要特點及人口問題,理解我國人口國策。
2.利用圖表,歸納我國人口增長情況,提高讀圖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
3.在了解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我國人口的主要特點及對策。
【難點】
人口問題。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多媒體展示“我國人口問題”的漫畫,讓學生觀察漫畫,思考漫畫反映了我國人口的什么問題?我們應做何應對?進而導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人口特點
(1)人口數(shù)量多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并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國的人口概況?
【學生活動】自主學習。
【教師總結】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截止2010年,人口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13.71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0%,我國人口數(shù)量大。
(2)人口增長迅速
【教師活動】多媒體上給出1691—2010年的我國人口數(shù)據(jù)表,讓學生繪出這一階段我國人口增長的折線圖,教師指導繪圖注意事項,學生繪圖結束后進行展示,教師接著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并分小組討論:
【問題】
、傥覈丝谠鲩L的趨勢是怎樣的?
、诔霈F(xiàn)這種趨勢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繪制折線圖,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教生總結】①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口迅速增長。②原因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死亡率下降,人們的壽命延長。
(3)人口壓力大
【教師活動】多媒體上展示我國糧食安全的相關文字資料:
對中國這樣一個13億多人的發(fā)展中大國,糧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問題。近兩年國際糧價大漲,世界糧食儲備降到了30年來的最低點,糧價持續(xù)飛漲已在30多個國家誘發(fā)糧食危機,甚至損害了經濟增長并危及政治安全。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對糧食安全的擔憂大為增加。一方面是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我國的耕地面積減少,另一方面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缺糧的絕對數(shù)量大。
【問題】我國的糧食安全現(xiàn)狀?主要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學生活動】我國糧食需求量大,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zhàn),主要由于我國人口數(shù)量大,人均耕地資源少,并且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耕地資源進一步縮減。
【教師總結】我國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供養(yǎng)世界上超過22%的人口,我國人口壓力大。
2.人口問題
【展示圖片】觀察“反映我國人口問題”圖表,我國主要有哪些人口問題?思考學生我國還存在哪些其他的人口問題?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主要人口有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壓壓力、生活垃圾成堆、城市管理等。
【教師總結】補充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迅速也是我國很重要的人口問題。
3.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教師活動】學生閱讀教材P44頁并結合多媒體上展示計劃生育宣傳畫思考,我國是如何解人口問題的`?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讀圖分析得出我國解決人口問題的主要措施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和大力發(fā)展教育。
【教師總結】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0年的不足5%,全國少生了4億人,計劃生育主要是控制人口數(shù)量來解決人口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受教育水平總體都比較低,人口素質比較差。目前在科學技術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現(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科技和教育,發(fā)展經濟必須提高人口素質,把這種人口壓力轉變?yōu)槿肆Y源的巨大優(yōu)勢。解決人口問題還要提高人口素質。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展示二孩政策的文字資料:
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問題】我國為什么要開放二孩政策?
【師生總結】我國實行二胎政策主要是為應對我國老齡化問題,老齡化是不僅出現(xiàn)在發(fā)達國家,也出現(xiàn)在發(fā)展中國家,當前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是人口老齡化。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知識。
作業(yè):收集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四、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 3
教學要求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學會讀“我國人口的增長”折線圖,會用調查或收集的我國與當?shù)亟陙砣丝谠鲩L的資料繪制人口增長折線圖,并分析我國與當?shù)厝丝跀?shù)量的變化和人口增長的特點。
2.學會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知道我國黑河—騰沖人口地理分界線,并比較其西北、東南在面積和人口數(shù)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區(qū)差異,從而分析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3.通過閱讀上述數(shù)字資料和圖表,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人口基數(shù)大、增長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的人口問題,從而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長必須與地理環(huán)境、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道理,提高對我國人口政策的認識。
【課時安排】
1~2課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引入新課
。1)由啟發(fā)性問題引入新課:關于我國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學生對這一“話題”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各種各樣的看法。由啟發(fā)性問題直接引入新課,一方面可通過學生發(fā)表意見,在學生思考討論中形成活躍的教學氣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觀點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2)由與世界面積和人口大國的對比中引入新課:可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世界地理的知識,提問世界人口總數(shù),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國和前五位面積大國,再與我國人口和面積數(shù)值進行計算和對比。例如算一算中國的人口數(shù)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國在世界上人口1億以上的國家中的排位,中國與印度在人口國情方面的異同點,從而說明我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對中國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轉折深入
。1)結合課本“我國人口的.增長(公元初~2000年)”圖,說明人口增長折線圖的繪法,引導學生從圖中分析出我國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兩個人口增長高峰,特別是1949年后人口增長過快的特點。
(2)學生基礎較好的學?蛇M一步分析:從以前學過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補充說明解放后我國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文化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同時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
隨后,聯(lián)系正文的“話題”,引出1970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9%(特別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萬,超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數(shù)1 875萬);我國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萬(接近荷蘭的總人口數(shù)1 570萬,超過南斯拉夫、希臘、比利時、捷克、匈牙利、白俄羅斯、葡萄牙這些人口總數(shù)為1 000萬左右的歐洲國家),近30年少生2.5億人(接近美國總人口數(shù)2.78億),僅撫養(yǎng)費一項就為社會節(jié)約開支約3萬多億元。說明7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實,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數(shù)這個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凈增人口數(shù)很大的事實,突出“人均”觀念,從而使學生明確我國人口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自覺地執(zhí)行與宣傳我國人口國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問題,展開討論,啟發(fā)學生明確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數(shù)量的發(fā)展要與經濟發(fā)展相協(xié)調,與環(huán)境與資源相協(xié)調的人口觀。再由學生聯(lián)系實際,結合課本活動教材,舉例說明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增長過快所帶來的突出的人口問題,以及晚婚晚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
3.組織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捎“l(fā)一些資料,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我國的人口構成和人口素質。例如利用“中國文化程度構成百分比變化”“中國人口文化程度的構成”“中國每10萬人中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長”圖表,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素質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實,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教育。還可以舉例說明我國四化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對人口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圖表反映我國人口中大學、中學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數(shù)值還不高,再依據(jù)“中國各省(區(qū)、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圖及“各。▍^(qū)、市)人口的文化素質”圖,分析我國文盲、半文盲仍占較大的比重,各省區(qū)文化素質有較大的地區(qū)差異,說明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性,并結合人口教育的宣傳圖片,教育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建設祖國打好基礎。
【人口東多西少】
1.仍由與世界面積和人口大國的對比中引入新課:先讓學生復習人口密度的概念,再指導學生計算中國人口的平均密度,與印度、美國、俄羅斯等國的人口密度相比較,說明我國人口密度大的特點。
2.在講我國人口分布時,重點應放在如何閱讀“我國人口密度圖”和“我國各省級行政區(qū)的人口與面積柱狀圖”上,讓學生使用圖例和注記來識別人口分布情況和分布特點。這些內容不要單憑教師講授,要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問我國大約每平方千米多少人?這個數(shù)字是怎樣計算出來的?這樣就復習了人口密度這個概念。還可以選出我國東、西部地區(qū)幾個省級行政單位的情況(例如完成活動教材),訓練學生掌握其計算方法,并在“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上找出它們的位置,加深對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東多西少狀況的印象。
3.在指導學生閱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時,要及時提出一些問題,指導學生觀察。例如哪些地區(qū)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區(qū)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顏色圖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黑河和騰沖,列表分析“黑河-騰沖”這條“人口分界線”東南部與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區(qū)差異,加深對我國人口分布特點的認識。
4.要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區(qū)自然、歷史、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僅限于自然條件的好壞,要啟發(fā)學生從經濟發(fā)展和人類生產方式等方面去思考。用近年來農村人口不斷涌入城市,內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礦地區(qū)的事實,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分布是在不斷變化的。
5.在人口國情教育中,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在教學時間又可容納的條件下,可以對我國人口增長、分布、結構、年齡構成、文化素質現(xiàn)狀做一些補充說明,并分析這方面的地區(qū)差異。例如,通過“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圖表,指出我國人口年齡構成比較輕,一方面后備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另一方面到20世紀末,我國面臨又一個新的生育高峰;通過“中國人口增長及自然變動情況”圖表,補充指出我國農業(yè)人口比重大的人口國情。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 4
教學目標
1.運用有關數(shù)據(jù)說明我國人口數(shù)量和人口增長趨勢,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2.讀圖分析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履行的義務。
精要分析
1.我國所面臨的人口問題及解決對策。
2.樹立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環(huán)境資源相協(xié)調的科學人口觀。
教學設備與資源多媒體課件
教學實施過程
活動立意師生活動
感知圖片,比較分析,引發(fā)思考。
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從圖上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關注社會問題。
因存在人口遷移的.現(xiàn)象,為避免造成誤解,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培養(yǎng)讀圖能力,學習生活中的地理。
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關注社會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升華所學知識。
一、人口分布
活動一: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
教師活動:出示西藏、江蘇兩省學校圖片和2006年新疆、山東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引發(fā)學生思考“圖片和資料中四省分別位于我國什么方位!
學生活動:在《中國政區(qū)圖》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談一談這四個省份的圖片和資料在人口方面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是什么?
教師活動:出示《我國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與面積柱狀圖》
學生活動:通過計算四省人口密度進一步推斷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結論:我國的人口分布可能是東多西少。
活動二:尋找證據(jù),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出示我國地形、降水、資源、交通、四幅圖,引導學生看圖。
學生活動:根據(jù)圖例簡單分析我國在地形、降水、資源、交通等方面東西部分布的差異。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復習聚落知識。
學生活動:根據(jù)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點以及聚落知識,進一步印證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并闡述自己的理由。
教師活動:出示圖《我國人口密度圖》,學生讀圖。
學生活動:讀圖總結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活動三:分析結論,引發(fā)思考
教師活動:出示一組漫畫,引導學生認識人口稠密對我國東部地區(qū)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學生活動:看圖片,辯論人口眾多帶來的人口問題,明確人口的增長應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
活動四: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出示圖片,提出問題。為緩解東部壓力,同時發(fā)展西部,可否進行人口遷移?
學生活動: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結論:西部地區(qū)自然條件有限,不適宜大量移民。適合的辦法應進行計劃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活動一:人口的變化
教師活動:
1.提問,計劃生育政策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國人口數(shù)量
學生活動:分別說出四年的人口數(shù)量,分析人口是不斷變化的。
教師活動:
出示《我國人口的增長》圖,引導學生共同分析我國人口增長趨勢。
提供資料:《溫總理的乘除法》,引導學生了解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學生活動:看圖及資料,總結計劃生育勢在必行。
活動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教師活動:根據(jù)以上分析,應如何制定計劃生育政策?
學生活動:說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基本內容──控制人口數(shù)量,并結合11頁圖1.10對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做必要解釋。
教師活動: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國人口受教育現(xiàn)狀,請同學分別談一談這兩組資料分別反映了什么?
學生活動:總結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除控制人口數(shù)量,還應提高人口素質。
活動三:計劃生育的偉大成就
教師活動: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國第十三億人口資料,明確計劃生育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我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4年。
學生活動:欣賞并感受幾十年來計劃生育的偉大成就。
活動四:“課外拓展”
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資源、生態(tài)等方面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請大家為宣傳計劃生育設計一則廣告。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人口多、增長快這一基本國情;認識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2、了解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會解讀人口分布圖、人口增長圖;能用計算、比較的方法認識我國的人口問題,會做人口資源調查。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分析、計算舉例來探究我國人口的國情和分布特點,形成技能,培養(yǎng)正確人口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人口眾多對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帶來的巨大壓力;關注人口問題,養(yǎng)成正確的人口觀。對我國的人口形勢形成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人口過多給我國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
播放電視畫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非常擁擠。
談談你遇到過類似的由于人多給你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和煩惱嗎?談談你這方面的遭遇和體驗。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互動一計算北京人口數(shù)量、面積的數(shù)據(jù),算一算人口密度
比較比較(12.95億),印度(10億多)、美國(2.82億)、俄羅斯(1.45億)四國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隊繞地球赤道多少圈?
互動二讀我國人口增長圖看《我國人口增長圖》,特別是20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增長情況怎樣?師生交流。
教師:(1)人力資源是寶貴的,人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fā),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可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但人又是消費者,過多的人口,過快的人口增長,勢必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互動三分小組討論我國人口數(shù)量過多,會產生那些負面影響?然后小組間交流
教師:由此可見,人口的增長必須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必須嚴格實行計劃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動四結合活動2,了解實行計劃生育和晚婚晚育對控制人口增長的顯著成效;算一筆賬,假設你們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個弟妹,你們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對你的成長有無影響?
二、我國的人口分布
指導學生讀下表,比較幾國人口密度。認識我國是一個人口密度很大的國家。
國 家
領土面積
。ㄈf平方千米)
人口數(shù)量
。▋|人)
人口密度
。ㄈ耍椒角祝
約960
12.95
134
美國
937
2.76
29.5
俄羅斯
1707
1.45
8.5
世界平均
39
互動探究五:讀圖《我國人口分布圖》,說說我國人口分布的顯著特點?算一算,比一比東部地區(qū)以江蘇、山東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為例。通過數(shù)據(jù),對我國人口分布有更明確的認識
省 區(qū)
江蘇
山東
新疆
西藏
面積(萬平方千米)
人口(萬)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互動探究六: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等方面,說說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每小組推舉一位發(fā)言代表。
針對教材活動2圖中的不同觀點,進行交流討論,談談你的看法。
教師: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經濟原因,人口的流動是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現(xiàn)象,合理的人口流動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強行搬遷。在這方面,政府應加強管理,正確引導,使人口有序流動。
全課:請同學們談收獲
拓展探究:進行家鄉(xiāng)人口狀況調查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 6
【課題】
1.3眾多的人口【課型】新授課【課標要求】
運用有關數(shù)據(jù)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國策。
運用中國人口分布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shù)量、分布特點與人口增長。(重點)
2.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應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難點)
【教學模式】
問題導學。
【教學方法】
比較法、小組討論等。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電視畫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非常擁擠。
【談談】你遇到過類似的由于人多給你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和煩惱嗎?談談你這方面的遭遇和體驗
學生舉例:春運父母打工回家,火車站那里人頭攢動,好不容易才擠上火車,車上人滿為患;到棗莊、嶧城到處都在堵車。
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感受中國人口之眾多,進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我國人口的欲望。
1.人口數(shù)量出示: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圖提問:2000年我國人口總數(shù)是多少?比較中國(12.95億),印度(10億多)、美國(2.82億)、俄羅斯(1.45億)四國人口。
2.人口增長【解讀我國人口增長圖】看《我國人口增長圖》,說說1949年以來我國人12.95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口增長情況怎樣?為什么解放后我國人口增長如此之快呢?
完成繪制活動中的曲線圖
人口直線上升,增勢迅猛
主要是因為解放后,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從而使我國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還保持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
銜接與過渡人力資源是寶貴的,人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fā),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可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但人又是消費者,過多的人口,過快的人口增長,勢必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舉例】結合書上活動說說:我國人口數(shù)量過多,會產生那些負面影響,補充更多的實例。
小結:由此可見,人口的增長必須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必須嚴格實行計劃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提問: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具體要求是什么?
【算一算,想一想】結合活動,了解實行計劃生育和晚婚晚育對控制人口增長的顯著成效;算一筆賬,假設你們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個弟妹,你們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對你的成長有無影響?
小結: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國少生2.5億人,僅撫養(yǎng)費一項就為社會節(jié)約3萬億元,同時也使人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80%,我國的粗文盲率為6.72%,比農民外出找活難,閑居在家導致賭博成風;農村基礎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差,就醫(yī)難;城里下崗人員多,社會就業(yè)壓力大;大量廢棄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XX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國人均GDP仍較低……
實行計劃生育
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
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完成活動要求:70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是由于實行了計劃生育。
計算、回答讓學生從“國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實行計劃生育的好處。堅決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將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降到0.88%,把出生人口減少到2.5億人;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個弟妹,會使家里
1990年下降了9.16個百分點;同時我國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以上程度的人數(shù)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為3611人,增長了154%。計劃生育帶來的好處已經使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
人均收入下降,影響自己的成長質量。
銜接與過渡我國不僅人口多、增長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區(qū)也不平衡。
(活動)
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我國人口密度圖,請同學們在圖上找出黑河——騰沖一線,觀察:
(1)此線東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
(2)東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積各占全國的百分比是多少?
(3)計算新疆和江蘇的人口密度。
(4)總結一下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小結:我國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達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多數(shù)地區(qū)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東部多,西部少。
探究:
。1)人口東西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2)能否用遷移的方法改變人口分布不均的現(xiàn)狀?(從人口分布應與生存環(huán)境相適應角度討論)
小結: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經濟原因,人口的流動是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現(xiàn)象,合理的人口流動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強行搬遷。在方面,政府應加強管理,正確引導,使人口有序流動。
讀圖
觀察
計算
總結
回答
從氣候、地形、經濟發(fā)展狀況等方面討論
從人口分布應與生存環(huán)境相適應角度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引發(fā)爭論
課堂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了解了我國的人口數(shù)量、人口增長、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四方面問題。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雖然近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凈增人口數(shù)仍很龐大,因此計劃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時應積極發(fā)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構建與梳理
【當堂達標】
一、選擇題
1.世界上居前三位的人口大國是( )
A.俄羅斯、加拿大、中國
B.俄羅斯、中國、美國
C.中國、印度、日本
D.中國、印度、美國
2.“如果全中國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環(huán)繞地球赤道40多圈!边@句話說明( )
A.我國人口增長過快
B.我國人口分布不均
C.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
D.我國經濟發(fā)達
3.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很大
B.人口分布不均衡
C.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huán)境矛盾十分突出
D.城市人口增長過快
4.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 )
A.東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B.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C.山區(qū)人口密度大,平原人口密度小
D.全國各地人口分布均勻二、綜合題
5.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AB線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6%,主要原因是。
(2)下列省區(qū)中,有大面積無人區(qū)的是:( )
、偾嗪
②甘肅
、凵轿
、軐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教學反思】
本節(jié)緊接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說明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快,、人口政策及人口分布不平衡。課堂內引入材料多、數(shù)據(jù)多,學生需要計算、分析、討論的活動多,所以要求教師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適當引導學生討論。另學生討論人口分布東西不平衡的原因時,因相關知識未學而有一定難度,教師應靈活處理。還有本堂課需理解記憶的內容較多,這就要求所有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初中地理《眾多的人口》教案】相關文章:
《眾多的人口》教案設計10-09
中國的人口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中國人口教案03-27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學教案10-09
《人口與人種》地理教案10-09
中國的人口地理教案11-26
初中地理教案02-17
初中地理教案10-06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地理地形教案02-07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