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集錦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shù)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能區(qū)分物體的大與小,并能按大小給4個物體排列順序。
2、鞏固認識大小標記,有一定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3、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魚兒快樂游。
。1)教師(出示四條大小不同的魚):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啦?他們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2)教師(出示海洋背景圖):“小魚們要去參加游戲比賽,要求它們有順序地排成一條線。
。3)師:“請你來幫小魚排排隊,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怎樣排隊才能有順序呢?”
。4)個別幼兒示范:哪位小朋友愿意試一試給小魚排排隊,我們要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排隊。
(5)請你說一說你是怎么給小魚排隊的?(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6)除了這樣排隊,還能怎樣排隊也是有順序的呢?(揭示圖譜含義: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2、幼兒操作活動。
。1)師:“今天,水族館要舉行游泳比賽,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呢?
。2)師:“它們有小魚、小烏龜、小螃蟹。”
3、展示和評價。
。1)教師請幼兒拿上自己的操作材料坐回座位,集體評價操作結果。
。2)教師總結
綜合評語
教師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自主探索進行學習”這一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探索,并獲得相應的發(fā)展。
本活動是一個數(shù)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知了解魚大小方面的特征,并能根據(jù)特征進行分類。幼兒已初步了解“大”和“小”的概念,但要求他們根據(jù)魚的大小特征進行分類,還是稍有難度的。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幼兒在大和小的探索過程中不斷享受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親身感知理解——1個、1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
活動準備:
教師將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里、房子模型1個。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小朋友們,小熊樂園里的熊寶寶們都出來做游戲了,可是它們太貪玩、走得太遠了,現(xiàn)在,它們找不到回小熊樂園的路了?讓我們每個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嗎?(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說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請小朋友輪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樂園”里。并請每名小朋友說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請小朋友觀察現(xiàn)在的“小熊樂園”,引導他們說出“1只1只小熊合起來就是許多只小熊,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判斷1——6的數(shù)量
2、認識數(shù)字3,理解數(shù)字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卡片6張,分別畫有6個蘋果,6筐蘋果......
2、幼兒用書,筆
活動重點(難點):同上目標1
活動過程:
一、目測6以內數(shù)量
秋天到了,果子豐收了,有蘋果、梨………看看,它們各有多少?
1、出示6個蘋果的卡片,有幾個蘋果?
2、出示6筐蘋果的卡片,讓幼兒不用手點,看出有幾筐蘋果。
3、出示梨的卡片,方法同上
4、出示桔子的`卡片,方法同上
5、使用幼兒用書,要求幼兒部用手點,看出每一格中的水果有多少
二、認讀數(shù)字3
剛才我們在卡片上看到有幾種水果?(3種)可以用數(shù)字
“3”表示,“3”像耳朵,要求幼兒用普通話念準“3”
三、游戲《星星的晚餐》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目標:
1、能進行5以內的數(shù)與量、量與量的匹配活動,掌握數(shù)與量的對應關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嘗試根據(jù)雨具的兩種特征(種類、顏色)同時進行排序。
3、能按相應的數(shù)或量的提示進行單獨或合作游戲,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準備:
云朵圖片(上標數(shù)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數(shù)字卡片或雨點數(shù)量卡片,充當小水圈)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P16頁(雨衣雨傘雨鞋圖片操作材料)
過程:
一、聲音導入,激發(fā)興趣。
1、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播放打雷下雨錄音)
2、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下了幾滴雨?(教師模仿雨滴聲,如"滴答滴答",下了兩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數(shù)與量的對應。
2、出示云朵,請幼兒根據(jù)云朵上的數(shù)字,在云朵下面貼上相應數(shù)量的小雨滴。
3、如圖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請幼兒根據(jù)小雨滴的數(shù)量在云朵上貼上相應的數(shù)字。如圖2
三、雨點和水圈
1、小雨點落在地上,會變成了什么呢?(一個個小水圈)
2、你覺得地上的'這個小水圈會是哪為云朵媽媽身上落下來的呢?(小水圈的圈數(shù)與云朵上的數(shù)字或雨滴數(shù)匹配)如圖33、請你來幫這些水圈寶寶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媽媽吧!
四、游戲
。ㄒ唬┎人
1、小水圈真好玩,誰想上來踩一踩?(請兩位幼兒上前分別踩兩個不同的水圈,如一個水圈內標有數(shù)字5,一個水圈內標4個小雨點)
2、他們剛剛是怎么踩水圈的?為什么踩的不一樣?各踩了幾下?
3、穿好我們的小雨鞋,我們一起來踩水圈吧!(幼兒自由選擇雨圈踩一踩)
。ǘ┯陚、雨衣來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錄音)下雨啦,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吧。ㄓ變鹤杂啥愕接陚愕紫拢
2、發(fā)現(xiàn)雨傘上的秘密,學會看標志提示信息。(如雨傘上是數(shù)字5或者5個小雨滴,就請5個幼兒藏到這把雨傘下)
3、如果個別幼兒落單了,無法組成雨傘上的數(shù)或量,教師可提醒幼兒穿雨衣來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個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們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來吧。ㄕ堄變赫f說手上都有哪些雨具)
2、按規(guī)律給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雨衣雨傘雨鞋排排隊。(教師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圖,幼兒在作業(yè)紙上進行后半部分接龍排序)如: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按顏色排序)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按種類排序)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按顏色和種類兩種特征排序)
六、結束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節(jié)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通過這節(jié)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數(shù)與量,由于教具比較新穎,游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jié)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jié)課的設計簡潔明了,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松學到了知識。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2、感受游戲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小雞、小狗、小兔、小牛及蟲子、骨頭、蘿卜、青草若干套。
2、四塊分別貼有四種小動物的白板。
3、人手一根繩子、自制彩珠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獅子大王說動物王國里的小動物想來我們這里做客,看,它們是什么動物?一一出示四種小動物的卡片(小雞、小狗、小兔、小牛)你們愿意招待它們嗎?你最想招待誰,它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ㄔu析:聽說要招待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幼兒高興極了,他們對小動物的喜好也很了解,能說出相對應的動物和食物)二、在游戲中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1、幼兒幫助小動物找食物。
。ㄔu析:在場地上分散設置了人手一樣食物,可以供幼兒自由選擇)
師:在前面的草地上有很多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我們每個小朋友找一樣食物。一起去找吧!
2、鼓勵幼兒和同伴交流。
師: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找到的是什么食物,可以用來招待哪個小動物?
A:我找到了肉骨頭,可以送給小狗吃!
B:我找到的是胡蘿卜,可以送給小兔吃!
C:我找到了小青草,可以送給小牛吃!
D:我找到的是小青蟲,可以送給小雞吃!
(評析:幼兒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我找到的`是小草,可以送給小牛吃或我找到的是小青蟲可以送給小雞吃等)
3、幼兒喂小動物吃食物。
師:小動物的肚子好餓呀,我們小朋友一起把食物送給小動物吃!每個小動物吃一個食物。
。ㄔu析:在喂小動物吃食物的游戲中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shù)量的經驗,采用這樣的方法,人人能積極參與,個個都能動手,而且在活動中進行,幼兒興趣極高,一點也不覺得枯燥)
4、講評:幼兒介紹。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和一樣多的數(shù)量關系。
師:每個小動物都吃到食物了嗎?請小朋友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比一比,小動物和食物哪個多?哪個少?
A:小狗都吃到肉骨頭了。
B:小牛都吃到青草了。
C:有一只小雞沒有吃到青蟲。
D:多了一個蘿卜。
師:小動物們說我們的食物真美味,謝謝你們!他們會把我們的熱情招待告訴我們森林里的小動物們!
三、游戲《穿項鏈》。
師:動物王國的獅子大王為了感謝我們,特地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看看是什么?
1、一樣多(4個)。引導:獅子大王說先找和照片一樣多的紅色珠子,一樣多是多少呢?
2、少1個(3個)。穿比照片上多1個的黃色珠子。少1個是多少呢?
3、多1個(5個)。穿比照片上多1個的藍色珠子。多1個是多少呢?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幼兒的經驗有了更好的遷移運用,比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增加了難度,每個幼兒都有操作的機會,在情境中體驗著知識的運用。)師:哦,項鏈穿好了, 美不美,開心嗎?讓我們帶著禮物回家嘍!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區(qū)別物體及自身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培養(yǎng)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4、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物玩具若干個,小架子(上、下兩層)1個,蘋果樹掛圖一幅,蘋果卡片干。
活動過程
(一)運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兒辨別上、下。
1、展示小架子,;本文確定上、下位置。
2、請小朋友按要求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貓放在上面、小兔小雞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說明是從什么地方(上或下)拿來的。
(二)用游戲法辨別上下。
出示蘋果樹及蘋果,組織幼兒做游戲。蘋果樹上結蘋果(請小朋友把蘋果粘貼到蘋果樹上),蘋果熟了(請小朋友將蘋果從樹上摘下來)。
(三)看圖《小動物藏在哪兒》教師讓幼兒看用書上的圖,說一說小動物都藏在哪兒,如:小貓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學反思:
數(shù)學來源于現(xiàn)實,存在于現(xiàn)實,并且應用于現(xiàn)實,數(shù)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xiàn)實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區(qū)別大小明顯的三個物體。2. 會用排序卡進行大小排序游戲。3. 體驗操作學具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套娃玩具。
2. 幼兒操作學具:排序卡,大小不同的杯子、碗、床圖片。
活動導入:
1. 引導幼兒觀察玩具套娃,學習比較大小。
(1) 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套娃,教師語言要有吸引力,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興趣。
(2) 讓幼兒自己觀察三個玩具套娃,說出這三個套娃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幼兒自己說。教師引導幼兒找出哪個套娃是小的?哪個套娃是大的?找出最大的套娃和最小的套娃,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這是最大的套娃,這是最小的'套娃。
2.指導幼兒練習用排序卡進行排隊游戲。
(1) 認識排序卡,玩排序游戲。
引導幼兒認識排序卡,這個帶有小紅旗和方向箭頭的操作卡就是排序卡,幼兒能正確使用。
(2) 用排序卡給三個套娃排隊。
讓幼兒從小到大排,從大到小排。
3. 請幼兒分組利用學具玩排序游戲,利用排序卡給套娃的床、杯子、碗進行排隊。
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結束評價:
針對操作與認識好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沒有得到表揚的幼兒。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在學會了區(qū)別“l(fā)”和“許多”的基礎上,開始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而比較多采用一一對應的方式。同時,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活潑好動,認識事物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操作性強的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結合幼兒的發(fā)展趨勢及年齡特點,在本次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聽故事、編故事的過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數(shù)、物之間的邏輯關系;顒庸卜譃閮蓚環(huán)節(jié):一、聽故事:感受、理解點物對應的關系。二、講故事:點物對應能力的運用。
活動目標:
學習5以內的手口一致點數(shù),并能將圓點和實物對應。
活動重點:
理解圓點和實物的一一對應。
活動準備:
蘋果娃娃一個、繪本片段《首先有一個蘋果》的ppt、繪本對應操作材料及自編故事操作材料幼兒人手一份、教師示范材料一份。
活動過程:
一、 變魔術——引起興趣
師:想看精彩的魔術嗎?猜猜我會變出什么呢?
。ㄒ阅g手段導入,形式新穎有趣,能夠充分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及興趣。)
師:這個蘋果娃娃要為我們講一個它的故事,想聽嗎?我們一邊聽一邊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記下來吧,這樣就能和其它的好朋友分享了。
。ㄐ“嘤變禾煺鏍漫,以蘋果娃娃為主體講述故事,比起教師自身的講述更具感染和影響力;記錄故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承載活動的重點:點物對應。二是為之后幼兒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做示范和鋪墊。)
二、 聽故事——初步了解點物對應的模式
1、 ppt1:蘋果娃娃。我是蘋果娃娃。
師:一個蘋果娃娃我們用一個圓點寶寶來表示。
(結合ppt,在蘋果娃娃的正下方出現(xiàn)一個圓點,表示蘋果和圓點上下的一一對應。)
2、ppt2:兩條毛毛蟲。有一天,來了兩條毛毛蟲想要把我吃掉。
師:兩條毛毛我們用兩個圓點寶寶來表示。
。ɡ^續(xù)利用ppt,在兩條毛毛蟲的正下方出現(xiàn)兩個圓點,表示兩者的對應。連續(xù)采取兩次圓點和實物的一一對應,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具有點物對應的意識。)
3、師:哎呀,我快被吃完了,這下可怎么辦呢?
。尤脒@一開放性問題,在促使幼兒結合自己認知經驗大膽猜測的同時,略為緩和數(shù)活動教學時的`單一性。)
4、ppt3:三只小鳥和三個圓點同時出現(xiàn)。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這表示什么意思呢?
。ń處熯m度地等待,讓幼兒有一段觀察和比較的時間。選擇小鳥和圓點同時出現(xiàn),有別于之前的教學形式,是一個從教師教過渡為幼兒學的過程。)
師小結:三只小鳥可以用三個圓點來表示。
5、ppt4:四個獵人。這時,誰又來了?來了幾個獵人?
師:誰會用圓點寶寶來表示四個獵人?
。ń虒W的逐層遞進,讓幼兒在觀察、發(fā)現(xiàn)點物對應規(guī)律的基礎上,自己嘗試用圓點表示實物。)
師:真不錯,四個獵人我們可以用四個圓點來表示。
6、ppt5:出示5個圓點。獵人還帶來了朋友——小狗。猜猜來了幾只小狗?
。嫦蛩季S。和之前出示實物再用圓點對應的模式正好相反。運用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點物兩者的對應關系。)
師小結:原來有幾個朋友我們就用幾個圓點來表示,它們的數(shù)量是一樣多的。
三、 做故事——不同內容的練習,知識點的鞏固及檢驗。
1、介紹材料。
師:我這里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是關于蘋果娃娃好朋友的。你們看,它們來了。
師:猜猜來了哪些朋友呢?到底有幾個呢?秘密就藏在這本故事畫里。(出示操作材料)
。ú僮骰顒又,材料的介紹非常重要。操作的內容是什么,怎么做,清晰地交代是操作的基礎和關鍵。)
2、交代要求
、購纳贤乱恍幸恍械刈 ②記住圓點的數(shù)量和朋友的數(shù)量一樣多。
。總幼兒的操作材料都不同,將材料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差異分發(f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3—5的點物的對應,能力較弱的幼兒操作2—4的點物對應。)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ㄔ谥笇У倪^程中,教師的任務有兩個:一是觀察并篩選驗證環(huán)節(jié)中需要講評的點,通過有目的地觀察幼兒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發(fā)現(xiàn),如:幼兒是對操作材料的不理解或是點物之間對應的不理解。同時,對于沒有集體講評價值的問題則可以在指導時就采取個別交流的方式幫助幼兒解決;二是指導過程中,不斷以語言或動作來提醒幼兒操作的方法,并盡量以幼兒為對象進行榜樣示范:如,你真棒,會一邊數(shù)一邊放,這樣數(shù)量就不會搞錯了。)
四、講故事
師:哇!你們真棒,都猜到來了幾個好朋友。誰愿意來說
說看蘋果娃娃好朋友的故事?
。ū经h(huán)節(jié)利用講故事為輔助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將點物對應的思維過程利用語言進行表述,這是他們是否理解和掌握活動內容的最好依據(jù)。在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教師不可過分注重結果的對錯。對于驗證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首先應是分享成功的環(huán)節(jié),邀請成功的幼兒通過語言的表述,分享喜悅,享受成功,這也是給其余幼兒再次學習的機會,接著利用師生和生生互動幫助有問題的幼兒梳理思維過程,解決操作中的問題。)
活動亮點:
1、選材好。
《首先有一個蘋果》是國外一本簡單有趣的圖畫書,其內容本身就是一個數(shù)字故事,從1個蘋果,2條毛毛蟲,三只小鳥到4個獵人等等,短短的幾句話就飽含了很多的教育元素,如數(shù)量上的逐次遞進、量詞的運用以及自然界中的一些規(guī)律等。在二期課改理念的倡導下,這樣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內容的活動素材更具優(yōu)勢和教育的價值。
2、教學方式多樣化。
、儆行ЫY合繪本素材,以故事形式開展活動,使原本的數(shù)教育更具情節(jié)性和趣味性。
、诓牧铣尸F(xiàn)形式的多樣性。ppt的形式更具直觀性和動態(tài)性;操作板上故事書的形式讓幼兒獲得真實感的體驗;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形式從集體學習過渡為個別練習,增加幼兒的自主性。
3、學習的自主性。
、傩陆涷灹暤玫淖灾餍。從新內容的出現(xiàn)——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梳理——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學習自主,教師都是以讓孩子觀察和判斷為基礎執(zhí)教。
②評價的自主性。最后分享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重點并不落在糾錯上,而是過程的表述,在確保講評重點的前提下,賦予幼兒完全自主表達的空間。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物體的多少進行分類。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比較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5的各類實物卡若干,1―-5的數(shù)字卡、泡沫板各一,大頭針若干。1-5元的錢幣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帶有1-5數(shù)字的泡沫板,請幼兒準確讀出數(shù)字,然后每人拿一張畫有不同數(shù)量物體的卡片,看看自己的`卡片應該放在泡沫板的什么位置。老師和幼兒共同檢查,請幼兒講講你拿的卡片上有幾個什么?你把它放在哪里?為什么?
小結:個別幼兒放錯的原因。
2、幼兒再取卡片,分組進行比賽,看誰放的對又快,對優(yōu)勝者獎紅五星。
3、對幼兒的出色工作發(fā)獎金:每人一張寫有1-5元的錢幣。
看看你是幾元?老師說請把三元的錢舉起來,拿三元錢幣的幼兒舉起卡片,看誰舉得對,游戲反復多次。
4、活動延伸: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用錢幣去買商品。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于是就需要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數(shù)學活動時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
【小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shù)學教案08-06
小班數(shù)學教案02-17
精品小班數(shù)學教案12-21
小班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0-29
小班數(shù)學教案:對應11-07
小班數(shù)學教案 《分類》03-26
《修路》小班數(shù)學教案11-21
修路小班數(shù)學教案03-12
效游小班數(shù)學教案02-14
《對應》小班數(shù)學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