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篇1
導學內(nèi)容
導學內(nèi)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35~36頁例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比鮮睹婊單位cm2,dm2,m2。
2毖嵊妹婊單位測量指定的面積,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蹦芰榛鈦∮貌煌的面積單位去測量面積。
教具、學具準備
邊長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個,。
導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動物王國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個不停,原來它們在爭論誰的家大)動態(tài)顯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鋪了24塊磚,而小熊家的地面鋪了36塊磚(兩種磚的大小不一樣,小白兔家的磚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磚要小一些),到底誰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請你們來當“小裁判”。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小熊的家大,因為它家地面鋪地磚的塊數(shù)多一些。
學生2:小白兔的家大,因為它家地面鋪的磚要大一些。
學生3:一樣大。
教師:現(xiàn)在有3種不同的意見,到底哪一個“裁判”說得對呢?雖然小熊家的地面鋪的磚的塊數(shù)多,但它家的磚比小白兔家的磚要小一些,所以我們并不能以磚的塊數(shù)的多少來比較誰的家大,那怎么辦呢?
學生:如果磚一樣大,我們就能根據(jù)磚的多少比較出結(jié)果。
教師:說得好!要準確地知道面積的大小,就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度量面積的單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面積單位。(板書:認識面積單位)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比鮮1
看:演示由4條1cm的線段圍成的一個正方形,即1cm2,使學生初步認識1cm與1cm2的區(qū)別。
量:讓學生從學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個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
教師: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學生看一看,摸一摸1cm2的正方形,再閉上眼睛想一想1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cm2。(大拇指的指甲蓋、寫字本上的田字格)
擺:教師指出,量較小的面積常用cm2作單位,讓同桌合作用6個1cm2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積大約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們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積(不用操作完)。請學生談感受。
2比鮮1dm2
學生動手操作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感受到:cm2這個面積單位太小了,量起來不方便,如果換一個大的面積單位來量就好了。
教師:有沒有比平方厘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學生:(略)
教師:確實有比平方厘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你們先猜一猜是什么?
學生:平方分米。
教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學生:因為我想到長度單位里比厘米大一點的是分米,我想面積單位里比平方厘米大一點的可能應該是平方分米。
教師:說得太好了,這位同學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聯(lián)想到以前學過的.知識,真會學習,比平方厘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確實是平方分米。
找:讓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1dm2的正方形,想一想,為什么選個正方形?抽學生匯報,邊長是1dm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dm2。
比:用手比劃一下,1dm2大約有多大?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dm2?
擺:同桌合作用1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1dm2?
引:如果讓你用1dm2的正方形去測量教室地面,你認為怎樣?
請學生觀察并討論,讓學生感受到dm2這個面積單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點的面積單位量就好了。
學生可能會想到m或m2。
教師: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師:大家學得真好,又認識了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學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那么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看:出示邊長是1m的正方形,學生量后再閉上眼睛想一想,1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m2有多大嗎?想一想身邊什么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m2?
做:4人一組用手圍1m2。
估:估計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三、課堂活動
1幣橐灰椋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鋇37頁課堂活動第1~3題。
動手操作。
四、課堂
教師:說說你在今天的數(shù)學課上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還有什么問題?
五、鞏固練習。
第38頁,練習六第1~4題。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篇2
教案設(shè)計
設(shè)計說明
面積的概念是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核心內(nèi)容,是學習其他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重要基礎(chǔ)。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面積的意義,扎實地掌握面積單位,本節(jié)課在設(shè)計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巧設(shè)“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美國數(shù)學家哈爾莫斯曾經(jīng)說過:“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
新課伊始設(shè)計了阿凡提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設(shè)計了一系列矛盾沖突,每解決一個矛盾,就向目標邁進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就自然地引進了面積單位,而且對后面講的人們規(guī)定的常用面積單位也就容易理解了。這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探究之中,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主動性。
2.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fā)現(xiàn)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側(cè)面時,讓學生明白不僅物體的上面、正面有面積,側(cè)面也有面積,在比較兩個曲邊圖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時,明確曲邊圖形、曲面也有面積。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揭示面積的概念。動手摸面和體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與前面學習的長度進行區(qū)分、比較。
3.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感受用面積單位表征面積。
通過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圖形測量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這一過程,從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進而學習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單位的大小,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米尺 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學生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阿凡提嗎?讓我們聽一聽阿凡提的故事吧!
課件播放:……巴依老爺想無償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兩人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爺簽了一份契約:“將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錢賣給巴依老爺。明日就將院子的'60米交給巴依老爺,永不反悔。特此證明!钡诙,阿凡提接過巴依老爺?shù)?0元錢,哈哈大笑,巴依老爺這才大呼上了這份契約的當。但他只能白白付出這10元錢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份契約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shè)
生1:我覺得問題出在60米上,因為60米只表示長度。
生2:60米表示線段的長度,巴依老爺只能得到一條線段那么細的地,就等于沒有得到。
師:你知道這份契約到底該怎么改才是正確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shè)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巧妙引入,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很喜歡玩拍手游戲吧!今天,誰來和老師拍手?在拍手時,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請大家比一比,是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你們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和手掌面一樣,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積的意義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1)觀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說說哪一個面比較大。
學生發(fā)言之后,教師明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國旗表面的面積。
(2)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課桌的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的桌面與地面,你有什么話要說?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說一說?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黑板表面的面積小)
(5)(師拿出數(shù)學書)剛才我們說課桌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說課桌桌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么說?(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手掌的面積指的是什么?腳掌的面積呢?你還能舉例說一說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一比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嗎?
小結(jié):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shè)計意圖:建構(gòu)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gòu)不是教師傳授的結(jié)果,而是通過親身經(jīng)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懊妗笔鞘裁?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并用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
2.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
師:這里有四個圖形,有一個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不同,你發(fā)現(xiàn)了嗎?(課件出示三個封閉圖形,一個不封閉圖形)
說明:不封閉圖形的大小是不確定的,要研究圖形的大小,這個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師:大家能看出另外三個封閉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嗎?
小結(jié):看來不但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的面積也是有大小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叫面積嗎?
(生發(fā)表意見后,師出示課件并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3.用豐富的實例,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cè)面,說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2)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3)為學生提供一個橘子,請學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說說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積。
(4)將數(shù)學書按不同方式擺放,說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面積的單位有什么?
。2)學會面積的單位換算。
教學重難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具: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6)、紅色長方形紙(12×9)、藍色長方形紙(12×6)、一個小正方形紙片(1×1)、一個正方形紙片(10×10)、一張正方形紙(100×100)、小正方形紙片(4×4)、小長方形紙片(4×3)若干
學具:每組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6)、紅色長方形紙(12×9)、藍色長方形紙(12×6)、小正方形紙片(4×4)10個、小長方形紙片(4×3)10個。小正方形紙片(1×1)若干、一個正方形紙片(10×10)、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理解物體表面的面積。
同桌兩人比一比誰的手掌面大?
誰想跟老師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這樣用你們的小手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表面,再和你們的手掌面比一比,誰大誰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們的手掌面怎樣?(大得多)
像手掌面、數(shù)學書的表面、桌面等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它們的大小分別叫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提問:書面、桌面、黑板面,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黑板面的面積最大。)
2、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
看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四個圖形,有一個和其他三個不同,你能找出來嗎?(角)
說得好,你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封閉圖形,他們有大有小嗎?誰最大?誰最。
看來,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也有大小,現(xiàn)在老師告訴大家,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生齊讀)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彩紙,這三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比較一下。
重疊法比較藍色紙和黃色紙,藍色紙和紅色紙的大小。
黃色和紅色紙,能一眼看出誰的面積大嗎?我們把這兩張紙重疊,能很快看出誰的面積大嗎?
也不能,那怎么辦呢?能不能用別的辦法試一試?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屏幕。(電腦演示素材:地板磚、手帕、豆腐),想到辦法了嗎?
真不錯,老師給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辦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小紙片,想不想動手來擺一擺?有的同學手已經(jīng)很癢癢了,好,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小組合作擺一擺黃色紙有幾個小正方形紙片大。
板書:黃色=8個小正方形
同學們擺得真快,下面請大家自己從學具袋中拿出小長方形紙片作標準來擺一擺紅色紙,看看紅色紙上能擺多少個小長方形紙片。
板書:紅色=9個小長方形
我知道了!是紅色紙的面積大!因為紅色紙有9個小長方形,黃色紙只有8個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紅色紙大。有同學不同意,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小長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樣大,所以沒法比較。)
你的意思是說要用同一種小紙片作標準對嗎?好,那咱們就用小正方形做標準吧,試試也用小正方形擺一擺紅色紙。
板書:紅色紙=8個小正方形
現(xiàn)在能比較了嗎?紅色紙和黃色紙的面積一樣大!
這也告訴我們,在比較和測量面積時標準要怎樣呢?(統(tǒng)一)
是的,就像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一樣,測量面積時就要用統(tǒng)一的什么單位?(面積單位,板書課題)(提醒學生收好學具)
人們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們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里最小的正方形,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條邊有多長?(貼在黑板上)
也就是說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誰愿意再說一說?(指兩名同學說,全班說)
板書: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現(xiàn)在請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個指甲蓋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紐扣、開關(guān)按紐、電腦鍵盤上的一個鍵、電話上的按鍵)
我們的周圍和生活中有這么多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現(xiàn)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睜開眼睛,你記住1平方厘米這個朋友了嗎?有了1平方厘米這個朋友的幫助,我們就可以測量一些物體的面積了,請同學們拿出小長方形紙片,用1平方厘米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測出了這張紙的面積大小,而且還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經(jīng)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們來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請大家試著從學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舉起來,仔細看看,再量一量它的邊長。是1分米嗎?也就是說,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記住1平方分米這個朋友了嗎?讓我們用手來比劃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嗎?(數(shù)學書的一半,開關(guān)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見面了,現(xiàn)在咱們再來認識1平方米這個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嚇到哦。感覺怎樣?你猜猜它的邊長是多少?你能像這樣說說1平方米有多大嗎?
板書: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估計一下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多少平方米。
三、小結(jié),揭示課題
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還認識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下面就讓我們利用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1、物體()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測量或計算面積時,要用()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塊地磚,正好放9個,這塊地磚的面積是()。
2、我能行,請你試著填一填。
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紅家的衛(wèi)生間大約有4()
3、請你當回小法官。(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門高2平方米()
課桌大約長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學三(2)班被評為“優(yōu)秀班集體”,學校頒發(fā)了一張獎狀給三(2)班,同學們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這張獎狀,發(fā)現(xiàn)它橫著能擺5個正方形,豎著能擺4個正方形。
你能幫三(2)班的同學們算一算,做鏡框的鋁條大約要多長?做鏡面的玻璃大約要多大嗎?(拓展練習)
五、總結(jié)全課
1、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
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還知道了: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還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還有沒有其他的面積單位?
還有平方公里,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就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2、評價。
你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滿意嗎?
3、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回家后調(diào)查你家的居住面積、小區(qū)的面積、或是你喜歡的風景區(qū)的面積。
教學后記:
一、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景,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
二、讓學生自己來“做數(shù)學”
三、重視空間表象的建立
四、滲透人文關(guān)懷,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教材第71頁~4頁面積的含義,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認識及“做一做”,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在操作探究中,使學生體會用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意義。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確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概念;在活動中獲得關(guān)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初步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概念。
教具準備:多教媒體課件,常用面積單位模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教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面積和面積單位。
板書:面積和面積單位。
二、實踐經(jīng)歷,探究新知
雙擊文件名便可下載:面積和面積單位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內(nèi)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lǐng)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chǔ),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chǔ)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guān)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jié)果統(tǒng)計表明:
關(guān)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guān)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guān)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三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面積
課時
第1課時面積和面積單位(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結(jié)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能力目標
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學會用所學的有關(guān)面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fā)現(xiàn)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內(nèi)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guān)。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ò鍟河^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shù)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shù)方格比較)
。3)總結(jié)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shè)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得出大小分。http://www.xkb
。2)認識統(tǒng)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谡f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guī)定的?
、鄹髯员纫槐,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shù)一數(shù),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板書設(shè)計:
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觀察比較重疊比較數(shù)方格比較
常用的面積
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主題圖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案05-31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精選8篇)02-19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模板10篇04-06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編10篇04-08
《面積單位》數(shù)學教案03-21
數(shù)學面積單位的認識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