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二次分類》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二次分類》,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三種)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第一次操作:顏色2種圓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第二次操作:顏色2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每二位幼兒一份。分類圖。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根據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合作進行分類并記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闖關游戲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老師帶領一起去圖形寶寶家做客。
2、讓幼兒說說圖形寶寶家有哪些寶寶。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進行二次分類。
1、請幼兒自己選擇一種圖形寶寶扮演這個圖形寶寶。
2、請圖形寶寶們想想怎么樣分分家?
3、請幼兒根據圖形的一種特征進行一次分類。并請幼兒說說是怎么按什么特征來分類的,教師進行記錄。
4、觀察分完后的圖形,看看它們現(xiàn)在都一樣嘛?看看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分家?
5、幼兒進行二次分類,教師進行記錄。并對這兩次分類進行總結。
三、第二次操作:分組操作拓展幼兒思維。
1、教師講述操作要求:兩位幼兒一組先兩人討論,一幼兒根據討論結果先進行一次分類,另一幼兒進行分類記錄,同前方法再根據其他特征進行分類并記錄。
2、請幼兒兩兩分組進行合作。教師個別指導。
3、對幼兒操作結果進行集體檢查。
四、活動延伸:將各種小動物進行二次分類。
1、將各種小動物進行一次分類。(海、陸、空)
2、再進行二次分類:海分為魚類和兩棲類、陸分為家禽和野生、空分為鳥類和昆蟲類。
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先初步接觸活動的內容。
讓幼兒扮演圖形寶寶親身體驗圖形分類的有趣。
讓幼兒根據圖形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教師一邊記錄一邊運用語言跟進,為幼兒下一步的分組活動奠定基礎。
清楚講述操作要求,讓幼兒能更好的分組操作。
拓展幼兒思維。
活動反思:
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shù)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shù)學概念屬性或規(guī)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我用一個“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故事貫穿始終,孩子們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導,逐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征,讓他們充滿激情的完成了一個個任務。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二次分類》】相關文章:
按圖形分類大班數(shù)學教案03-23
中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分類01-09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媽媽和圖形寶寶》05-31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圖形認知》05-31
大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02-08
圖形寶寶找家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3-21
《圖形碰碰樂》大班數(shù)學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