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7-01 07:12: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烹炸過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fā)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用來探索的材料:樹木的'紙條、鐵珠、壓縮棉、紫菜、黑木耳。

  2、用來實驗的冷水、而睡、盛水的缸(每組一份)。

  3、記錄實驗結果的表格、筆,張貼表格的黑板。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膨脹的結果。

 。ㄒ唬┱堄變河^察比較“海洋寶寶”泡水前后的差別。

  (二)教師歸納:像放在水里的海洋寶寶一樣慢慢變大脹大的現象叫做膨脹。

  二、區(qū)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脹,哪些不容易膨脹。

 。ㄒ唬┙處煶尸F多種材料請幼兒猜測哪些放在水里能膨脹,哪些不能?

  1、出示記錄

  表(1)請幼兒看看有些什么?猜猜哪些容易膨脹,哪些不容易膨脹?

  2、請幼兒將猜測的結果填在“我猜”這一欄里,容易的打√,不容易的打×(用兩張顏色分別記錄)。

 。ǘ┯變翰僮鲗嶒灒炞C猜想。

  1、教師提出要求:請幼兒仔細觀察,究竟哪些材料在水里容易膨脹?哪些不容易膨脹?并將觀察結果填在“我發(fā)現”這一欄里。

  2、幼兒動手實驗,教師觀察、巡視,給予適當指導。

 。ㄈ┱故居變河涗洷,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其他幼兒一同對照(發(fā)現問題及時驗證)。

 。ㄋ模┙處熜〗Y

  三、觀察比較物體膨脹速度的不同。

  (一)擦側物體跑呢故障速度的不同。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猜猜“誰”膨脹的快,“誰”慢。

  2、請幼兒將猜想結果用數字表示,填在記錄表(2)“我猜”里。

  (二)幼兒操作實驗呢,驗證猜想的是否正確。

 。ㄈ┙處熜〗Y

  四、冷熱水中哪個膨脹快

  1、出示冷熱水,猜測并記錄。

  2、利用木耳展示證明,在熱水與冷水中的膨脹速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膨脹

  教師例舉饅頭、氣球、爆米花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教育幼兒要珍惜生命、愛惜生命。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生命現象的興趣。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動物植物圖片,人生長過程圖片。小蝌蚪變青蛙課件,植物生長課件。大轉盤。大耳朵圖圖動畫片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生觀看大耳朵圖圖片段。

  2、提問:小朋友你們是不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你們是從那兒來的。

  小結;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

  二、探索有生命的物體:

  1、了解人的生長過程:

  提問:我們是怎樣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出示人的成長圖片。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是從小慢慢長到大,在長大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同階段。

  2、了解動物的的生長過程:

  提問:小動物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呢,我一來看看這只小動物是怎樣長大的。

  出示小蝌蚪變青蛙視頻:

  小結:小動物和我們人一樣也是從小慢慢長到大。

  3、了解植物生長過程:

  觀看植物生長課件,了解植物生長過程。

  小結;植物也是從小慢慢長到大。

  4、解釋有生命的物體:

  提問:看了視頻和圖片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人、動物、植物。都能生長,都是經歷從小慢慢長到大,一直到死亡。所以它們都是有生命物體。

  三、探索無生命的物體:

  提問: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是有生命的.。如:石頭,文具盒等。為什么。

  小結:世界上的物體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不是。像石頭等都不能生長,不會死亡,所以像他們一樣是無生命的。

  四、區(qū)分有生命與無生命物體:

  1、游戲大轉盤;幼兒轉動大轉盤,當轉盤停止時,指針所指的物體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請幼兒說出。

  2、出示有生命物體與物體圖片幼兒進行分類。

  五、有生命無生命的舞蹈。聽音樂幼兒表演:

  結束活動:尋找生活中的有生命無生命物體。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有二十五名幼兒參與,大部分幼兒表現很好,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很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溶于水與不溶于水的調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過自護探索實驗能描述實驗發(fā)現,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體驗動手操作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溶解的含義。

  活動難點:

  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與不溶水性。

  經驗準備:

  幼兒對常見調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認識。

  物質準備:

  鹽、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攪拌棒若干,裝有食鹽和油的大碗,紙巾。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1、逐一介紹食鹽、糖、蜂蜜,食用油。

  2、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問題引導:能否食用?鹽什么味道?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這些放水里會發(fā)生什么?猜一猜。

  二:幼兒自主探索實驗。

  1、實驗:溶于水

  每位幼兒將一勺鹽放入自己面前的`1號杯,請幼兒觀察變化。

  提問:鹽去哪了?(融解了)教師解釋溶解的科學原理。

  觀察:還有一點鹽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辦法來加快溶解速度?(攪拌)

  2、實驗:不溶于水

  每位幼兒將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號杯,請幼兒觀察變化。

  提問:油在哪?為什么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三:幼兒觀察教師實驗。

  1、教師將一勺糖放入水中,請幼兒觀察變化,引導幼兒說“糖溶于水”。

  2、區(qū)分油與蜂蜜。

  教師幫助幼兒區(qū)分油與蜂蜜。顏色、

  教師將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觀察蜂蜜有什么變化?(溶解慢)請幼兒攪拌,觀察現象,引導幼兒說“蜂蜜溶于水”。

  提問:如果攪拌油,油會溶于水嗎?猜一猜。

  請幼兒自主探索攪拌自己面前的2號杯。說一說實驗結果。

  四:活動小結。

  1、幼兒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的發(fā)現。

  2、教師提煉幼兒的實驗發(fā)現,給予正確的科學道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課前洗凈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小朋友,今天蘇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是一種水果請一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么?

  2.集體觀察,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么呀?

  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F在又多了一些形狀,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征。

  師:"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yōu)榱顺晕鞴线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

  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么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么?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

  f.了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樣呢?

  4.我們給西瓜涂上顏色吧。(幼兒動手操作)

  5.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撕紙、拋紙、團紙、扔紙球等活動鍛煉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動作。

  2.樂意參加集體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準備:

  1.各種質地、大小的紙張。

  2.大紙箱一個,質量較好的大塑料袋兩只。

  3.在活動室上空吊掛紙盤(內盛滿碎紙,一拉就會飄下許多碎紙);地上撒一些撕碎的小紙片。

  過程:

  一、撕紙

  1.教師邊撕廣告紙邊說:“大紙變小嘍,又變小嘍,變得很小很小嘍,真好玩!快來,快來,我們一起來把大紙變成小小紙吧!”

  2.孩子們自由撕紙,教師巡回觀察,幫助力氣小的孩子撕紙,鼓勵孩子合作撕紙。

  二、拋紙

  1.教師把地上的碎紙用力向上拋,吸引孩子們玩碎紙。

  2.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拋紙。

  3.引導孩子把紙拋向懸掛著的紙盤,鼓勵個別孩子去拉繩子,使碎紙飄落下來,啟發(fā)孩子想象這一情景與生活中的哪些情景相似。(放鞭炮、下雪等。)

  三、團紙

  1.教師將碎紙片團捏成小紙球,扔向孩子的`小屁股,以吸引孩子參與。

  2.孩子們自由地團紙球,扔紙球,教師巡回觀察,并適當幫助不會團捏的孩子。

  3.這里還有一個大紙箱呢!讓我們把球扔進去吧!

  4.我們把大筐里的小球變成兩個大球,好不好?來,讓我們一起裝。(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把筐里的紙球裝進兩只塑料袋并扎緊袋口。)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發(fā)現保護色對動物生存的價值,知道有些動物只有一種保護色,有些動物有幾種保護色。

  2、通過對保護色的認識,激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欲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出主題

  提問:小灰兔為什么沒有被發(fā)現?

  教師小結:原來他身上的顏色跟泥土的顏色很像所以沒有被發(fā)現

  二、出示圖片

  師:小動物在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看你們找找看,他們是什么小動物? (師逐一出示圖片)

  師:你們在這些圖片中發(fā)現了什么?他們的顏色為什么跟周圍環(huán)境這么像?有什么用處嗎?

  師:這些顏色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我們叫它保護色。

  師:那你們還知道有什么動物他們有保護色?(幼兒講述)

  三、出示圖片請小朋友找找,誰使用了保護色

  師:一些動物只有一種保護色,有些動物有幾種保護色,他們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環(huán)境也保護了動物。

  四、出示圖片,看看環(huán)境的破壞,說說這樣對小動物有什么影響?激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

  五、結束

  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不僅要告訴別人保護環(huán)境,而且要自己用行動告訴大家保護環(huán)境。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有趣的水

  活動目的: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體,無色無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體之后的變化如何。

  3、體會自己動手探索水的奧秘的快樂。

  活動準備:水,紅墨水,黑墨水,藍墨水,各色顏料,各種容器,毛筆,紙。

  活動重難點: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活動過程:

  一,小貓喝水的兒歌導入。

  二,進入水的.特性主題。

  小朋友們,知道小貓喝的水,是什么樣子的嗎?看看老師手里的,有誰想來探索探索水有那些特性呢?

  恩,小朋友們真聰明,水是無色無味的,而且還是流動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奧秘。

  那么,小朋友們看看老師這個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樣的東西,組長們上來,每個小組領一份下去,小朋友們自己試一試,看看能把水變成什么有趣的樣子。

  四,總結。

  哎呀,小朋友好棒!看看這邊,水變成漂亮的紅色啦!這是加的什么呀?哦,紅墨水,還有紅顏料呀。這邊黑色的水,是加的黑墨水嗎?

  五,記錄。

  那么,小朋友們看到五顏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們留下來,以后也能夠看見呢?來老師這里領毛筆和紙,我們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種顏色的水,把它們記錄在我們的紙上吧。看看哪組的小朋友做出來的水的顏色最多。

  六,下課。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的書,豐富多彩的自然物,千變萬化的科學現象,是幼兒學習的最好內容。我園地處農村,沙堆、沙灘隨處可見,幼兒隨時都能利用簡單的工具玩沙,因此設計本活動,意在達到兩個目的:提高幼兒的玩沙技能,培養(yǎng)他們對自然物和科學現象的興趣;讓幼兒充分感受大自然帶給自己的快樂,促進其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活動目標

  1.感知沙子的特性,說出干沙與濕沙的.不同,初步了解沙與建筑物的關系。

  2.能積極主動探索沙的多種玩法,掌握一定的玩沙技能。

  3.充分享受玩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沙灘(濕沙、干沙都有)、小鏟、模子、樹枝、紙板、篩子、小桶、水。

  2.帶領幼兒分別在沙路、水泥路上騎童車,體驗不同的感覺。

  活動過程

  一、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與濕沙的不同

  1.教師和幼兒一起赤腳分別在干沙和濕沙上自由活動,做一做各種動作。

  提問:小朋友喜歡干沙還是濕沙?為什么?

  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覺?

  (評:豐富感性經驗,感知干沙與濕沙的不同)

  2.讓幼兒兩人一組用篩子篩沙子,邊篩邊觀察。

  提問:篩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頭會漏下去嗎?

  沙子是什么樣的?

  小結:沙子是由許多細小的顆粒組成的,沙能流動。

  (評: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發(fā)現問題,找出答案,運用比較法加深對沙的認識)

  3.請幼兒用力踩踏剛翻的新沙。

  提問:發(fā)生了什么現象?為什么?

  小結:沙粒與沙粒之間有一定的空隙。

  提問:用力踩水泥路面會陷進去嗎?

  為什么在沙路上騎車費力,在水泥路上騎車省力?

  小結:沙與水泥的結構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覺也不相同。

 。ㄔu:觀察現象會讓幼兒覺得好奇、神秘,在這種心理驅動下幼兒能積極、愉快地掌握知識,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通過沙路與水泥路面的比較,幼兒能初步了解現象與事物的特征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4.談話:小朋友喜歡怎樣玩沙?

  小結:沙土可以挖、裝、篩,可與水混合玩等。

 。ㄔu:此環(huán)節(jié)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

  二、幼兒自由玩沙,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師分組指導

  1.用各種深淺不同的模子做點心,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幫助幼兒掌握這樣幾方面的技能:沙的濕度,用手壓沙的力量,往外扣點心時模子離地面的高度。

  2.挖井、造房子等,豐富經驗:

  (1)挖土時要細心、耐心。

 。2)及時整修。

 。3)沙土要壓緊。

  3.篩沙子:將沙放在手指、手心上抖動,觀察手指、手心上會留下什么?沙還可以放在哪些部位抖動?

  4.創(chuàng)作沙畫:怎樣才能使同一種圖案在沙里看得最清楚?干沙梳平——干沙壓平——濕沙梳平——濕沙壓平,分別比較。

  5.鼓勵、啟發(fā)幼兒玩出新花樣。

 。ㄔu:幼兒通過親身實踐、師幼之間互相傳授經驗這兩條途徑,驗證沙的特性,體驗玩沙的樂趣)

  三、小朋友互評作品,談談玩沙的感受,教師表揚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創(chuàng)造性玩沙的幼兒,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觀看建筑工人如何利用沙、石子、水泥攪拌成混凝土,知道沙的巨大作用,初步了解沙與建筑物的關系。

  2.實驗:向裝滿干沙的玻璃杯內倒水,會發(fā)現什么現象?為什么?

  (評:觀察問題,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幼兒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體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

  活動準備:

  海面、羽毛、毛筆、積木、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哪里最怕癢

  1.師:小朋友們,你們和爸爸媽媽玩過撓癢癢的游戲嗎?玩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2.那你們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撓一撓,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別怕癢,幫他貼上即時貼。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交流:請你說說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還有其他怕癢的地方嗎?(教師在人體結構圖上貼上即時貼)

  6.師:覺得脖子特別怕癢的請舉手,看看有多少?

  7.小結:小朋友們都找出了身體上的脖子、胳肢窩和腰這幾個地方特別怕癢。

  二、癢一癢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有什么?

  [page_break] 2.待會兒就請你們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把它們記錄下來。

  3.(出示記錄表)誰看懂了?可以怎么記錄?

  4.小結:請你和好朋友用這些材料在皮膚上相互撓一撓,在使你感覺特別癢的材料下面畫上一個簡單的標記。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交流:(展示各組記錄表,出示大記錄表)

  我們一起把找出來的材料統計一下,覺得海面癢的有幾個?一起數一數;還有幾種材料誰愿意來統計一下?

  7.師:仔細觀察這張大統計表,你們發(fā)現哪幾種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為什么?

  8.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軟綿綿的、毛茸茸的東西碰到皮膚上就覺得特別癢,而一些硬硬的東西就不太覺得癢。

  三、經驗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碰到皮膚上是很癢的,我們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撓一撓好嗎?

  教后小記:

  結合“一課三研”,我對科學活動“癢一癢”進行了三次教學活動,通過反復地修改、試教,真正領會活動的內涵。

  第一次教學活動時,把目標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

  2.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并把它放在中班進行教學,整個活動下來,目標沒能很好地達成,孩子們對于“身體本身癢”和“材料碰上去才會癢”沒有弄清楚。因此,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先把目標重新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并把年齡段改為了大班。

  第二次執(zhí)教下來,總體感覺比第一次順暢、清晰。

  首先,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哪里最怕癢”,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導入:

  1.讓幼兒說說家里和大人一起玩撓癢癢的感覺;

  2.然后引導他們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撓癢癢,找找對方身體上哪些部位最怕癢,此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撓腳底,初步達成了目標中的情緒宣泄和釋放。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 癢一癢”,引導幼兒用海綿、毛筆、羽毛和積木相互在皮膚上撓一撓、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并記錄下來。此環(huán)節(jié)體現了兩位幼兒之間的合作。大班幼兒合作的意識比中班幼兒強,活動下來幼兒表現良好。大統計表記錄的過程中,我請集體和個別幼兒一起來統計,進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經驗遷移”,引導幼兒知道在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能夠讓我們覺得特別癢的材料,請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時候,老師們提出了在導入的時候,教師應該更加風趣、幽默,激發(fā)幼兒對撓癢癢的興趣。因此,第三次執(zhí)教的時候,我更加注重引導語和提問的方式方法,賦予孩子們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2-14

科學活動教案【薦】03-22

科學類活動教案04-04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3-23

【精】科學活動教案03-2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3-16

【薦】科學活動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