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8 10:54:4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公用邊,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在操作活動中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電腦、轉換儀。

  2。記錄紙、小kt板、羊羊圖片、彩色吸管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看視頻,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嗎?一起來看一段動畫吧。ㄓ變盒蕾p動畫)

  師:灰太狼又來抓羊了。喜羊羊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用食人花消滅灰太狼)

  師:慢羊羊村長答應了嗎?它說了什么?(要留著食人花做保鏢呢)它提出了什么要求?(想得到食人花就得闖過幾道難關)

  師:那我們一起去闖關吧!

  二、闖關游戲。

  1。第一關,認識圖形,感知圖形邊的數量。

  師:仔細聽,村長出了什么題目?

  村長:你認識什么圖形,它有幾根棒拼搭成的?

  小結:你們認識的圖形可真不少,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還知道了每種圖形有幾根棒拼搭成的。

  教師點擊按鈕,出現鼓掌聲。

  師:恭喜你們,順利通過第一關。

  2。第二關,認識公用邊。

  師:第二關,村長出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是兩個什么圖形?(三角形)共有幾根小棒?(6根)拿掉一根小棒,還有幾根?請你用5根小棒,拼出兩個三角形。

  師:誰愿意來試試呢?

  幼兒操作白板。

  師:哇,你們成功了!不過,我有些好奇,同樣是兩個三角形,為什么第一次兩個三角形用了六條根棒,第二次用了五根棒?

  小結:原來這根小棒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條邊。這兩個圖形合用了一條長短一樣的邊,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公用邊。叫什么?(幼兒重復“公用邊”)(教師邊說說用筆劃出來)什么叫公用邊?(幼兒組織語言回答:兩個圖形合用的一條長短一樣的邊)

  村長:那我來考考你們,下面的圖形中,哪根小棒是公用邊?

  師:請你用蠟筆把公用邊劃出來!

  幼兒獨立操作。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公用邊?(幼兒用白板筆操作)

  幼兒操作時,教師引導其余幼兒講述“這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公用邊”等。

  師:你們都找到了嗎?(點擊課件)恭喜,闖關成功!

  3。第三關,根據要求拼圖形。

  師:哇,這么快就到第三關了,聽聽村長又出了什么題目?

  村長:請用六根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用筆點出課件中的數字和圖形。)

  師:我們先數數,這兩個圖形原來用了幾根棒!(幼兒一起數)

  師:聽清楚村長的要求了嗎?先數六根棒,再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兒操作。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找找不同的公用邊。

  師: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可以作為公用邊,趕緊拼一拼吧!

  師:來,請你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拼的?它們的公用邊在哪里?

  師:這條公用邊在上面,這個圖形是向上的。

  師:誰跟他拼得不一樣?你是怎么拼的?它的公用邊在下面,這個圖形是向下的。有沒有小朋友使用的公用邊在左邊?

  小結:(點擊課件,出示四個方向的拼圖。)小朋友們真聰明,使用不同的公用邊,拼出的圖形方向也不同。

  師:咦,這張表是什么意思?(用九根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教師邊說邊用筆點著表格說。

  師:我們先數數這個長方形和梯形用了幾根小棒。11根)梯形的這條長邊用了兩個小棒,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也都用了兩根小棒!

  師:現在,只給你9根小棒,怎樣拼出這兩個圖形呢?動動腦筋哦!

  幼兒操作。

  師:請你再拿三根小棒,現在我們有9根小棒了,請你用這9根小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

  師:公用邊是兩個圖形合用的一條長短一樣的邊哦!趕緊動手試一試吧!

  師:看,我把你們拼的圖形都請上來了。誰來找一找公用邊呢?

  小結:原來,這兩個圖形用到的公用邊,是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你們成功了嗎?(點擊課件,鼓掌)

  4。第四關,游戲“造房子”。

  師:最后一關了,村長出的題目一定很難,你們有信心闖關嗎?好,請聽題!

  村長:為了更好的抵御灰太狼,我們的羊村要改造了。請你用公用邊的方法,把小樣們的房子造在一起!

  師:我們看看喜羊羊原來是什么形狀的房子?(正方形)美羊羊的是一座三角形的房子,懶羊羊的是長方形的房子,沸羊羊的是梯形的房子。(說圖形的時候,教師請幼兒一起說。)

  師:這一關有點難,那請一組上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務吧!記住,使用公用邊的方法把小羊的四座房子都造在一起!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可以先為一只小羊造房子,然后商量一下,再為誰造房子,怎樣造就用到了公用邊這個方法。

  師:房子造好了,別忘了把小羊送回家!

  教師觀察每一組的操作情況。對比較快的組提出要求:把公用邊的找出來,換上黃色的邊。

  師:你們快完成了,那請你們把公用邊找出來,換上黃色的邊!

  師:已經完成的一組,小朋友可以和邊上的朋友說說,誰和誰的房子用到了公用邊!

  幼兒基本完成。

  師:小朋友們房子都造好了,派個代表來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樣為小羊們造房子的?誰和誰的房子用到了公用邊?

  幼兒說的時候,教師指出公用邊是哪條。

  三、看視頻,唱歌退場。

  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助羊羊闖過了難關?!喜羊羊終于得到村長的食人花了!(播放視頻)

  師:灰太郎被消滅了,我們一起唱歌慶祝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內容:區(qū)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嘗試法

  一、目標

  通過觀察粘貼活動,尋找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據特征進行嘗試擺放;發(fā)展幼兒多緯度的思維能力。

  二、準備

  《水果找家》、《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個1張(NO.86-87),幼兒每人相同內容練習紙2張(見練習冊NO.4-5),如圖(1)和圖(2)。

  三、過程

 。ㄒ唬┯^察

  1.出示《水果》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么?各有幾個?

 。2)左圈內的水果么特征?(有葉子)

 。3)右圈內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葉子且有梗子)

  2.出示《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么特征?各有一個?

 。2)左圈內的東西有什么特征?(紅色)

 。3)右圈內的.東西有什么特征?(個數是5個)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東西有什么特征?(紅色且個數是5個)

 。ǘ﹨^(qū)分

  讓幼兒思考:依據特征,如把右邊的水果或左邊的娃娃臉擺放到圈內,該分別放在哪里?

  個別幼兒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圖(1)中的桃子該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為桃子有葉無梗;圖(2)中的圓臉娃娃該放在兩圈相交部分,因為她是紅色且組成的圓形個數是5個。

 。ㄈ┱迟N

  幼兒在練習紙上將左(右)邊的各圖示物一一撕下,分別粘貼在兩個圈中的相對位置。

 。ń處熝不刂笇,幫助幼兒正確粘貼)

  四、建議

 。ㄒ唬┍净顒釉O計內容亦可分兩次進行。

 。ǘ┮嗫捎脤嵨锊牧显诩蠑[放圈中進行分類擺放,見《兒童數形寶盒》說明圖29。觀察記錄與評估。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超市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場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數字比比皆是,貨品分類、排列、價格、買賣等。本活動旨在通過一種簡單明了的方法把超市的物品進行分類,并使用立柱圖表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這對于大班幼兒是一種經驗的提升。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運用立柱圖表進行統(tǒng)計的方法,感受統(tǒng)計的便利。

  2、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習運用立柱圖表進行統(tǒng)計的方法,感受統(tǒng)計的便利。

  難點:學習運用立柱圖表進行統(tǒng)計,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小朋友去過超市嗎?今天我們也來開一家超市,你們說,我在超市做什么呢?(總經理)你們來做我的小助手吧!

 。ǘ、初步感知立柱統(tǒng)計:

  1、開超市需要什么呢?(貨架、購物籃、宣傳畫)

  2、這些我都準備好了,你們幫我看看,它們分別有幾個?

  3、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東西多?什么東西少?

  4、今天總經理帶來了一張立柱統(tǒng)計表,你們看,表上有什么?(數字,從下向上排列的;立柱圖,是一格一格的)

  5、小助手們,你們可以和旁邊的朋友討論一下,怎么來統(tǒng)計呢?(先在立柱的'下面畫上要統(tǒng)計的東西,可以畫得簡單一點;然后數數這個東西有幾樣,就在立柱圖上畫幾個格子)

  6、該從哪里開始畫呢?為什么?(從下往上畫、因為旁邊的數字是從下往上越來越大的)

  7、教師示范統(tǒng)計購物籃數量,個別幼兒統(tǒng)計貨架、宣傳廣告數量。

  8、從圖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立柱有高低、越高表示東西的數量越多)

  9、小結:立柱統(tǒng)計能使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東西最少,使用起來真方便。

 。ㄈ、學習運用立柱表統(tǒng)計商品數量:

  1、幼兒把商品分類:師:小助手們,超市就要開張了,送貨員已經把貨品送來了,有水果、蔬菜和學習用品,請你們幫忙把商品都放到貨架上去吧。注意要輕輕拿輕輕放,一件一件地放整齊。

  2、幼兒運用立柱圖表統(tǒng)計商品數量:師:商品都擺整齊了,哎呀,不好,粗心的送貨員忘了告訴我,每種商品有幾個了,那可怎么辦呢?你們愿意幫我統(tǒng)計一下嗎?請你們用立柱統(tǒng)計的方法,選擇三種商品進行統(tǒng)計,看看分別有幾樣?哪個最多?哪個最少?

  3、交流匯總:統(tǒng)計好了嗎?請你來告訴大家,超市里每一種商品分別有幾樣(由教師、幼兒共同在立柱圖表上匯總商品數量)從立柱圖表中可以看出,哪些商品最多?那些需要補貨呢?如果補齊的話,要補幾個呢?

 。ㄋ模、延伸活動:

  現在我馬上去通知送貨員,把這些商品補齊了。貨品補齊了,我們的超市開張了,大家快去外面招呼客人來購物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8的加法。

  2、樂意參與活動,并能用清楚的語言講述實物圖所表示的意義。

  3、養(yǎng)成認真傾聽口令、遵守活動規(guī)則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一組ppt課件。

  2、學具:鉛筆、材料紙、幼兒操作圖等。

  活動過程:

  一、 引出小白兔的.困難,復習8的組成。

  幫助小白兔過難關。(邊演示ppt(1)邊復習8的組成。)

  二、 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加法。

 。1)分別出示ppt(2)(3),請幼兒講述ppt上圖示所蘊含的意思,并列出算術題,學習8的加法。

 。2)將ppt(4)理解以后,列出3+5=8和5+3=8以及4+4=8

  三、游戲:捉蝴蝶,鞏固8的加法

  玩法:幼兒分組比賽捉蝴蝶。將得數是8的蝴蝶才捉回來,展示在樹上。

  四、小組活動:過難關得紅旗

  玩法:幼兒選擇教師的作業(yè)紙,做完了小朋友相互查一查全對了到老師這里來拿小紅旗。

  難關內容:

  (1)給小熊涂色:算一算,算出來以后看一看應該涂什么顏色。(復習8以內的加法)

 。2)看圖列算數題:這張看一看圖式該列出怎樣的算術題。(鞏固8的加法)

 。3)房子圖:這張房子圖又該怎樣填呢?(復習8的組成)

  五、教師展示幼兒作業(yè),講評作業(yè),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體驗圖形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2.能用幾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3.對圖形之間的拼組關系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用的大三角形紙卡:紅色兩個,綠色,藍色個一個。

  2.幼兒用的紅色三角形紙卡每人一個,幼兒剪刀每人一把。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三角形一次分割練習,理解圖形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1、 出示紅色大三角形。

  教師:這是什么圖形?它是什么顏色的?

  2、取一個紅顏色的大三角形,教師演示。

  教師:三角形會變魔術,你們相信嗎?

  教師:你們看,一個大三角形變成了什么?

  3、再取一個紅顏色的大三角形,教師演示。

  教師:它們還可以怎么變呢?

  教師:你們看,一個大三角形變成了什么?

  4、請幼兒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

  教師 :請你們每人取一個紅色的三角形,折一折,剪一剪,讓它變一變魔術把!再把剪下來的圖形拼一拼,看還能不能拼成原來的形狀。

  二:三角形兩次分割演示。

  1、 教師:你們還想看三角形變魔術嗎?教師把綠色的'紙卡折兩下,并沿折線剪下來。

  2、 教師:再將小圖形拼一拼,看還能不能拼成原來的形狀。

  三:三角形三次分割演示。

  1、教師把藍色的紙卡折三次 ,(三條折線不交叉)或這兩次(兩條折線交叉) 請幼兒數一數共分成了幾部分(四部分),都是什么形狀的(至少有一個三角形)

  2、教師:再將小圖形拼一拼看還能不能拼成原來的形狀。

  四: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1、調動幼兒操作的愿望和興趣。

  2、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操作的要求,并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3、幼兒之間相互檢查,交流討論。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使用測量工具,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2、嘗試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物質準備:測量工具、記錄卡、彩色紙皮等。

  環(huán)境準備:布置獨木橋的情景。

  三、活動過程:

 。ㄒ唬⒁}: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幼兒自主探索測量的方法。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走獨木橋吧!獨木橋有些壞了你們要慢點哦。ㄒ妶D片1、2)大班數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師:剛才我們走過的獨木橋有些壞了走著可真危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塊獨木橋有多 長, 我 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測量呢?(見圖3)

  老師帶來了一些小棒,請小朋友用這些小棒來量一量每塊獨木橋有多長,把你用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記在

  記錄卡上。

  1、幼兒用小棒自主測量獨木橋的長度,師觀察。(見圖片4、5)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2、個別幼兒演示,梳理測量經驗。

 。1)剛才你量了幾次?你是怎么量的?(提問個別孩子,并演示測量過程。)

 。2)引導幼兒發(fā)現測量中的問題:為什么用一樣長的工具測量同樣長度的獨木橋結果會不一樣?

  師:測量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正確,量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了,不準確了。(見圖片6)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3)我們應該怎么測量呢?

  3、師幼共同梳理正確的測量方法。

  我們要先找到起點,工具從起點開始量,量一次要用筆幫忙做一次記號,第二次要從記號后面開始接著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時候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量到最后要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把結果記下來。(見圖片7)

 。ǘ、探索:測量并記錄。

  引導語:第一次的任務我們完成了,你們會測量了嗎?現在我們一起用學到的測量方法再來量一量獨木橋到底有多長呢?量好了把結果記在記錄卡第2行的后面。

 。1)幼兒再次用小棒測量獨木橋的長度,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見圖片8)

  2)師觀察指導、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師生交流測量結果。

  師:你們剛才又用小棒量了獨木橋,這次你們量完的結果是多少?

  剛才你們都從什么位置開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還要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ㄈ、二次探索,購買材料。

  1、引導語:現在我們就去材料鋪買長度一樣的材料來修鋪獨木橋好嗎?記得哦!我們買的材料既不要浪費也不能太短了。要買和我們剛才量的一樣長的才可以,出發(fā)吧!。

  2、幼兒購買材料修鋪獨木橋。(見圖片9、10)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ㄋ模┙Y束:

  師:我們的獨木橋修好了,我們一起來走過修好的獨木橋去外面找找別的東西,去量一量它們有多長。老師這里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測量工具,你們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樣喜歡的東西來當測量的工具,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測量本領來量一量,把結果也記下來。(見圖片11、12)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物體測量,師重點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

  你還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長?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形狀的組合與分解。

  2、嘗試用幾何圖形進行不同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各種有趣的造型。

  活動準備:

  《七巧板》玩具卡,印有單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四幅,印有多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一幅,一封信,剪刀,小刀,筆,膠水。

  活動過程:

  一、營救七巧板:

  師:小朋友們,七巧板的爺爺給我們寄來了一封信,希望小朋友們幫他一個忙,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七巧板爺爺遇到了什么困難好嗎?

  (念完信后,出示玩具卡)

  引導幼兒認識玩具卡是什么形狀,中間用虛線分成了幾塊,可以怎樣分開。

  二、七巧板跟我學練基本功

  1.讓幼兒熟悉每塊圖形,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圖形組成,分別有幾塊,大小有什么不同,并感受圖形在轉動中有什么變化。

  2.幼兒用七巧板自由造型,能發(fā)現相同的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我和七巧板學本領

  1.出示掛圖(一),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幼兒拼圖,讓幼兒知道拼圖時,有時需要轉動圖形。

  2.出示掛圖(二)、(三)、(四),將幼兒分成三組,每個幼兒拿一塊圖形,每組拼一幅圖,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好。

  四、七巧板跟我學本領

  1.讓幼兒自由造型,并能說出是什么。

  2.互相觀摩,看一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組合造型,并模仿學習。

  3.出示印有多幅造型圖的掛圖,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照著掛圖拼圖,也可以將自己拼出的圖形貼(或畫)在后面。

  五、七巧板回家練本領(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將七巧板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拼一拼,創(chuàng)造各種有趣的圖形。

  2.請小朋友將各種不同的圖形(自己的和別人的)貼(或畫)在本子上,我們比一比,看誰貼(或畫)得多。

  附:七巧板爺爺的信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展開閱讀全文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理解5以內的減法。

  通過故事,認識“-”的意義。

  活動準備

  提前把卵生動物的.模型或圖片放入玩具蛋殼中。

  《獅子和蛋》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2-13頁。

  白紙。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出示玩具蛋殼,請幼兒猜猜哪種卵生動物會從蛋里走出來。

  2、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請幼兒看圖講故事:

  第一組圖:

  池塘邊,鴨媽媽生了兩個蛋,有1只小鴨子出生了,池塘邊還有多少個蛋?

  第二組圖:

  鳥媽媽筑了個巢,生了3個鳥蛋,有兩個蛋孵出了小鳥,鳥巢里還有多少個蛋?

  第三組圖:

  雞媽媽生了4個蛋,有1只小雞先出生了,干草堆上還有多少個蛋?

  第四組圖:

  鱷魚媽媽在沙灘上生了5個蛋,5個蛋中有3個蛋孵出了小鱷魚,沙灘上還有多少個蛋?

  第五組圖:

  不知誰在草叢里生了3個蛋,3個蛋都孵出了小鳥,小鳥在叫:“媽媽,媽媽。”現在草叢里有多少個蛋?

  第六組圖:

  蝴蝶太太在葉片上生了兩個蛋,兩個蛋都還沒孵出小寶寶,葉片上還有多少個蛋?

  3、認識“-”(減號),每次講完一個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在白板上寫算式,找出答案。并請幼兒說說“-”表示什么?

  4、幼兒兩人一組,教師發(fā)給每組5個玩具蛋殼,請他們輪流用玩具蛋殼講述有關動物寶寶出生的故事,并在紙上寫下5以內的減法算式。

  幼兒可打開玩具蛋殼,拿出里面的圖片,表示蛋寶寶出生了。

  5、教師與幼兒一起檢查算式是否正確。

  活動評價

  能理解5以內的減法。

  了解“-”的意義。

  活動建議:

  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活動滲透5以內減法的教育,如:吃午點時,每桌放一盤點心,明明拿走1塊,還剩下幾塊;紅紅又拿走1塊,還剩下幾塊……

  可以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根據故事情節(jié),學習減法。

  可以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體現減法,如:參考《獅子和蛋》幼兒用書12-13頁,布置一面數學互動墻。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兩張點子圖的變化列出加減算式。

  2、復習7—8的分合、加減。

  3、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學會用語言描述游戲、討論的結果。

  活動準備:

  點圖、數卡、作業(yè)紙、蠶豆

  活動過程:

  一、復習7、8的組成

  1、玩“碰球”的游戲(碰7球)

  老師和小朋友集體碰球、老師和個別幼兒碰球。

  2、玩“對數”游戲(和為8)

  老師和小朋友集體對數、老師和小組接龍對數。

  二、學習看點圖列算式

  1、游戲“超級變變變”

 。1)教師示范玩法: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新游戲,叫“超級變變變”,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蠶豆)現在我拿出了8粒蠶豆,變變變,看,變成了幾粒?(1粒)小朋友猜一猜,老師拿走了幾粒?(7粒)小朋友也來變一變,猜一猜,好嗎?

  (2)請1、3、5組的小朋友拿出8粒蠶豆,和對面的小朋友玩游戲,等會兒交換玩。

 。3)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2、看點圖列算式

  看圖列減法算式

  (1)師:蠶豆可以變,圓點也可以變。小朋友看這里有幾個圓點?變變變,變成了幾個?(圖1)8個變成3個(邊說邊畫一),變多了還是變少了?變少了用了什么方法?(減法)8個圓點拿走幾個變成了3個?我們可以用8—(5)=3來表示。注意:后面的點卡是等號后面的數,也就是得數。

  (2)我們看下面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3)用什么算式來表示?7個圓點拿走了幾個變成了5個,7—(2)=5小朋友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呢?(可讓幼兒來辨別)

  看圖列加法算式

 。1)師:這兩幅圖什么意思?(圖3)1只小鴨變成7只小鴨,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怎么列算式?請同一張桌子的.小朋友來商量一下,然后桌長把它列出來。

  (2)講評:我們一起看一下大家的答案,說說列的算式什么意思?

  1+(6)=71+7=8

  討論:哪一種算式符合題目的意思?

  (3)(圖4)這幅圖是幾個圓點變成幾個圓點?怎么列算式呢?

  4+()=7

  小結、鞏固:今天我們學習了看點圖列算式的又一種形式,圓點變少了就用減法,變多了就用加法。注意:不能把兩邊的點數直接相加或者相減,后面卡片上的數就是得數。

  現在老師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本領學得最好(出示4張點卡,復習所學內容)

  三、幼兒操作練習

 。1)師:下面請大家一起來做操作題,要先看清楚圖表示的意思,再列算式。比一比,要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2)幼兒練習,教師指導。

  (3)做好的幼兒送給教師批改,然后出去休息。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目標:

  1、仔細觀察鐘面,探索發(fā)現整點和半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guī)律,學會辨認整點和半點。

  2、初步感知時間的重要性,懂得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準備:

  1、每人一個活動的鐘面。

  2、實物鐘人手一個,五角星若干。

  過程:

  (一)、認識整點:

  1、講述故事《小明的秋游》。

  “小明去秋游了嗎?怎么沒去成?他應該幾點鐘起床,他是幾點起床的?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他為什么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2、探索發(fā)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guī)律。

  (1)觀察四個鐘面,找一找它們的秘密。

  (2)與幼兒一起歸納:分針指向陽花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3、請幼兒用身體表現幾點整。

  4、請幼兒在活動的小鐘上撥已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彼此交流。

  (二)、認識半點:

  “剛才發(fā)現有的.小朋友睡覺的時間是這樣的?這是幾點?”(出示半點鐘面)

  (1)找一找半點鐘面的秘密。

  (2)幫助幼兒半點時針和分針的規(guī)律,重點時針在兩個數字中間的規(guī)律。

  (3)幼兒用身體表現半點。

  (三)、幼兒在實物鐘上互相游戲。(一個撥一個說時間,說對的給一個五角星)

  (四)、結束部分: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撥鐘。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7-28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5

大班數學教案07-28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30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6-16

(實用)大班數學教案07-25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07-26

大班數學教案(精)07-24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12-31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