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能對課文的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旅游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著?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發(fā)表見解。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教師引導學生著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出示課文插圖,看插圖,你認為烏塔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4.學生交流課前搜集、了解到的有關外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等的資料,談一談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有哪些不同之處,你認為外國孩子的哪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中國孩子的哪些優(yōu)點是外國孩子所缺少的`?
四、課堂總結(jié)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了本課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啟發(fā)。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激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了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苯處熤笇W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f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fā)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信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探究活動
自主選擇一題完成:
1.根據(jù)搜集了解到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寫一篇關于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的調(diào)查報告,并寫上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2.設想如果烏塔真的到中國來旅游,你和她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來到中國會有何感受。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通過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活動,能認識人性的美丑,領悟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初步學會欣賞小小說。
課前學習:
1、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
2、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課堂學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窗,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不過,但窗也是一個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來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也許窗外有七色陽光,窗內(nèi)還有動人的故事。課前同學們讀了泰格特的小說《窗》,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講一講這個“窗”的故事呢?聽講
2指名講述故事講述故事聽講故事
3組織評價評點
二、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1過渡:故事的結(jié)局除令你感到意外、震驚,還給你什么感覺?關于故事悲劇性的結(jié)局,有人說都是“窗”惹的禍,也有人說一扇窗戶有什么錯,究竟誰對誰錯呢?我們不忙下結(jié)論,等真正讀透讀懂了課文,我們才有發(fā)言權。
2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讀書、思考,寫下自己不理解的或感興趣的'、或想提出來和老師同學探討的問題(從內(nèi)容、寫法切入)
3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交流提出的問題交流并確定小組內(nèi)最有價值的問題并上交
4篩選問題選代表和老師一起篩選本節(jié)課擬討論的問題
5組織招標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問題領回感興趣的問題,自選學習伙伴,結(jié)成小小組,明確分工,討論問題討論前明確要求
6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三、語文活動: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1創(chuàng)造情境:假如一個新的病人進了這間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課后學習:
將續(xù)編的故事寫出來,盡可能做到合理,有創(chuàng)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對布娃娃的態(tài)度,了解媽媽的情感變化。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孩子純真、善良的童心。
重點難點:
1、了解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對布娃娃的態(tài)度。
2、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孩子的純真。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特殊的孩子——咪咪喬。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2課《有個孩子叫咪咪喬》。
1、 抽讀詞語。
2、 回憶課文內(nèi)容并填空。
3、 “假如你就是布娃娃咪咪喬,你會喜歡文中的哪個人?”
二、關注文章細節(jié),品味文章語言,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
1、速讀課文,找一找文中講了哪幾個人物,說說他們和“咪咪喬”有什么關系?
2、讀課文,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說一說:女兒、爸爸、媽媽和交警各是怎樣對待咪咪喬的?用你喜歡的符號把它畫出來,并體會著讀一讀,讀出相應的情感。
課文中值得品味的細節(jié)很多,只要學生能夠有理有據(jù)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如:
女兒對咪咪喬的態(tài)度是:把咪咪喬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不允許人傷害她,危險的時候要保護她。(相關的細節(jié)有:女兒立即奔向小床;女兒把布娃娃放在自己的小膝蓋上;女兒太任性的哭鬧;女兒尖歷地叫起來;女兒大哭著翻身下車)
媽媽對咪咪喬的態(tài)度是:對女兒把咪咪喬當成有生命的孩子是應付的;不經(jīng)意間傷害過咪咪喬;被交警所感動真正認可了咪咪喬的孩子身份。(相關的細節(jié)有:我們是哼哼哈哈地將就著附和女兒;我們不耐煩了;我趕忙拉住女兒的手;我覺得十分慚愧;)
交警對咪咪喬的態(tài)度:尊重女孩,把咪咪喬也當成“孩子”看待。
(相關的細節(jié)有:他立正,舉手敬禮;且又是一個立正,舉手敬禮;請照顧好你的孩子)
3、品味有關“細節(jié)”,感悟人物的情感世界。出示兩處細節(jié)描寫:(1)我把女兒放在自行車后(2)他立正,舉手敬禮
[這兩處細節(jié)中,(1)可以看出女兒確實把“咪咪喬”當“寶寶”年,當有生命的人看。(2)中可以看出交警對女兒給予了像成人一樣的尊重和理解。]
在學生品悟研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指導感情朗讀。
三、整體回顧,感受人物,升華情感
1、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你會對文中的“女兒”說些什么?
。2)你覺得課文中的這位媽媽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3)文中的這位警察叔叔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四、進行續(xù)寫練習。
我看到這節(jié)斷了的手指頭,更加感動慚愧。我能為女兒做些什么呢?我點亮燈光,把那節(jié)手指頭小心翼翼地貼好,把“咪咪喬”放回女兒的枕邊。從這以后,我們一家和“咪咪喬”之間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下續(xù)寫故事。
語文教案 篇4
一、邊講邊畫,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結(jié)合本課教材所描述的對象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我設計采用邊講邊畫的教學方法,使形象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畫面融為一體,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
二、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jié)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通過觀察圖畫理解低的意思;通過活動教具的演示理解直與彎的相反意義;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體會悶的感覺,理解詞義;通過動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將識字教學融于閱讀教學之中,使發(fā)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三、注意聯(lián)系,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與下雨的聯(lián)系。如:燕子為什么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濕→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機滲透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五、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也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說明:
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4單元第一課《小獅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6個生字,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能力。
2、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輩子依賴父母生活,要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認識16個生字及詞語。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輩子依賴父母生活,要學會自立。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一個不依賴別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學突破:
通過播放《獅子王》片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戴頭飾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鍛煉其口頭表達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師活動
。薄⒔M織學生觀看影片《獅子王》。
2、提問:你喜歡影片中的小獅子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只小獅子,那么,在它成長的過程中,曾經(jīng)有一個故事,你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學習《小獅子》這篇課文.
4、板書課題:小獅子.
學生活動
1、觀看影片
。、積極思考,踴躍回答
3、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掌握認字方法
教師活動
。、(初讀課文)請2、3名學生概括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病ⅲǘ嗝襟w演示)請丁丁和小朋友一起學習,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難字標出來.
。、指導認字方法:用你學過的識字方法去學習那些不認識的字.
。、糾正學生讀音: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應該注意,或有什么識記方法,請你當小老師教教大家.(進行適當點撥)[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引導學生把讀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后,要求同桌互讀互評,讀得不夠好的同學,請你幫幫他.
。、丁丁考考你: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請學生領讀.
學生活動
1、初步概括課文內(nèi)容。
。病⒃僮x課文,將生難字畫上符號。
。场⒂盟鶎W的方法識字.如:拼一拼、猜一猜、查一查、聽一聽等。
4、當小老師強調(diào)讀音、識記字型。
。怠⑼阑プx、互評。
。、自由讀、領讀。
三.細讀體會,讀中感悟
教師活動
。、齊讀課文,說說你喜歡哪一部分.(引導學生概括段落大意.
。病⒋蠹铱矗憾《“颜n文分成了幾個部分(課件出示)初生的小獅子懶洋洋的小獅子媽媽的教導(爸爸的教導)努力學習真正的小獅子(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件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齊讀第一段,我們一起來看看初生的小獅子的照片.
。矗釂枺盒—{子過著怎樣的生活?(引導學生說出"懶洋洋")
拓展:小獅子除了"懶洋洋",還很貪玩
5、提問:一棵大樹看見后,對小獅子說了什么?小獅子是怎樣回答的.?
聽了小獅子的話,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獅子?你有什么話想對它說?
。ㄒ龑W生體會"自找苦吃""飯來張口、天天享福"的意思)
6、引導學生體會大樹對小獅子的擔憂之情,和小獅子怕吃苦的享樂主義.(全體參與二人分角色對讀)
。、引導學生自由讀7-8自然段.思考:小獅子的話被媽媽聽到了,她說了些什么?
拓展:看圖,想象爸爸對他說些什么?
。ǎ保┙鈰寢尩脑挘菏裁唇校窀妫ⅲ浚⒁蕾嚕⑹鞘裁匆馑?從媽媽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小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是怎么做的?
8.引導學生模仿小獅子的動作,以此體會小獅子學會了滾、撲、撕、咬的本領。
學生活動
1、用單的語言概括段意。
。、找出你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3、看小獅子的照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自瀆課文,回答問題。
。、讀一讀大樹對小獅子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小獅子行為的看法,并對小獅子談出自己的看法。
。、分角色朗讀3—6自然段,讀后評議.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示范朗讀。
。、自由讀7-8自然段,回答問題。
。ǎ保├斫庠~語,交流從媽媽的話中明白的道理。
。ǎ玻R讀最后一個自然段8.模仿小獅子的動作,體會小獅子的本領。
四、回歸整體,擴展思維
教師活動
1、丁丁給我們提了問題:
你喜歡什么時候的小獅子?為什么?(板書:原來:懶洋洋、曬、吃、睡、說,后來:努力學習、滾、撲、撕、咬)
你認為真正的小獅子應該是什么樣的?
。病⒖偨Y(jié)并提問: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收獲和體會?
3、引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活動
。、自由回答問題。
。、戴頭飾表演。
總結(jié):我們今天學習了小獅子這篇課文,希望同學們學習小獅子"努力學習"的精神,不依賴父母和他人,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材簡說
這個語文園地有五項內(nèi)容,分別是認帶有相同偏旁的字,以復習鞏固認過的字;讀標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比較形近字,鞏固寫過的字;讀句子,讓學生感知“越……越……”這種句式;讀背古詩。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認”,要求認讀一組帶有木字旁的字!澳尽痹谧值牟煌课,有上有下,有左有右。還有的字是由兩個“木”或三個“木”組成的。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認,再讀給旁邊的同學聽。認讀后還可以利用這些字進行組詞練習。這樣,既可以鞏固生字,又可以了解字的意思。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許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聯(lián)系起來識記。
第二項“我會讀”,這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字。標牌上的字多數(shù)沒教過,但天天看見也能認識。如,“年級、班、小學”。有的字,學生在路上、食品包裝上常見,也認識了一些。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請會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請他們告訴大家是怎么認識的,激發(fā)其他同學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主動認字。最后可讓學生說說在課外還認識了哪些字。以此練習為契機,今后教師要不斷給學生展示在生活中識字的機會。
第三項“比比寫寫”,共六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組的第一個字比第二個字少一筆;下面一排每組兩個字筆畫數(shù)相同,但有一個筆畫不同。教學時可一排一排地比較,讓學生自己看出每組兩個字的差別,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說一組,我說一組,看誰說得清楚。比較之后再寫下來。因為這次寫字沒有田字格中的范字,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平時的寫字情況給予提示。
第四項“我會讀”,練習中的三個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說明事物在發(fā)展、變化。這個句式在前面的課文《菜園里》見過,通過再次練習達到鞏固、積累的目的。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再提問:發(fā)現(xiàn)三句話有相同的地方嗎?這種句子在哪課見過?可把那一課句子和三句話放在一起再讀讀,還可以鼓勵學生用“越……越……”說話。
第五項“讀讀背背”,內(nèi)容是一首古詩。這首詩描寫了農(nóng)民勞動非常辛苦,告訴人們要愛惜糧食。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通順,注意讀準“鋤、誰、知、中、餐”幾個字,還要指導讀出節(jié)奏。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我會拼圖
教學過程
一、教材簡說
本課是一次制作交流。圖中一個小學生正坐在桌前用圓形紙片拼圖。這一部分提示學生制作的要求是用圓形紙片拼圖,拼圖前需要先準備好大小不等的圓形紙片。圖上有三個已經(jīng)拼成的圖畫:熊貓、小兔、豬頭。這些圖既提示學生圓片的使用方法可用整圓也可用圓的一部分,又啟迪學生開動腦筋用圓片拼出各種圖形。
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時,可不僅限于圓,要鼓勵學生使用其他形狀的圖片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
二、學習目標
1.能用不同的圓或半圓的紙片拼出新的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2.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自己拼圖的內(nèi)容和方法,并能夸夸自己和別人的作品。
3.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自己動腦筋用各種辦法或請家長指導把彩紙剪成大小不等的圓形、半圓、大半圓、小半圓。
2.學生自帶膠水、剪刀、尺子。
(二)以圖激趣,拼拼說說
1.觀察課文中的三幅圖“熊貓”、“小兔”、“小豬”,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觀察引導學生知道三幅圖都是用各種圓片拼成的,激發(fā)學生拼圖興趣。
2.小組合作選擇三個拼圖中的一個拼一拼,說說是怎么拼成的。
在小組匯報時引導學生按拼圖的先后順序把話說清楚。如,拼小兔,可以這樣說:我們先用一個大點兒的半圓做小兔的身體,再用一個稍小些的圓紙片貼在身子前面做小兔的頭,頭上貼個小小圓是小兔的眼睛,頭上再貼一片長長的圓邊就是它的耳朵了,然后在身體的下半部貼兩個小半圓當它的腿,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貼個小圓就是小兔的短尾巴了。也可以按“頭──身──腿──尾”的順序說。
3.啟發(fā)想象用圓形紙片還可以拼出哪些圖形?
學生在介紹時,教師可當場在黑板上貼或畫出學生說的圖形,也可以展示提前貼好的圖形,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并提示學生可以在貼畫上添畫幾筆。
4.學生獨立拼圖或與其他同學合作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并說說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應允許學生用其他形狀的紙片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
(三)創(chuàng)設情境,口語交際
1.同桌或小組同學之間互相夸夸自己的.拼圖。
可以用介紹的口吻說。如,這是我拼成的小金魚。我先用一個大圓片做小金魚的身子,再用一個小半圓做它的嘴巴,用兩個圓邊做小金魚的鰭,貼在魚身子的兩邊,兩個長一點的小半圓貼在魚身子的后邊,當它的尾巴,最后用彩色筆畫出小金魚的眼睛。瞧!多漂亮的小金魚呀。你們喜歡嗎?
2.記者采訪。
由一兩個人扮小記者采訪同學的拼圖作品。可圍繞作品名稱、拼圖的方法、評論作品等方面進行采訪(此過程宜在小組內(nèi)開展,以擴大參與面)。
3.展示拼圖,交流評比。
推薦或自薦拼得好、說得好的同學上臺展示。可以介紹怎么拼的,也可以夸夸自己的拼圖。在此基礎上評出拼得最好的圖形,說得最好的同學,給予獎勵。
(四)課后延伸
1.在教室一角布置“制作小天地”,展示同學們的拼圖。也可以自由組合,利用幾個人的拼圖編一個小故事。
2.當一回“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或鄰居小朋友拼貼圖形。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五、資料袋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激發(fā)學生探求科學奧秘的興趣。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lián)系的橋梁,引導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chǎn)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l、喜歡玩紙飛機嗎?玩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2、師生一起放飛已折好的飛機。
3、不管我們的紙飛機飛得多高多遠,最后它們總是掉下來。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讀懂了31課這個童話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書課題:
31 地球爺爺?shù)氖?/p>
齊讀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們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一現(xiàn)象,正與課文的核心內(nèi)容密切相連。因而以此為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恳荒昙壪聝哉Z文地球爺爺?shù)氖纸贪竱教學設計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地球爺爺在跟我們打招呼呢,讓我們來讀讀地球爺爺?shù)墓适掳桑?/p>
2、認讀本課生字,演示生字課件。
桃樹上結(jié)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小猴看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可想吃了。我們來幫小猴摘桃子吧,只要讀準了字音就能摘到它。)
自由認讀生字。
指名讀,學生想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其他學生跟著讀2遍。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點擊課件,“桃子”落地,變成一個個沒帶拼音生字。
3、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讀。)
4、讀詞語,記生字。(做動作,加一加,減一減)
小猴非常感謝你們,給你們送來了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但是它要送給認識他們的小朋友。(認讀詞語,接著記生字)
三、讀中生思,讀中感悟
1、在這棵大桃樹下,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起去聽聽吧!
課件出示l~9節(jié)文字,并教師配音。
2、聽到了什么?
3、小動物們都在說著話呢,可是沒有聲音,我們給他們配配音,好嗎?這些小動物都說了什么?讀讀課文,找一找,用橫線把他們的話劃出來,并好好地讀一讀。交流
4、指導朗讀。
這些小動物們中,你喜歡誰啊?為什么?指名讀。
5、四人小組,分角色讀讀1~9節(jié)。
6、小組展示,評一評。
7、感情地球爺爺?shù)脑挕?/p>
課件出示第10節(jié)。
。1)自由讀讀這段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學而不思則罔”,質(zhì)疑是思維的火花;質(zhì)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yǎng)!
。2)類比感受,體驗“引力”。(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做實驗,觀察當回形針靠近磁鐵時,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化抽象為具體,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耙Α北緛砭褪浅橄蟮.,一年級的小學生更難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這個小小的實驗卻能讓學生直觀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3)指點:我們地球爺爺?shù)男呐K就像這些磁鐵一樣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鐵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這種引力就叫“地心引力”,F(xiàn)在你們能明白為什么紙飛機不管多輕,最后總是會掉下來了嗎?(板書:地心引力)
。4)齊讀地球爺爺?shù)脑挕?/p>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球、玩
2、仔細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不同之處。
3、說說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4、師范寫,生書空。
5、學生在書上先描后寫。
6、投影展示學生的一份作業(yè),評一評。
五、作業(yè)設計 一年級下冊語文地球爺爺?shù)氖纸贪竱教學設計
1、努力把課文讀得更好。朗讀全文給家人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課后收集關于地球知識的資料,帶到學校來和同學、老師一起交流。
3、嘗試小實驗:一大一小兩個東西從高處落下,哪個先落地?
板書設計:
31 地球爺爺?shù)氖?/p>
地心引力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太陽灶的用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面條、外婆、鍋蓋、荷包蛋、太陽灶”等詞之意。
3、進步學會使用問號和嘆號。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煮、婆、餓、揭、鍋、忘”6個生字。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知道表示驚訝或其他感情強烈的句子一般使用感嘆號,并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家里燒飯做菜都用的是什么?可你們知道嗎?不用煤氣、煤爐、柴火也能燒飯做菜。不信,我們學了(23.太陽公公煮面條),就會知道了。
。2)出示課題:23.太陽公公煮面條。齊讀課題。
。3)教學“煮”。
、僦该醋x,分析字形。
、邶R讀。
、劭陬^組詞。
、苤笇鴮憽
2、初讀課文,口述目標。
。1)聽課文錄音。想想課文中告訴我們是用什么來煮面條的?
(2)口述本節(jié)課目標。(見(一)教學目標)
3、再讀課文,學習1、2自然段。
(1)讀課文1、2自然段,自學四個生字:“婆、餓、揭、鍋、忘”。
。2)字形難點:婆,上下結(jié)構(gòu),“女”的一橫要寫得長些,要注意擺好位置。
鍋,左右結(jié)構(gòu),右下是“內(nèi)”,不是“內(nèi)”,要注意區(qū)別。
讀音難點:“鍋”是三拼音guo;,中間的介音“u”,不要漏掉。
用換偏旁記:鍋(窩-穴+ =鍋)揭(喝-口+扌=揭)
(3)檢查自學情況。指名匯報你學會了哪個字(字形);口頭擴詞。
。4)星期天,玲玲到外婆家去玩,這天天氣怎么樣?什么樣的天氣稱得上晴朗?
課文寫玲玲到外婆家去玩,為什么要寫天氣暗朗?
(5)外婆為什么讓玲玲和鄰居小朋友去玩,而不陪地,說明外婆怎么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忙著收麥子)
。6)讀第1自然段。
。7)指名讀第2自然段。
為什么玲玲會認為外婆忘了做飯?(鍋于里空空的,外婆要收麥子,很忙。)
。8)出示句子“呀,外婆忘了做飯!”
①“!”這個標點符號叫感嘆號。
、跒槭裁催@一句開頭用一個“呀”字,最后還用感嘆號?
、蹘煟罕硎倔@訝或感情強烈的句于用感嘆號。
、苤笇ёx出驚訝的語氣。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9)用驚訝的語氣讀第2自然段。
4、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抽讀卡片。
。2)教師重點指導書寫“鍋”。
5、作業(yè)。
。1)學生書寫生字“煮、婆、餓、揭、鍋、忘”。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4自然段,知道太陽灶的樣于、好處。
2、理解“更”的用法,及“面條、外婆、鍋蓋、荷包蛋、太陽灶”等詞語的`意思,學會剩下的8個生字。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1)比一比組詞
著( ) 波( ) 餓( ) 鍋( )
煮( ) 婆( ) 鵝( ) 窩( )
。2)讀課文1、2自然段。
2、細讀課文,學習3——9自然段。
(1)自學8個生字。(字形難點:碗,不要寫成“”。蛋:上面是“”。)
。2)外婆真的忘了做飯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正在這時候”是指什么時候?“熱氣騰騰”是什么意思?
(3)剛才玲玲明明見鍋里是空的,怎么會燒出面條和荷包蛋呢?這讓玲玲感到很奇怪。(同桌分角色瀆4—7自然段,指名讀,評議,男女對讀。)
。4)玲玲對外婆手里端著的雞蛋面是從哪兒來的,感到很奇怪,現(xiàn)在外婆告訴她這面是太陽公公煮的,她就更奇怪了。
、俦容^句子:玲玲覺得很奇怪。
玲玲覺得更奇怪了。
a.兩句話不同在哪里?
b.“更”是什么意思?
②誰能用“更”說說話。
(5)到底是誰煮的面條呢,玲玲來到后院,看到什么呢?指名讀8、9兩自然段。
。6)出示太陽灶的投影片或掛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灶的樣子。
。7)課文上是怎么寫的呢?自由讀課文。寫太陽灶樣子的句子用“—”,寫太陽灶作用的句子用“~~~~~”劃出。為什么太陽灶能燒飯、燒萊呢,用“( )”標出,分別讀有關句子。
出示填空
a.太陽灶遠看像( ),朝著( )倒放在空地上,( )放著一只小鍋于。近看那傘面是( )小鏡子拼成的。
b.太陽灶能把( )聚集到鍋底,用太陽灶燒飯做菜,( )。
(8)連讀8-9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灶的樣子、┑、作又?/P>
。ǹ梢钥窗鍟、投影片說)。
3、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導書寫:碗、蛋。
4、作業(yè)
。1)抄寫生字(端、碗、蛋、撐、柄、銀、拼、灶)。
(2)朗讀課文。
。3)完成《課堂作業(yè)》2、3、4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灶的樣子、作用。初步培養(yǎng)愛科學的興趣。
2、初步學會使用問號、嘆號。
3、正確地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聽寫字詞
。1)看拼音寫詞語。
mian tiao、wai po、guo gai、he bao dan、tai yang zao
( ) ( ) ( ) ( ) ( )
。2)聽寫生字。
2、朗讀課文,體會標點的用法。
。1)自由朗讀課文,找找哪幾句話用“!”,哪幾句話用“?”。
(2)自己讀讀帶“!”和“?”的句子,想想怎么讀才對。
。3)指名讀,評議,齊讀。
。4)朗讀全文。
。5)完成課后第四題,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
3、出示太陽灶的投影片,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灶的樣子、用處。
。1)四人小組說。
。2)指名說,評議。
。3)自由說。
4、小結(jié):人們學科學,用科學,利用太陽的光和熱造出了太陽灶,為人們燒飯做萊。人們利用大自然為自己服務的事例還有很多,你還能舉出另外的例子來嗎?(如用潮汐、風力、水力發(fā)電‘利用太陽能發(fā)電;……)
5、總結(jié)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增長了什么知識?
(2)我們從小要學好文化,要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長大利用大
自然來為人類服務,為建設祖國出力。
6、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5、6題。
。2)朗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賹W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yǎng)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zhì)和習慣。
、谶\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用心傾聽,熱愛生活的情感。
、奂訌娎首x,在學習中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韻律,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倨肺侗疚纳鷦有蜗,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谶\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賹W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
、谡嘘P聲音的描寫。
③準備課外閱讀《陽光是一種語言》一文。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fā)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今天讓著名女作家桂文亞用她細膩的文筆開啟我們封閉的聽覺,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教師放音樂磁帶《春江花月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
點評: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并了解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美讀課文,深入體會,領略文章的韻律之美。
1.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與同學共同分享。
2.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和你一起去欣賞。
3、老師適當點撥,給予恰當?shù)睦首x指導,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音韻之美。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教師講解第二人稱的作用: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4、教師總結(jié)本課的`語言特點: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二、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三、文中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思考。
5.從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的聲音三個方面進行學習。(發(fā)放試卷,學生進行填句練習。)
通過朗讀和練習,層層深入地讓學生體會語言節(jié)奏和魅力,并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進一步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四人小組交流。
b、全班進行交流,討論。(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引導學生從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思考,能言之成理即可。)
五、自讀課文,聯(lián)系實際,感受自己的聲音世界。
1.接著讀課文,隨著課文一起,回憶自己小時候聽到的聲音。
點評: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聲音,你了解了周圍的事物;從聲音里,你逐漸熟悉了你身邊的世界;在聲音中,你逐漸成長。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你喜歡什么聲音,不喜歡什么聲音?說一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先讓學生準備一分鐘,再交流討論。
3.老師小結(jié):是各種各樣的聲音把世界編織得如此美妙,是豐富多彩的聲音演奏著生活交響曲,讓我們用心聆聽聲音,你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絢麗多彩。
點評:從課文到生活,體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并且,在學生的讀書和討論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六、擴展發(fā)散,加深體驗,洞悉聲音的豐富美妙。
1、指名朗讀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聲音的描寫片斷。
2、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
3、向?qū)W生推薦一文,細致地感受生活中的聲音。
《陽光是一種語言》是一篇寫生活感受的文章,仔細讀一讀,看看陽光中有多少種聲音?你也試著去聽聽。
七、布置作業(yè):把自己用心聽過的聲音感受寫成一段文字。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逯R和能力目標:
了解作家作品;積累詞語;體會課文寫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題。
、孢^程和方法目標:
反復朗讀課文,理清層次;結(jié)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課文的主題。
、缜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了解他人的成長足跡,聯(lián)系自我實際,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長途中的每一步。
教學重點:
1.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描寫三味書屋的內(nèi)容的理解困難;
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拓展延伸、作業(yè)練習)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謠、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他46歲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一篇優(yōu)美散文,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純真、質(zhì)樸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伴隨這首優(yōu)美的樂章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魯迅先生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了解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1、解題:
我們一起來看到這個課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家想一想,我們從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呢?
明確:兩個介詞點明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范圍。寫了兩個地方,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先寫了百草園,再寫了三味書屋。
2、理清結(jié)構(gòu):
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3、口語表達:形式:一個 的童年(要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橫線上填入恰當?shù)男稳菰~,并闡明理由)
4、思考與交流:
、、百草園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關鍵的是哪一個句子?(“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那時”指什么時候?(在百草園學習的時候)
、啤ⅰ皹穲@”樂在何處呢?
明確: A、有趣的景物; 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動——雪地捕鳥
四、課堂小結(jié)
五、作業(yè)布置: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品味感悟:
㈠、有趣的景物:
、、我們共同來朗讀第二段,請大家思考:你認為百草園里哪些景物寫得最生動?為什么?
、病W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提示要點:詞語方面抓住事物的特點;描寫角度方面形、聲、色俱全;運用了何種修辭方法。)
、场⒎治觯
、.這一段寫了這么多的景物,重點是寫哪個地方的景物?(泥墻根一帶)
、.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
、. “不必說”之后寫了哪些景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都是靜物)
、.“也不必說”之后寫了哪些景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鳴蟬、叫天子、黃蜂;寫的都是動物)
、. “不必說……也不必說……”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哪?(景物到動物)大家再仔細觀察觀察,從菜畦到桑葚,在空間高度上有什么變化呢(從低到高)“也不必說”后,鳴蟬到叫天子呢(從高到低)
⑹.“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中,哪個內(nèi)容是作者強調(diào)的重點?(“單是……就有……”的內(nèi)容是作者強調(diào)的重點。)我們來看,泥墻根一帶依次寫了哪些景物?又是按照什么順序呢?(從動物到靜物)
、.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這個句式有什么好處呢?(體現(xiàn)有趣的景物很多)
⑻.能否模仿課文,用這個句式來寫一寫我們美麗的校園呢?
、.百草園中還有什么值得“我”“樂”的呢?
明確:冬天雪地捕鳥、美女蛇的故事
、.齊讀課文第7節(jié),劃出生動形象寫出捕鳥方法的一連串動詞,并討論:這些動詞的位置可否調(diào)換或可刪去部分?
⑾.大家想想,寫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好處?(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總結(jié):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這么有聲、有色、有趣、有味,而實際上百草園只是一個只有野草的荒園,作者把它看作是“樂園”,很懷念在百草園的生活,這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回憶是美好
四、拓展:(口語表達)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童年時美好的記憶,魯迅先生的百草園肯定也勾起了同學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能否說說你心中的那個“百草園“那些趣事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
作業(yè)布置:寫一篇隨筆《童年趣事》
板書設計:
景物
百草園 捕鳥 樂園
美女蛇的故事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那么在三味書屋的童年生活又如何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討三味書屋的部分。
二、默讀10-24段 ,思考:
1、從文中找出寫三味書屋環(huán)境的句子,說說三味書屋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點撥:第10段的描寫。第17段的描寫。)
2、文中還寫到了作者的老師,從文中找出這些句子,說說這是怎樣的一位老師,你喜歡他嗎?(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和藹)
三、討論交流: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于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于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致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nèi)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xiàn)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三、討論文章的主題
從文中看來,作者覺得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 (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四、拓展延伸:你喜歡百草園還是更喜歡三味書屋?說明理由。
【教學總結(jié)】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用實在的筆調(diào)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園里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天里捕鳥的樂趣,也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疑惑,三味書屋里新奇的追問,單調(diào)的學習和課余時偷樂的興奮。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而這些才是此文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對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溫暖的.回憶。
當然,做為一個中年男人,尤其是一個有著深刻思想和犀利筆觸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那些不加修飾而自然天成的描寫,沉穩(wěn)凝重的敘述,深刻詼諧的議論,張弛自如的抒情無不顯示著一代文學大師老道的功力;蛟S這些就是被許多人認為的“檄文,戰(zhàn)斗”的特征吧!
在新教參中再看不到“扣帽子”“喊號子”“貼條子”式的課文簡析了,魯迅先生也終于可以從那個凄冷的圣壇上回到溫暖的“故鄉(xiāng)”,美麗的“百草園”里了,相信這種以人為本的分析不僅讓先生含笑九泉,也讓一代代的讀者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文學大師。而這些不正是我們多年來所苦苦尋求的語文的真諦嗎?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計04-29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古詩教案05-27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4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