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例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要求認的字及要求寫的字,能夠正確準確的書寫。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學生是怎樣升旗,并從中愛到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朗讀課文,并且能夠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夠認識7個會寫的字,會寫8個會寫的字。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朗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掛圖。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錄音導入:2分
播放錄音,說一說你都在什么時候聽到過這首歌?(在升旗時)那升旗時你們會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初讀課文6分
1、借助拼音來正確的讀課文。
2、邊讀邊畫出要求認和要求寫的字,在讀這些字時要注意讀音。
預設:有些學生在讀時字與音對照不準確。
解決辦法:要求學生來指讀。
3、指著這些字給你的同桌讀一讀。
4、只看漢字不看拼音讀一讀,不認識的字看一看拼音。
預設:學生們會依舊照著拼音讀。
解決辦法:教師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們看著讀,不會的再看書。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5分
讀課文,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學生會說出好多種答案,只要是與課文有關就可以。也有可能說的與課文內容不符。
解決辦法:教師引導,你能試著說一說與國旗有關的內容嗎?
四、精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10分
1、讀課文說一說這首兒歌中一共有幾句話?
2、在小組內熟讀這幾句話。
預設:每個同學都讀完整這首兒歌時間不夠。
解決辦法:由小組長布置一個同學讀一句。
3、把你讀的`那一句讀給你們的同學聽。
預設:在小組有些同學讀的不夠準確。
解決辦法:要求小組成員要指出同學們讀的不足的地方并給予改正。
4、感悟課文內容。
。1)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們是怎么做的?
(2)找出來在你們組內讀一讀。
。3)誰能有感情的把這句讀一讀。
預設:由于學生的這種經(jīng)歷少,讀的不夠有感情。
解決辦法:老師范讀。
教師總結:是啊,國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輩們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在國旗下茁壯成長,我們?yōu)榇硕院馈?/p>
五、有感情朗讀全文。5分
1、找出你喜歡的一句有感情的讀一讀(在小組內練讀)
2、指名讀一讀。
六、背誦課文。7分
1、把你喜歡的那句話試著背一背。
2、試著背一背全文。
七、作業(yè):把這首兒歌有感情的背給爸爸、媽媽聽一聽。1分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兒歌內容:5分
背誦這首兒歌。
二、學習生字。35分
1、學習會認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讀一讀。
游戲:找朋友。
明確:通過把要求認的字的音與字找到這個過程來鞏固要求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1)開火車讀一讀這些字。
。2)說一說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
。3)用“我們”“國旗”各造一個句子。
預設:學生們大多數(shù)都會以組詞的方式來記這些字。
解決辦法:教師要在每節(jié)識字課中滲透記字方法。
3、指導書寫。
國:指導要先寫完里面的“玉”再封口。
我:要教師范寫,重點指導筆順。
歌:指導字的間架結構,左右大小要相等。
升、紅:要指導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寫。
4、學生獨立書寫,教師指導。
預設: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書寫但離開教師就不會寫。
解決辦法:教師要有重點的指導,其余的字要讓學生觀察并掌握寫字的規(guī)律。
《升國旗》教學反思
在上《升國旗》時,我?guī)е枬M的情緒,步履輕松地走進了教室。因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升國旗》了。畢竟升國旗不是學生很陌生的事情,經(jīng)常都在進行著,所以,學生在觀察圖畫的基礎上表達得也盡如人意,課堂教學如我所預設的步驟進行著。在讀好課文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想努力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入課堂,于是問:“同學們,想想看,平時我們學校升國旗的時候,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呀?”“我們都排好了隊站在操場上”一個學生說:“不過,老師,我們都看不到國旗在什么地方?”“是的,我也聽不清國歌的聲音!薄袄蠋煟疫看到站在前面的老師都在講話!”……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我頓時有點兒愣。是呀,童言無忌。他們說的都是我們學校確確實實存在著的現(xiàn)象。心里真有點慌啊,可是,課還得上啊,于是我自覺很牽強的引導著:“對,大家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能把平時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記下來。那么大家說,你們喜歡看到的這個樣子嗎?”“不——喜——歡——”幾乎異口同聲!皩ρ,那么你們覺得,升國旗的時候,怎樣做才是對的呢?”“我們要立正,眼睛看著國旗!庇质堑谝粋提問的學生反應最快!皩!”我趁勢引導:“你們看,現(xiàn)在國旗就在我們面前!蔽抑钢诎迳戏降奈逍羌t旗說:“那么就讓我們一邊讀讀課文中的話,一邊用自己正確的行動表達出來,好嗎?”同學們一聽,馬上精神抖擻地站起來,個個站得筆直,聲音響亮,充滿感情地讀完了這篇課文。課堂教學似乎又回到了應該走的軌道。
下課鈴聲響了,我走出教室,可是心里卻很不是滋味,課堂上的那份尷尬又摻入了更多的慚愧。每天的升旗儀式應該是播種愛國思想的有利時機,但是,模糊的國歌聲,被建筑物擋住了的國旗使學生站在那里不知干什么。前面老師的談笑自如更令孩子們不知什么才是對國旗的尊敬,什么才叫對祖國的熱愛。那么,這些現(xiàn)象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而且直言不諱地說了出來,而我這個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老師呢?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或者說發(fā)現(xiàn)了也不屑于說,不屑于做呢?作為教師,應該明白言傳身教,在一定意義上,身教勝于言教。
語文教案 篇2
學情分析:
一年某班共有學生44人。通過師生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基本上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yè)意識較強,能夠按時完成作業(yè),及時繳交、改錯;能夠每天進行家庭閱讀二至三篇,多則五、六篇,并且作好記錄,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閱讀能力有了可喜的發(fā)展。
本學期強調在家先學,大部分學生課前能通過預習,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相對較易的生字;在課堂中能通過相互考查、幫助挑撿出每課中難記的字,并能積極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認記生字,樂于投入各種識字游戲中,鞏固難字;大部分課文能夠背誦。大部分課文能夠查找課外資料,擴大知識面。
對于四會字的讀音、字形的掌握方面,孩子們均能熟練誦讀筆順,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但由于生本教材識字量較大,孩子們亦普遍反映出回生率高、寫字習慣(筆順、間架結構)、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欠佳等情況,有待進一步改善。
先學要求:
1、通讀課文,不會認的字拼后面的拼音或問問家長;2、背誦文章;3、先學書中的生字,爭取會認;4、在會認的`基礎上,讀準字音。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8個二會字和4個四會字。
2.背誦古詩,初通大意。
3.能從詩文中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字!鞍酌薄熬G水”“紅掌”“清波”
4.正確讀準詩文。
教學重點:識字生字
教學難點:
1.解決難字:撥、掌
2.區(qū)分形近字:撥——拔、掌——常
3.多音字:曲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簡介作者駱賓王。
2.出示插圖導入。
二、初讀詩文
1.自讀,圈出不懂的生字。
2.師范讀,生聽準字音及節(jié)奏。
3.同桌互讀、正音。
4.齊讀。
三、識字
1.分發(fā)字卡,區(qū)分難易字。
2.組內識字。
3.組長匯報識字情況。
4.班中解決難字。
5.開火車讀易字。
6.小老師說方法。
7.游戲識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8.齊背古詩。
9.復習生字、開火車、指名讀。
二、區(qū)分形近字
1.拔——撥
2.掌——常
三、練習
1、找出古詩中表示顏色的詞語:白、紅、綠(清波,清為綠色)
2、比一比:撥開――拔河手掌――常常
3、識字練習:我會變生字
鵝(俄國、餓了、);駱(烙餅、客人、聯(lián)絡);
4、多音字:彎曲(wanqu)歌曲(gequ)
5、易錯音:浮出(fuchu),不能讀成(fouchu)
四、指導書寫
1、觀察字的結構。
2、指名說記字方法。
3.書空,描紅。
4.練習書寫。
5、擴大詞語。
五、拓展資料
1、小組交流:學生說出含有動物的古詩,選派說得好的同學上臺發(fā)言。
六、課堂小結。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積累詞語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寓意,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生活。
二、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生活。
三、 教具準備:
小鳥和青蛙的圖片;課件
四、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課件出示一個謎底是青蛙的謎語,引導學生快速進入上課狀態(tài)。青蛙是本課課文的主人公之一,從而揭示課題。
。ǘz查預習
課件出示一組一共八個詞語,采取男女擂臺賽的形式比賽朗讀。朗讀優(yōu)秀者可代表其一方獲得一顆紅星。
(三)講解寓言含義
寓言故事是學生們新接觸的內容,所以要講清到底什么是寓言(通過一個小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大大的道理),
怎么學習寓言故事(首先要讀懂故事,其次要想請道理)
(四)讀懂故事
1.帶著問題讀課文(青蛙和小鳥是在哪里爭論的?他們爭論的是什么)
2.檢查朗讀情況(進行男女擂臺賽第二回合的較量)
3.解疑第一個問題,引出課文第一段的'學習。(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在此過程中,重點讓學生掌握井沿的概念,深入理解嚴“沿”。同時,畫一口井,找同學把小鳥和青蛙的圖片貼在正確的位置。
4.解答第二個問題,他們爭論的是天有多大,是大還是小的問題。由青蛙的觀點引出第4自然段的學習,“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重點分析“說大話的含義,讓同學起來說幾句大話,可以暢所欲言?偨Y青蛙的觀點是天只有井口大。接下來提問:究竟青蛙認為小鳥說的哪句話是大話?
5.分析第三段,青蛙認為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边@句話是大話。舉例說明一百里究竟有多遠,讓同學加深體會。并讓同學發(fā)揮想象小鳥在此過程中都飛過了哪些地方。加強口語表達能力,并鍛煉想象力。
6.小鳥的觀點:天無邊無際,大的很哪!重點解釋無邊無際,鍛煉學生用無邊無際造句。
7.總結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同學們把書卷成桶狀看天花板,體會青蛙在井底看天時的感受。
8.引導學生說出青蛙沒有認為自己錯,(自以為是)從第6段可以看出來,齊讀第6段,讀出自信、自大的語氣。
9.讓學生扮成小鳥勸一勸固執(zhí)的青蛙: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最后一段)
10.拓展思維:如果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
(五)想清道理
1.文章批評了青蛙的自以為是目光短淺,表揚了小鳥的見識廣大
2.怎樣才能成為見識廣大的人呢?同學回答后,課件出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纸巧硌
找同學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ㄆ撸┌鍟O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積累名言名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三顧茅廬成語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誠懇謙虛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話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4能認真寫不限題裁的作文,學會修改作文。
重難點、關鍵
1.理解名句含義,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 閱讀短文,了解成語典故,受到教育。
3.學會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課時劃分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積累名言名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三顧茅蘆成語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誠懇謙虛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l. 指名背本期學過的名言名句或古詩、成語。
2.指名說說你所知道的愛國人物或愛國格言。
二、揭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完成讀讀背背和閱讀方面的內容。
三、學習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讀格言,讀準字音,讀得較連貫。
3.指名起立讀,正音。
4.全班齊該。
5.開火車讀。
6.分成學習小組討論格言意思。
7.小組派代表試說格言意思,師生共同理順。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國土都比金子還珍貴。
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從來不敢忘記
國家的憂愁。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起與滅亡、每個人都有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吐絲一直吐到死,才把絲
吐完,蠟燭直到燒成灰以后眼淚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本來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時,擔心生命有危險,而一見到小便宜,便沒命地去搶,不是英雄好漢啊。
點撥:前三句告訴我們應以國家為重,處處為國家著想。后三句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怎樣的人才是有意義的人。
8.通過舉例來進一步掌握格言。
如:誰是春蠶?誰是蠟燭?
誰的死比泰山還重?誰的死比鴻毛還輕?
9.指導朗讀、背誦格言。
四、閱讀短文。
1.談話:請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談談里面的情況。
2.引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其中一個小故事三顧茅蘆。(板題,讀題)
3.指名說說這一成語故事的梗概,激發(fā)學生興趣。
4.自由讀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不理解的地方聯(lián)系上下文或,也可討論解決。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國時代的`蜀國,在四川省一帶。
鼎立:鼎,舊時青銅器,有三只腳,借以比喻魏、蜀、吳三國像鼎的三只腳一樣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薦:推舉。
隆中:地名,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讀短文,思考問題:
(1) 題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解釋。
(2) 你喜歡文中的什么人物?為什么?
6. 匯報思考所得。
三顧茅廬:(劉備)三次到話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訪。
誰喜歡哪個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品質,如:張飛(直率)、關羽(忠勇)、劉備(誠懇、待人有禮貌)、諸葛亮(多才多藝、顧大局識大體)。(結合指導看圖)
7.想想文中主要講的是哪個人從這個人的所做所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講劉備。從他做為一國之君三次親自到諸葛亮家中去請諸葛亮這件事中看出他足 個誠懇愛才的人。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誠
心誠意才能得人心。
8. 課后閱讀有關《三國演義》的材料。
五、小結。
六、作業(yè)。
1. 補充格言.讀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興亡, 有責。
。4) ,蠟炬成灰淚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據(jù)意思寫格言。
。1)國家的興盛與衰敗,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2)人本來就會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3. 再寫二句你收集到的有關愛國與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顧茅廬》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用普通話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2.激發(fā)學生熱愛讀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 指名背上節(jié)課所學的格言。
2.簡要說說《三顧茅廬》的主要內容。
二、揭示教學內容。
同學們,剛才大家談的《三顧茅廬》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書,
它iL我們懂得了歷史,還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這節(jié)課,我們口語交際
的內容就是(板書)推薦一本好書。
三、進行口語交際。
1. 釋題:推薦是向別人推舉介紹的意思。
2.討論:什么樣的書是好書
3.匯報:一本好書應該語言優(yōu)美,內容豐富。
4.回憶你自己讀過的書,想想介紹哪本給同學。
5.在小組內交流介紹你讀過的好書。
(1)可以說說書的主要內容。
(2)也可以談談你對這本書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4)與看過這本書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組推舉一個代表到班上匯報。
7.評評誰說很好。
四、同學之間交換看別人推薦的好書?春笳f說自己的意見。
五、向家人介紹你今天在班上聽來、看到的好書內容。
六、小結。
好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讓我們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我們應該不
斷地多讀好書。
七、作業(yè)。
l. 利用課外時間每周讀一本好書。
2.好生可試著用一段簡短的話寫寫書的內容、你對書的看法和書給你帶來的幫助。
3.建議每周讀一本好書,并摘錄好詞句。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 能認真寫不限題栽的作文。
2. 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內容。
完成習作部分內容。
二、齊讀習作要求,明確要求。
1.不出題目,不規(guī)定內容,自由寫。
2. 可寫景,寫事,寫入,寫心里話,寫想象作文
3.動筆前要先認真思考,把最想告訴別人的話寫出來。
4.作文要具體、清楚。
5.不寫錯別字。
6.自己定題目。
7.修改不滿意的地方。
三、寫前談話,拓展思路。
1. 同學們,每一天我們都會遇到快樂和傷心的事,你們還記得嗎?
說給同桌聽一聽,注意把這件事講清楚.要讓別人聽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鐘,發(fā)言三一五分鐘。同桌可互相提醒、補充。
3.師聽取后可邀請一、二個口齒較清楚,發(fā)言較流利的同學上來試說說,全班幫他補充。
4.試著像這兩位同學一樣.再把剛才所說的事補充修改一下。
四、動手把剛才說的事寫下來?梢赃厡戇呅薷,也可以寫好后讀一讀,邊讀邊改。
五、作業(yè)。
繼續(xù)寫作。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欣賞別人的好作文。
2. 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師就批改情況簡要回顧一下本單元寫作情況。
二、欣賞好文。 (一、三篇)
1. 投影佳作。
2 .指名讀。
3.說說該習作好在哪(字詞、句、布局謀篇、內容)。
4.指名讀讀自己習作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讀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說說如何修改。適當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修改符號,如:
改錯字:在字的四周畫 ,同時在錯字上面寫上正確的。
刪除字:在余字的周圍畫 。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處畫 ,引到空白處畫一個方框,框中寫上要添加的字。
換順序:用XX XX劃過來。
4.再話修改后的習作,比較。
5.動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習作,師巡視指導。
四、作業(yè)。
繼續(xù)修改自己的習作,并抄正。
教學后記:
年 月 日
語文教案 篇5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二、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三、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
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ǘ、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指名學生朗讀。
。ㄋ模、疏通、理解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根本:樹的根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④不勝:不堪
、菥懊捍竺抟髴n:大憂⑦行路:路人
、喽憾截。⑨茍免:茍且免罪。
、庖耍簯敗"细呶#壕痈呶坏奈kU。
⑿謙沖:謙虛。⒀自牧:自立調養(yǎng)。
。14)簡能:選拔人才。(15)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3.教師巡查解答疑問。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ㄒ唬z查作業(yè)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ǘ⒎治稣n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jīng)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怼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霸共辉诖,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jīng)據(jù)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骸耙娍捎、“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薄ⅰ皯譂M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wǎng)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
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ㄋ模⒉贾米鳂I(yè)
1.背誦全文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ㄒ唬、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fā)現(xiàn)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借鑒意義。
。ㄈ、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ㄎ澹、學生誦讀,體會。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大膽表達,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并能簡要說明理由。
2、認真傾聽,了解別人的想法。
3、主動交流,有表達的自信,能積極參與辯論,充分發(fā)表意見,學習應對。
教學重難點:
通過“辯論賽”這種特殊的交際形式,激發(fā)學生大膽表達、認真傾聽、靈活應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話題
1、樂樂和文文在說些什么?同學們仔細聽聽。
2、課件插放樂樂和文文對話的情景。
3、學生簡要敘述聽到的內容。
4、板書話題,原來他們在進行一場有趣的爭論:春天好,還是夏天好?
二、闡明觀點,鼓勵交流
1、同學們,你喜歡春天,還是喜歡夏天呢?和同座小伙伴說說吧!
2、指名上臺交流,學生參與評說。
臺上學生說到哪個季節(jié),課件就相機出示那個季節(jié)的動態(tài)畫面。
如:春天(陽光明媚、冰雪融化、草兒發(fā)芽、花兒綻放、柳綠花紅)夏天(驕陽似火、知了嗚叫、游泳、喝冷飲)
評議:兩位同學都能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感受,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評議:兩位同學表達出相同的觀點,相互補充,理由更加充分。
3、調查觀點,分組合作交流。
、偎自捳f:“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同學們,喜歡春天的請站到一、二組,喜歡夏天的請走到三、四組。
②和志趣相投的同學交流,一定會有遇到“知音”的感覺。在自由組合的`小組里,充分交流自己喜歡春天或夏天的感受,然后小結一下,你們各有幾大理由。
三、組織辯論,充分交流
看來,春天、夏天各自形成了兩大團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如舉行一場“辯論賽”一決高低,怎么樣?
1、作為辯論賽裁判的老師宣布比賽規(guī)則。
(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表達清楚。)
2、春之隊”“夏之隊”各派兩名同學從不同角度分別闡述各隊的幾大理由。(一條理由加10分)
3、自由辯論,形成對抗。
自由辯論時,不再重復前面隊友的觀點,可以進行補充說明,也可以反駁對方的觀點。參與者每人加10分。
雙方自由辯論時,教師相機評價引導,糾正語言,使其規(guī)范。
四、小結辯論,抒發(fā)情感
1、總結辯淪雙方的成績。
2、小結:通過辯論這種形式,同學們積極交流各自的看法,讓我們充分了解了春天、夏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春、夏、秋、冬四季的輪回交替,讓我們的地球變得美麗而神奇。我們要感謝他們。春姑娘即將遠去,夏姐蛆馬上要來接替,讓我們快和春姑娘道個別,熱情迎接夏姐姐的到來吧1
2、學生與“春姑娘”“夏姐姐”對話。
《語文樂園(一)》教學反思
“語文樂園”,要體現(xiàn)“樂”字,讓學生樂學。在教學中,我用春姑娘這個角色串起每個知識板塊,營造詩情畫意的情景,讓學生在春姑娘的帶領下走進語文樂園的學習中。第一題“對子歌”,內容都與大自然有關,讓學生聯(lián)系大自然的實際,采用多種形式的交叉朗讀,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對對子的基本語言形式,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適當拓展,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詞語是相對的培養(yǎng)學生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第二題“讀一讀,想一想”,讓孩子們合作讀,每四人一小組,一人讀一組里的一個詞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畫面,感受詞語變現(xiàn)的范圍越來越大,體會詞語間的邏輯關系。學生通過朗讀、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妙,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在“我的作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想象還是很豐富的,但在表達的時候,沒有把事物當做人去描述,孩子們對春天的美好缺少觀察,所以表達上不夠生動。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白樺林的低語》是以“高尚”為主題的一篇課文,本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稱的口吻敘述,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熱情謳歌了守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的思念和贊美、敬佩之情。這篇文章構思精巧,脈絡清晰,語言優(yōu)美,作者感情的抒發(fā)飽含無限的深情,令人感動,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學生在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時有一定難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質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發(fā)展,從而發(fā)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設想:
教學中通過質疑、讀文、感悟、運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借助讀讀、畫畫、自學、分組討論、探究交流、教師點撥等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看林人的崇高品質。在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幾處關鍵的細節(jié)和重點的詞句細細體會,引導學生注意內容上的相互聯(lián)系,加以比較,通過比較深入體會看林人的偉大,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看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2、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崇敬與熱愛。
3、采用自主質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前預習時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大興安嶺的概況和白樺林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誰到過大興安嶺嗎?或在電視上欣賞過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今天,老師就和大家隨著本文作者一起到大興安嶺,領略大興安嶺的美景,認識這里的看林人。(齊讀課題)
2、釋題,設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討論,教師隨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學課文,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檢查自學效果:
。1)詞語檢查,讀讀并理解下列詞語:
蜿蜒曲折 倚窗外望 山巒起伏 浮躁狂妄 低吟淺唱 絮絮低語 傾訴衷腸
。2)朗讀檢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劃出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寫寫自己的體會。
三、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這會兒我們已經(jīng)在大興安嶺了,你們看這兒茫茫林海,山巒起伏,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墒浅烁惺艿矫利,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分析:你眼中的大興安嶺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描寫大興安嶺的白樺林的?劃出有關語句。
。1)學生自讀,邊讀邊劃出有關描寫白樺林的語句。
。2)結合文中語句討論白樺林特點。
“一片白樺林”,“銀白的樹干,灰綠的樹冠,隨著陣陣山風。搖曳著身軀和手臂,仿佛在向我們低吟淺唱……”
(3)結合文中語句理解詞語:“低吟淺唱”。(輕聲地吟唱。這是親昵打招呼的意思。)
。4)思考想象:作者走進白樺林,有什么樣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chǎn)生的?
。病⒅笇Ю首x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大興安嶺中白樺林的美。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小結:
課文的題目是《白樺林的低語》,僅僅是寫白樺林嗎?如果不是,還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一起交流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1、積累文中好詞好句。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三組關于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學習目標:
1被崛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奔し⒀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的興趣,培養(yǎng)積累詞語的習慣。
教學重點:
重點是識字寫字: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注意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教學準備:
師:準備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生:課前觀察秋天,了解秋天,查找、搜集有關秋天的詞語及詩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文、識字。
學習目標:
1被崛12個生字。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奔し⒀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的興趣,培養(yǎng)積累詞語的習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及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 二次備課
一、 導入
借助本組導語導入。
二、 讀文
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三、 生字
四、 擴展活動
小結。
五、作業(yè) 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的呢?今天開始學習第一組“美麗的秋天”。板書課題。
1提示: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方法:看下面蘋果里的生字注音。
3下面自己再讀一讀,要邊讀邊想象,看看你腦子里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4游戲: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
生字小朋友們都認識了嗎?
你們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1教師注意方法的`提示與總結。
2慶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
板書:“糧倉”。
將學生說的詞語板書在糧倉內。
1 繼續(xù)收集有關秋天的詞語,詩文。
2 把這美麗的秋天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寫字。
學習目標:
1 復習生字詞。
2 指導學生寫好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及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 二次備課
一、復習
指名讀,開火車讀。
二 指導寫字
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積累詞匯的習慣。
三 作業(yè)
注意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1出示生字卡片。
2游戲:讀字找字。
師讀字。
3出示一片關于秋天的短文,并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找出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qū)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2教師范寫。
檢查、提醒學生保持良好的寫字姿勢、習慣。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1 繼續(xù)收集有關秋天的詞語,詩文。
2 把這美麗的秋天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畫。
資料袋:
1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秋收 立秋 中秋節(jié)
2 關于秋天的文章
語文教案 篇9
繪本《我的幸運一天》,故事生動有趣,特別是主人公小豬智慧的語言,是指導學生練習寫“人物語言”的!白尮适轮械娜宋飼f話”,有趣的習作之旅就在柔弱的小豬和強大的狐貍之間開啟了……
諸寅初老師參加全國第三屆“新體系”青年教師教學評比。在湯特和工作室伙伴們的幫助下,從繪本《我的幸運一天》延伸開去,設計了一堂為三年級孩子量身打造的繪本習作課。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課堂學習興趣
1.課件出示小豬圖片,說說自己對豬的印象。
2.老師要和同學們讀一個故事,故事里的小豬會讓大家腦洞大開。
二、共讀繪本,品味人物語言智慧
1.師生共讀繪本故事,邊聽邊思考:小豬落入狐貍之手后是否就會成為狐貍的一頓美餐?
2.品讀小豬和狐貍的第一次對話,抓住“可是、難道、先生”等話語,體會交流小豬語言的`智慧。
3.教師梳理,體會繪本從“說什么”和“怎么說”兩個方面“讓人物會說話”的表達秘妙。
三、想象創(chuàng)作,表達人物語言智慧
1.狐貍幫小豬洗好了澡,準備送進烤箱,小豬又會如何用智慧的語言擺脫危機呢?
2.仿照第一次對話的表達方式,以“可是、難道、先生”等重點詞句搭好支架,學生想象,口頭創(chuàng)作,讓故事里的小豬會說話,讓小豬運用智慧的語言,再次化險為夷。
3.繼續(xù)讀繪本,繪本中的小豬語言智慧作和學生的口頭創(chuàng)作對比,說說誰創(chuàng)編中的人物最會說話。
4.繼續(xù)讀繪本,設疑,當小豬第三次面臨送進烤箱的危機,又怎樣通過智慧的語言化險為夷。
5.學生想象,在學習單上書面創(chuàng)作。
6.創(chuàng)作交流,提升:小豬通過智慧語言擺脫危機,化險為夷,可見會說語言,會寫語言是多么重要。
四、拓展補充,感受人物語言魅力
閱讀《逃家小兔》,通過小兔子和兔媽媽之間的對話,體會兔媽媽語言的智慧妙,進一步感受人物語言的魅力。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一、認識“我是為釣,不是為魚”的深刻道理。
二、體會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三、學習文章寫景、議論、說理、引論融洽一體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以認識“釣勝于魚”的深刻道理為重點。
教學關鍵:同重點。
教學方法:采用結合旁批自讀,配以自讀練習,教師提示、點撥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數(shù):一節(jié)。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提示自讀要點:
1.正確理解“釣勝于魚”的'含義。
2.認識“我是為釣,不是為魚”的深刻道理。
3.體會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在朗讀中體味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學生自讀,并完成作業(yè)。
1.解釋詞語
(1)蹣跚 (2)悠然 (3)靜溢 (4)澄碧
。5)流連忘返 (6)薪俸 (7)緣木求魚
2.作者為什么選“釣勝于魚”為題?
——目的在于從這一點引申出一個人生哲理來,釣不在魚原就充滿著引人深思的情趣,加上作者的精心構思,恰當?shù)匾,讓人折服,以其為題,更加顯得生動,更加富有哲理性。
3.文中不少地方重筆描寫景物,這和“釣勝于魚”有什么聯(lián)系?“釣勝于魚”的含義是什么?
——釣本意在于魚,作者卻超乎尋常地引用老者的話并概括為“釣勝于魚”,含義在:釣,為自然之美所迷戀,在美麗迷人的景色之下垂釣,享受的是釣,而不是魚,為下文引申出人生哲理打下了基礎。
4.文章從“釣勝于魚”引申出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哲理?
——人的享受在于追求,不在于索取。
5.從文中摘錄寫景的句子和富有哲理的語句,并加以體會。
三、檢查、交流自讀作業(yè)。
四、教師總結:
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重在說明事理,作者就一位老教授的話“我是為釣,不是為魚”說起,或寫景,或引例,或對話,引出議論,引人思考。
課文立意新穎,蘊含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很值得我們反復閱讀。
五、課堂練習: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散文,但文中也不乏寫景妙句,以及引例。試劃出寫景和引例部分的句子,并說明其作用。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全文,掌握生字詞,體會作品的寫作特色。
2.預習《詩五首》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計04-29
語文古詩教案05-27
語文教案【精選】09-06
[精選]語文教案09-29
(精選)語文教案09-2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1-16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1-15
【精選】語文教案10-05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2-06
語文教案(精選)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