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1
使幼兒對望遠鏡的基本結構有一個較深刻的了解,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1、感知望遠鏡的基本構造,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影像變化。
2、感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應用。
3、通過制作望遠鏡,鍛煉幼兒的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提問法、探索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
1、望遠鏡展開圖、凸透鏡、凹透鏡。
實驗步驟:
1、如圖將卡片摳下。
2、如圖將有線處折疊。
3、如圖將凸透鏡凹透鏡粘貼。
4、如圖將卡片粘貼,觀察現(xiàn)象。
活動過程:
。ㄒ唬┯螒驅。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我們來玩幾種新的關于水的游戲,好嗎?
2、講解玩水游戲方法。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畫報紙的一個字上,透過水滴看字有什么變化?
。2)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畫報紙上的字有什么變化?
。3)把裝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畫報紙上,觀察紙上的字有什么變化?
3、幼兒進行玩水游戲。
4、幼兒交流在游戲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及問題。(凸透鏡看物體,物體變大。凹透鏡看物體,物體變小。)。
。ǘ┗顒舆M行中。
1、材料探索。
認識凸透鏡。
。1)首先請幼兒觀察感受凸透鏡的特點,摸一摸,說一說,凸透鏡是什么樣子的。
。2)提問:你們知道凸透鏡有什么作用嗎?
(2)提問:你們知道凹透鏡有什么作用嗎?
。3)用凸透鏡觀察書上的字體,請幼兒觀察現(xiàn)象,并說一說凸透鏡的特點:凹透鏡可以形成縮小的像。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用望遠鏡展開圖制作望遠鏡的鏡筒。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3、總結:聯(lián)系生活,認識望遠鏡的用途
。ㄈ┗诱n堂。
水滴和放大鏡可以把萊克放大。
。ㄋ模┙處熍c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望遠鏡是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做成的。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比比誰的望遠鏡看的最清楚。
。ㄎ澹┛偨Y延伸。
談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望遠鏡呢?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聯(lián)系幼兒生活實際。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關注幼兒的需求、興趣、經(jīng)驗,引導幼兒科學探究,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使科學教育生活化,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有效的、重要的,也是科學的途徑和方法。
大班語言教案活動反思
1、有感情地朗讀讀本,嘗試表現(xiàn)動物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
2、能夠根據(jù)邏輯順序進行合理的推測,初步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點。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動物圖片、大書。
1、導入活動。
2、閱讀大書。
。1)觀察封面:畫面上都有些什么?跳蚤有什么本領?教師指讀書名,提問幼兒:“能夠在山里面稱王的可能有哪些動物呢?”
(2)第1頁:畫面上有誰?它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它在說什么呢?教師引導對于圖畫的'閱讀之后,直接出示文字,請幼兒進行朗讀。
。3)第2頁:畫面上都有誰?它的動作時什么樣子的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跳蚤心發(fā)慌?甲蟲說了什么?它為什么要這么做?教師注意引導幼兒使用豐富的詞匯描述動物的動作和表情。
。4)第3頁:甲蟲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它為什么這樣興高采烈的,甲蟲害怕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可能是誰出現(xiàn)了?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動物小圖標示范邏輯關系。
。5)第4—11頁: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它們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下面又會是誰出現(xiàn)呢?為什么?教師示范兩頁左右的文字閱讀,之后請幼兒嘗試自主閱讀文字。
。6)第12頁:公牛怕些什么?圖畫上半部分的曲線表示什么?它究竟怕什么東西呢?
3、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4、教師帶領幼兒逐頁朗讀文字,鼓勵幼兒讀出動物的語氣。
5、評議結束。
本故事生動有趣,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啟發(fā)幼兒觀察甲蟲、蜥蜴、公雞、黃狗、老牛的特點,如某某動物的牙齒很鋒利,它能把一個動物吃掉,某個動物的腳丫很大,能把動物踩扁等,引導幼兒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怕他,理解動物之間強、弱關系。提示幼兒觀察動物的表情怎么樣,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請幼兒學學動物們生氣和高興的樣子。通過模仿動物的游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能很清楚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進而引導幼兒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征。本節(jié)活動幼兒的參與興趣都很高,回答問題積極主動,但由于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閱歷少,對有的動物不了解,所以在回答問題中不能正確回答,這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增加這方面的知識。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理解古詩中“復”、“待”、“蹉跎”、“暮”、“墜”等字、詞的含義。
2.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語言的特點。
3.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古詩,知道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相關圖片。
2.古詩錄音帶一盒。
活動過程:
1.欣賞、理解故事《等明天》。
指導語:為什么下雨的時候小猴子沒有地方躲雨?
2.完整欣賞古詩《明日》,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語言的特點(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
指導語: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指導語: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朗誦配樂古詩。
附:
明 日 歌
(清)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夕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活動反思: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古詩工于音韻,注重意境,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是一種很好的文學作品形式。怎樣讓幼兒通過活動記住一首古詩,并了解含義呢?古詩的選擇最為重要,既要簡單易懂,又要便于幼兒用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說一句話,發(fā)展幼兒詞匯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fā)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古詩掛圖、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2、兒歌:《撿米!沸⌒∫涣C籽剑瑏淼貌蝗菀,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
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圖片上有誰?在做什么?
2、當時的天氣怎么樣?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jié)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
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里松土、鋤草!昂沟魏滔峦痢保恨r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保骸氨P”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干家
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么辛苦,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游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一首古詩在不查閱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不論對于我們老師還是孩子都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尤其是剛升入大班的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學古詩就更不容易了!稇戅r》這首詩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勞動人民,知道農民的辛苦,珍惜糧食。于是我出示了一幅畫,畫面上畫了一個極其干瘦的農民伯伯,一手拿鋤頭,另一手拿毛巾在擦汗。天空中有一個火辣辣的太陽,農民伯伯的身邊都是禾苗。首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么,太陽是什么樣的,禾苗是什么樣的,農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認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但在這里忽視了一點,看圖時應讓孩子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古詩時,老師先泛讀,然后教幼兒一句一句地讀。讀古詩時教幼兒怎樣斷句,怎樣讀有韻律,看著孩子們搖著小腦袋學著我的樣子背古詩,我真是從心里喜歡他們。在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huán)境,幼兒在與環(huán)境、老師、同伴的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fā)展,同時在進行此活動時我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較好的發(fā)揮作品的功能。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詩歌范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美麗的景色圖片。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
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3、了解古詩結構。
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4、分句理解古詩。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3)欣賞畫
欣賞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美景畫。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聽所感。整個畫面給人孤獨、寂寞、憂愁、寂靜的感覺。教學設計中,抓住“愁眠”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讓幼兒說說這個愁眠的夜晚,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結合詩人的心境,讓幼兒展開想象,力求想象出畫面,入情入境。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古詩江雪教案反思02-28
大班古詩教案03-30
音樂活動教案大班教案及反思04-23
大班語言古詩教案01-17
科學活動教案大班教學反思03-03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及反思模板01-10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01-3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