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大班科學:物體間的空隙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大班科學:物體間的空隙教案及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活動題目
物體間的空隙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培養(yǎng)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三、適用對象
大班
四、活動所需資源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五、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里嗎?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里。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記錄實驗過程。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后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六、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后,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大班科學:物體間的空隙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物體間的間隙大班科學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大班教學反思03-03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01-26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09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9-09
大班有趣科學活動教案03-31
科學大班教案10-31
教案大班科學活動《好喝的飲料》反思03-14
科學活動有趣的光大班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