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必修3語文教案
教學需要教案,那么我們怎么樣制作自己的教案,看看下面的語文教案吧.
《雨霖鈴》教案[1]
教學目標:1.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2.能夠背誦其中的句子。
教學重點: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1.體味意境2.賞析名句。
教學設想:充分貫穿誘思探究法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兩個貫穿要素和三個層次要素。
通過閱讀想象完成教學重點,通過點撥討論完成教學難點。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意
一、課前播放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蜂秩練夥。
二、導入
1.展示圖片
2.師生活動:
師:這些圖片展現(xiàn)的是什么場面?
生:送別的場面。
師:是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別離是一件常事,在詩詞中更是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
請你說出寫送別的名句。
生:說名句。
師:展示名句。
送別人與被送人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朋友。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夫妻間.情人間離別的情景。
生:表述。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柳永描寫的情人離別情景——《雨霖鈴》。
三、展示目標:(略)
認真觀察整體感知初步研讀
四、展示全詞
1.觀察該詞,回答以下問題:
⑴從段落上看,本詞是( )(答案:雙調)
、茝淖謹(shù)上看,本詞是( )(答案:長調)
五、簡介作者
1.學生說出自己了解的柳永
2.展示作者簡介
六、了解寫作背景
1.讓學生從書中找
2.教師補充
七、研讀本詞
1.學生看書
2.做練習:選出對詞中部分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
A.驟雨:急雨。
歇:停。
B.都門:京城門外。
帳飲:“帳”通“暢”,痛快地喝。
C.無緒:沒有心思。
風情:深情密意。
D.沉沉:深沉。
經年:一年。
(答案:B)
3.配樂范讀
積極探索活躍思維深入研讀
4.本詞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概括(學生答)這兩幅畫面都是實景嗎?
5.教師引導學生從畫面入手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體味意境。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體味意境,下面我們轉換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導演,你們是演員,我要選五名演員演一部巨作,希望你們抓住機會,積極表現(xiàn)。
考題是進入柳永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要盡情感受。
二、不要打擾主人公。
三、要積極回答我的問題。)
問題:①你現(xiàn)在進入了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什么地點?②請描述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
、壑魅斯诟墒裁?他的情態(tài)怎樣?④第一幅畫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這時的情態(tài)怎樣?⑤第二幅畫面是作者想象的,你們要想方設法進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么?(考試結束,到底誰能被選上呢?請注意收聽明天的新聞播報。
請回到現(xiàn)實中來。)
6.分別找出描寫景物和情感的詞句。
7.第一幅畫面無論寫景還是寫情,都是為了突出什么?第二幅呢?
8.體味意境美的方法(點撥:1.抓畫面;2.抓情感。)
9.歸納表現(xiàn)手法:1.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
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11.名句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點撥:1.分析意像;2.聯(lián)系環(huán)境。)
12.體味婉約風格(點撥:1.從題材上看;2.從情感上看;3.從基調上看。)
運用遷移及時反饋促進同化
13.做練習:對《雨霖鈴》意境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時間.地點.環(huán)境。
B.“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是虛實結合,刻畫了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二句意思是說傷離惜別自古都這樣,更何況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詞人酒醒,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答案:B)
14.檢查背誦
15.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體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其中體味意境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掌握體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
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
賞析名句也是教學難點,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聯(lián)系情景。
但愿這些方法對你們以后鑒賞詩詞有所幫助。
八、布置作業(yè):請運用今天學習的賞析意境的方法欣賞下面這首詞。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九、繼續(xù)播放《梁!,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結束。
附板書: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第2課時)[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掌握重點字詞讀音及字義,并靈活運用。
(2)進一步掌握鑒賞詩歌思想情感和藝術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并能夠準確默寫。
2.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加深課文理解。
(2)合作探究:給予學生思考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啟示法:多角度思考問題。
(4)比較閱讀法:注重知識的遷移、運用。
(5)借助教材和多媒體等教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鑒賞詩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樹立審美情趣。
【設計思路】教學三維目標的設定,依據(jù)的是文本、課后練習、教參和單元目標。
教學重難點
詩歌的敘事藝術以及音樂描寫特色。
【設計思路】主要基于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反饋,并參考多方資料,提取了這兩個核心要點。
課型:新授課
課時:2課時
【設計思路】課時安排為2課時,前提是有課前預習。
教案概述
《琵琶行并序》選自語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六課,屬于閱讀鑒賞課,這個單元均是唐代詩歌,是唐代不同階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詩歌藝術特色,既注重時代橫切面,亦注重縱向比較,這也是需要師生共同樹立的單元觀。
單元目標是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樹立背景意識和審美情趣,把握好朗讀和背誦,所以,此次課的教學設計要緊扣單元目標。
此外,教學設計要事先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里的相關要求,課標的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就指出“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
”必修三是高一下學期的課文,高一學生初具理性思維,也有相關的詩歌學習基礎,所以這次課以教參為輔助資料,側重文本邏輯層次,題目設計多是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
文本內容主要是借與“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淪落天涯”的悲慨。
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敘事和音樂描寫上。
教學過程
第2課時 問題合作探究
一、白居易在談詩歌創(chuàng)作時說:“事物牽于外,情感動于內,隨感遇而形于詠嘆。”你怎樣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的意蘊?
參考答案:找出這兩句詩的所在段落,結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來思考;在這首詩中,生動地刻畫了兩個“天涯淪落人”的形象,一個是歷盡繁華、美人遲暮的琵琶女,一個是被貶江城、孤獨苦悶的閑職司馬。
兩個人同是從長安淪落天涯,一曲一詞,合演了一曲千古絕唱。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為感遇抒懷之作,并讓學生找出詩人與琵琶女的情感共鳴點,從而理解這首詩的主腦詩句和中心思想;解題思路,從兩個人物形象入手,找出二者的共同點。
此題是課后習題,側重文本思想。
二、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可以從哪些方面把握本詩的敘事脈絡?
小組合作探究,以下是答題要點:
(1)故事情節(jié),這首詩的情節(jié)不算復雜:首先是送客,其次是聽樂,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詩人的獨白。
需要注意的是,這首詩敘事詳略處理非常恰當。
略寫送客,詳寫聽樂;略寫詩人自己,詳寫琵琶女。
這樣就突出了重點,深化了主題。
仔細吟味,寫琵琶女的自述,也是從詩人轉述的角度道來,卻無一不是她的心緒神情;寫自己的貶謫之苦,雖然是直抒胸臆的獨白,但又時時隱現(xiàn)出同病相憐的意味。
寫琵琶女,詳昔而略今;寫詩人自己,則略昔而詳今。
兩相映襯,更見互補之妙。
(2)音樂描寫。
這首詩的音樂描寫是貫穿全詩的,從開頭的“無管弦”,到后來的“轉軸撥弦”,到“四弦一聲”,到“卻坐促弦”,詩情隨著樂律而變。
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兩段,先是“自選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規(guī)定曲目”,即專門應詩人之請彈奏的樂曲。
可以說音樂是雙方交流的“第一語言”,假如沒有這一媒介,也就不會有這一淪落天涯嘆知音的故事了,更不會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了。
(3)景物描寫。
全詩以秋江月夜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一種蒼涼凄清的氣氛。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論這首詩是“以江月為文瀾”,確實很有見地。
如“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靜襯動:前者接住水面上飄忽而來的琵琶聲,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強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無限感慨。
(4)情感描寫。
全詩以送客的離別之情為序曲,重點寫了琵琶女和詩人相遇相知之情。
如“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出了琵琶女初試才藝表現(xiàn)出的一段天然風韻;“夢啼妝淚紅闌干”,寫出了琵琶女感傷身世的悲苦之情;詩人的“嘆息”和“唧唧”,寫出了聽樂的心領神會和聽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馬青衫濕”,則是詩人情感的總爆發(fā),如開閘之河水,一時俱出。
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詩的情和景是相襯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說是景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設計思路】需要學生整體感知文本,通過小組交流,提供多元思考方向。
三、音樂描寫是全詩最具特色之處(小組合作討論)
1.《琵琶行》對音樂的描寫尤有獨到之處。
音樂形象是難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語言把它變成讀者易于感受的具體形象呢?
參考答案:
第一,是比喻,用一連串比喻反復形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些詩句都是用生活中具體的聲音做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各種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
“大珠小珠落玉盤”一句,用珠玉相擊的聲音模擬琵琶這種彈撥樂器的音響效果,真是再恰切不過了。
人們常以珠圓玉潤形容歌聲的婉轉,“大珠小珠落玉盤”中的珠玉,也給人以圓潤之感,使人聯(lián)想到樂曲的和諧。
小拓展:詩的第二段連續(xù)用了八個比喻描寫音樂,請找出這八個比喻句。
它們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一特征?參考:
比喻 |
特征 |
變化 |
大弦嘈嘈如急雨 |
粗重急驟 |
急促──舒緩 |
小弦切切如私語 |
輕微委婉 |
|
大珠小珠落玉盤 |
清脆圓潤 |
輕快—時斷時續(xù)—暫歇 |
間關鶯語花底滑 |
宛轉流暢 |
|
幽咽泉流冰下難 |
阻塞壓抑 |
|
冰泉冷澀弦凝絕 |
清冷凝滯 |
|
銀瓶乍破水漿迸 |
激越奔涌 |
爆發(fā)──高昂 |
鐵騎突出刀槍鳴 |
高亢雄壯 |
|
四弦一聲如裂帛 |
短促急驟 |
戛然而止 |
第二,寫彈者與聽者的感情交流。
如“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滿座重聞皆掩泣”等等,都讓人感到那琵琶聲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聽者的共鳴。
像這樣聲情結合,以情繪聲,顯然比單純客觀地描寫聲音,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不但寫有聲,而且寫無聲。
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都是以無聲襯托有聲,用樂曲休止時的余韻來強調樂曲的效果。
如同篆刻藝術的“計白以當黑”,戲曲藝術對舞臺空間的運用,這種虛中見實的表現(xiàn)方法,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藝術的特點。
還可以從正面烘托、側面烘托、擬聲詞、疊詞和聯(lián)綿詞等方面解析。
【第二課時設計思路】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抓住這首詩的一些精彩片段和重點難點問題,作一些鑒賞和研討活動。
充分調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熱情,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回答不必面面俱到,拓展思路,抓住要點,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
此部分主要設計了三個大的問題,實則兩個大的方向,第一題是文本的思想情感,第二題和第三題是文本的主要藝術特色。
問題設計傾向是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第二課時是第一課時的承接,知識點的整合。
通過兩個課時內容的合理安排,讓學生在宏觀把握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內容層次,把握知識要點。
在兩個課時的講解中,老師可以適時把自己的問題設計思路或者教學思路,展示給學生,提供思路參考,也能讓高中學生更好地把握課堂內容,進而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
2.根據(jù)你對此段音樂特征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畫出音樂旋律的變化,首先小組內部展示,然后選出小組代表,班級展示。
【設計思路】此題是一個開放的題目,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興趣,引導學生從聲和情兩角度來體會音樂的變化,并基于自己的理解,畫出感受到的音樂特點,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人物情感的變化,從而加深對文本音樂特色的理解。
四、小結
白居易是中唐詩人,生長于社會動亂之中。
因為關心民生疾苦,寫詩上書揭露社會黑暗,得罪權貴,被貶到蠻荒之地。
所以,《琵琶行》一詩,借與“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淪落天涯”的悲慨。
這首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當時就頗受人們喜愛,以至“胡兒能唱琵琶篇”。
這首詩的敘事特色、音樂描寫等藝術經驗都值得學習借鑒。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以下是兩首描寫音樂的唐詩,請任選一首進行賞析。
聽穎師彈琴
韓 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李憑箜篌引
李 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課程結束后,有必要根據(jù)課前預習情況和課上實踐,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和教訓,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基礎。
【高中必修3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10-01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02-16
高中必修三unit3教案10-07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設計10-01
高中語文必修2教案設計10-01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10-07
高中語文必修1《荷塘月色》教案10-05
高中必修三《品質》教案10-07
高中必修雨巷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