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軸對稱說課教案
軸對稱說課教案
一、背景分析
1.1學習任務分析
《軸對稱》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變換后,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圖形變換的研究。前面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全等變換”,其中包含了“平移變換”、“翻折變換”、“旋轉(zhuǎn)變換”;“軸對稱”其實是一種“翻折變換”,所以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可以看作是前面學習的延續(xù)。同時,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也為下階段進一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學習它的判定方法作鋪墊。因此我將掌握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1.2學生情況分析
從心理特點來看,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直觀事物的感知能力強,想像力豐富,正逐步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知識儲備上,他們在小學時對軸對稱圖形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又剛學習了平移變換和三角形全等,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圖案設計能力,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時,由于我目前所教的這兩個班級是我從七年級開始帶起的,他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對我的一些教學理念也比較熟悉,所以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些思維延伸。但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們老師進一步培養(yǎng)。因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難點定為: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二、教學目標設計
根據(jù)上述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感知、折疊等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能識別簡單
的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通過實踐操作,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過剪紙、折疊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積累數(shù)學活
動的經(jīng)驗,在動手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彼此交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獲得動手的樂趣和成就感,欣賞并體會對稱美,感受軸對稱
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媒體設計
教學媒體的最佳作用點和作用時機是密不可分的。我通過視頻《千手觀音》和猜圖形游戲,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感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選擇了讓學生用剪刀剪下圖形并折疊的動手實驗的方法。為突破難點,采用了多媒體演示將一個軸對稱圖形分割成兩個圖形,讓學生很順利地理解了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qū)別。從而達到教學媒體與教學目標、內(nèi)容及過程的有效整合。
四、課堂結(jié)構(gòu)設計
本課主要以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問題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為主進行教學。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導作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學習過程真正做到學有所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從學會轉(zhuǎn)變?yōu)闀䦟W。課堂結(jié)構(gòu)設計如下:
五、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巴妗睂ΨQ,激趣引入
1、千手觀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好的開始將會在人的大腦皮層建立優(yōu)勢的興奮中心,從而激發(fā)人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引入上,我先通過一個視頻,春晚中聾啞人表演的節(jié)目《千手觀音》讓學生感受軸對稱的美,同時提出問題: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呢?從而引出課題:軸對稱。
[在這里從貼進學生生活的認知導入,不僅自然引出課題,更主要是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美的潛能。]
2、猜測圖形
觀察課件中的漂亮圖形,猜一猜,整個圖形是什么?(學生們將踴躍發(fā)言,順利猜出前幾個圖形,但最后一個圖形的樣子難以定論)。
教師順勢提問:為什么前面幾個圖形能很快猜出,而最后一個很難猜呢?引出學生回答出對稱二字。并進一步提出問題:要判斷一個圖形兩邊是否一樣,你有什么好辦法呢?(學生可能會回答:對折后看是不是重合。)
[由于學生在小學時已經(jīng)學習過軸對稱,對前幾個圖形“對稱”的特性非常熟悉,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進行判斷,初步感知軸對稱。同時,通過游戲活動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誘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的熱情。]
。ǘ白R”對稱,感悟特征
1、剪一剪(課前教師給每個學生發(fā)幾張正方形紙片)
問題:一張正方形紙片,如何剪出下面的圖案? (有的學生可能會在正方形紙片上畫出圖形后沿著邊緣剪下圖形,也有的學生可能對折后再畫圖剪下。)
2、議一議(哪種方法剪下的圖形更美?)
[通過兩種不同剪法的比較,讓學生再次感受軸對稱的美,感悟軸對稱的特征:“圖形的兩邊是一樣的!盷
3、折一折
通過剛才的操作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我們把剪好的.圖形沿著某條直線折疊,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讓學生將自己剪下的圖形對折一下,再把圖形展開。)
學生可能會說對折后兩邊是完全重合的;也可能會說折痕兩邊一模一樣;還可能會說對折后再展開,中間有一條線,這條線兩邊的形狀是一樣的。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
4、說一說
。1)請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集體完善“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cè)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概念)
(2)認識對稱軸。
(教師指著折痕,引導學生說出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并強調(diào)對稱軸是一條直線。)(板書: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一般用虛線畫。)
5、練習: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的形成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之一,所以這里突出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自主剪、議、折、想,層層推進,使學生經(jīng)歷了初步體驗——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歸納這一知識形成的過程,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并及時進行反饋。]
。ㄈ “分”對稱 提升認識。
1、把一個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剪開,并均勻地向兩邊分離,一個圖形變成了兩個,這兩個圖形也給人一種對稱的美感,生活中有許多相似的圖形,我們應該如何表述它們的關(guān)系呢?
這時,有同學會說,這也是對稱的,也應該叫做軸對稱圖形。但也有許多學生會遲疑不決,處在兩難境地,課堂上議論紛紛,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中說的是一個圖形,而現(xiàn)在是兩個圖形,我便順勢引導得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概念。
。ò鍟喊岩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學生利用前面剪出的圖形與屏幕上的圖形類比討論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及性質(zhì),從而
深刻理解相似知識的相似之處。
3、學生分組討論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這兩個概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師生共同歸納總結(jié)如下:
4、下列給出的每幅圖形中的兩個圖案是軸對稱嗎?如果是,試著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并找
出一對對稱點。
5、如圖所示,請觀察并指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圖形成軸對稱.
[通過分割軸對稱圖形,順利地引出了兩個圖形軸對稱的情形,進而得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同時也對學生自主歸納出兩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作了鋪墊,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ㄋ模白觥睂ΨQ,拓展延伸
思考1:如圖,把一個正方形紙片按以下方向?qū)φ酆,沿虛線剪下,再展開,則所得的圖形
大致是( )
從下往上折 從左往右折 沿虛線剪下
(A) (B) (C) (D)
這道題目有些抽象,所以我讓學生先觀察,再猜想一下答案,最后再利用手中的剪刀和正方形紙片,按照題目中的要求折疊、裁剪,最后展開。
學生很容易得到答案是B。
這時我提問:為什么是這樣的圖形?這里面有什么數(shù)學奧妙?
我用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設問1:紙張對折的作用是什么?——作“軸對稱”!
小結(jié):
軸對稱圖形非常美麗,因此被廣泛的運用于服裝、家具、交通、商標等方面的設計中,希望大家能夠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我們的教室,你的家,我們的祖國裝扮得更漂亮。
【軸對稱說課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文言《馬說》說課教案10-07
觀潮的說課教案10-07
小班說課教案03-26
英語說課教案02-21
化石吟說課教案10-07
觀潮的說課教案范文10-08
長相思說課教案10-07
《找規(guī)律》說課教案10-07
《動量定理》說課教案10-11
畫風說課教案設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