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的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日出的壯美。
2、初步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描寫事物特點的方法。
3、學習生字新詞。
重點:
了解晴日出的全過程,體會其壯觀之美。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巴金及日出情況。
。▽W生自由匯報,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借助工具書讀準生字讀音
。ㄖ缸x生字,并找出文中詞語)
借助課后思考練習試著理解課文
。愣贾懒耸裁矗浚
讓學生提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
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并弄懂。
二、新授
。1)解題。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
圖文結合。了解作者寫了海上日出那幾種景象?感受日出的壯美。
(學生匯報,認識到日出的兩種情況,看圖印證這一特點。)
。2)初讀。讀通順課文。繼續(xù)感受日出的壯美。
“我”看日出的時間、地點和次數(shù)?(天還沒有大亮;主宰船上,“常!闭f明“我”多次看日出。)
。3)體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的?(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
。4)用筆勾劃表示日出前特征的詞語,并展開想象。(一片淺藍、轉眼間、一道紅霞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5)理解“目不轉睛”、“知道”的含義以及在文中說明了什么?(目不轉睛:不轉睛地看。知道:推想料想。說明作者通過多次、細致的觀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變化規(guī)律。)
。6)通過學習日出前,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7)有感情朗讀日出前這部分(同學互評)
。8)試背日出前(小組評價)
同學們剛才讀的非常好,誰能來背一下這部分。
。9)再讀文,討論太陽升起時顏色、亮光的變化,體會日出壯美。
顏色由紅得很;沒有亮光、發(fā)出奪目亮光、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0)體會日出時,作者心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同學互評)
。11)試背日出時(也可以作為回家作業(yè))
三、本課小結
篇二:海上日出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并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科生自信詞,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練習用“擴大”、“分辨”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學難點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具學具自制幻燈片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住在海邊,大部分同學都看過日出,水來說說日出的景象是怎樣的?指名說說。
二、指導看圖:
1、投影圖片1和圖片2 說說圖商會了怎樣的景象
2、檢查朗讀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一段
、僦该x課文
思考:“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講讀第2—3自然段
、傥C出示圖片(一)說說圖意
順序:(天空—太陽—海面)
、谥该x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
、塾懻摻獯穑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變化?
重點理解詞語:天水相接范圍目不轉睛
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說說過程
理解詞語:一縱一縱一剎那奪目
演示日出的過程欣賞壯觀的景象
④指導朗讀句子(日出過程的句子)
體會用詞的準確
3、講讀4—5自然段
、傥C出示圖片(二)
指導觀察云—太陽
②指名讀4—5自然段
理解詞語:分辨燦爛重圍光亮
概括段意
指導讀句子“他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黑邊……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紅色!斌w會“鑲、透、染”等詞好在那里?
4、講讀第6自然段
齊讀課文
“奇觀”指什么?
這偉大的奇觀指什么?
作者看到這壯觀的景形象,心情怎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個什么句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朗讀課文
四、作業(yè):
1 練習背誦課文
2 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練習背誦課文
1、練習背誦第一段
2、指導背誦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練習2
3、指導背誦4—5自然段
4、同桌練習背誦全文
5、抽查
二、指導書寫練習用“擴大、分辨”造句
1、指導寫生字
2、理解“擴大、分辨”并造句
3、書寫句子
4、聽寫生字
三、小練筆
寫早晨校園的一處景物
四、作業(yè):
1、熟背課文
2、預習第3課
教學札記:
學生在觀察圖畫時對于兩幅日出圖區(qū)別之處看不出,只認為第二幅圖是第一幅圖的延伸。同時“分辨”與“分辯”分不清楚。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讀文作畫評畫學文——《海上日出》第3自然段教學新探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課文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具體描述了“無云時日出”這一動態(tài)景觀,是課文的重點。教學時,如若逐句講解,原本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會變得支離破碎,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調動。那么,如何去突破這一難點呢?
一、讀文作畫,感知語言。
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并根據(jù)所讀的句子內容作畫。
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
二、評畫學文,品味語言。
看似簡單的讀文作畫,一經(jīng)評議,卻會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讀書不仔細,所作的畫有許多欠妥之處。評議圖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馬虎,因為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極好時機。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guī)范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時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 光!
一生這樣畫:
其他學生進行了如下評議: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是說“小半邊臉“,你畫成了“大半邊臉”,太陽應該還要小一點兒。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說“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所以應該把太陽的光芒去掉。
生:太陽是“紅得很”,應該用深紅的水彩筆畫,不能加黃顏色。否則此刻的太陽就變成“光亮”的了。
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幅圖,學生卻讀得如此仔細,評得如此認真。這樣的學習無疑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認真讀書的習慣。在評議中,他們自然也就領悟了語言,品味了語言。
三、賞畫誦文,積累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教學重點是借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經(jīng)過評議、修改,學生所作的畫應該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選擇五幅較為突出的圖畫(一句話選擇一幅圖)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邊欣賞這些小畫家精美的“作品”,一邊朗讀、背誦課文的這個自然段。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圖畫還原成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學生能夠有效地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四、看圖作文,運用語言。
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匯為積極的語匯。為此,我們仍可借助“圖畫”這一中介讓學生看畫作文,當然,此時的圖畫不再是學生的“作品”。但教師用的應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以便學生借鑒使用課文的語言。比如此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幅日落圖,讓學生試著描繪日落這一動態(tài)的景觀。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讀文作畫評畫學文——《海上日出》第3自然段教學新探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課文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具體描述了“無云時日出”這一動態(tài)景觀,是課文的重點。教學時,如若逐句講解,原本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會變得支離破碎,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調動。那么,如何去突破這一難點呢?
一、讀文作畫,感知語言。
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并根據(jù)所讀的句子內容作畫。
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
二、評畫學文,品味語言。
看似簡單的讀文作畫,一經(jīng)評議,卻會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讀書不仔細,所作的畫有許多欠妥之處。評議圖畫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馬虎,因為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極好時機。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guī)范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時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
一生這樣畫:
其他學生進行了如下評議: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是說“小半邊臉“,你畫成了“大半邊臉”,太陽應該還要小一點兒。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說“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所以應該把太陽的光芒去掉。
生:太陽是“紅得很”,應該用深紅的水彩筆畫,不能加黃顏色。否則此刻的太陽就變成“光亮”的了。
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幅圖,學生卻讀得如此仔細,評得如此認真。這樣的學習無疑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認真讀書的習慣。在評議中,他們自然也就領悟了語言,品味了語言。
三、賞畫誦文,積累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教學重點是借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經(jīng)過評議、修改,學生所作的畫應該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選擇五幅較為突出的圖畫(一句話選擇一幅圖)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邊欣賞這些小畫家精美的“作品”,一邊朗讀、背誦課文的這個自然段。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圖畫還原成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學生能夠有效地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
四、看圖作文,運用語言。
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匯為積極的語匯。為此,我們仍可借助“圖畫”這一中介讓學生看畫作文,當然,此時的圖畫不再是學生的“作品”。但教師用的應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以便學生借鑒使用課文的語言。比如此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幅日落圖,讓學生試著描繪日落這一動態(tài)的景觀。
【《海上日出》的教案】相關文章:
《海上日出》教案優(yōu)秀09-21
海上日出的教學教案10-12
《海上日出》優(yōu)秀教案03-17
海上日出教學設計教案10-09
課文《海上日出》的優(yōu)秀教案10-12
海上日出教案教學設計10-08
《海上日出》教案(精選6篇)08-22
關于《海上日出》教案范文10-17
海上日出教學教案設計10-10
《海上日出》教學教案設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