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詞”的今昔-教學教案
“字”和“句”都講過了,再來談談“詞”。古時候所謂“詞”是虛字的意思。用做語言單位的名稱,好像是從章士釗的《中等國文典》(1907)開始。這本書里只說“泛論之則為字而以文法規(guī)定之則為詞”,可是沒有說出怎么個規(guī)定法。幾十年來,語法學家一直在尋找這個規(guī)定法還沒找著。
現(xiàn)在比較通行的標準是:
(1)“可以獨立運用”,用來區(qū)別詞和不成為詞的語素;
(2)“不能擴展”,也就是中間不能插入別的成分,用來區(qū)別詞和詞組。這兩條標準運用起來都遇到一些問題。“獨立運用”可以有各種解釋,一般理解為包括兩種情形:
(a)能單獨說的是詞,例如“三”;
(b)把上一類提開之后剩下的,雖然不能單獨說,也算是詞,例如“個”。這樣,“三個”就是兩個詞。可是按這個標準,“電”和“燈”都能單獨說,“電燈”是兩個詞;“電影”里把“電”提開,剩下“影”也得算一個詞。為了防止得出這樣的結論才又有“不能擴展”的標準!半姛簟焙汀半娪啊倍疾荒軘U展,所以都只是一個詞。可是這樣一來,又得承認“人民公社”、“無機化學”等等都不是詞組而只是詞,這顯然是不行的。
“詞”在歐洲語言里是現(xiàn)成的,語言學家的任務是從詞分析語素。他們遇到的是reduce(縮減)、deduce(推斷)、produce(生產(chǎn))這些詞里有兩個語素還是只有一個語素的問題。漢語恰好相反,現(xiàn)成的是“字”,語言學家的課題是研究哪些字群是詞,哪些是詞組。漢語里的“詞”之所以不容易歸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定義,就是因為本來沒有這樣一種現(xiàn)成的東西。其實啊,講漢語語法也不一定非有“詞”不可。那么為什么還一定要設法把它規(guī)定下來呢?原來“詞”有兩面。它既是語法結構的單位,又是組成語匯的單位,這兩方面不是永遠一致,而是有時候要鬧矛盾的。講漢語語法,也許“詞”不是絕對必要,可是從語匯的角度看,現(xiàn)代漢語的語匯顯然不能再以字為單位。用漢字寫漢語,這個問題還不十分顯露;如果改用拼音文字,這個問題就非常突出了。所以漢語里的“詞”的問題還是得解決,可是只有把它當作主要是語匯問題來處理,而不專門在語法特征上打主意,這才有比較容易解決的希望。
【“詞”的今昔-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涼州詞》教案教學設計10-08
有關巴爾扎克葬詞教學教案10-08
《識字學詞學句》教學教案10-08
岐江兩岸話今昔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10-12
如何教學生寫導游詞教案06-27
詞教學方案10-08
《秋詞》教學方案10-08
《反義詞》教案01-29
反義詞教案11-02
教學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