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幽徑悲劇》教學教案(通用12篇),歡迎大家分享。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 體會文章語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 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設(shè)計:
本篇文章含有較豐富的人生哲理,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讓學生能根據(jù)文本體會到藤蘿的美,并力求讓學生理解作者對被砍前的藤蘿和對被砍之后的藤蘿的不同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劇烈反差讓學生體會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都市精靈》中昆明、上海那兩幅和諧的畫卷導入,告之學生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人與自然時有悲劇發(fā)生。在黑板上書寫一個大大的“悲”字。
二、 自讀課文
1、 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詞。(注意字形、字音、字義),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 初讀感知:文中的悲劇是關(guān)于誰的悲。
交流,師板書(一棵古藤蘿)。
三、 研究探討:
1、 文中的古藤蘿是一棵什么樣的藤蘿?(在文中畫為作者對她的描述。(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熟悉文本,學生也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對藤蘿的描述),
師:用一句概括古藤蘿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麗,心地善良,和別的樹木和睦相處的藤蘿。
師:再概括一些,用三個字。
生:美、善、真。
師板書:真、善、美。
2、 探討藤蘿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變化。(此內(nèi)容文中顯現(xiàn)較多,學生發(fā)言機會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結(jié)論。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愛、留戀、樂之。被砍之后作者是悲傷、驚訝、痛苦的。師順勢完成板書)。
3、 生選擇一處,讀出情感,體會作者心情。
四、 聯(lián)系實際,探究學習。
1、 猜測一下,“毀美”的是哪些人?
。▽W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沒有美的人”等。)
2、 生活中可否有類似的人?
。▽W生發(fā)言)。
3、 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樹上刻著“*年*月*日,到此一游,你想對他說什么。(此處生發(fā)言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只有一個藍天,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同飲一江水,同在一片藍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立即有其他同學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五、 述說感受
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你的感受。
如“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是尊重我們?nèi)祟!?/p>
“我們不僅要學會欣賞美,還應容納美,包容美。”
“我以前認為悲劇就是人被殺了,是人類的悲劇,現(xiàn)在我明白,自然界里也有悲劇。”
“關(guān)于這篇課文,我發(fā)現(xiàn)藤蘿被砍,其實并不僅僅是幽徑的悲劇,更主要的是人類的悲劇。”
“課文不僅讓我們知道這一個悲劇的發(fā)生,更希望我們?nèi)ゾS護真、善、美,不讓這個悲劇上演。正如課文最后所說的: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背下去!
-
“老師的板書不正說明了,一個心中裝有真、善、美的人,才會因為一棵藤蘿或悲或喜!
……
師板書:拯救了自然環(huán)境,就是拯救了人類自已。
生齊讀。
六、師總結(jié):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不僅僅是人類有著憐憫之心,更因為他們的生命就是我們?nèi)祟惖纳。當他們被殺害殆盡時,接著倒下的便是我們?nèi)祟愖约毫恕N覀冎孕牡南M@樣的悲劇不再上演。
七、 布置作業(yè):
做一件保護環(huán)境的事,寫一篇保護環(huán)境的心得。
八、 板書設(shè)計:
季羨林
拯救自然環(huán)境,
實際上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標題的評論,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
2、圈點批注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樣,說出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想。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樣,說出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徑悲劇》這篇課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真誠豐富的情感世界。
2、介紹課堂環(huán)節(jié):
走近名人 成為名人
我當評論家
我當文學欣賞家
我來寄語
二、我當評論家
你覺得課文的標題《幽徑悲劇》好嗎?如果你覺得好,請你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由。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一個更合適的標題,請你寫下來,也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由。
評論家標準
1、敢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聲音響亮。
2、能對作者的`觀點和同學的看法,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當文學欣賞家
1、出示要求:
。1)選擇文中最能打動你的一處,并圈點勾劃加批注。
。2)結(jié)合你的批注說說這一處為什么打動了你。
閱讀一篇文章,可以邊讀邊勾畫出一些精彩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這就是圈點批注的閱讀方法。
●關(guān)鍵字詞
。撸哂懈邢胩
2、教師出示范例。
3、學生批注后交流。
四、我來寄語
1、觀看短片
2、結(jié)合課文和短片談感受。
3、請你對悲劇的制造者們說一句哲理性的話。
五、作業(yè):(任選一題完成)
1、請愛護你身邊的小生靈,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傷害他們,請及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現(xiàn)在,我們常州市正在創(chuàng)建全國園林城市。請你以一名中學生的名義向本市市長寫一份建議書,談談你的設(shè)想。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3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方法與過程:
1、情境中閱讀、品味、體悟語言和情感
2、層遞閱讀,合作探究
3、引設(shè)支架,自主建構(gòu)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
2、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重點】
1、深刻而豐富的“悲劇”內(nèi)涵
2、描寫、議論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3、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難點】精煉、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二、情境閱讀,感知悲劇
1、小組合作交流:商討給這出悲劇配音方案
2、小組代表簡要闡述配音理由:
。2)、明確配音方案:
第一部分感情基調(diào):愉悅(音樂:如《紫竹調(diào)》等)
第二部分感情基調(diào):淡淡地愁怨(音樂:如《秋日私語》等)
第三部分感情基調(diào):強烈地控訴(音樂:如《二泉映月》等)
三、探究閱讀,體悟悲劇
【第一晨藤蘿之死
※閱讀現(xiàn)場:
1、指名有感情朗讀第三部分(播放背景音樂,如《二泉映月》等)
2、品讀交流
※閱讀體悟:藤蘿之死
2、“吊死鬼”因何哭泣?
“從無害人之意”;“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
明確:真、善、美的毀滅
3、初綻的'花朵在“微笑”,作者為何卻說他們是“失掉了母親的孤兒”?
【第二晨藤蘿之美
※閱讀現(xiàn)場:
1、指名有感情朗讀第二部分(播放背景音樂,如《秋日私語》等)
2、品讀交流
※閱讀體悟:
藤蘿之美
1、活著的古藤蘿美在何處?
引導鼓勵從多角度認識藤蘿之美:
歷史的角度來說:歷史悠久、文化氣息從其古藤蘿形、色、味、聲入手,感受其美麗;形:盤曲而上——“直上青云”、“蒼黑古勁像蒼龍”
色:紅綠相映——“萬綠叢中一點紅”
味:芳香襲人——“淡淡的幽香”
聲:回味無窮——“嗡嗡的蜂聲”
從其品質(zhì)來體驗:“眼中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
2、藤蘿之美其實代表了什么?
明確: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3、作者為何不先寫古藤蘿之死呢?
【第三晨藤蘿之殤
1、面對悲劇,群樹、荷花如何?
2、面對悲劇,“人們”如何?
3、面對悲劇,季羨林先生如何?
【第四晨藤蘿之思
季羨林先生只是為古藤蘿之死哀傷嗎?
三、深度閱讀,品味悲劇
思考:藤蘿之死是一場什么悲。俊菊垖W生用最簡潔的文字概括】
幽徑悲。禾偬}之死,反照出人類對自然的漠視,對自身棲居的家園的破壞。
悲之二,九十年代,改革發(fā)展時期,忽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guān)系,藤蘿無辜被毀滅。
四、延伸拓展
五、作業(yè)布置
附:《幽徑悲劇》板書
幽徑悲劇【季羨林】
悲。赫妗⑸、美的毀滅
藤蘿之美藤蘿之死
形:盤曲而上成了吊死鬼
色:紅綠相映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
味:芳香襲人控訴、投訴無門
聲:回味無窮哭泣,哭泣,哭泣……
幽徑悲劇——燕園悲劇——時代悲劇——人性悲劇
教學反思:
《幽徑悲劇》寫于1992年。十年已結(jié)束15年。但是由于國民素質(zhì)還需進一步提高,因而出現(xiàn)了一株藤蘇被毀的“愚氓滅美”現(xiàn)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須努力實行科教興國,迅速提高國民的思想文化和審美素質(zhì),于是,懷著重大的使命感寫下這篇散文。文章通過藤蘿之美——藤蘿之死——藤蘿之殤——藤蘿之思的構(gòu)架來引導讀者層層深入的感知文中的內(nèi)涵。而我在教學中突破了文本中先“美”后“死”的順序,先讓學生感受觸目驚心的悲劇,再感受它活著的時候的“美”。并適時的提出“作者為何不先寫古藤蘿之死呢?”的問題。在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內(nèi)容后進而深入閱讀,讓學生更準確的把握這出悲劇的內(nèi)涵。最后拓展延伸,在學生理解悲劇內(nèi)涵的情況下結(jié)合實際,培養(yǎng)他們更正確的審美觀和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4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并說出它的作用。
2、體會、感受作者文中表達的情感。
課前學習:1、熟讀課文,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了解詞的大意。
2、查資料,進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園。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或從學過的.十三歲際遇導入課文)。組織學生交流課前學習對燕園的了解。交流
2讓學生自讀課文分組討論:你認為本文文題揭示的是怎樣的悲劇,你能為文題加上一些定語來闡述嗎?本文寫了哪三部分內(nèi)容,請為每部分內(nèi)容擬一個盡可能簡潔的小標題。巡視,參與小組討論閱讀、討論
3組織學生交流、評價交流,學生互評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nèi)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導入,文章寫的是“悲”卻用大量筆墨寫了“美”,你怎樣理解?在行文中體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任務
2組織活動,(讓學生先劃出感受描寫美的語段和悲的語段,再小組討論)閱讀、思考、討論
3組織交流、評價組內(nèi)交流,討論
第三塊:語文活動:我談季羨林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而季羨林卻常常為一些小動植物而落淚,你怎樣看待其人?明確任務
2組織學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資料,以便資源共享展示搜集成果
3組織學生思考、交流、評價思考、交流、互評
課后反思
課后學習:
1、寫一篇周記,描寫你喜愛的一種動植物體現(xiàn)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圍是否也有類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現(xiàn)象或問題,請談談并與其以書面或口頭方式與其交流你學習本文的感受,對其所為提出你的想法。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guān)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二、 情感畫廊:(形象)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guān)語段,根據(jù)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三、 星級沙龍:(主題)
1、 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jié)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ń處熖峁﹤溥x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 (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 (挑戰(zhàn)權(quán)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課文最后一段作者說:“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你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四、 課文朗讀: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五、 作業(yè):(真情告白)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6
一、教材分析
《幽徑悲劇》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記敘了北大燕園內(nèi)幽徑上的一棵古藤蘿的悲劇,作者將其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文章語言精練、純粹、通俗而又雅致,在描寫的基礎(chǔ)上作者走進藤蘿,借藤蘿之口哀鳴、控訴、呼號。嚴厲譴責了那些無情無義的毀滅美的“愚氓”,含淚帶哭的抒發(fā)之中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其悲情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文章感染力極強。編者將其安排在第五單元,人與環(huán)境單元,旨在讓學生體會文中對藤蘿所流露的真情,對愚氓惡行的譴責,從而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明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和意義。
二、學情預估
1、文中的一些詞語,尤其是一些文言語匯和成語,學生理解不一定到位,更何況是在具體語境中。例如:漠然、瀲滟、誅伐、疾趨、焉知、愚氓、奈何、司空見慣、等閑視之、曲徑通幽、魯?shù)铎`光、閑情逸致等等,需要課前做些預習。2、文中提到的“修正主義”,對八年級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這需要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點撥,以便學生進一步理解悲劇的深層含義。
3、八年級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如何讓學生走進這篇散發(fā)著理性光輝的散文,如何讓學生接受作者要傳達的關(guān)于“人與環(huán)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師所要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章中悲劇指什么,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這個悲劇的;
2、學習課文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反復朗讀,從有效誦讀出發(fā),體會文章強烈的悲劇效果,領(lǐng)會文章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樹立善待生命、關(guān)注自然、優(yōu)化生存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意識。
學習重點體會文章強烈的悲劇效果。
學習難點領(lǐng)會文章關(guān)于“人與環(huán)境”的深邃思想。
四、教學構(gòu)想
在這篇課文中,對什么是悲劇,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這個悲劇的,學生是陌生的;對作者要傳達的的關(guān)于“人與環(huán)境”的深邃思想,學生是難以理解的。為此,我的教學設(shè)計著重解決“悲”從何而來,怎樣使文章悲情四溢,讓讀者靈魂震憾,使學生進一領(lǐng)悟作者所傳達的細膩情感。這樣的處理需要立足文本,從誦讀出發(fā),引領(lǐng)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進行語言實踐,幫助學生從文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了使誦讀更有效,我設(shè)計了讀出美感、讀透悲情、讀清主旨、讀得感受四個主要誦讀環(huán)節(jié)。當然我始終做著自己本分的事——引領(lǐng)和點撥,藤蘿美景的賞析、悲情的感悟、主旨的探究都由學生自己努力思索、探究、獲取。
五、預習設(shè)計
1、請畫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清意思。
2、請找讀文中描寫藤蘿的語句,概括藤蘿的前后變化,體會藤蘿的悲慘命運,并分別概括作者前后的情感變化。
六、教學過程
。ㄒ唬┳哌M課堂
1、(投影課題作者)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季羨林的《幽徑悲劇》?吹竭@篇課文的題目,你頭腦中閃現(xiàn)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答?
。ㄔO(shè)計理念:向?qū)W生滲透利用課題整體感知全文的學習方法,同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2、季羨林何許人也?大家對作者了解多少?
3、季羨林,季老先生這位學界泰斗、一代宗師哪有閑情逸致來關(guān)懷一棵藤蘿的生死呢?他要向我們傳遞怎樣的思想情懷?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季先生的偉大心靈。今天的課堂活動就兩個字:“誦讀”。(投影:誦讀)
。ㄔO(shè)計理念:誦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投影出來使學生活動更明確,指向更集中,便于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ǘ┳x出美感
1、對于“悲劇”,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悲劇就是將最有價值的、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本文中,“美”顯然是指那一棵古藤蘿,它美在何處?作者分別從什么角度來表現(xiàn)它的美?到課文中去找一找,讀出相應的語句。(學情預估:古藤蘿美在形狀、幽香、顏色,課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寫)
2、這美麗的藤蘿給你怎樣的感覺?(學情預估:直上青云的氣概、生機盎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這藤蘿不僅秀美,而且生機勃勃,充滿生命的活力。請大家自由朗讀第8段,感覺一下藤蘿生命的美。
3、美不僅要講究外在美,更要講究內(nèi)在美,也就是姜得要有內(nèi)涵,通常指擁有好品質(zhì)。這棵藤蘿品質(zhì)如何,性情如何,請到第14段找找看。(學情預估:它“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從無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4、這株藤蘿具有內(nèi)外兼?zhèn)涞拿,是真正意義上的美。作者對這美麗的藤蘿是什么感情呢?(學情預估:喜愛、“留戀難忘”、“顧而樂之”、依戀、“惟一的一點安慰“、讓作者感到“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給作者帶來了“情味”)
5、燕園幽徑的這株藤蘿已經(jīng)見證了二三百年的文明,是一株劫后余生充滿靈性的藤蘿,是一株從無害人之意的為人間增色添彩的藤蘿,它是美的化身,它是作者惟一的安慰。請大家齊讀第10段,注意讀出喜悅,讀出依戀。
。ㄔO(shè)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我力主引領(lǐng)學生進入文本,在字里行間深思感悟。對于藤蘿的“美”,我不僅要求學生找出具體文句,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從什么角度寫的,而且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感覺、作者的感受,去思索,去聯(lián)想,讓學生明白“藤蘿”身上充滿了一種精神,一種品質(zhì)。花美美在精神,這種感性化之后的理性認識不是由我教給他們,而是讓學生結(jié)合語言信息、文本內(nèi)容,用心去感受、去體悟。)
三)讀透悲情
1、但是有一天,這棵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這棵給作者惟一安慰的藤蘿,無端被人毀了,被人殺害了,一個鮮活的`生命永遠地消逝了。文中哪一段寫被毀后的藤蘿?請大家讀讀,說說哪些詞語最能表現(xiàn)藤蘿被毀后的慘狀?(學情預估:
第11段,如吊死鬼、懸、搖曳、微笑等等)
2、你為什么要選擇這些詞語?請說說你的理解。(學情預估:“吊死鬼”上吊而死,是非常正常死亡,似乎有冤屈,是被迫而死,這“鬼”冤魂不散,懸在空中,隨風搖曳,悲情四溢;“微笑”更能表現(xiàn)藤蘿被毀的慘狀。藤蘿本是充滿希望地綻放自己的笑容,但突如其來地,無緣無故地,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被砍斷,這還沒來得及知道的天真無邪的微笑更讓人覺得藤蘿的無辜、不幸,讓人悲憐、給人震憾。)
3、請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讓我們感受一下藤蘿的悲劇。其它同學聽聽讀得怎樣。
4、孩子們,假如你心愛的東西被破壞了,假如你最親近的人突然永遠離你而去了,你會是怎樣的感受?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學生陳述)帶著這種體驗,我們嘗試著把這一段文字再讀一遍。
。ㄔO(shè)計理念:課標一再強調(diào)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體驗,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詞句的意義和情味,提高學生對形象、語言、情感的領(lǐng)悟程度。因此,我積極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活學生原有的體驗,與作者形成共鳴,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地感悟語言,體悟情感。)
5、作者濃郁的悲情不僅表現(xiàn)在對藤蘿的描寫上,在其他語段的字里行間也表露得淋漓盡致。請找出來讀一讀。
。▽W情預估:如果學生找第12段的句子,則追問:在你看來,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把自己與所謂的“偉人”相比,反復強調(diào)自己是“沒出息的人”、“渺小的人”,流露出作者一種怎樣的情緒?
如果學生找第13、14段的句子,則請學生進行朗讀設(shè)計,重點突出停頓、重音、語調(diào)的處理。
如果學生找第15段的句子,則提醒學生比較三個“決不會有任何人”與四個“偏偏”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決心?學生答不出,可先誦讀,暫時放一放,等待契機。)
。ㄔO(shè)計理念:課標中有一句很時尚的話:教師要成為課堂對話的首席。師生從人格上是平等的,所謂“首席”其實是表達教師在課堂對話中至關(guān)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所謂“調(diào)控”就本節(jié)課而言,就是加強誦讀指導的點化、深入、等待,使誦讀更有效,使課堂對話的效度切實提高。)
6、團團的綠葉沒有了,滿滿的花朵沒有了,淡淡的幽香沒有了,嗡嗡的蜂聲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只有萬斛悲情,只有無言的痛楚,只有悲哀至極,只有投訴無門的悲憤。讓我們一起朗讀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切、悲憫、悲憤。
。ㄋ模┳x清主旨
1、此時此刻,我們大家的心情定和作者一樣悲哀至極,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這出悲。浚▽W情預估:愚氓、不知美的人、沒有愛心的人、對生命缺乏情感的人等等)
2、作者表面是說古藤蘿的悲劇,其實是在說人的悲劇。所謂幽徑悲劇,也是燕園悲劇,更是人的悲劇。文章說:“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guān)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學情預估:蕓蕓眾生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愛心,缺少對生命的珍愛,缺少對自然的敬畏,自私、冷漠、無情)
3、老師要提醒大家的是,文章第9段早就指出,藤蘿們就遭到了無情的誅伐。六院前的和紅二三樓之間的那兩棵著名的古藤,被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掉。劫后余生的這惟一一棵藤蘿它卻毀于何時?(學情預估:今年春天、1992年、改革開放的今天、已結(jié)束十五六年的今天)
4、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寫這出藤蘿悲劇的深層用意,作者僅僅是批評愚氓之人嗎?他是否對世人有所提醒有所警示?(學情預估:提醒我們關(guān)愛生命,珍重生命;警示人們不要重蹈覆轍,
5、生活中像作者這樣的人多嗎?作者是孤軍作戰(zhàn),力量太弱小。作者想過放棄嗎?你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決心?
。ㄎ澹┳x得感悟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讀完這篇課文,季羨林老先生那悲天憫人,愛滿天下的情懷讓我們動容,讓我們震撼。雖然我們不能與先生面對面交流,但我們卻能讓賀卡捎去我們的敬仰,我們的祝福。卡片的封面我已經(jīng)繪制好了——一樹燦爛而不見盡頭的紫藤蘿“瀑布”,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將你對這篇文章的閱讀體驗寫下來,作為內(nèi)頁的感言送給季老先生,讓先生聽聽你如藤蘿花開的聲音。
2、學生活動展示,教師總結(jié)
。ㄔO(shè)計理念:建構(gòu)主義理論強調(diào)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gòu)意義的過程。最后設(shè)計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必將融入學生自己最真切的感覺,最獨特的個人體驗,同時也是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既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領(lǐng)悟,又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當然這是一個開放的設(shè)計,關(guān)鍵是讓學生呈現(xiàn)出完整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個性表達的意識和能力,不必盲目追求完美的境界。)
。┱n堂小結(jié)
1、這是藤蘿的悲劇,可作者為什么還要花較多的筆墨去寫別的內(nèi)容呢?請瀏覽課文1~7段,思考這部分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
2、為什么要寫這些內(nèi)容呢?這一部分內(nèi)容是否可能刪去?(學情預估:第7、8、10段前幾句話都突出了藤蘿在、燕園里不尋常的地位。)
3、這株藤蘿無論是在燕園還是“我”的心靈,都占據(jù)著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最美的。作者反復突出藤蘿的不尋常地位,又是為了什么?(學情預估:為下文表現(xiàn)藤蘿悲劇作鋪墊,使悲劇性更濃,悲劇效果更強烈。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越強,寫幽徑和藤蘿的美都是為后面悲劇蓄勢。)
4、“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贝笞匀幻涝诤椭C,和諧是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去營造的。讓我們學會用心感悟文本,用心感悟生活。愿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善待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構(gòu)建和諧的共同家園。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7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領(lǐng)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喚起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1.學習本課,首先要閱讀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了解謀篇布局的特 點--“層層鋪墊、反襯突出”;體會文章恰當?shù)脑斅园才拧?/p>
2.還要注意學習本文運用描寫和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的寫法。通過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理解、分析擬人手法的作用。
3.最后通過閱讀課文和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的主題。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北京301醫(yī)院病逝,享年98歲。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季羨林論人生》、《病榻雜記》等。
一.注音:
瀲滟( )愚氓( )魯?shù)铎`光( )毛骨悚然( )怯懦( )虬干( 搖曳( )抖擻( )萬斛( )蜿蜒( )猬集( )荊棘( )誅伐( )
二.解釋詞義:
1.凄清:形容凄涼冷清。
2.蕭索:蕭條冷落。
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5.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
6.誅伐:在這里是“砍伐”的意思。
7.疾趨:快走。
8.焉知:哪里知道。
9.奈何:怎么辦。
10.閑情逸致:閑適的情致。
11.司空見慣:由于經(jīng)常見就不覺得希奇了。
12.等閑視之:把它當作平常的事物來看待。
13.相映成趣:互相對照、映襯著顯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14.盤曲而上:彎曲纏繞著向上。
15.魯?shù)铎`光:漢代魯恭王建有靈光殿,屢經(jīng)戰(zhàn)亂而巋然獨存。后用來稱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
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豎起,脊梁骨發(fā)冷,形容非常吃驚和恐懼的樣子。
17.月白風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靜。
18.林林總總:形容繁多。
導入課文:
在北京大學的校園里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金秋時節(jié),懷著無比自豪與興奮之情的天之驕子從各地云集燕園。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看見一位穿舊式中山裝的老頭,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答應了,9月的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笨衫先苏f:“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蹦俏粚W生回來后,老頭什么也沒說就走了。3天后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大吃一驚,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竟是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這就是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學者、作家季羨林,F(xiàn)年已94歲高齡卻仍矢志不渝地維護著真、善、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羨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讓我們一同去感知季羨林先生真誠豐富的情感世界。
二.文本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幽徑上發(fā)生了什么悲。
是一條幽徑上一株古藤蘿被毀滅的悲劇。
2.作家是如何描繪幽徑四季之美的?
先交代幽徑“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環(huán)境,然后分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寫山上之美,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園”。春天小花的生命燦爛,“過一陣換一個顏色”;夏天綠陰之濃烈,“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秋天別具一格的生機,“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綠葉接天,紅荷映日”的“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在分寫山上與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礎(chǔ)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蓋”,松柏“綠色更加濃烈”,著意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索”之感?偲饋砜,作者寫幽徑之美,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3.作者寫古藤之美的思路是怎樣的?你能說說作家為何這樣安排嗎?
明確:先寫幽徑四季之美,再寫幽徑古藤之美。幽徑神奇而美麗,如詩如畫,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間,長于其間的古藤蘿--將更是一個不同凡響,讓你難以忘懷,讓你刻骨銘心的角色。為古藤蘿之美作鋪墊。(烘托)
4.“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幽徑悲劇”實際上寫的是幽徑上的一棵古藤蘿的悲劇。寫“悲劇”首先要揭示悲劇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寫古藤蘿之美呢?
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幽徑古藤蘿形、色、味、聲的語句,領(lǐng)略古藤蘿的美麗,并用彩筆畫出這棵古藤蘿來。
5.找出描寫古藤蘿被毀的慘狀的文字,說一說,最令你觸目驚心的是哪些文字?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它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
“吊死鬼”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那樣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殺戮之后帶給人們的恐怖、震驚。
“再抬頭向上看,藤蘿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边@讓人想到一幅凄美的畫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絕色美女在臨死前綻放著世間最的笑容。
、佟暗系某纱幕ǘ,還在綠葉叢中微笑”把悲劇的效果表達得十分強烈。
、谝鹑藗兊墓缠Q和深思,為下文議論、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6.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在古藤被毀之后的心情?作者為何如此傷心嗎?
明確:悲哀至極。
。1)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2)除了我,決不會另有人注意并關(guān)心古藤的存在,也不會有人為古藤而傷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毀而又投拆無門,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7.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毀美”之事呢?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古藤毀于愚民之手,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義,意味著必須消除愚昧,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zhì),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維護和弘揚。
8.文章最后一段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是“我”將永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一個倔強的老人矢志不移的決心。
1.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而季羨林卻常常為一些小動植物而落淚,你怎樣看待其人?
明確:我覺得作者的悲其一是美好的藤蘿被毀滅,悲其二人們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guān)愛、自私、冷漠、無情,悲其三在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悲劇發(fā)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惡。
2.根據(jù)下列詩句的意境,圍繞“環(huán)保”問題寫一句廣告詞。
、傥魅角鞍橈w,桃花流水鱖魚肥。
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壑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
廣告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美好的意境不應該只存在于文學作品國。
。2)如此風光,何日再現(xiàn)?
。3)把文學意境還給大自然吧!
。4)古人筆下美好意境,豈能毀于我輩之手!
。5)詩歌中地意境是古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現(xiàn)實中的美景是我們保護出來的!
點撥:可以從意境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尋求答案。
3.運用下面詞語組成一段話,要求句意銜接,中心明確,詞語順序不拘,字數(shù)在80字以內(nèi)。
瀟灑 別出心裁 魅力
示例:如何可以使自己顯得有魅力,并且舉止瀟灑呢?就是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zhì),從內(nèi)部著手使自己脫胎換骨。否則,再別出心裁的修飾自己的外表,也只能是東施效顰,適得其反。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保畬W習描寫、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學習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悲劇”是美的毀滅,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文中幽靜的小路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悲?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
二.檢查預習
1. 讀準下列字的音
蜿蜒 瀲滟 蕭索 愚氓 毛骨悚然 閑情逸致 浩劫
2. 理解下列詞語的義
魯?shù)铎`光 毛骨悚然 萬斛 月白風清 林林總總 誅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羨林 北京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四.學生自讀課文,討論:
先展示有藤羅的課件,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保髡邔懙氖鞘裁词挛锏谋瘎?
幽靜小路上藤羅的悲劇
2.為什么開頭1至6段未寫藤羅?是否離題?為什么?
不離題,寫出了幽徑的四季美。從側(cè)面烘托藤羅的美麗。
。常鷱矫绬?作者是如何寫幽徑?
先寫幽徑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 司空見慣 漠然
再寫幽徑不不平凡:與所看到的《紅樓夢》有關(guān)
接著寫四季之美
總寫:一面傍湖 一面靠山
分寫:山上 春景 夏景 秋景
湖中 夏景
作者怎樣描繪藤羅之美的?
感官 藤蘿之美
視覺 形 色
嗅覺 香
聽覺 襲入耳內(nèi)
4.美被毀滅了,作者傷心嗎?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描寫了幽徑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無比疼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請找出相關(guān)語句
抒情 議論
在悲憤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真正的偉人是不會這樣的多情了,我的感情總是供過于求,經(jīng)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傷感。
五,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間,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那里有閑心來關(guān)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 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與他人的關(guān)受,自私)
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ū磉_了作者對夏日荷花勃勃生機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午休人關(guān)心他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ǔ浞直磉_作者對古藤命運的關(guān)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人們?nèi)鄙賾斜瘧懬閼讯z憾)
注:通過以上訓練體會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六.知識拓展
課文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
怎樣看待愚氓滅美的事實,從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來?
歸納:要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文化和審美素質(zhì)
七.遷移練習
。保抡瘴闹械年P(guān)于古藤的描寫,另寫一段話,能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
2.發(fā)揮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畫出來,最后展示資料中的古藤形象。
《蘇教版初二語文上冊《幽徑悲劇》教案》全文共1473字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9
學習目標:
1、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喚起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2、學習本文描寫和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3、體會本文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學習重點:目標1
學習難點:目標3
課前學習:
1、熟讀課文,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了解詞的大意。
2、查資料,進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園。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1、領(lǐng)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
在北京大學的校園里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金秋時節(jié),懷著無比自豪與興奮之情的天之驕子從各地云集燕園。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看見一位穿舊式中山裝的老頭,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答應了,9月的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笨衫先苏f:“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蹦俏粚W生回來后,老頭什么也沒說就走了。3天后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大吃一驚,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竟是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這就是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學者、作家季羨林。現(xiàn)年已94歲高齡卻仍矢志不渝地維護著真、善、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羨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讓我們一同去感知季羨林先生真誠豐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體感知
1、迅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幽徑上發(fā)生了什么悲。
2、閱讀、概括
3 、組織交流 交流
三、研讀課文
。ㄒ唬┮龑W生學習寫古藤之美的部分
1、“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坝膹奖瘎 睂嶋H上寫的是幽徑上的一棵古藤蘿的悲劇。寫“悲劇”首先要揭示悲劇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寫古藤蘿之美呢?
2、古藤蘿之美
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幽徑古藤蘿形、色、味、聲的語句,領(lǐng)略古藤蘿的美麗,閱讀、賞析、繪畫、交流
3、幽徑四季之美
藤蘿之美,作者并沒有一下筆就寫,而是在此之前先寫幽徑四季之美,讓我們來看一看作家是如何描繪幽徑四季之美的?
請同學朗讀。
4、總結(jié):很顯然,作者寫古藤之美的思路是這樣的:先寫幽徑四季之美,再寫幽徑古藤之美,你能說說作家為何這樣安排嗎?
明確:起著烘云托月的作用,以環(huán)境之美來烘托古藤蘿之美。
5、文章寫的是“悲”卻用大量筆墨寫了“美”,你怎樣理解?
明確:反襯。
。ǘ┮龑W生學習寫古藤蘿悲劇的幾段文字。
1、找出描寫古藤蘿被毀的.慘狀的文字,說一說,最令你觸目驚心的是哪些文字?
明確:“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把悲劇的效果表達得十分強烈。
2、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引起人們的共嗚和深思,為下文議論、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ㄈ┮龑W生仔細閱讀文章的最后五段。
1、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在古藤被毀之后的心情?
明確:悲哀至極
2、你能說說作者為何如此傷心嗎?
(1)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第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2)除了我,決不會另有人注意并關(guān)心古藤的存在,也不會有人為古藤而傷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毀而又投拆無門,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3、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毀美”之事呢?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古藤毀于愚民之手,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義,意味著必須消除愚昧,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zhì),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維護和弘揚。
4、文章最后一段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是“我”將永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一個倔強的老人矢志不移的決心。
四、小結(jié)課文
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毀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這是一篇美文,文章多種表達手法的運用,精練、通俗而雅致的語言,我們下一節(jié)課體會研討。
五、拓展延伸:
1、以古藤蘿的口吻寫一段話,向人們提出勸告,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提高審美的素質(zhì)。 寫作、交流
2、假如你現(xiàn)在站在死去的紫藤蘿面前,碰到悲劇的制造者,你會說些什么?
附板書設(shè)計:
幽徑悲劇
幽徑四季之美
鋪墊 蓄勢 幽徑古藤之悲
幽徑古藤之美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感受藤蘿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保護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藤蘿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悟,進而學會欣賞美、保護美。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老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2、簡介作者:
他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呀,你們想了解這位老人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關(guān)季羨林先生的簡介。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
季羨林(1911- )山東清平縣人。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世人稱其為“學界泰斗”、“一代宗師”,是國內(nèi)外公認的“東方學大師”,梵文、巴利文專家。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他曾長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譯,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散文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
他是“學界泰斗”、“一代宗師”,是國內(nèi)外公認的“東方學大師”,梵文、巴利文專家,不但人品好,而且學識高,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看看這篇課文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怎樣的情感世界。
二、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圍繞課題,思考文章寫了一個什么悲劇?
生:北大校園里一條幽僻的小路上一株藤蘿被毀的悲劇。
2、太好了,這位同學一下子就看出來了,請坐。文章在哪一小節(jié)寫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后,師評價:同學們讀得聲音很響亮,也很整齊,但是老師認為缺乏感情。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哪位同學愿意再來讀一遍?)
三、合作討論
1、這位同學讀得真好,讀出了感情,讓人為之動容。但老師卻想:這只是一株藤蘿而已,有什么好可悲的?值得嗎?
因為藤蘿是很美的事物,所以作者覺得可悲。
2、對了,因為藤蘿是很美的事物,魯迅也曾說過:悲劇就是把美的事物毀滅了給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那么藤蘿有多美呢?美在何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藤蘿吧!首先請同學們從文中劃出能表現(xiàn)藤蘿美的句子,先在小組內(nèi)有感情地讀一讀,相互點評一下,推薦一位同學;待會兒給全班同學們讀一讀,看誰能讀出藤蘿的美,看誰讀得最美。下面同學們就行動起來吧!
好,準備好了嗎?哪位同學先為我們展示一下?
讀得真好,把感情讀出來了,也讀出了藤蘿的美。還有哪位同學也來表現(xiàn)一下?
很好,這位同學又注意到朗讀的重音和節(jié)奏,感情把握得到位。
還有嗎?
好,下面我們一起來把這幾句話富有深情地朗讀一遍。(師投影,配音樂)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期間,成為春天一景。
②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權(quán)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③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nèi),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它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同學們真會感受美,那么同學們看一看這幾句話寫出了藤蘿美在何處?(……)
同學們說得很對,藤蘿美就美在它的形、它的香、它的色,這都是作者直接描繪出來的,我們說除了直接描寫,還可以間接烘托,比如可以寫一寫藤蘿的生長環(huán)境等等。文中有沒有這樣的段落呢?(有,3、4、5小節(jié))對了,生長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更能襯托出藤蘿之美。文中在寫藤蘿之美時采用了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的手法,用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來表現(xiàn)藤蘿的美。
3、這么美的藤蘿被毀了,的確讓人傷痛不已,淚從心來,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藤蘿被毀的語句,文章第11小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讀得很好,讀得比開頭更有感情了,讀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四、探究思考
作者對這株古藤蘿被毀感到可悲,然而這是作者真正悲傷的原因嗎?他覺得什么更可悲?(人類的無知)同學們再分小組結(jié)合課文探討一下,看看作者真正悲的是誰?悲的是什么?
對的,正是由于人類的無知,才會發(fā)生這樁愚氓滅美的悲劇,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仍有這樣的現(xiàn)象,難道不值得可悲嗎?對此你想作者會有何想法呢?
批判呼喚
是的,這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說明了同學們真正理解了這一篇文章。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文章的主旨。
好,同學們一起把它讀一下:通過描寫北大燕園內(nèi)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譴責愚氓毀滅自然和生命的行徑,抒發(fā)了作者關(guān)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感情以及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五、超級鏈接
好,其實在生活當中維護真、善、美的人有很多,彌爾頓有這樣一句話:“無論誰死了,/我都覺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里。/因此我從不問喪鐘為誰而鳴,/他為我,也為你!边@段話真是發(fā)人深省呀!著名作家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里寫道:也許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關(guān)鍵時刻挽留住我們。一株草,一棵樹,一片云,一只小蟲,它替匆忙的我們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駐足,在風中淺唱......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樹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蟲的鳴叫也是人的鳴叫。
這些都表現(xiàn)了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真、善、美的維護。
同學們,當我們聽到這些名人、作家這樣的心聲時,你們又有什么樣的感想呢?你又認為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呢?
六、能力訓練
這樣的悲劇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同學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誰能說一說)請看大屏幕。這一幕幕場景真是讓人觸目驚心,為了這些美的事物,為了人類自身,請拿起你手中的筆,用簡潔的語言發(fā)出你內(nèi)心的吶喊,喚醒那些愚昧無知人們吧!
同學們,智慧的人們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們制造著一幕幕悲劇!
關(guān)愛生命,善待自然!
共同生存,和諧發(fā)展!
讓悲劇不要在我們手中重現(xiàn)!
拯救自然環(huán)境,實際是拯救人類自己!
教學反思
《幽徑悲劇》是一篇散文,文章的主題比較深刻,學生初讀文章無法一下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題,或者說是無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把解讀文本的主題作為這堂課的一個重點。引導學生一起感受藤蘿的美和悲,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而對于其它方面的內(nèi)容就略講,或不講了。
在理解文章主題的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愛生命、關(guān)心自然,激發(fā)學生欣賞美、愛護美的意識,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身邊破壞美、殘害美的現(xiàn)象作斗爭。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雙邊互動,即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課本之間,不做無意義的引導,也不做虛假的互動,讓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性真正落到實處,既讓學生學到知識,也讓學生悟出個性化的理解。這堂課的三緯目標,基本落實到位,不管是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這堂課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但由于是一個新班級,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處理得不夠到位,有些環(huán)節(jié)考慮不夠周全,出現(xiàn)了一些事先預想不到情況,加上自己教學經(jīng)驗不足,對學生駕馭得不是很自然。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讓我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的區(qū)別。語文教學特點之一就是一個字“活”。一篇課文,不同的人教或教不同的人,其側(cè)重點可能會不同。關(guān)鍵是要吃透文章和把握好學生的學情,有選擇性確定一堂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才能不被所閱讀的文章所束縛,真正貫徹用教材來教的理念。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 體會文章語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 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設(shè)計:
本篇文章含有較豐富的人生哲理,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讓學生能根據(jù)文本體會到藤蘿的美,并力求讓學生理解作者對被砍前的藤蘿和對被砍之后的藤蘿的不同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劇烈反差讓學生體會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都市精靈》中昆明、上海那兩幅和諧的畫卷導入,告之學生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人與自然時有悲劇發(fā)生。在黑板上書寫一個大大的“悲”字。
二、 自讀課文
1、 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詞。(注意字形、字音、字義),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 初讀感知:文中的悲劇是關(guān)于誰的悲?
交流,師板書(一棵古藤蘿)。
三、 研究探討:
1、 文中的古藤蘿是一棵什么樣的藤蘿?(在文中畫為作者對她的描述。(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熟悉文本,學生也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對藤蘿的描述),
師:用一句概括古藤蘿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麗,心地善良,和別的樹木和睦相處的藤蘿。
師:再概括一些,用三個字。
生:美、善、真。
師板書:真、善、美。
2、 探討藤蘿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變化。(此內(nèi)容文中顯現(xiàn)較多,學生發(fā)言機會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結(jié)論。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愛、留戀、樂之。被砍之后作者是悲傷、驚訝、痛苦的'。師順勢完成板書)。
3、 生選擇一處,讀出情感,體會作者心情。
四、 聯(lián)系實際,探究學習。
1、 猜測一下,“毀美”的是哪些人?
。▽W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沒有美的人”等。)
2、 生活中可否有類似的人?
。▽W生發(fā)言)。
3、 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樹上刻著“*年*月*日,到此一游,你想對他說什么。(此處生發(fā)言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只有一個藍天,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同飲一江水,同在一片藍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立即有其他同學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五、 述說感受
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你的感受。
如“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是尊重我們?nèi)祟!?/p>
“我們不僅要學會欣賞美,還應容納美,包容美!
“我以前認為悲劇就是人被殺了,是人類的悲劇,現(xiàn)在我明白,自然界里也有悲劇!
“關(guān)于這篇課文,我發(fā)現(xiàn)藤蘿被砍,其實并不僅僅是幽徑的悲劇,更主要的是人類的悲劇!
“課文不僅讓我們知道這一個悲劇的發(fā)生,更希望我們?nèi)ゾS護真、善、美,不讓這個悲劇上演。正如課文最后所說的: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背下去!
-
“老師的板書不正說明了,一個心中裝有真、善、美的人,才會因為一棵藤蘿或悲或喜!
……
師板書:拯救了自然環(huán)境,就是拯救了人類自已。
生齊讀。
六、師總結(jié):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不僅僅是人類有著憐憫之心,更因為他們的生命就是我們?nèi)祟惖纳。當他們被殺害殆盡時,接著倒下的便是我們?nèi)祟愖约毫。我們衷心的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
七、 布置作業(yè):
做一件保護環(huán)境的事,寫一篇保護環(huán)境的心得。
八、 板書設(shè)計:
季羨林
拯救自然環(huán)境,
實際上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并說出它的作用。
2、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
重、難點體會感受作者文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
大家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年秋天,新學期開始了,北大新生紛紛到校報到,一個外地學子背
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他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
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
續(xù),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
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
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聽完了故事,現(xiàn)在回答我的問題。
生說:
師總結(jié):季羨林是一位平易近人、品德高尚的人,這樣一個人他寫的
文章也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他的《幽徑悲劇》
《幽徑悲劇》原文閱讀
出家門,向右轉(zhuǎn),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50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guān)《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lián)系的。至于是什么聯(lián)系,我已經(jīng)記憶不清。留在我
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
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后湖”,他們是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目。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瀲滟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絕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guān)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xiàn)住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jù)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nèi),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經(jīng)過了史無前例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蘿們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樹等等,被異化為“修正主義”,遭到了無情的誅伐。六院前的和紅二三樓之間的那兩棵著名的古藤,被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腳,沒有調(diào)查研究,不敢瞎說;永世不得翻身,則是鐵一般的事實了。
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聞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絕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樹干已經(jīng)被砍斷了,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jīng)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絕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絕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從此以后,我最愛的這一條幽徑,我真有點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懸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疾趨而過。心里數(shù)著數(shù):一,二,三,四,一直數(shù)到十,我估摸已經(jīng)走到了小橋的橋頭上,吊死鬼不會看到了,我才睜開眼走向前去。此時,我簡直是悲哀至極,哪里還有什么閑情逸致來欣賞幽徑的情趣呢?
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但耳朵是關(guān)不住的。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它在這里已經(jīng)待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每到月白風清之夜,它會走出來“顯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相對。在茫茫人
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guān)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絕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絕不會有任何人關(guān)心它的死亡的,絕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幽徑悲劇》教學反思
《幽徑悲劇》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散文,語言精煉,含義豐富。課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定為1、通過朗讀,體悟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2、通過品析,學習描寫、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3、通過文本分析,理解藤蘿不幸遭遇的根源。一堂課結(jié)束,發(fā)現(xiàn)原定的教學目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很多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和處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
一、課時定位
《幽徑悲劇》一課,篇幅不短,內(nèi)容不少,主題不淺,這樣的課文不該是一節(jié)課就能解決的。由于之前的考慮不周,45分鐘的時間內(nèi)我就像是一個疲于奔命的農(nóng)夫,不停地鞭策著我的學生,趕著完成之前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于是先前設(shè)計的那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華而不實的空架子,只是像樣地擺一下,完全失掉了它之前的功效。沒有思考的空間,沒有切實的途徑,學生自然跟不上我預想的進度,所以在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里,我的確是在自言自語。
一堂課的好壞最重要的評判該是學生是否有所得,僅從這點判斷的話,我覺得這堂課就是失敗的。所以備課之前備學生是多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是我卻脫離了學生的基礎(chǔ),兀自思索著教學目標,設(shè)計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到上課,才發(fā)現(xiàn)一切的設(shè)計都是徒然,不過就是一座裝修華麗的空中樓閣。
二、文本定位
《幽徑悲劇》是一篇具有強烈悲劇效果的散文,作者的情感滲透于字里行間。無論是濃墨重彩的描繪還是酣暢淋漓的抒發(fā),都是文章的悲劇性的體現(xiàn)。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悲痛欲絕?如何讓學生體悟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最好的法寶就是讀。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是這堂課中的讀書聲太少了。在賞藤蘿美的時候可以讀,在藤蘿被毀的時候可以讀,在作者悲傷無語的時候可以讀,在作者憤慨表態(tài)的時候還是可以讀,甚至可以專門設(shè)計一節(jié)課,就是讀《幽徑悲劇》,教師在做一些朗讀的指導,在品析的基礎(chǔ)上誦讀,那么學生就能更輕易的走進季老的心扉,不是作為旁觀者,而是這幕悲劇的直面者,不再覺得季老是無病呻吟,而是真的痛季老所痛,急季老所急。
這節(jié)課給我的啟示在于,語文課首先該是一堂課,一堂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服務的課。教師之前所有的預設(shè)都應該基于學生能接受的基礎(chǔ)之上,其次在考慮形式是否新穎。所謂創(chuàng)新,不是指形式的創(chuàng)新,而是通過這堂課學生能力的是否能有所創(chuàng)新,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千萬不可本末倒置。其次,語文課就該是一門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點的課,基于不同的文體特點要配合不同的訓練重點,或讀、或辯、或?qū)、或品,千萬不能千篇一律。
【《幽徑悲劇》教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爬山教學教案02-21
中班教學教案06-06
將心比心教學教案06-03
教學設(shè)計教案05-19
科學教學教案08-01
剪紙教學教案07-24
《窮人》教學教案08-03
關(guān)于教學教案04-06
《繁星》教學教案11-11
籃球教學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