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論文
眾所周知,在新時代的今天,教育要多元化,要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下面小編整理了音樂教學論文,希望對你們有用!
音樂教學論文一
融合時尚音樂形式進行音樂教學的嘗試
摘要:音樂課堂上如何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善于創(chuàng)設“學”的空間,從學生身邊出發(fā)構建知識。
本文筆者結合不同階段時尚或經(jīng)典的音樂形式進行教學的嘗試,探索兩者合理的整合,讓課堂更有效,更具張力。
關鍵詞:時尚;探索;時代
在音樂的世界里,每個學生每個時段都有自己追求的最美最時尚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形式。
下面筆者就現(xiàn)階段時尚形式,針對近期初中音樂教材嘗試以下探索。
一、從“大家喜愛的音樂節(jié)目”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一段的音樂節(jié)目中屬“中國好聲音”最受歡迎,無論是專業(yè)的音樂人士或非專業(yè)的業(yè)余愛好者,都對此節(jié)目青睞有加。
當然,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對第一季專業(yè)演唱者劉歡導師印象深刻,更對庾澄慶大膽改編歌曲的風格很是著迷。
但印象最深刻的要數(shù)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
一堂好課務必使學生主體盡可能發(fā)揮作用,思維積極。
學生心眼頓開,形成一種歡悅的課堂氣氛,那么有效的課堂教學已成功了一半,筆者就初一草原牧歌和初二補充歌曲《鴻雁》結合進行如下嘗試:
記得中國好聲音里有位來自蒙古的選手唱著這樣動人的一首歌《鴻雁》,筆者在教授初一《蒙古牧歌》的時候,以此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用視頻導入,刺激學生聽覺、視覺感受。
用學生熟悉的知識構建導入,形成了良好的開端,進而讓學生產(chǎn)生想探索蒙古歌曲風格的欲望,學生主動性積極發(fā)揮,課堂效果較好。
二、從“經(jīng)典影視作品”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
音樂就在我們身邊,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的空間。
記得聽過區(qū)里開課老師上的課《友誼地久天上》,經(jīng)典的電影《魂斷藍橋》和教學中的歌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教師的教學設計:欣賞加演唱兩條主線清晰并相互聯(lián)系,層層深入,根據(jù)音樂在影片中的出現(xiàn),演唱要求也各不同。
當影片播放男女主人公浪漫、溫馨燭光晚餐,音樂從二拍變到三拍,學生了解三拍有特有的舞蹈節(jié)奏,結合影片華爾茲的舞步,演唱《友誼地久天長》:離別的車站,男女主人公還未來得及道別,車已開遠,女主人公望著遠去的火車音樂響起。
表現(xiàn)女主人內心的遺憾和對男主人公一路平安的祝福。
它渲染了人物的情緒,深化了影片情節(jié),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
三、從“專業(yè)音樂頻道及專業(yè)的娛樂節(jié)目”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guī)定好的河道里。”
學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課外作業(yè)或者引用課外有力資源,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去收集各種所需知識。
筆者在教學中嘗試把電視上一些音樂專業(yè)節(jié)目和我們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整合,讓課堂更具張力。
CCTV有個專業(yè)的音樂頻道,分別邀請國內外在音樂領域的弘揚和傳播中頗有建樹的專家,教授,學者,用極具個人魅力的語言特色和講述方式,
來闡釋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將專業(yè)的藝術知識與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相結合,讓廣大觀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經(jīng)典的音樂表演。
節(jié)目多樣,形式也各具特色,有記錄方式的,也有大型的音樂會欣賞等等。
節(jié)目里展現(xiàn)了各個時代當時流行的音樂形式及內容。
例: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合我們的教材,《拉德斯基進行曲》是音樂會每年必演奏的曲目,是與大家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那么我們在課堂上欣賞此曲目時,結合維也納的音樂會,
讓學生從課堂一下延伸到課外,從節(jié)目、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一起領域此曲的魅力,原來課本中的音樂在我們平時的電視節(jié)目中亦可以聽到。
柏林森林音樂會,是在柏林郊外的一個森林劇場舉行的露天音樂會。
每年夏季,柏林愛樂樂團都會在這里舉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場音樂會,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音樂與大自然的結合,讓在場的觀眾享受清新獨特的音樂。
教學中的諸多交響樂里面都有演繹,許多重量級指揮家都會在那登臺獻藝,且每次音樂都有相關的一個主題,例“狂想曲與舞蹈”、意大利之夜等。
課堂中既可結合教學內容,亦可讓學生從課堂領域不同形式的欣賞《柏林森林音樂會》里的交響樂,并延伸相關類型音樂。
節(jié)目《音樂告訴你》的人物傳記用時尚且富有簡介的介紹,相信放入課堂可幫助學生用通俗的故事理解記憶作曲家,使其變得簡單,幫助記憶。
《音樂告訴你》的民樂環(huán)節(jié),結合我們教材“天上之音”,節(jié)目中會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現(xiàn)新疆歌曲,同樣也會運用新民歌,新的音樂方式,結合現(xiàn)代音樂詮釋音樂,
例如《青春舞曲》譚晶演唱的新民歌方式,就融入了現(xiàn)代和西方元素,加人大提琴等樂器,詮釋了新的《新春舞曲》。
同樣,在課堂教學中也可借用此法,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對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改變音樂要素,融入各種節(jié)奏特點等加以創(chuàng)編。
有這樣一個娛樂性脫口秀節(jié)目《天天向上》,用輕松歡樂的氛圍和搞笑幽默的形式在傳播某個領域的一些專業(yè)知識,把專業(yè)的知識以一種輕松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讓大家在愉快,輕松,詼諧的方式中接受專業(yè)的知識的過程。
其中一期《音樂天才少年》,節(jié)目在介紹學習西方樂器的成就外,同時也用通俗、幽默的方式介紹涉及到的樂器:薩克斯,到底是屬于銅管樂器還是木管樂器,很多資料里兩者都有提及。
節(jié)目中的介紹讓學生好記且概念清晰易懂:“薩克斯既不屬于銅管,也不屬于木管(它沒人管),事實上它是一種黑人樂器,由AOTO(和歐特曼同音)發(fā)明。
薩克斯音色很有磁性,常用于結合樂隊單獨演繹某作品。
例《獅子王》主題曲。
初一有個影視音樂欣賞《眺望你的路途》,教材用意設計此作品,是想讓學生從影片中學會欣賞合唱、鑒賞合唱,并了解合唱的相關知識。
同樣的天天向上節(jié)目中也涉及此作品,節(jié)目有一期請了《放牛班的春天》原班人馬,在節(jié)目中不僅展示了當年影片中的歌曲《眺望你的路途》,更讓大家親切的欣賞到法國小朋友用不是很熟練的中文演繹了《橄欖樹》合唱作品。
除此以外,現(xiàn)場還通俗易懂的教觀眾如何挑選、分辨合唱里的聲部,再現(xiàn)了影片中的挑選片段。
此類節(jié)目是資料,更有利于幫助教師順應時代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教學思路,使音樂課堂更具魅力。
總之,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從學生身邊構建知識,結合時尚流行元素融入課堂,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又可以融合時代元素,發(fā)現(xiàn)其中的聯(lián)系,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享受音樂的魅力。
音樂教學論文二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摘要]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因此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育,使小學生的心靈、品格和情感都受到有益的影響,繼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還會促使小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方法而展開具體的論述。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音樂是一門表達情感的藝術學科,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教學效果明顯,而且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小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法,很容易讓小學生在音樂的情境中產(chǎn)生與之共鳴的情感,這種情感與作品息息相關,并且隨著作品的不同而不斷發(fā)生變化,
德育的滲透,潛移默化讓學生產(chǎn)生愛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等情感,這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一)充分挖掘音樂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音樂教材是學生獲取音樂知識的途徑,音樂教材中的音樂作品都是通過層層篩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因此音樂老師要善于利用音樂教材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
例如,在《保衛(wèi)黃河》這首音樂作品中,音樂老師不僅教會學生音樂的旋律,更要讓學生掌握這部作品的思想和內容。
將作品背后的時代背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們水深火熱的生活環(huán)境一一給學生講述,讓學生知道《保衛(wèi)黃河》背后的故事,更加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讓學生知道,只有“少年強”,才能“中國強”,為了讓中國強大起來。
老師要充分挖掘作品,利用這些作品中的德育內容,將其滲透到小學生的意識當中,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以后的思想發(fā)展和行為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現(xiàn)代技術進行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理解水平較低,即使音樂老師對音樂作品進行詳細分析,很多知識點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這時候,如果音樂老師利用現(xiàn)代技術進行音樂教學,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改善。
例如《保衛(wèi)黃河》這部音樂作品中,音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將中國當時民不聊生的情景再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受到中國人民在艱苦環(huán)境下共同保衛(wèi)黃河的團結氣勢。
視頻將音樂作品的內容和背景生動形象展現(xiàn)給了學生,不僅加強了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這種震撼對學生的道德方面造成更深的影響,學生會更加發(fā)憤圖強,為中國之強大而讀書。
(三)深入挖掘音樂作品,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
音樂老師若想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不僅需要樹立自身的德育意識,還要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再對學生的道德情感加以培養(yǎng)和深化,樹立小學生的道德意識。
音樂老師可以通過以下的幾點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情感:1.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傳達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不僅內容具有代表性,而且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也極其豐富,音樂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深入到作品之中,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太陽島上》這部音樂作品的時候,老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文革”期間“高強硬響”的音樂,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作品與《太陽島上》這一作品進行對比。
讓學生體會到我國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音樂作品從內容、曲風上的變化,逐漸展現(xiàn)出了流行的節(jié)奏,歌詞也體現(xiàn)出了更多群眾的生活和感情,以及作者內心充滿陽光和希望的感受。
雖然小學生還理解不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大背景和作者的內心感受,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接觸不同旋律的歌曲,體會不同作者的風格。
然后再逐漸滲透歌曲的歷史意義和創(chuàng)作背景。
2.鼓勵學生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升華學生的情感。
音樂如同寫作,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情感應當作為創(chuàng)作中的重中之重,上述中提到,學習《太陽島上》后,學生心中心潮澎湃,
擁有的情感或許比創(chuàng)作者還要多,這時候,音樂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通過創(chuàng)編新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理解了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感情,并且還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編加強了情感體驗,這種形式的教學,不僅將德育滲透到了小學生的音樂作品教學之中,還讓小學生在真切體味作品情感的基礎上,升華了自身的道德思想。
綜上所述,德育滲透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小學音樂老師應當對此加以重視,通過充分挖掘音樂教材、
利用現(xiàn)代技術教學手段以及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等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穎.讓德育之花盛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J].北方音樂.2016(19):11-13.
[2]陶艷芝.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對策[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20):09-10.
[3]汪子鈺.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04-07.
音樂教學論文三
音樂課堂筆記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的方法
摘要: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相結合,其學科特殊性決定了音樂課堂筆記的特殊性。
綜述了音樂課堂筆記的各項功能,介紹了音樂課堂筆記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的方法,分析了音樂課堂筆記實施的意義,探討了音樂課堂筆記結合音樂治療對校園心理健康起到有利作用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音樂;情感;音樂課堂筆記;音樂治療
一、音樂課堂筆記實施的起源
音樂課堂筆記的誕生起源于幾年前我校采取音樂課本全年級循環(huán)用書政策。
因為音樂課本不再屬于學生個人,同時意味著不能像以前一樣把知識點記在書上,所以筆者要求學生人手準備一個音樂筆記本,
用來記錄一些音樂樂理知識、音樂家、作品的相關知識等,但實施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音樂課堂筆記的功能遠遠超出了預期,且驚喜不斷,于是逐步把這種做法推廣到了學科組。
二、音樂課堂筆記與其他學科課堂筆記的區(qū)別
1.情感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這是它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最顯著的特征。
在音樂課堂筆記實施的最初階段,當筆記本上僅僅記錄一些樂理知識、音樂家、作品的相關知識時,筆者發(fā)現(xiàn)這是遠遠不夠的,音樂筆記本上應該要記錄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體現(xiàn)它的學科特色。
2.多樣其他學科的課堂筆記大部分可以把教師板書“依樣畫葫蘆”進行記錄,其功能是加強對知識重點的記憶,這樣做法的有效是因為知識點不會因個人的情感變化而改變。
而音樂學科的課堂筆記除了掌握知識點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記錄個體情感的體驗。
情感的體驗會因人而異,幾乎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記錄的方式必然會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如文字、顏色、圖案、線條……筆者傳達給學生記錄的原則是:真實有效的記錄方法。
3.延伸很多學生都十分喜愛音樂,每天或有意或無意或深或淺都會接觸音樂,所以音樂課堂筆記的延伸性體現(xiàn)在學生隨時隨地對音樂的感悟都可以記錄在筆記本上,無論課堂內外。
所以我們的筆記本里有一個部分是“我的音樂天地”,可以隨時記錄由音樂而起的所思所想、靈感、動機,無形中就成為一種積累。
三、音樂課堂筆記實施方法
音樂課堂筆記的實施遠不如筆者當初所想象的那么簡單,過程中碰到很多的問題和困惑,在長期的過程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
1.音樂課堂筆記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有效對策(1)從不愿做到好好做剛一開始,有很多學生的態(tài)度是不配合的,不愿做筆記的原因大致有兩種:①覺得沒必要——音樂課還用記筆記?②偷懶——能躲就躲。
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采取了以下對策。
①引導:打消學生對傳統(tǒng)意義上“筆記”一詞的理解,向他們傳達音樂筆記的關鍵詞:自主、個性、積累、融合。
這樣一來,90%的學生都會配合,還有的學生能把自己的筆記本打扮得很有自己的個性,令人十分欣喜。
②要求:對那些長期主科作業(yè)都不交的學生采取軟硬皆施的方法。
硬性要求在前、“檢查-提醒-檢查”在后,穿插進行“放大優(yōu)點表揚”,不僅可以“收復”這些“硬骨頭”,還可以震懾班級。
(2)從不會做到做得好有的學生筆記本準備好了,也認真記了,但是到階段性檢查時發(fā)現(xiàn)不是學生的態(tài)度問題,而是方法問題。
針對這一類情況采取了以下對策。
、俪簭淖罨A的做起,先把教師要求掌握的板書摘抄下來。
、谟洠涸诘谝徊降幕A上,把板書上沒有出現(xiàn)、課堂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記下來。
、坌悖呵皟刹侥ズ鲜炀氁欢螘r期后,激發(fā)學生做筆記的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個性化筆記和融合型筆記。
2.考核及獎勵機制考核及獎勵機制大致有以下幾種做法:定期批改、考試加分、綜評等級、表揚宣傳、交流經(jīng)驗、樹立榜樣。
例如:每節(jié)課安排專人考勤并檢查筆記本的攜帶情況,做詳細記錄;筆記本每個學期會定期收上來批改,分數(shù)登記在案;教師上課隨時抽查筆記本的記錄情況,并當場給予加分或扣分。
筆記本學期得分情況與本學期期末音樂考試直接掛鉤;筆記本三年累計得分與中考綜合測評掛鉤,不僅在班級樹立優(yōu)秀典范,并且進行全年級交流等。
四、音樂課堂筆記實施的成效
1.收獲(1)數(shù)據(jù)對比體現(xiàn)了成績的差異。
筆者做過這樣的實驗:全年級12個班,10個班做音樂課堂筆記,2個班暫時不做音樂課堂筆記,為期一個學期。
學期始末均從“音樂知識”“音樂鑒賞能力”兩方面做測試(2)態(tài)度轉變證明了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那一天,如同往常一樣,筆者正批改著學生上交的音樂筆記本,有的字跡工整,有的堅持用“草書”風格,筆者也習慣了,總體有進步就好,慢慢來!
正想著,拿到下一本音樂筆記本,整個本子處于快散架的狀態(tài),這比“草書”更讓人氣惱,本想直接給他不及格,重重地扣分!卻看到他筆記做的還挺認真,再一看平時上課的表現(xiàn)登記,還有過好幾次加分。
那么這本子為什么是這幅“尊容”呢?難道是別人損壞的,來不及補?家長不在家,自己不會補?于是,筆者對著這本破爛到幾乎散了架、卻字跡工整的音樂筆記本,
給出了90分的成績,還給他留了一句話“如果能把本子訂好就完美了!”筆者以為,他能體會“完美”的含義。
果然,待到下次上課前,他是全班第一個到的,略帶羞澀,不言不語站到我跟前,試探著把筆記本遞給我,說:老師,請您檢查……筆者看到的是一個純手工用針線裝訂起來的筆記本,像極了古裝書籍。
封皮沒變,變得是風格,變得是態(tài)度!筆者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把他嚇了一跳!瞬間他的臉上也揚起了燦爛的笑容!這件事情不僅深刻地留在筆者的記憶中,對于他也是如此。
畢業(yè)幾年后他回?次,仍對此事津津樂道,感謝教師當初的“手下留情”,獲得這么多美好。
(3)教師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施音樂課堂筆記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反思。
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獲得成果—成果反饋到教師—教師反思—教師優(yōu)化教學獲得成果—實施于教學”,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
2.音樂課堂筆記前景展望音樂課堂筆記除了在音樂方面的功能以外,已然也成了教師與學生一個情感交流的特殊窗口。
平日里沉默不語的學生在“我的音樂天地”里就一個音樂作品或音樂賽事與筆者聊得不亦樂乎;平日里大家印象中的“壞孩子”在筆記本上體現(xiàn)出的那份信任和尊重值得筆者小心翼翼去呵護……
音樂筆記本成為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也無形中緩解了一些不良情緒的堆積,在很多時刻音樂被視為一種放松和減壓的手段,它能安慰人,使人擺脫煩惱、恐懼與焦慮[1]。
在校園心理問題日益加劇的今天,如果可以利用音樂筆記這個窗口,把它作為音樂治療[2]的途徑,進一步幫助一些孩子緩解心結心病,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五、音樂課堂筆記的最終目標
音樂課堂筆記已在學科組推廣實行了6年,從最初的迷茫、煩惱,到現(xiàn)在走上正軌,總結出經(jīng)驗,每一步都是用盡心血,也收獲了許多思想的火花,進行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這一切只為了一個最終的目的: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達到自主快樂學習;建立更良好的溝通方式,塑造陽光健康心理。
愿孩子擁有最值得回憶的校園生活!
參考文獻
[1]史瓊.樊嘉祿.葉建國.陳軍.音樂治療的歷史及展望[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1):1044-1046.
【音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11-13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教育論文10-13
小學音樂教學教育論文10-13
小學音樂教學的相關論文10-01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10-01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論文10-01
多媒體音樂教學的相關論文10-01
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