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科學教學
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有顯著提高,但是相對語文、數(shù)學等主科來說,仍屬于邊緣學科,科學課程是一個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要在自我實踐中才能夠不斷提升。
第一篇: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
一、采取各類教學競賽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雖然目前絕絕大多數(shù)小學課堂都開設的科學教學科目,并且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也有顯著提高,但是相對語文、數(shù)學等主科來說,仍屬于邊緣學科,而且學校以及社會并未了解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
這也在某一程度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前備課以及課堂教學中缺乏相關教學熱情,絕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仍舊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面。
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熱情,而科學研究卻表明當人在處于競爭環(huán)境中,人們通常會渴望更好的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動力也會更加的強烈。
所以,本地的小學教學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舉報校園科學教學競賽或是區(qū)域間的科學競賽活動,讓更多的教師能夠直接參與進來,通過這樣的競爭能夠在某方面激勵教師在課前充分備課,在課堂上認真授課,在課后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并且批閱,最終教師也會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最終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提高。
為了更好地完成科學競賽活動,教師也需要闡明相關的教學方針和策略并且通過實踐教學,讓更多教師能夠參與并且有所學習,這樣幫助更多的教師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全面發(fā)展與提高。
二、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實踐活動
科學課程是一個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要在自我實踐中才能夠不斷提升。
所以教師也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來進行科學探索,使得學生樹立起相應的科學觀。
例如在學習“溫度的測量”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示范如何進行溫度的測量,怎樣認識實驗用具,怎樣操作實驗用具,并且如何進行有效地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等。
在教師演示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每一個步驟所選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動作是怎樣的。
當學生自己親自進行演示時,一定會與教師的操作步驟和動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溫度計放到燒杯中時溫度計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個標準的狀態(tài),而學生在操作時可能會忽視這些細節(jié),導致實驗的結果也會和教師的結果有著一定的出入。
因此,教師這個時候就要強調學生們的出錯點,更正他們的操作方法。
學生在經過教師的指點后就會明白自己實驗的錯誤點,并且形成自己的認識,再次操作實驗,加深印象,從而學習到溫度測量的正確方法。
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進行觀察、操作、糾正,最后學習到正確的方法,對這一課的知識掌握到位。
所以,學生獨立自主的實踐探究活動才是科學學習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學生自己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出錯地方,并且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指點進行及時地更正,到達學習的效果。
三、讓學生在科學實驗中體驗快樂
小學階段的學生出于一種好奇心極強和探索心極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體現(xiàn)到科學的課堂中去。
而實驗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迎合了小學生們的好奇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在實驗中的參與度。
例如在浙教版小學科學“校園的樹木”這個課題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搜尋校園內不同樹木的情況。
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讓他們負責收集不同樹木種類的樹葉、樹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樹葉和樹皮進行分類和整理,確定好哪些是屬于大樹的,哪些屬于小樹或者小草類的。
最后教師教學生用放大鏡等工具來對這些樹葉和樹皮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好這些樹葉和樹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樹葉的葉子長度、葉子的莖向、葉子的厚度,還比如樹皮的厚度、樹皮的粗糙程度、樹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可以記錄下來的內容。
更可能的是,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會學生如何制作植物標本,作為自己的珍藏品。
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正好迎合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發(fā)著學生們的興趣,因此教師能夠順利帶動學生進行科學課堂的學習,學生們也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進一步地愛上這門學科。
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身邊常常見到的動物作為實驗的對象,例如浙教版小學科學中“尋訪小動物”這個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動物,比如“金魚”、“螞蟻”、“蚯蚓”、“蝸牛”等都是可以容易見到的動物。
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去觀察金魚游泳時嘴巴的運動狀態(tài),螞蟻是如何進行食物搬運的,蚯蚓是如何鉆進土堆里的,蝸牛爬行的痕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平時會感到好奇的問題,所以這也更加激勵著他們去觀察和探討。
學生們自己拿著放大鏡和其他工具進行探索體現(xiàn)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狀態(tài),學生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也能夠體會到實驗觀察帶來的快樂,增加了對科學的喜愛之情。
四、總結
總體來說,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與大自然緊密結合的學科。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習科學的過程也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與學生一起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
作者:葉瑤瑤 單位:浙江省義烏市赤岸小學
第二篇:小學科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目標不明確
由于中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極為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
但是,這與開設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初衷相背離。
這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自由學習的權利。
因此,這樣的教學策略更加不利于科學課程的開展。
2.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我國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革,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政策需要被落實到教學工作中。
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見許多學校依然沒有將學生擺在教學的首要位置。
由于教師硬性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使得其產生抵觸心理。
由于學生的不配合,所以,就使教學工作不能夠順利地開展。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
我們應該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爭取將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進而引發(fā)其主動學習知識的想法。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用酒精等加熱試管時,教師可以通過酒精燈所發(fā)出的藍色火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將其燃燒時所發(fā)出的藍色火焰進行講解。
因為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燃燒時就會發(fā)出藍色火焰。
這樣一來,首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之后再進行生動的講解。
這樣學生通過直接的觀察不但能將理論知識牢記于心中,更能記住實驗現(xiàn)象,以便為后續(xù)的科學數(shù)學學習做鋪墊。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科學學習中,觀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學生從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徑。
但是小學生的觀察意識非常薄弱,所以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幫助其有意識地培養(yǎng)觀察能力。
但是觀察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引發(fā)思考,這才是真正的觀察力。
例如,在教學液體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時,教師讓每位學生動手操作。
具體步驟則是分別用燒杯稱取100mL的水與酒精。
然后讓學生將其同時放入另一個大燒杯中進行混合搖勻,隨即讓每位學生說出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這時就會發(fā)現(xiàn)混合后的體積不是200mL,而是少于200mL。
隨后教師告知是因為兩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混合后的體積不是200mL。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后續(xù)的科學學習。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其善于觀察的能力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落實這兩點工作內容。
作者:包洪水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二小學
【小學科學教學】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1-23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1-24
小學科學教學隨筆05-12
小學科學線上教學簡報01-05
小學科學優(yōu)秀教學隨筆10-07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5篇02-04
小學科學教學隨筆15篇05-12
小學科學教學隨筆(15篇)05-12
關于小學生的科學教學教案10-08
天氣日歷小學科學教學教案10-09